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创新

2012-10-10

规划大厦201

7319 人阅读

摘要:

二十一世纪初,数字时代带来的新技术促进了建筑设计的发展。阿里•拉希姆认为,参数化设计技术除了制造创新的形态外,还会更为深刻地影响到广泛的文化景观。参数化设计为建筑与其周围环境建立了一个反馈途径:使建筑吸收影响并对其使用者产生影响。本次讲座将讲解建筑师在促进文化进步时应用的理念与具体技术。

阿里•拉希姆 Ali Rahim

建筑师,当代建筑实践的董事。拉希姆先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永久性建筑设计组(permanent architecture design faculty)的成员,主持设计研究工作室工作,同时协助指导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课程。拉希姆先生最近被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di Angewandte Kunst)任命为扎哈•哈迪德客座教授(Zaha Hadid Visiting Professor),并作为路易•康客座建筑学教授(Louis I Kahn Visiting Architecture Professor)服务于耶鲁大学建筑学教授,同时也是哈佛大学客座建筑学教授。

Ali Rahim is an architect, Director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Practice in New York City and a (Full)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t the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ere he is the Director of Design Research Studios - the final year of the Master of Architecture Design Program.

Mr. Rahim has recently served as the Zaha Hadid Gu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Arts[di Angewandte] in Vienna, Austria and has served as the Louis I Kahn Visiting Architecture Design Professor at Yale University and Visiting Architecture Design Professor at Harvard University. Mr. Rahim’s books include Catalytic Formations: Architecture and Digital Design in Chinese by the China Building Press with additional writing and projects in February 2012 and is in its second English Edi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Routledge, March 2006. He has also Guest Edited three Architecture Design volumes published by Academy Editions. John Wiley and Sons: Contemporary Processes in Architecture, 2000, Contemporary Techniques in Architecture, 2002 and Elegance, Co-edited with Hina Jamelle in 2007.

活动回顾

演讲环节

王星晨: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来到设计讲坛,设计讲坛是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委主办,深圳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承办的讲坛。我们一直希望能拦截过路的设计师,给大家带来各地的建筑思想和先进潮流,也欢迎大家引荐过路的设计师来到设计讲坛。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是Ali Rahim ,演讲内容是关于参数化设计技术。Ali是美国当代建筑实践事务所的董事,同时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设计教授。关于他的演讲题目和演讲内容,我们请这次设计讲坛的推荐人杨小荻介绍一下。

杨小荻:下午好,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大家。此次演讲的嘉宾拉希姆先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永久性建组设计组的成员,主持设计和研究工作,并协助指导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课程,同时他也是当代建筑设计的创造者。他从1994年开始就致力于研究参数化建筑的实践与现实的实现,他的作品在纽约也在上海的锐步旗舰店都有精彩的呈现。拉希姆先生最近被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任命为扎哈•哈迪德客座教授,并作为路易•康客座建筑学教授服务于耶鲁大学建筑学,同时也是哈佛大学客座建筑学教授。拉希姆先生的著作包括《催化性结构:建筑学与数字化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学的当代进程》、《建筑学的当代技术》 、 以及2007年和西娜•雅麦勒(Hina Jamelle)合编《典雅》。

拉希姆: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对我的介绍,很高兴这次能来到深圳跟大家展示和分享我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年度跨度一共有18年,所以也是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来回顾和反思一下这些作品当时背后的思路。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设计创新,所谓的设计和创新其实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的,第一方面就是在建筑学科内的创新,第二方面就是建筑学科以外其他行业的技术运用在建筑学科中带来的技术创新。

我们在这个方面也出版了一些专著和一些论述,刚才给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出版的一本书,这本书有中国出版社出版的中文译本,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可以借此机会让中国读者更多的了解我们的作品和创作。 我们同时兼顾制造和技术的开发,所以对我们来说设计和制造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为此也专门设置了我们自己的系统,这个系统通过运算,可以由机器设备来进行计算和运作,那么在图上就可以形成一个图形,根据这个图形我们就可进行家具的设计和制作。因此,在这样一个图样出来以后,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以我们的审美,以一种优雅的标准去控制它在外在的形态。那当然我们在考虑形态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人们在社会上使用的时候,它的功能给人带来的感受,所以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建筑师能够更多的跟社会接触,了解社会的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这件家具的表面,它就是由刚才所说的我们开发的机器它进行运算和设计出来的,这个机器其实就是在我们深圳不远的东莞制造的。因为有这样子的机器,所以我们在家具表面设计的时候,可以直接从正面到正面。一般我们在家具设计的时候经常需要由正面到负面再到正面,但是如果我们通过这个机器,可以直接从正到正,这样我们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成本和物料。 我们在设计中用到了很多其他领域和行业的技术,比如说我们用到了一种动态系统,以此来进行动态的思维和设计。这个动态系统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它最早的是用来预测股市的变化,我们把这种技术引入到了建筑行业来激发我们的一些新的思想,这个技术现在也被用到了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但是它最早是用来预测股市行情的。

在这里要向大家表示歉意,因为在我手提电脑里的短片都放不出来,虽然我是在非常动态的讲述这个东西,但是看到的只能是静态的画面,我们要运用想象力来思考一下我所讲的这个是什么回事。我所讲的动态系统,就是事物都在运动,假如风吹过一片稻田,就会掀起阵阵的波浪,这个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种动态的运动过程。 所以我们这样的一种动态思维改变了我们对建筑的看法,因为没有任何的东西是静止不动的,所有东西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场域。我们考虑到动态,考虑到运动,它们都不是一个特点和一维的。就这点来说,中国给我们的建筑带来了非常好的机会,因为中国的发展不是静止不变的,中国它是不断在动态发展之中,所以有这样的一些问题,加上动态的系统,我们就能开发出新的模式,借以这种模式,我们也许能更好的理解中国在动态发展中的经济和其他变化的问题。

在这样的动态系统里面,我们要创造一系列的动作,也就是像我们要创造一系列的参数一样。设计师要做的就是去引导这些参数,引导这些动作,通过一定的组合,让他们在技术的参与下,形成一种优雅的形状,达到我们设计的思路和目标。 光线在我们所有的项目当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线的使用可以改变环境在建筑上的参与,通过光线的使用,我们可以使一个空间变得看起来更恐怖或者看起来更温馨。

这一个项目是我们为运动品牌Reebok在上海新天地旗舰店的设计,当时Reebok有一个全新的品牌策略,希望我们在旗舰店的设计上体现这种策略.。所以我们要考虑这种这种动态系统的思维,打造一个非常特殊的空间,这个空间必须是具有创新性的,而这个项目是在2004年的时候完成的。

当时他们的创新思维就是在门店的设计上采用一种全新的模式,他们考虑到很多顾客在选购鞋子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区域来换鞋子,试鞋子,所以他们要有一个鞋吧。在这个鞋吧之外,我们设计的是整个门店紧紧围绕着这个鞋吧,所以当顾客走进这个鞋吧的时候,他会感觉到整个门店都在他的周围、在流动,所以这样会带来非常好的动态感觉。 在这个鞋吧中我们有考虑到光线的运用,我们用的都是弥散光,而不是点射光线。在这个操作中,我们要考虑到店铺中的人流变化的情况,有的时候人流可能会非常的拥挤。而在空间的运用上面,我们希望能更好的发挥店员的作用,让店员不仅仅只是售卖商品,还能够成为一个类似于策展人一样的功能,他可以带领顾客去感受门店,同时店员似乎又好像是把一件件商品作为展品摆放出来,通过不同的摆放形成不同的效果。

在这个项目中信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Reebok当时的预算非常的紧张,所以作为建筑师我们要考虑如何去很好的使用这笔钱,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将大部分的钱用在表面上面,而把更少的钱用在结构上面。所以我花了很多的心思做表面的设计,而让这个结构非常的简洁,整个结构就是简单的钢支架结构。但是在表面上我们做了很多功夫,包括使用了很多大的单角度的表面的起伏形状,这才是让这个项目变得非常令人激动的部分。

我们非常想通过表面来突出Reebok这个品牌的身份,在内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鞋吧的设计,它的空间非常大,如果把内部的天棚拿开,人们就可以在这里观赏投篮。当时Reebok的首席代言人是篮球明星姚明,他可以在这个地方表演投篮,他的篮球迷可以在这里看他表演,同时拍照等等。如果没有人表演的时候,这个区域就可以用来摆放商品,作为一个展示。顾客可以在这个区域里试鞋子,整个空间都是完整地铺开,旁边的缝隙是连通到柜台,所以可以很容易的将鞋子拿到这个区域给顾客,同时它这种缝隙的结构也给人感觉到别具一格,非常优雅。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动态思维和动态模式,可以让我不断的去测试和塑造整个空间的条件,让这个项目形成看起来这么好的效果。

在这个图里大家所看到的开放式设计,顾客可以非常好的欣赏到里面两边鞋子的摆放,同时能自由的在中间徜徉感受到店里的氛围。顶部的光线都是弥散光,给人非常好的光线照明感,整个中间的架构和旁边柜台的连通给人带来种优雅的感觉。除了表面上可以看到的设计因素以外,我们在预算管理方面也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这个预算管理也用到了动态思维和动态模式,它可以使我们实时监控成本的使用,以及实时调整成本来适应这个项目需求。

这个项目我们是为伦敦一位非常著名的时尚设计师的居所所作的一个设计,当时他给我们使用这一块场地的地点非常理想, 而他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这个地方是他周末要住的地方,同时他可以把他最好的顾客带到这里来看他的作品,试穿他设计的衣服,同时还可以在这里举行小型的聚会来款待他的客户,所以它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既是个居住的场所,同时也是个给客户展示的场所。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希望景观点能非常的动态,能综合不同的功能,比如说它既是个聚会的酒吧,同时又是个模特表演的场所,还可以是个灌溉旁边绿植的水的管道,所以整个的设计从外到内都采用了动态的思维。

这里面的景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房子是从周围的景观之间凸现出来,旁边的墙和房子形成了非常好的交织,它非常的流动。而且不仅是外部,内部也具有动态和动感,它可以有模特走T台的场所,也可以有举行小型聚会的场所,还可以是周末居住的客房等等,所以整个内部和外部都非常的动态。

这个建筑可以分成两个主体部分,一个是基座,它是混凝土的结构,还有一个是顶盖,我们的设计是顶盖可以拆卸的。当时思路是五到十年之间,整个的顶盖都是可以更换的。因为我们的客户是时尚设计师,他希望能够像换衣服一样很频繁的换他房子来跟上时尚的步伐,所以我们当时给他做了这样一个设计,他可以把整个顶盖重新拿掉,重新改造。 所以这个设计我们在里面打造出三条流通路径,第一条路径它可以从一楼通过楼梯上到顶上,第二条路径是从一楼走旁边的小径到二楼这一层空间,第三个路径就是从二楼沿左边走下来到一楼,然后可以直接走到户外去融入到景观中。而这一切可以给行人步行,也可以作为模特表演的路径,所以三条这样流通的路径,就可以使内部的空间和外部的景观形成一个统一,让这个房子可以呼吸,可以融入到景观之中,变成一个动态的存在。这是后面的景象,大家看到很多的窗子,这些窗子的设计其实都很有意思,因为这些设计并不是为了单纯的采光,而是为了在一年四季之中,在不同的天气之中来呈现不同的照明的效果。

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模特行径的三条路线,一个是从外面的景观走进去,然后走到屋里面,直接从楼梯走上顶层。第二个路线就是从一楼旁边的路道走上二层,第三条路线就是从二层环绕上来,从左边的楼梯走入到景观之中。所以这个设计就是打造一个多层表面,它可以加强在这个建筑中间人的互动,这也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客户,也就是时尚设计师能够带他的客户来这里欣赏他的作品,卖出更多的作品。

这是我们另外一个设计项目,是在东京为一个牙齿矫正诊所设计的项目,这个齿科医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就是可以用十四个月的时间矫正牙齿,可以在牙齿的后面打一个支架,不会让人看到牙齿的矫正支架。当时他的这个技术是个非常非常大的创新。 我们在设计中要遵循东京建筑的很多繁琐的规则,比如消防规则,建筑材料的规则等等,而且它是一个诊所,所以要遵循的规则就更多。我们要面对这么多的规则,同时我们希望在设计中能体现出这个齿科专家的他所发明这个技术的创新性,所以我们需要有一种非常聪明的思考方式。这里讲到技术,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人的大脑,其实技术也是没什么作用的,所以要依靠大脑的思维,一种创新的方式,来更好的运用技术,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们这个设计大概是两年以前,我们在内部的结构上大家可以看到草图,它体现了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我们的客户,就是齿科专家特别强调的,他希望他的病人走进来能感觉到非常的奇怪,坐下来后感觉到他说看到的材料都是非常的柔和的,他会感觉进入到这里,身心都非常的愉快。

我们当时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拓展空间,因为在东京这个地方寸土寸金,空间是非常狭小的。所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怎样才能拉长这个内部的空间,我们当时采用了很多的吊顶设计,这些吊顶都有很多不同的功能,而且它们有很多不同的形态。通过这个来去打造不同形态的各种各样的空间,同时这些空间融合了家具,灯具,装饰,机械装置各种各样的功能。 同时考虑到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所以我们希望在表面上它也能适应强震的危害,我们不希望外部的材料一旦有地震就会爆裂,伤害到建筑里面的人,我们希望它有一定的空间能够去移动,然后通过这些移动来卸掉地震带来的破坏力,所以我们在照明装置上,在吊顶上面都加了很多缝隙的结构,让这些建筑材料在地震的时候有一定的空间能够去卸力。去年很不幸日本就爆发了一次重强震,地震之后我的客户就马上打电话给我,说你设计的诊所一点事都没有,完全禁受了这次地震。

我们在创新这个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的使用要配合我们整个设计的策略,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是可接受的,可用的,同时能给我们的客户带来增值。当时很多日本的媒体都报道了这个诊所,很多的报纸文章都说他们完全没有办法理解内部的结构,看上去像是一条巨型金鱼的内部,所以我的客户就告诉我说你这个设计非常的成功,因为一些媒体都说他们无法理解,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走进这个诊所让人感觉非常的安静,犹如走进了一个森林一样,让病人的心情都可以得到平复。吊顶它是向上面向旁边两侧和下面不断延伸,这样子给人感觉空间的开阔感,这个玻璃的设计让护士可以很容易的看进去,看到手术室里面的情况,同时玻璃又给病人一种感觉,就好像树木在移动一样。

整个设计非常精致,而且在整个建造过程中都是由我们在纽约的总部来实时控制。当时里面很多木头的材料都是来自于日本的南部,它们被装置在这里面,装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实时的去监控,实时的修改草图,然后草图得到实时的反馈,在建造的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改变,所以这样的反馈环节非常的重要,它可以让我们很好的去协调技术,同时考虑到预算的控制。因此整个的建筑环节,如果我们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我们也就能带来更好的建筑品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筑创新的精髓所在。 在外面装置了一些草皮,虽然这是在四楼,但是病人他可以看出去,看到外面这些草皮会感觉到身心愉悦,同时这些草皮它的设计可以让诊所老板在上面举行一些小型的社交活动去款待他的客户、他的供应商和业务伙伴,所以这也是个集合了多种功能的设计。

这个设计非常好的融合了外部环境,这个诊所所在的地方是东京一个非常优美的区域,所以看起来整个周围的景观融入到了室内。当时这个客户的梦想就是说,我有这么好的牙齿矫正的技术,我希望打造一个非常好的品牌,我希望我的品牌能像路易威登一样著名。结果这个诊所建好了以后,LV就打电话给我的客户说,我们很喜欢你这个诊所内部的设计,所以我们想让我们的模特在里面拍一组LV产品的宣传片,所以这对我的客户来说真的是梦想成真了。而且我的客户通过这个设计节约了50%预算,让他的顾客人数增加了三倍。他非常好的利用了这个设计,好像利用杠杆作用一样,更好的利用了他的资金。如果你走进这个诊所,你会感觉到非常的舒服,拿卡片轻轻的一打,光线会发生变化,一些门会自动的滑开,牙齿的形态会出现在屏幕上等等,这一切都是高科技的,但是又非常的低调。因为你看不到这些高科技的存在,它潜移默化的存在于这个环境中,它留给你的就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这个项目是我们在巴基斯坦卡拉奇设计的一个数字图书馆,当时我们也是赢得了一个国际竞标,卡拉奇的市长告诉我们说这个地方是市中心的一个烂尾楼,烂尾了很多年,现在想把它重新改造,还给市民。所以我们的想法是把它打造成市中心的公共空间,整个数字的图书馆它最后连通到一个很大的咖啡馆,在这样空间里面可以举行表演,音乐会,演讲等等。虽然叫作图书馆,但其实你看不到一本书,它已经完全是一种模块板的方式进行存储,整个阅读可以在建筑的任何一个地方通过电子化来进行。

下面给大家介绍的两个项目都是在迪拜的两个塔楼,一个是住宅楼,一个是商用楼。因为迪拜之前都是依靠石油来发家致富的,但是近年来由于石油资源逐渐枯竭,所以需要转型,从一个石油支撑的经济体,转型到一个由商业支撑的经济体。所以他邀请了很多明星,像阿加西,费德勒等等,让他们在七星级的帆船酒店顶楼表演一场网球赛。当时迪拜修改了两个法律,其中一个是移民法,如果你在迪拜购置一个物业,你就可以拥有6年的居住权。这是在2001年之后修改的,所以很多之前从迪拜流到世界各地的钱又回到了迪拜,人们又开始在迪拜去购房,因为很多人买物业,就造成了房屋突然非常的紧缺,这样子必须要修更多的摩天大楼去满足更多的需要。

我们的客户当时和我们说有个问题,就是楼修太高了,很多客户不愿意买高层,觉得空间不够好。所以我们当时考虑的就是使用螺旋式楼梯,把高层分隔成四个部分。还有的客户跟我们说底下的几层能卖出去,最顶上的几层也能卖出去,中间的一般都很难卖出去,所以我们当时考虑做两个中间的部位,而且把中间的部位做成大户型,同时把它的内空降低,在中间的部位的空间上完全采用新的策略,而且在卖房子的时候我们不按平方米来卖,我们按立方米来卖。

这就是在中间楼层里的内部情况,它是四个卧室的套房,它还有不同的结构,有三个卧室的,也有两个两个卧室的,所以它看起来虽然是一个楼,其实它内部又变成两个不同的楼在结构上互相支撑着,但是在空间上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设计。我们通过参数计算可以给客户展示,通过这样的技术,我们在内部怎样去设计可以达到相应的怎样的效果。比如说,我们希望知道设计到怎样的程度的时候,它里面的空间会形成客户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按他意愿最大化分格,所以我们可以实时的为我们的客户进行演示,让角度不断调整,比如说3度会怎么样,变成23度又会怎么样,每种调整带来的是一种成本计算。那么通过这种参数的计算,让我们的客户去看每一种设计方案带来的效果,直到我们的客户说我要的就是这样的,因为我的成本资金可以满足这样一种风格的空间设计。

展示这个案例是为了说明,你在设计过程中,作为建筑师必须要对客户的成本非常的敏感。而且你必须要通过技术的使用,让他们能在成本核算的同时,能使用好设计,这样可以增强他的信心。

还是在迪拜,中间这一条叫酋长大道,一边连通到阿拉伯海,另外一边是沙漠。所以沙漠一边的空间是没办法很好的延伸和利用,但是我们客户的建筑是放在哈里法大道靠近沙漠的那一边,所以他希望我们能更好的利用沙漠一边的空间。实际上这给我们也带来一定的机遇,因为世界上最高的楼哈利法大楼在迪拜,它其实也是在沙漠中,就在我们这个项目的后面。

这个大楼的几何形设计是非常有特色的,看上去拔地而起,是一种直线的设计,但是由于中间角度,流线的使用,看上去又好像是歪歪扭扭的。在设计的整个流程中我们都受制于它的预算,而预算当然是受制于我们的客户,所以这中间的关系我们要非常清楚的把握,整个要采用动态变化的思路。这个楼整个的设计流线和形态上的关系要跟它的实用性结合在一起,在迪拜,实用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楼一定要能吸引眼球,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实用性。而如果你要吸引眼球的话,一般你需要增加30%的成本,而我们作为设计师怎样用这30%的成本让这个楼变得与众不同。 商用的楼宇客户的要求是让企业在里面能更加可持续的存在,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很多中小企很难支撑在迪拜的成本,所以他们都搬出去了,所以在空间的使用上怎样考虑到这些中小企业的需求。我们当时的回应就是说这个很简单,你可以在办公场所通过楼层的设计来达到这个效果。比如说大公司占据的是一层楼,小公司就可以分散到一层楼的不同单位,而且在这个设计中间,你不可以靠大的会议室来确定这个项目的特点。因为如果你仅仅是靠大的会议室来确定它的特点的话,就变成了一种一对一的关系,而在任何事情里面,单纯的一对一的关系都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我们要考虑怎样才能更好的去发挥它多样化的特点。

我们通过不同的空间设计把楼层分隔成不同的办公区,比如说有全封闭的办公区,这里面会有大型的电脑装置,还有半开放的办公区,它可以更多的接受光照,而且取决于它的朝向,东南西北它光线的变化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设计出来的效果客户非常满意,说通过这样的设计,在一个办公楼里面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结构,而且让大公司和小公司能在里面和谐共存,可以共同使用会议室和其他设施。

在表面控制上我们也采用了非常精密的技术,特别是在表面的制造,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板面,玻璃用什么样的结构来支持,这些都需要通过计算来完成;而在计算的过程中,一块板要如何装置,其实也取决于它周围的几块板和它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掌握一系列的信息,然后通过这些信息来进行运算,最后能够很好的结合设计和功能。

整个的组装的流程:首先是第一层纤维玻璃,然后是釉面玻璃,然后是玻璃幕墙等等,整个建筑过程的管理体现了一种动态思维,要很善用技术。它看起来很复杂,但是控制的时候又需要将它简单化,所以最后它能够形成比较好的效果。 在迪拜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因为能源太便宜了,所以他们都不在乎能耗的问题,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他们要求我们不要在玻璃幕墙上采用太复杂的节能装置,所以玻璃幕墙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生态和环保都不是什么问题。业主还告诉我们,因为楼的生命周期考虑是十五年,如果用太复杂的科技技术来节能的话,十五年根本就收不回这些技术所投入的钱。 在楼里不断的往高走去,你会发现品质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说大堂里面空间光线的品质会随着你往上升而发生变化,所以给使用者的体验也是不同的。

这个是我们在韩国帮三星公司正在进行的一个设计,这个设计非常有意思,当时我们业主完全没有任何概念,他不知道要怎么样的效果,也不知道怎样把他这些变化的思路汇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规划方案。建筑是在韩国首尔的汉江畔。

我们觉得韩国设计的流程非常有意思,而且我听说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就是在市中心有些很老的建筑,在韩国这一片大概有50年的建筑,现在这些楼已经变得非常陈旧,但是这块地价非常的高,所以韩国的开发商把老建筑拆掉,盖起摩天大楼,然后卖出就可以赚得十倍甚至二十五倍的利润,我想中国在城市改造中也是有类似的情况。因此开发商雇佣了一个房地产公司来为他们做这个案子,房地产公司又雇佣了建筑师来为他们进行设计,我们就是为三星公司进行设计的建筑师。

在韩国建筑的规则非常多,我们当时要遵循120项规则,要应对这么多的规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建立一个数据库去考虑如何在重重限制之下去开展我们的设计。所以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草图和整个形态的设计,我们考虑到韩国建筑的主体形态,包括L型,蝴蝶型,倒A型等等,我们把这些形态全部都做成一个样子,然后再考虑怎样把它们整合,然后融入到一个总体规划方案中。

我们通过很多测试去尝试对整个区域楼的形态和布局的一些理解,比如说用Y型去做整个形态的布局。所以我们在草图上可以体现出不同楼宇之间的关系,Y型的怎么样,L型会怎么样,然后用C语言逻辑去进行运算,同时考虑到我们的客户的允许成本是多少。所以这整个是可行性研究,每一种设计的方案通过运算都链接到成本是多少,销售价是多少,利润是多少,所以这是非常科学的运算。掌握了这些条件以后,通过这些参数你就可以选择不同的类型,只要你确定这个楼是怎样一个高度才能满足你的设计需要。假如用Y型去布局的话,我们在模拟动态图里面就要考虑到居住的空间,公共活动的空间,然后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增加不同的形态,用形态学的方式去确定它整个的布局。考虑到单位的数量,楼宇的数量,利润的大小,掌握了所有的信息以后,我们就能确定这个项目到底会设计成什么样子。当然同时我们也会输入各种参数来最大化建筑容积率,通过调节一些参数来计算它的最大容积率应该是多少。

我们现在还在进行这个设计,所以给大家看到的都是设计的思路和图样,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就可以进行重复的计算,但是它不会重复楼的形态来实现各种形态,它会通过计算展现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设计。而且这个窗口是可以扩大和缩小的,通过窗口的扩大和缩小来改变设计的形态。

为大家展现的最后一个项目就是为纽约的现代艺术馆所设计的一个未来之墙,它有3米高4米长,是非常宏大的一个项目。当时我们使用的是机器人装置来进行材料的铺设和试验,这好像是3D动画的设计一样,但规模比3D动画更大。 当时我们使用的材料是来自于德国的,所以我们也是实时的监控,我们现场使用的是机器人来生成和装置这些材料,这也代表着建筑的未来。我相信在五年之后,居住的房屋很多都会采用机器人来修建,而大楼可能会要更久以后才会使用机器人来修建。这种所谓的未来之墙,其实它体现了建筑业发展的未来如果用人手去修建的话需要八十年的时间,因为它每一块都不一样,每一块都需要单独来做。所以我们用机器人的装置来做,就可以很好的发挥机器给我们带来的效果,技术更好的得到了运用。 当时,未来之墙我们用机器人去修只花了十五分钟就完成了,另外一个设计只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所以确实可以看出来机器人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

接下来我做一个总结,我希望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给大家展现了技术如何提高建筑。那么我们通常讲到技术都是只是考虑到软件的使用,空间的模拟等等,而实际上我们要掌握的因素比这个多得多。我给大家展示了你必须要能够很好的控制制造的流程,还必须要控制成本,这些都应该实时进行。.如果一旦你可以给你的客户展现这些技术的使用如何带来建筑的创新,你的客户就会感到非常的振奋,就好像我们的客户三星公司一样,我们给他展示了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可以节省多少的预算成本,他就会感到非常兴奋。而作为一个创新的建筑师,你不仅要懂得使用技术,同时也要能够向社会和公众去展示和宣传这种创新的精神。因为创新首先必须是能被我们很好的使用的,创新一定是要发挥作用才有意义,谢谢大家。

提问环节

提问:您在得到项目之后,是如何开始设计的,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的习惯,有的人喜欢草图,有的人喜欢进行逻辑运算,有的人喜欢建模型,你是怎样开始的?

嘉宾:我完全是采用动态系统,我会考虑参数和图形,但是我从来都不画草图,也不做模型。我是进行参数运算,在动态系统里面考虑到不同的数字条件、不同的部分,这样能考虑到它的效应,通过运动来生成动态场域,同时不断增加细节,来考察它形成的效果是如何变化。这样的方式我已经用了十八年时间了,同时我是通过一种动态的系统来塑造建筑的形态。我和很多纸上谈兵的建筑师是不一样的,我知道设计到什么时候就应该可以结束。因为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倒过来设计的,就是根据设计的目标倒过来去思考我的设计方式是怎么样。而很多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他们是先有一个草图,再有一个建筑方案,然后让建筑实际的执行去体现他的方案,而我希望通过动态系统来体现最后它执行的样子。所以这种动态环境的影响,在这个系统中通过数据运算就能够形成设计的一个流程。我想这个其实跟你怎样打理你的头发一样的,你可以通过喷发胶让它竖起来,但是不管怎样控制头发的形态,这是你的头发,而且头发的形态应该是由你来设计和掌握的。所以,其实用动态的设计方式跟你头发的塑造是完全一样的道理,但你要经常去做,做的越多就越熟练,效果也更好。

提问:我有一次做一个设计的项目,当时做了草图,有一些指标,但是在开始系统运算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想问下您有什么建议?

嘉宾:你要继续坚持往下做,因为在使用动态系统的时候你要改变很多之前你对建筑的一些固有的看法,实际上通过系统运算开始的时候你要学会去颠覆之前对建筑的一些看法,要能够以平常心去看待,如果你用同样的方式去思考建筑的话,其实很难在这个动态系统运算中得到很好的结果,所以,不要管角度怎么样,系统怎么样,你要培养一种直觉去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而这种直觉的判断源于很多的经验积累。比如说你做了一百万次动态系统运算之后,你自然会形成一种自己的判断,一旦你有了第一步的判断之后,你就要不断的培养自己的敏锐性,当然这个也需要靠很多的练习,来不断调整更换这些参数。因为,它们无论如何都只是一些指标而已,所以你要不断的进行调整,最后通过自己的敏感更好的去判断。

提问:想了解一下设计中的结构问题,您通过动态系统,设计出了很多不同的部件,但是在业界有时候你的部件很难获得,因为每个都不一样,需要一个单独的模板去生产,所以你如何在你设计这些不同的部件之后去实现它们、生产出来、建造它们?同时你如何去比较这些部件的使用和标准化的建筑在成本上各有什么差别?

嘉宾:在小项目中,你更容易使用数字技术,你通过运算更容易去进行成本控制。比如说东京的牙齿矫正诊所,当时我们在设计以后,我们就问建筑团队说,你们能否做出这样的效果?当时他们说没有问题,我们日本有两千多年的建筑史啊,这样的设计做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算下来,做出这样的效果要增加三倍的成本。那么我们就问他们会怎样做出这样的效果呢?他们说纯手工制作。那我们说你能不能找个机器生产商做一个程序,让机器来做这个内部的效果。那个日本人说我们从来没有在内部装饰上做过机器来做的案例,我们都只有在外部的结构上用机器来做过。于是我们便不使用他们了,然后通过纽约的工作室来联系,知道日本南部有一个公司,他们可以做内部壁柜的设计,他们是用机器来做的。当时联系到他们,他们说应该可以,但是不知道怎样做到双交叉线的效果,当时找我们的技术人员给他们演示了一下,他们一看就明白了,所以后来50%的内部效果都是用机器来完成的。在小项目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大项目中可能会有更多的问题。比如说在迪拜的高层的居住楼项目,让它分A,B,C,D四种不同的形态,虽然它在不断的重复外面的形态,但是由于每一块跟每一块的关系都在发生变化,所以其实每一块看上去都是完全对立的设计。考虑到成本,我们可以用一个动态的模型,去实时展示设计中间由于各个方面的调整带来的预算变化,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去控制形态,从而控制成本。因为在迪拜的好处在于预算比一般的楼多30%,而且一般的楼只会用当地的建筑师,而迪拜这个楼用的是一个国际的团队,而且又给我们增加了25%的成本,所以你的楼设计的平淡无奇,根本就租不出去,正是由于他们标新立异,想吸引眼球,这给我们很多的机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成本,在这之上去完成我们的设计思路。

提问:您谈到的这种参数设计我之前不是很了解,看上去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方式,可以控制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在建筑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说文化的因素,历史的因素,这些东西是没有办法量化的,所以这些您有没有考虑在建筑作品中体现出来?而且这些我觉得还是需要通过草图来完成设计,所以您怎么考虑到这些?

嘉宾:你听到我今天的演讲中多次提到了优雅这个词,优雅这个词本身就是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你会谈到时尚,会谈到007,会谈到很多的广告等等,这些都让你感觉到文化的优雅。而我们所有的建筑其实都不会脱离文化,它都具有文化性,也具有政治性。我所说的政治性就是在建筑完成以后,人们的空间使用其实是有政治意义的。因为它如何使用空间,会影响到更大的群体,影响是自下而上的,因此它也是政治性的。讲到文化,我们都不要忘记当代的文化已经是个数码影响的文化,那么我们其实不能够脱离数字来谈论我们的文化,因为文化存在并且也在数字中得到使用。比如说每个人都在使用手机,都用数字化的方式来沟通。中国现在面临一些压力,它希望又快又高频率的建造很多楼,在整个方面,技术确实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谈到历史,我觉得其实一个大的历史首先是通过个人的历史来展现的,就我个人来说,我的历史是怎样的呢?我的父亲和母亲在剑桥大学学习的时候相识,我母亲是法学专业,我父亲师从于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学习哲学。他们当时开始恋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母亲就说,你以后要养活一家人需要换个专业,因为哲学是没有办法养活人的。所以我父亲就改行去学经济学,母亲毕业后就到了林肯法学院工作,后来中途又改行做了一个时尚设计师,在60年代的时候成为了皮尔卡丹的总设计师,我父亲后来成为一个跨国公司的CEO,所以这就是我的历史,是我上一辈的历史,它影响到了我个人的品位,个人的眼光,塑造了我自己的历史。而我的历史,一切都能够通过动态设计来得到回应,因为我所有对于动态的感知,对于运动,对于优雅的追求,都能够在这个动态设计中得到体现和回应。我觉得历史不能够超越数字,我们可以机械的去复制很多东西,但是我们也要关注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因为数字的存在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就像工业革命也曾经完全的改变了游戏规则,从电波的发现到钢铁的生产,再到电梯的使用,这一切也改变和塑造了现代建筑业的发展。虽然我们在设计上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我们要善用技术,不要被技术愚弄,因为人是有智慧的,你的思想是最重要。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使用草图,因为我不喜欢观念,我喜欢不断的创新。

提问:您在参数化设计过程中间,不同的元素不同的形状是不是有时候通过操控形成不同的效果,通过这些形成新的思路?

嘉宾:我做参数化设计已经有18年了,18年以来,可以说已经充分发掘了参数设计的潜力。但是每个项目都是不一样的,每个项目的策略也是不一样,我思考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如果说我关注的是品质,那么追求会越来越高。比如说未来之墙的项目。但是优雅始终是贯穿所有的设计的。我会不停的去做参数化设计,直到一个项目它做不出,因为做不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要回到之前的某一点来重新调整。失败对于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这取决于每个项目的战略目标,通过18年我已经培养出一种视觉上的直觉。我不会教学生技术上的东西,而是教他们如何去思考,所以18年的时间,也许我的学生在这方面没有很好的经验,但是如果他们能掌握思考的方式,那么他们就能够去善用技术,让技术为我们更好的服务。

提问: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建筑的尺度,但是在您的设计中单看图样完全看不出尺度到底怎么样,我们很难从这个图里面预测到会做成一个什么样尺度的作品。所以尺度在你的设计中是一个参数吗,还是完全依赖于你的直觉?

嘉宾:当然我们要考虑到尺度的问题,而且技术在很多的时候是很难不停的去升级来适应我们的要求。比如说给大家看的迪拜商用楼建筑,它的墙壁是延伸到地面的时候就变成一个车行的通道,因为车行,就必须要重新的进行设计,就要考虑到行车街道的技术。所以在单纯的一个楼里面,我们很难说用一个单一的技术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你必须考虑到行人的需要,装载卡车的需要等等,而考虑到多个技术的综合运用,你就必须要能够知道它的尺度是怎么样的。所以装在我们这些图样里面你很难看到具体的尺寸,但是实际上在我的设计中,尺度也都是我总是会考虑到的因素。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