城市建筑•新形态

2011-06-21

规划大厦201

4602 人阅读

摘要:

6月21日下午,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主任Preston Scott Cohen教授到我中心交流并进行演讲。他认为,建筑需要与整个城市融合,通过延展让时间、空间沟通起来,设计一个建筑融合历史、地形地貌和建筑各种形态综合考虑。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Cohen与观众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一些尖锐的问题也让思想的火花在摩擦中绽放在热闹的会场内。

Preston Scott Cohen教授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主任
Gerald M. McCue建筑学教授
美国Preston Scott Cohen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活动回顾

继Thomas Krens来深交流“毕尔巴鄂效应——艺术与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经济影响”之后,6月21日下午,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主任Preston Scott Cohen教授到我中心交流并进行学术讲座设计讲坛二“城市建筑·新形态”。他认为,建筑需要与整个城市融合,通过延展让时间、空间沟通起来,设计一个建筑融合历史、地形地貌和建筑各种形态综合考虑。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Cohen与观众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一些尖锐的问题也让思想的火花在摩擦中绽放在热闹的会场内。讲座异常吸引,报告厅座无虚席,在随后的问答环节,刘珩、张之扬、邓旻衢、深大洪勤老师与同学们等等观众和Cohen教授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和互动。

关键词:透视变换与延伸、时空延展、基地受限、平整曲面、材料变换、内部空间... 


讲座内容

主持人:非常感谢科恩教授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内容。本次讲坛到此结束,以后我们的讲座会继续进行,欢迎大家参加。

今天有幸请到科恩教授,他是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主任,同时是P.S.C建筑师事务所创办人和合伙人。下面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科恩教授给我们做一下他具体项目案例和他的设计思想,热烈欢迎科恩教授。

科恩教授:非常感谢大家邀请我再次来到深圳做这次讲座。

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规划局的规划师,今天我做的讲座是关于建筑方面的,建筑和规划在城市的尺度上是很不同的。我通常谈论设计的时候,我也从建筑的角度、建筑的尺度来讨论设计。个体的建筑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设计的问题,建筑设计问题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室内的空间是建筑设计很重要的一点,因为人们大多数的活动都是在建筑的室内进行的,虽然一个建筑的外环境与城市的环境也很重要。

建筑师在设计的开始总是会在自己抗衡,我的设计是从室内开始还是从室外开始?我的设计经常从室内开始。即便是建筑设计是从室内开始进行设计的话,实际到后来也会和整个城市的关系进行很好地融合和研究。我在实现过程中的项目中,有PPT上一些关键词作为我设计思想的和核心题目。通过这些关键词,也就是我的设计方法来设计建筑,来考虑怎样与城市进行融合。

希望大家可以理解第一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延展,这个延展是指时空上的延展。所以第一个关键词的意思是“延展”,这个延展是指物理上的延展,也可以指时间上的延续。我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设计,有的是从城市的角度,有的是从城市空间的角度去考虑。就是一个透视上的变换,这是我的第一个研究重点。透视上的变幻是你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待不同事物的时候开始变幻的。也就是说在物理上,我们在对一个物体进行延伸的时候,但是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在时间上通过行走也对一个物体的延伸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的设计一方面在移动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及一个建筑师在处理建筑形体上物理的处理方法。

这个项目是我设计一个通道,人们不仅可以走进建筑,再从建筑走出来的一个过程。这个在建筑设计上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设计,之后是把建筑和周围的景观做了很好的结合。这个住宅的业主是一名画家,这名画家的特点是喜欢在屋顶上作画。这是另外一栋住宅,就是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这个项目是在纽约曼哈顿地区做的行人通过连廊,我要做一个东西来连接两边很高的建筑,我要做的这个设计好像被两个建筑挤压在一起的感觉。基地是在离9•11世贸中心很近的一个地带,这个建筑的概念是想从物理上形成一种延伸的感觉。这个连廊有150米长,并且通过这样一些线性的视觉效果来连系屋顶。就是运用折叠的手法来做玻璃的屋顶,这就是从室内延续到室外的。这是在意大利做的一个小博物馆项目,原来老建筑的部分是一个监狱,最后我们扩展做的一个新的入口就是说人们行走的一个路线是我们做博物馆的主题。

接下来讲的一个方面是建筑和基地的关系。接下来讲的建筑是我做了很久、很著名的项目,是以色列首都做的特拉维夫美术馆项目。这是一个首都文化中心,由剧院、图书馆和现有的博物馆、法院构成。这个建筑比较难的一点是要把两万平方米的建筑放在一个很小的基地上,所以我的设计是一个竖向垂直的空间,把自然的光引入建筑当中。通过人的行走,在建筑中上上下下的行走来体验这个空间。同时,因为这是一个美术馆项目,要保证展览的空间是可以比较规整的。这个建筑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空间状态,而这个建筑也反映了内部流线的状态。我做的是有两层建筑,就像古代的穹顶一样,是两层穹顶。这是内部的穹顶,这是外面的穹顶,但这不是一个圆形,而是比较平整的穹顶。而外部的这一层,我用的是比较大尺度和看起来比较粗犷的做法,而内部的部分是比较光滑的部分。

接下来是关于基地这一方面,我想向大家介绍的是太原美术馆项目。和特拉维夫美术馆不同的是,这个基地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新的设计方法,我们想到的就是把这个公共花园与建筑结合起来。让人们通过行走的序列,从建筑走到建筑,再走出建筑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这个建筑好像看起来就比较有延展的感觉。而和特拉维夫不一样,因为特拉维夫的基地比较小,像在很小的基地压缩的感觉,而太原美术馆是被延展开来的感觉。

在南京做的这个项目,基地的状况周围都是四四方方的建筑,而我们要在一个边缘有曲线的基地红线条件下做我们的建筑。所以针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基地,我们想怎么可以围绕这个基地进行曲线状况的建筑,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我们是怎么样和曲线有弧度的基地结合的。在我们设计过程中发现基地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发生。

这是鄂尔多斯的项目,最后当地邀请了一百位知名的建筑师分别做一万平方米的建筑,这里有很多的地块让建筑师选择设计自己的建筑。我选择最好和最差的两块基地,但是我在一个排队的过程中等待,结果是否会选择我想选择的基地。最后我的一个好朋友选到了一个状况最差的基地,所以我们在一起讨论,究竟哪一块是状况最差的基地。如果要是我刚好选择了最差状况的基地,我必须要准备好。但结果是我的好朋友选择了最好的一块基地,而我最好选择了状况最差的一块基地。这个最差一个基地的状况,就是能看到的视觉景观很少,但这个基地的限制比较少,可以发挥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如果基地的限制比较多,比较能够激发出建筑师的创造性。

这是另外一个在鄂尔多斯的项目,景观随着地势向下的基地。所以我在这里做了一个景观是延续着这个坡度,这四组建筑中的最后一个建筑是第一个建筑180度翻转过来的建筑,所以这四个建筑形成一个序列来进行变化。我们想设计一组建筑,在一个没有经过设计过的基地上。最后,建筑师会创造一些出人意料的结果。

这是另外一个项目,基地是另外一个形状,是一个三角形,而且整个建筑的体积也是比较大的。这个基地是一个非常不规整的形状,这个建筑也想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景观效果。内部的设计也是结合不同项目的要求来做出不同的空间。这是一系列的变化,通过整体几何形体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平面。

我决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刚刚做的一个深圳项目,我非常高兴可以参加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在龙岗区。这个项目在我所指的方向进行了一个延续,最后我们是想通过底座作为一个连续的景观衔接上面四个部分有不同功能的建筑体。最后我们还做了一部分广场的城市设计,中间有一个水幕喷泉。最后我们设计的想法是对四个建筑的内部都提供不同的空间特点。而这部分的城市设计我们想把广场做成一个具有室内效果的城市设计,人们在公共空间移动的时候就可以看到环绕做的水幕墙,这是我们做这个项目的第五个建筑。最后这个台阶向上连接公园,可以让大家通过台阶行走走到公园、看到景观。虽然这个基地是很平整的一个区域,我通过设计这样一个上下起伏的景观,可以让大家联想到城市周边多山的地带。通过上下起伏的景观设计,希望让大家在平整基地上产生新的城市空间效果。最后让建筑和周围环境产生一个很好效果的同时,也要让大家在室内有一个很好的空间体验。

这是图书城,这是四个不同功能的建筑。每个建筑都有自己不同的室内效果,强调的是一个个人的体验和大家在一起公众活动的体验。最后四个建筑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的自己的内部空间,这是我设计这个建筑的核心思想。地形地貌也是在基地的形态当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一开始就是体育中心项目,就在这样一个高差地带中做的选择。螺旋环绕一圈的商业部分与坡度基地的状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个体育馆和周边的商业结合,有一种相互环绕在一起的感觉。最后一个室内效果的重要理解方面就是从平面图的角度去理解室内内部空间。

我想向大家介绍平面三点非常重要的理念,第一个就是像做手术当中切割的平面效果,像在做手术一样,如果做一个切面的话,我们得到人体的一个剖面应该是由曲线构成的。如果要是说把一个建筑一片、一片的切开,我们也会得到像人体剖面同样有曲线的效果。一些不规则形状的建筑,最后他的平面其实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连续平面,其实这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得到非常理性的设计结果。最后并不是从平面出发,而是生成一个整体形体,最后计算机一片、一片的截平面而形成的不同层的平面。我想通过一个电影向大家解释这两者不同的,普通的平面和通过切割形成平面的不同。

我们现在要讲的是一个普通的平面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普通的电影,电影每一个胶片都是一片、一片做好的,具有特点、特征的。这是安迪•沃霍尔的电影,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一个人一直睡觉,睡了5小时20分钟,安迪•沃霍尔第一次向观众播放这部电影的时候,观众是很气愤的,最后很多人都离开了。而普通的电影每一个场景都是不同变化的,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一个画面。普通的电影就是由不同的一些场景构成的,就像不同的切面状态构成。这是最普通的平面状态下的,基本上都是不变化的。我一直在切换不同层的平面,但事实上大家可以看到,平面都是一样的,一共是55层不同的平面,但大家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形态。最后具有雕塑感的建筑形态,不同高度的平面切片都是在连续变化的,这个和普通建筑不变化的平面效果是不一样的。

还有另外一种形态的平面图,也是另外一部电影,这和之前的电影是同一年做的,这部电影分成几个不同的时期,在这几个时期内的场景是不变化的,但不同的时期是有变化的场景。不同时期是一个、一个的片断,他们之间没有一个逻辑上的连续性。所以这和之前讲到的两种电影都是不一样的,从开始到结尾都没有变化,或者所从开始到结尾都在变化的,两者都不是。

这是作为第三种平面很好的一个例子,这是OMA做的一个平面图,但是没有建成。隔几层都会有一部分结构出现,但每一层的结构都是不同的。最后我们有一堆一堆的平面以后,他们每一堆都和其他的不一样。有一部分的平面划分都是从其他方向来划分的,有的是很大空间的演讲厅,最后没有划分。还有一些架空的部分,有很多柱子。这个建筑是不同空间感觉的平面堆砌,这个建筑是很特别、很有趣的建筑,之后人走进去的时候没有想到建筑会一起改变。我希望大家理解以上三种不同的平面,第一种建筑是总体规划不规则产生的平面,第二种是总体规则一直不变的平面形态,第三种是由截然不同的平面堆砌在一起的建筑。

我对以上三种平面形式都做了很多研究,最后看怎么样可以与我的建筑项目产生联系。这是和我讲的第一种平面是很相似的,就是一个波折连续的平面。就是一个不规则的建筑,这个平面通过一层、一层的切建筑整体而形成的平面,这个设计并不是从平面出发最后得出结论,而是由这个建筑之后才形成了不同的平面。虽然这个建筑不是整体来做的,但通过一层、一层的切割也可以看到。

这是以南京大学表演艺术中心作为例子,这个是以色列特拉维夫美术馆。这个建筑的平面有很多规整的展览空间,虽然平面外围的尺寸是一样的,但是内部的功能划分是不同的,所以在外围是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是在变化的。这个和刚才OMA项目相似的平面设计方法,但刚才设计的平面内部空间在不断地旋转,所以我们建筑的内部空间得到了很多大宽度、大尺度空间,没有柱子,最后太原美术馆用了刚才讲过了两种平面形式的结合。

太原美术馆另外一点是尺度很大,作为城市的一部分考虑了和周边的环境和景观结合。我的设计中另外很重要的一点,虽然我会设计一些曲面的形态,但曲面形态我是用很平整的几何体单元构成的。这一些曲面都是通过一些平整的单元体拼凑在一起的,而不是用一些曲面拼凑在一起的。所以来参观建筑的人可以通过建筑里体验设计师的想法。这个和广州歌剧院很不同的方法,广州歌剧院是用曲面拼曲面,而这个建筑是用平面拼曲面,我们明天回去太原,希望这个教授家可以撤掉。

我想向大家介绍通过我之间的研究一些很漂亮的形态。我用的手法通过研究材料来让建筑产生不同的效果,刚才那个建筑用木质的材料,但人们看起来是用混凝土做的。这个建筑看起来用金属板拼成的立面,但实际上是用石材做的,这个是用轻质的蜂窝石板做的立面,因为立面每一块石材的尺寸都很大,所以大家以为它是用金属做的。这是效果图上的入口部分,最后这个建筑看起来也像用金属做的立面,其实是预制混凝土板做的立面,这个立面每一块都有30米,尺寸很大。这个项目中的确有一些是用曲面来做的,有一些曲面空间,这个空间是缠绕在一起的,这个平面一直在旋转,这个空间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建筑。这是一个“倾斜的王国”,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描述。这是我做的工作模型,这个核心的空间有80米高。这是大同图书馆,刚刚开始施工,中庭用书架来做成,这个平面是不断变化的。


交流环节

主持人:我们预留了半个小时的提问时间,当然我们要再次感谢科恩教授做了这么精彩的,那么多有张力、有激情的建筑,首先以掌声感谢科恩教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

提问:有两位建筑师的对话,其中一位建筑师问另外一位建筑师,您认为什么样的图最能够表达您的设计想法?

科恩教授:谢谢您的问题。之前幻灯片上达芬奇透视学的绘图最好的可以表达我的设计理念,因为它比较有可塑性,我非常高兴您谈到在建筑中弹性和可塑性的变化。建筑的外立面很有张力的,人在建筑行走的过程中就会看到不同的视觉效果。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趣,非常好,因为视觉研究对于建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提问:我们看到建筑体量的变化,特别是我们看有80米高的中庭,结构工程师对我们的建筑方案设计会不会有很大的影响或制约?

科恩教授:就像刚才这位有80米高中庭的特拉维夫美术馆,的确对结构建筑师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有很多空间是很大的跨度,所以要求柱子的位置都是一直在变化的。太原美术馆的钢结构也是这样的问题,在这个建筑中有很多很长、很大的悬挑。我相信优秀的建筑师必须要挑战结构工程师极限的能力,就像在建筑中有一些很微妙的开洞方式,对建筑是非常重要的。郑州的一栋高层,整体形态在不断扭转的过程,所以很多部分甚至有9米这样大尺寸的悬挑。如果想通过扭转形成一直在变幻的平面,9米的悬挑其实是最小的一个悬挑尺寸,所以对于结构工程师的要求很高的,否则我们只能像刚才那部电影一样,一直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效果。我自己是可以做这种一成不变的平面建筑,但是对于有一些项目的业主要求,要求平面不断变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基地的形状比较奇怪。但是我要强调,在通常情况下一栋高层设计的平面是可以不用那么多变化的,就用一成不变的平面效果来处理。


提问:您在一些建筑中使用的材料是轻质蜂窝石板,使用了非常普通的材料制作出每个单元体都是30平方米的大尺寸,为什么会用这么简单的普通材料却做出不同寻常的建筑结果?

科恩教授:首先解释一下,图片上建筑使用的不是蜂窝石材板,而是预制混凝土板做成的,预制混凝土可以做成30米比较大的尺寸,蜂窝石板是2米×2米,所以我们遇到不同的问题会使用不同的方法,而不是每次都用不同寻常的材料为自己制造麻烦。石材每个单元体的尺寸对整个建筑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太原美术馆的石材建筑比普通的石材尺寸大了两倍,所以就会得到这样的建筑效果,这是一个尺度的问题。


提问:您在做设计过程中有没有一种刻意把建筑做复杂的趋向?如果建筑做得越复杂,里面的规律就越难掌握,就造成这个建筑一时很新奇,但容易造成大家的审美疲劳,谢谢您。

科恩教授:的确是这样,建筑师又想做出与其他建筑不同效果的建筑,同时又想让大家可以接受。我举了一个例子,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一个很新奇的建筑,但是到了现在大家都没有产生视觉疲劳。古根海姆博物馆之所以可以一直被大家称颂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很美丽,并且很有影响力的建筑,因为这个建筑和建筑的历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就像结合不同时期的博物馆的特点之后重新做的一个博物馆。所以我想强调的是,做建筑设计其实是融合历史、地形地貌和建筑各种形态,多方面综合考虑的事情。所以古根海姆博物馆很好研究了几何学的规律,让古根海姆博物馆很好地被他人所接受。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建筑,而且它并不是做一个造型的东西。我想反复强调的,一个简单设计的建筑才容易让人们感觉到视觉疲劳的。


提问:教授在做设计的时候,最开始的出发点在人的感受,从室内人对空间的感受出发来做设计的。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您做不同地域设计的时候,不同地域的人行为模式有没有不一样,这些设计里面有多少是针对中国人,或者与中国地域有什么关系?您认为在中国做设计是否应该有不一样的地方?第二个问题,现在因为房地产后市,建筑是占据很大的GDP数量,我们现在经常说要做生态建筑,您设计的建筑里面考虑了多少生态环保的理念?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科恩教授:两个问题一起回答的话,最好的回答就是南京的表演艺术中心。这个建筑为了聚集不同学校,来自于不同社团和团体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所以这个建筑由不同团体的不同活动项目。所以这个建筑为了解决的问题就是来自不同社团和各个不同活动的学生是怎么样在这里进行不同的活动,最后很多人是想站在高层,像一个灯塔一样被大家关注,具有象征意义,其他的人想在一个地面具有保护伞层一样的空间下活动。所以建筑有较低的裙房一部分,还有塔楼的一部分,这个塔楼有一圈楼梯缠绕螺旋上去。

我在南京的表演艺术中心,我理解生态建筑和环保建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节约造价,有一部分空间有供暖系统,在它旁边的一些空间没有供暖系统,最后设计同时考虑了室内和室外,让建筑整体形成一个景观,而不是说有一部分温度比较高,有一部分温度比较低,我说的外部是指的是没有供暖系统的部分。所以,建筑有一部分是开了供暖系统,有一部分没有开供暖系统,人们在里面觉得很不舒服,也是比较奇怪的。在中国我觉得很难说服人们,其实很多时候应该打开建筑的门窗来进行通风,我想让塔楼可以打开两边的窗子形成一个对流风,在实际的过程中很难说服甲方来做能够开启的窗户,但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人们还是喜欢开窗通风的。总结一下,第一方面经济方面要降低造价,另一方面让人们可以在建筑内部活动得很舒适。最后,我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研究,还有温度冷暖的研究,其实我是从中国园林当中得到的启发。

非常好的问题,回答问题要比演讲、讲座要有趣得多,所以下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希望可以直接进行问答环节。


提问:中国现在是一个非常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很多建筑师有机会做大尺度的建筑,以前是没有机会做的。在做大尺度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您的龙岗设计非常棒,大尺度与城市的结合非常好,同时他也考虑到各个功能的部分,他对这一块有没有兴趣,以后怎么发展延展性?

科恩教授:把大尺度和小尺度结合在一起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的确这个建筑的尺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内部空间上,我们希望人们形成一种亲密的感觉,内部的空间要做比较高的密度。因为中国的建筑都是铺开比较分散的状态,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个建筑形成一些比较集中的、高密度的空间。设计师在基体很分散的体态上应该如何利用空间?基地是平整的,但是基地上做的景观像一个梯田的感觉,一级一级的推进上去,这是建筑师自己人工设计的。最后这样一级、一级上去的梯田状露台,人们可以坐在这里,从上面看下来,就可以看到下面人群的密度是很高的,在现在的中国建筑还没有这样的设计出现。



提问:我有一个大问题,但可以分成三个方面:第一个问题,时代精神的问题。因为按照科恩教授的设计和很多其他人的设计,我猜想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精神就是以非规则的、复杂的、分形的       形态,这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集体努力。第二个问题,这种精神可能来自于技术的进步,因为我们今天有软件的帮助,工程师也比以前更聪明了只有我们这个时代才有可能做出这样的建筑。第三个问题,有没有可能在10年、20年、30年、50年以后会反驳倒算,对传统的一种回击?

科恩教授:我想说的第一点,在历史上建筑的精神有很多都由非常复杂的建筑形体和曲面构成的。说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巴洛克时期,第二个是现代建筑,就是西班牙建筑师。1950年用的几何形体的圆形和以色列特拉维夫美术馆的圆形是一样的,在19世纪50年代左右的时候,有很多建筑师都在做这样的研究,而且有很多结构工程师也在做这样的研究。古根海姆博物馆也是1959年建成的,也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巴洛克建筑可以说是对以往所有建筑的一个总结。而在现代主义的时候就是另外一个阶段,是对之前一个建筑的反映,像科布一些很规整的建筑。到今天也不是很清楚,到底区别在哪里?所以很难说一个人想要做的是什么,而一个人不想做的又是什么,但可以最后想一想,最后大多数的建筑都是规矩的,方方正正的形态,我认为大多数的建筑形态还是比较规矩的形态,而且从实际的角度考虑,这是对的。但是从建筑文化的角度来讲,比较自由发挥的建筑设计是比较小众的一个文化,就像19世纪中叶。

现在很难说我们是否跟之前处于一个不同的时代,在我们还没有对建筑感到厌倦的时候。对于一些动作片,人们也会感到厌倦,比如说007的电影大家感到厌倦,或者安迪•沃霍尔的电影大家也会感到厌倦,过度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或者没有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都会产生问题,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我觉得两种都是可以的,假如说平面一直不变化的形式,或者说另外一些平面一直在变化的形式都是可以的。所以说我给的建议,去忘记哪些东西让人们感到厌倦,或者哪一些人感到了厌倦,而大家把注意力放在建筑让人们感兴趣的点上。也就是说,通过时间让历史不断地延续,大家就会得出结论。刚刚讨论的这个话题,可能有一点点冷门,但我还是想解释好。


提问:因为我们之前就看过他设计的房子,很高兴2年之后就完成了,而且完成度非常高。如果针对我们,我们作为建筑师的实践,完成度能够完成60%-70%我们就偷笑了,如果光看照片,您作为一名国外的设计师来中国发展,一看到规划完成度就可以达到90%以上,满意度是否在您想像的范围之内?

科恩教授:在中国做项目和在其他地方的区别,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美术馆和太原美术馆的区别,我的合伙人一直在以色列,所以他每天都会到现场看施工情况,而在中国太原美术馆,隔一段时间我们的人才会过来交流。现在我们跟北京设计研究院合作大同图书馆的项目,但是在大同图书馆的设计过程中,因为和北京院合作,有很多交流,我们应该从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这件事情。建筑的每一个细部都应该由建筑师认真设计,比如说立面每一片板材应该怎么做,都应该由建筑师来决定,所以中国有一个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时间速度的问题。做出来的进度时间计划表,看起来好像很像一回事,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像太原美术馆也是,在2008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做扩初图,当时甲方要求很急,要很快、很快做完,从开始设计到竣工应该是花了4.5年时间,但开始说的是2年完成。中国太原美术馆是4.5年,以色列特拉维夫美术馆一共花了6年时间。而南京的表演艺术中心开始我画第一笔草图开始一直到最后竣工,对公众开放,一共的时间才是2年,这是一个很快的城市,建筑就是体现城市很快的例子。我认为南京表演艺术中心不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建筑,但是它的确是造价比较低的。这个建筑比较好的一点,用最小的预算开支来做这个建筑。我对于中国的发展和自己在中国的时间持一个非常乐观的态度,像奥巴马总统所说的一样,“是的,我们可以做到最好”!但我认为太原美术馆的质量是非常高的,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不会用计算机软件来做,我的团队一直做到施工图阶段。


提问: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建造的问题,因为建筑做到最后,从设计到建筑还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因为是两代不同的建筑师对建构的理解不同,而且两个现在都已经落成了比较大的建筑物,我想问这个时代您对于建构的发展的理解,这个问题其实很大。最后一个问题跟我们自己的实践有关,他现在又是哈佛建筑系的系主任,他手上又有这么多项目,他如何把这两件事捆绑一起,在不同的工作领域反映出来。

科恩教授: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执教了很多年,着重研究的是空间,以及如何做平面。教学的方式是刚才说过的这些方式是我的教学原则,出一个很奇怪的题目让学生研究,现在也是这样做的。因为在接下来有很多实践,所以也激发我在教学上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因为现在在美国没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城市公园结合在一起的建筑,在美国所有的大城市已经建好了大的博物馆,所以没有机会做大的博物馆。而在中国思想是越来越开放的,所以在这里可以发掘很多新鲜的事物。我认为这是很充满戏剧性的,对一个一直思考着建筑设计的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个美梦成真的过程,在这里真正找到了一个地方来做建筑实践。觉得今天的讲座,在中国演讲的时候观众的提问都是问比较重要、比较大的问题,而美国的感觉就不会这么好,也体现出建筑在这里是非常活跃的。



提问:关于建筑教育的问题,因为教授是来自哈佛大学的建筑系,那边的教学跟我们这边非常不一样,你看中国建筑师非常忙,连这么好的讲座都没有时间听,教授有没有可能在哈佛办一些适合中国建筑师的短期教育课程呢?在职建筑师,你觉得最好的提高自己能力的方法是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和思考学习,我还是很疑惑的,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

科恩教授:我们会有一些继续教育的课程来培训已经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是为了让他们更新一些职业资格和注册教育。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的确在哈佛没有这样一个完善的系统去培养已经成熟的,或者已经到了一定年纪的成熟建筑师,的确有很少一部分有经验的建筑师会回到学校上课。我认为这个想法是很好的,提供一些项目和学位,为那些已经有10-15年实践经验的成熟建筑师准备。

主持人:我们设计促进中心也有这种想法,也会与科恩教授合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与科恩教授和其他教授有类似的合作。


提问:科恩教授您好!我在您的建筑中看到跨度很大、高度很高,您使用了很多预制的结构板和构件,在外立面上看到很多混凝土的结构基础。据我所知,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工业化比较发达的,我想请教一下,您在原来设计成果中是否运用过建筑工业化?第二,您觉得建筑工业化技术和建筑追求个性上面有没有矛盾?这种矛盾是否可以调节?谢谢。

科恩教授:刚才提到的这个矛盾是非常有趣的,本来立面上一个、一个单元体结构,要么水平上是同一个高度,要么宽度上是一样的。我们会改变其中一个方向来改变形态。通过计算机我们可以测算出几何形体,哪一些是可行的,哪一些是不可行的,哪一些是在浪费时间的。最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美术馆,所有立面的预制混凝土都在一个钢制平板上预制的,460块不同形状的板材只在2块一样的金属平面上制作的。所以说平板是不变的,我们通过控制两边的边缘方向来控制我们生成的几何形态,我们可以改变厚度。所以我们有一些节点是在变化的,我们这个版的底面金属平面是统一标准的工业化东西,然后我们的节点,包括两边的边缘方向是在变化的。就是一个透视的变化和实际施工中的关系,我想通过以色列特拉维夫美术馆来讲解一下。之前的一片要比后面的一片要小,一片、一片是逐渐变小的,刚才最前端的一片是最大的,最后逐渐的变小,在中间的部分就是有意的变小。在另外一边也是这样的,从小变大,用于吊起石板的吊车在什么位置?这个板材的从小到大就是迫使人们从视觉上产生一种透视的效果。

而从另一方面,也代表了这个建筑师在施工过程该怎么样一块、一块拼这个板,所以建筑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怎么样把不同的建筑问题结合在一起。人们在看到建筑的时候会从视觉的角度可以观察到建筑的变化,而建筑师和结构师会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该怎么样把这个建筑做起来,这方面是非常有意义的。安装机器的位置和实际板材拼出来的大小位置和关系也是非常有趣的,在施工过程中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只有建筑师才会注意到这样的问题,而普通的人是观察不到的。如果要是建筑师知道怎么样切割石板来表达自己设计的话,那是非常有趣的。最后可以为大家创造一个可以永恒持续的、最有美感的建筑,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方面,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建筑师还是建筑学学生。甚至很细微的一点也值得大家注意,这和音乐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有音乐家才懂得音乐内部的很多构成因素。

主持人:非常感谢科恩教授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内容。本次讲坛到此结束,以后我们的讲座会继续进行,欢迎大家参加。


主办单位: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