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穆勒+林云峰:巴塞罗那和香港的滨海城市设计经验

2018-05-12

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展览馆一楼多功能厅

11855 人阅读

摘要:

为了使关于海洋与城市的建设得到更深入广泛的讨论,呼吁大众共同关注并参与海洋城市的建设,主办单位依托于深圳市海洋新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举办了第一期深圳海洋城市论坛,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特别邀请了巴塞罗那区域开发机构CEO威利·穆勒、前香港建筑师理事会会长林云峰分享全球气候变化下新时代滨海城市营造以及城市设计理念,由局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之杨为主持嘉宾,探讨面向未来的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活动回顾

论坛背景

5月12日(上周六)下午两点三十分,第一期深圳海洋城市论坛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

活动现场照片

海洋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南海之滨的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深圳拥有特区、湾区叠加的绝佳区位,正在积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市海洋新城是继前海之后深圳获得的又一个承载国家战略的稀缺性增量发展空间,力图探索生态用海、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发展模式,建设一个新时代的滨海新区。

为了使关于海洋与城市的建设得到更深入广泛的讨论,呼吁大众共同关注并参与海洋城市的建设,主办单位依托于深圳市海洋新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举办了第一期深圳海洋城市论坛,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特别邀请了巴塞罗那区域开发机构CEO威利·穆勒、前香港建筑师理事会会长林云峰分享全球气候变化下新时代滨海城市营造以及城市设计理念,由局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之杨为主持嘉宾,探讨面向未来的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论坛内容

威利·穆勒

WMA 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IAAC 加泰罗尼亚高等建筑学院联合创始人

巴西里约热内卢大都市计划总经理

巴塞罗那区域开发机构CEO(2011-2015)

新城市模式:气候变化时代的滨水区

威利·穆勒以“新城市模式:气候变化时代的滨水区”为题,探讨了在新技术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应当如何处理水和陆地的关系的问题。他率先提出当前所有城市规划师都会面临的十个新挑战,如:气候变化,科技和互联网渗透城市的日常生活,对物质原料(如食物)和周边物流的布局产生反作用,生产发展的需求和宜居生活的期望之间的矛盾有所增加等等。这些新的问题就像风一样,对城市的每个地方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新时代的城市规划要以这些新挑战为背景,进行更有针对性、更实际的设计。

随后,威利·穆勒用巴塞罗那的经验指出,海洋城市的规划应当把城市看做一个有血有肉、流动而富有生命力的完整机体,综合考虑交通、环境、城市视野、人的行车感受和生态保护等因素,尤其强调与自然的共处。在海口的项目案例里,他用建筑模拟了水母的形态,将延伸几百米的码头诗意地表现为水母的触角。他说道:“我们一直说跟海洋的关系,海洋到底有什么?海洋生物到底是怎么生存的?他们怎么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停地繁衍生息?我希望城市的规划设计要呈现对海洋本身的尊重,让建筑能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和人类想要创造的人居环境形成合理的关系。”

林云峰

前香港建筑师理事会会长

AD+RG建筑设计研究所主创

香港中文大学外聘教授

滨海规划有关的城市设计要点

林云峰则以“滨海规划有关的城市设计要点”为题,重点探讨了在滨海城市规划之中,如何让城市成为能够全气候生活的场所,让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要点和方法。香港经验和新加坡经验使其首先强调了城市中绿化的重要性,深圳要进行海洋城市建设,也应当融合绿化和滨海两个元素以创造更和谐的人居环境。此外他指出,作为滨海城市规划的整体原则,新城市的设计应该考虑可行走性、连接性、混合使用和多样性、公众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交通规划不能只顾车子,要让街道提供给人更多连接和交流的机会,噪音要小一些,培养不同年纪的人在一起生活,创造一些更活泼的城市空间。

在前述的城市规划原则前提之下,林云峰继续以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的公园为例,强调将海岸线的空间留给公众的重要性。他谈到:“滨海城市提供了人在海边活动和生活的机会,建筑不要挡住这种联系。建筑师做海滨有关的设计就是要让海和建筑、以及内部的空间有视角上的联系,让人和海发生交流。这是自然水体提供给建筑师的机会,不要浪费。”

张之杨

局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iNgAmE)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美国哈佛大学城市设计专业建筑学硕士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建筑学硕士

RAIC 加拿大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

对深圳而言,海洋应不止于房价的想象

在嘉宾对谈环节,局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RAIC加拿大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张之杨与两位嘉宾就巴塞罗那经验和香港经验对深圳海洋新城建设的借鉴和启发展开了探讨。威利·穆勒和林云峰均重申了保护敏感脆弱生态的重要性,强调要进行专业、细致、深入的研究,有高水平的环境评估作海洋城市建设的基底。此外,威利·穆勒认为滨海城市的交通是个特别敏感复杂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林云峰则提出深圳一贯的模式都是大体量高密度的发展,此次是否可以考虑尝试密度低一些的发展方式。在设计上有更多创意,在水体互动和发展模式上做创新。

左起:翻译、威利·穆勒、林云峰、张之杨

张之杨则回应,海边的建筑是给人提供和海、外部环境发生关系的平台,这时建筑应该更加退后和低调,应该让景观、环境和人的身心体验去承载这个平台。海洋城市的设计重心应当从表达建筑、城市的雄心以及环境转向更谦卑的姿态,把海岸线释放给公众。深圳有这么长的海岸线,包括前海、包括珠江口和沿海地区,这些地区未来都会面临着中心连接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对深圳而言,海洋应不仅仅止于对房价和海景房的想象。我们今天的讨论只是一个开题,希望以后对于海洋的话题更加拓宽,更多公众可达,希望深圳的城市生活越来越亲海近海。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