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设计、城市更新、后疫情时期对城市设计的新思考

2020-05-14

线上

8846 人阅读

摘要:

第36期设计讲坛以采访的形式进行,由Archiworld进行采访,迈克尔·格罗福先生对公园城市理念、世界级滨水区、城市更新与生态平衡发展、未来城市展望等话题作出回答,并与10位特邀嘉宾一起就后疫情时期城市公共空间建构、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关系、未来社区环境的展望展开讨论。
活动顺利完成了与波士顿、北京、上海、深圳、珠海、广州、天津、武汉、成都、大连的Zoom连线,在100分钟的对谈中共计1万余人持续关注本场连线。

迈克尔·格罗福

SASAKI景观、土木工程与生态部主席

理事会成员、董事

景观建筑师

SASAKI成立于1953年,是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产学研一体化国际领先城市发展综合性研究机构。迈克尔·格罗福作为SASAKI本土及国际业务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拥有20年亚洲项目执行经验,为各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定制优化方案,主要包括片区规划、新型社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与滨水空间提升等领域,其中,格罗福支持的北京798艺术区愿景规划项目曾荣获朗方国际规划卓越奖。

活动回顾

SASAKI

SASAKI事务所是由著名的美国日裔景观设计师佐佐木英夫于1953年在美国波士顿创立,从景观设计领域拓展到城市设计,佐佐木先生不遗余力地推动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的结合,并在这方面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过去20年间与SASAKI的共同成长

能在SASAKI工作22年是很幸运的。我在毕业后原本只打算去一家大公司工作两三年,获得一些经验并做一些不同的事情,而真正选择留在SASAKI的原因应该是这里的学术氛围。SASAKI的项目设计十分繁忙,但同时还进行着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此前,我从没想过一家设计公司会像这样专注设计的同时重视研究,我原本以为他们会像流水线生产一样设计项目。

在SASAKI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个专业上的进步过程。无论是与生态学家、土木工程师、建筑师还是规划师合作,我都能从相关学科中学习更多的东西,和大家一起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比我再上10年学所能获得的经验更丰富。因此,就我所看到的而言,SASAKI的成长更多的是对项目的研究和深入思考,要知道,项目没有单一的设计者,也没有唯一的解决方案, 而是要用独特的视角审视每个人,并真正深入了解所有将影响我们设计决策的因素。


如何做到团队间的高效合作

我认为SASAKI的标志之一是跨学科实践,这是SASAKI创始人佐佐木先生在哈佛大学任教后所坚信并创办公司的目的之一:汇集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共同解决问题。

SASAKI事务所创始人佐佐木先生

我们知道独立工作的景观设计师永远无法解决复杂的项目,因此我们的组织结构与许多其他设计公司有所不同,我们从不设定任何一个固定团队来设计和服务于任何特定区域或项目,我们会根据每个具体项目最相关的问题和特征来进行个性化搭配组合。

如果面对的是一个敏感的环境景观设计,那么我们的团队可能会有更多的生态学家、土木工程师和景观设计师。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城市设计解决方案,需要我们真正全面地考虑设计方式,可能会有更多的建筑师、城市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一起工作,带来更具凝聚力的愿景。

所以我们也在不断调动人员,使每个人都能在除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和舒适区之外有更多的成长,接触各种项目类型,并在最重要的时候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在这些项目里。

SASAKI事务所


和客户共同实现预期方案的成功案例

每个项目都可以说是SASAKI的标志,因为每一个项目的处理方式和手法都很独特,所以很难指定某个项目来作为成功案例。有些项目因为有趣的设计方案而获奖,有些项目虽然并不如获奖作品知名,但因为它们团结了所在社区的居民,也十分有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角度来衡量成功。有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令人难以置信,有些则是受到世人普遍认可的建筑,所以很难选择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安大略湖景村总体规划 © SASAKI

另外,选择最佳项目的标准实际上取决于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是问设计师、客户,还是项目所服务的社区。我认为一个项目的美妙之处在于我们不会从美学这个单一的视角审视它,这其中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只要这个项目很棒,那么它就是成功的。

波士顿市政厅广场更新 © SASAKI



滨水空间

在过去20年亚洲项目的实践中,格罗福先生为中国多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国际前沿的规划设计方案,例如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研究等。

理想的滨水空间具备的特征

我们从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知道,人们很喜欢水,而且好像有某种特质总是吸引我们到水边。我们能看到当代城市中的滨海步道和景观怎样助推房地产价值,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亲水空间。

对我而言,最成功的滨水项目不仅是将其视为漫步或只用来看的设施,而是使人们与水亲密接触并能与之互动,是让社区沉浸其中,让每个人都能亲近水,让大家在此聚集。成功的滨水项目是一个能让人们在此停留、观察他人,与周围的城市生活互动的地方。

芝加哥滨河步道 © SASAKI

因此,我们希望它具有不断吸引人们进入这个空间的景点和设施,让人们每次到这里来时都会感觉到新奇和不同,确保每个人都能感觉自己被欢迎,而不是少数有经济能力的住在附近的人的专属领域。

北京通州滨水空间提升的建议

我曾在通州宋庄地区工作,我了解这个地区,也了解通州大运河令人难以置信的历史及其在整个世纪以来在贸易,文化和商业中的重要性。我认为大运河对通州,乃至对整个中国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还在寻找一种方法来讲述大运河的重要性、演变过程,以及它如何通过贸易和货物运转使中国实现如此大的扩张和经济增长。

宋庄项目分析图 © SASAKI

如果可以使用景观来讲述这个故事,讲述它的演变,讲述它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类基础设施和工程解决方案,那么它可以分成很多层次。当然,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可以像去芝加哥河滨步道一样来参观,但是我们也需要挖掘更深层的含义。我们想通过项目向来参观的每个人——无论是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中国人,还是来自世界各地、对运河一无所知的游客,讲述这条运河的重要性。

人们来到这里,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记住什么又能带走什么?那么我希望这个项目能赋予的是一段历史和记忆。

宋庄项目分析图 © SASAKI



如何定义世界级滨水空间

国际上有一些城市可以作为“世界级”滨水空间的经典案例,例如一提到温哥华,人们就会想到水渗透到整个城市的生活方式里——无论是通过水上出租车系统,还是在水上行驶。人们在城市里可以看到水或以某种方式亲近水,水成为城市生命线的焦点和活动中心。

我认为“世界一流”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答案。对我而言,“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吸引着众多国际游客前来参观,他们因为美丽的景色想来这里打卡,或者把来到这里当做一种兴奋的体验。

比如,挪威奥斯陆有一座直达水面的歌剧院,置身其中就像漫步在伦敦泰晤士河,那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市场、零售商店和长廊,人们获得的是观看历史名胜的体验。或者是在一个较小的城市中,例如我们在辛辛那提做过的一个项目,它的目的是让周边的人们来到海滨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和举办体育赛事。

挪威奥斯陆歌剧院 © Snøhetta

亲水空间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方式。对我来说,无论是要吸引国际游客,还是要为城市居民的日常创造价值,世界一流的海滨能做的一切就是去吸引各行各业,吸引国内外游客,并为周边居民提供重要的日常活动场所,提供了一种地方认同感和自豪感。

辛辛那提住宅区 © SASAKI


城市更新

SASAKI面面俱到的“和谐观”,让城市、建筑和环境等学科在设计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跨学科设计让SASAKI不断诞生经典之作。

城市不断更新下设计应注意什么

作为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我认为城市更新和功能填充是目前最需要关注的事情之一。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将生活在城市中,甚至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城市化的进程仍在加速。我认为人们正在慢慢理解社区和城市的重要性,怀念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这种情况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

对我来说,疫情大流行之后的城市和密度比以往更值得关注,我们越是去破坏自然生境,并通过扩张城市郊区,进一步侵入国际区域而制造生态破碎,地球(生态环境)本身的周期规律就越会被我们破坏。

因此,在我们现有的市区内进行建筑致密化,并为它们创造新的体验,无论是景观、街道景观还是滨水区,都需要真正考虑为人们提供的空间。这是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设计师目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这是在关注城市作为人类真正居所的重要性。

济南CBD景观设计 © SASAKI

因此,我认为应从灵活性的角度出发,需要考虑将来人类可能会使用什么,不一定要创建具有一种目的的标志性建筑,而是要考虑建筑物的多种用途。

我们一直在创造建筑物,并为这些建筑物留有灵活的位置和占地面积,以便它们可以更改和发展。但最重要的是考虑公共空间——整个景观体验如何在这些空间中交织,与建筑物互动,为人们创造连续的公共领域体验,提供一些在环境中使用景观的灵活性未来。填充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一种方式,避免使用一次性建筑,而更多地考虑混合用途。

罗湖街景改造 © SASAKI



如何协调生态、经济和活力之间的矛盾

我认为我们成功的方法似乎不是将它们视为复杂的问题,而是寻找整合它们的机会并了解它们如何相互影响。比如生态学,生态学不一定与城市发展相矛盾,我们只需要更加聪明地了解如何整合环境,并确保我们在城市中拥有富有生产力和生态健康的景观。我们经常选择生态景观而不是工程师解决方案,即使工程师的方式更简单或看起来更干净。

武汉长江沿岸公园为河边的各种情况和复杂的挑战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 © SASAKI

生态和栖息地会带来混乱,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我们对美的标准。也许它不是美学上完美、修剪整齐、过于人性化的景观,也许是要改变我们的看法,即美丽的风景应该服务于生态目的,并为人类以外的其他动植物提供住所。

我认为对经济学与公平的讨论也是如此,并不是所有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项目都只是吸引百分之一有能力住在那儿的有钱人,这样做的话会造成停滞——从短期来看,这对于开发商来说可能很棒;但从长远来看,并没有创造一个让城市中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拥有活力的空间。

因此,当通过公平的角度看待项目时,要确保有所有人都能获得的感受,无论是购买千万美元顶层公寓的人还是生活在当地的低收入家庭,让他们在同一个空间中拥有同等的体验。

我们需要专注于打造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同等的风景和设施。我会以生态和人类共同的联系为角度看待项目,所以对我来说它们并不复杂,只是需要机会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将它们整合在一起。

武汉长江沿岸公园通过战略性疏通和分级,改善现有泥滩的生态功能并就其重要的季节性变化教育公众 © SASAKI



嘉宾对谈

张勇
大连市自然资源局 总规划师


· 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尤其是线上商业)交易量占比越来越高,对传统商业造成巨大冲击,即将开展对商业建筑、百货商场、写字楼等建筑进行大量改造的活动(居住方向)。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的塑造城市建筑风貌?

格罗福先生:城市一直在演进,我们看到的互联网对商业建筑的冲击的确是存在的,类似的冲击和改变一直存在。比如我们现在可以通过zoom进行交谈,但是就我所在的美国来说,市中心的办公楼却没有人使用,这的确是一个挑战。

Akamai科技环球总部 © SASAKI

建筑物的未来展开是一个过程,举例来说,人们参与的场所与城市农场结合在一起,提供的是一种新的体验感,现在美国很多办公楼正在从单一功能办公楼向多功能共享办公+住宅+商业的方向转变,这就是一个试验甚至说试错性的阶段,慢慢会发现哪些是适合当前环境的,可以存活的。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人们永远都想和其他人产生联系,交流,互动,人们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就要提供相应的场所。


刘磊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总监


· 疫情过后人与人交往方式的变化,以及未来公共空间的设计方向

格罗福先生:现在我们正在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应该坚信这个疫情一定会有解决方案,目前两米的安全社交距离只是暂时的,但疫情确实让我们思考我们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空间,比如说街道,过去的街道服务主体对象是车辆,不管是从空间、尺度上来说,人的使用体验都是次要考虑的因素,传统街道有再提升的空间。

关于将街道还给人们这件事情在疫情后会加速,尤其是现在科技更加发达,无人驾驶技术的实现,人们也将有更多使用空间,这是疫情之前已经开始进行的变化。此外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公共空间形成一个系统,比如北美现在很多街道和口袋公园、大公园,但是彼此缺少联系,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就是将各个开放空间连接起来,让我们的开放空间更好。


王松
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研究中心 高级城市规划师


· 公园城市理念对于产业功能为主的城区如何实践?

格罗福先生:对于未来城市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愿景,在使用上近期也许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我们需要考虑到四十年、五十年之后,或者更久,所以场地的反应必须要有足够的适应性。我们要提出长久的规划框架,适应性强的开放空间系统,让它可以适应地块功能的转变,以及一些特殊地块功能的使用。

从景观角度讲,它可以承载的功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它不只是一个公园,让人们在其中散步休憩。景观空间中的天然植物也许是本身是产业性的植被,可能是纺织用的,也许这不是长久的使用目的,但是它提供了景观与其他城市业态互补的关系。所以说景观的功能也可以是生产性质的,也要因地制宜,我们要根据每个不同的地块的未来的可能性制定方案。


朱铁麟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首席总建筑师

· SASAKI完成的北京798项目是一个成功案例,天津作为中国北方工商业重地,随着产业的升级也有众多淘汰的厂区需要被赋予新的生命,但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详尽的未来产业策划,请问当年完成798项目时是否也遇到类似困难,在对未来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在设计中如何考虑足够的兼容性和弹性?

格罗福先生:当SASAKI开始设计798时,当时已经有很多艺术家聚集在那里,所以艺术氛围是很浓厚的。我们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说服政府,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地,它非常有机会能拥有自己的特点,成为一个特殊的艺术家村,或者城市标志性节点。

因为艺术家的聚集是半自发的行为,所以我们在这个方案里要做的是思考我们需要植入什么,以及植入的策略。我们开始讲798的城市复合功能是很重要的,之前艺术家的存在为项目成立提供了基础。

但是并不能仅仅靠这一点就激活这个片区,我们将它改造成一个复合型的区域,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画廊、餐饮、娱乐、住宅。所以我们未来如果想要打造一个成功的工业遗存项目,综合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需要非常缜密的考虑和调研。


冼剑雄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建筑师

· 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在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和城市人口密度不断提高,相信立体生态城市设计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请问您对这方面有什么思考和建议呢?

格罗福先生:我们未来一定是向上走,而不是简单的水平方向的延伸,新冠肺炎之后的世界更加证明了随着人类对自然探索的不断深入,侵占自然,破坏自然,渐渐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立体生态城市概念示意图

人本应该在属于自己的城市土地,在垂直方向发展,我们在这个方向有一些很有趣的尝试,比如说城市农场,把一些城市之外的功能尽可能带入到人们集聚的城市空间中,这样土地可以节约使用,同时人类的碳足迹也会减少,这是很好的机会也是很有趣的尝试。


肖伟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格罗福先生:这个问题的答案即简单又复杂,简单在于我们可以让人们尽量节约使用土地,缩小城市面积,在人居环境与自然之间建立一个韧性的边界,人类也将从中受益,减少碳排放,降低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

打造韧性边界的尝试 © SASAKI

但这都需要各方面大量的努力才能达到,这也是SASAKI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们也针对这个课题做了很多研究,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更大的影响力,其次是让城市景观形成一个系统,本身能有一个机制,这是我们极力推广也是我们擅长的领域。


高艳
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 在城市设计中,如何通过景观调节减小市政基础设施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罗福先生:SASAKI除了设计美丽的景观之外,同时对绿色基础设施方面也有非常扎实的学术基础,我们非常提倡用绿色基础设施代替工程市政基础设施,比如我们打造湿地生态滞留池可以很好的调节水的生态环境,它同时也面临着需要很大场地的挑战。

生态滞留池理念实践 © SASAKI

虽然滞留池与传统景观相比不一定有多美观,但是全盘考虑之下,它可以在场地内打造优美的景观,景观优美将提升周边地块的价值,同时可以对生态多样性做出贡献的设计策略,我们希望未来在考虑任何一个城市的改造或设计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手段代替大量人为干预的方法,利用生态做出更好的开放空间,同时做到市政要求的双赢。


李晓慧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

· 后疫情时代,健康城市健康社区的展望

格罗福先生: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首先未来健康城市健康社区的背景环境,大前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其中包括人居世界与自然世界中间到底保持着怎样的距离,保持交流同时不过多的干涉自然,侵入自然。

其次是人居环境中的自然在哪里,如何打造或者表现出来,让人居环境保证生物多样性,同时在城市中景观除了可以提供休憩场所之外也可以对社会活动提供支持,比如说,如果可以实现城市中的垂直农场或者室内农场,那么它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调节温室效应,因为农业对全世界的雨林造成的损失占70%,这是一个很直观的数字。

滨海区详细总体规划中插入人居环境的景观

比如新加坡已经看到了城市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发展潜力,他们为此制定目标到2030年30%的食物要产自新加坡,因为他们的城市面积很小,所以必须找到怎么在城市内部生产出30%的食物,所以说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是做到健康城市的前提。


陈锦清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


· 就Sidewalk Labs多伦多湖滨开发计划取消问题,请您谈谈对未来城市实践的出路的看法

格罗福先生:Sidewalk Labs离开多伦多开发计划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它不只是像表面看起来因为新冠肺炎所以暂时无法确定方向而不做这么简单,而谷歌作为运营项目的私人公司,他们的资讯存在一定封闭性,但多伦多是一个需要透明开放的公民社会,所以这两者之间起了冲突,包括经济效益方面的矛盾,这个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Sidewalk Labs多伦多开发方案

但我们可以从这个案例中学到一些东西,在相关实践中一些可持续的想法,高科技的运用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这不代表他们的方案就是城市设计的未来,因为每个城市的历史,环境,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我们确实可以从这次事件中得到一些启发。


贾刘强
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 副院长


· SASAKI在旧城改造方面造诣很深,结合您在世界各地所做的实践项目,在项目实施流程上有没有可以和大家分享的经验

格罗福先生:假设给定一块地,首先要确保当地的住民可以参与改造过程,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或公听会的形式充分了解大家的诉求,这项工作比较消耗时间但是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同时经济测算的介入也是必不可少的。

芜湖旧城改造项目 © SASAKI

由业主牵头我们会知道目标地块在建成之后由谁来住,目标客群是谁,在这个基础上,与当地公众参与的调查结果想结合,这样推进下来的设计过程将得到符合市场实际同时争议最小的解决方案,这样也可以把推进方案实施的阻力降到最小,这是我们的实践经验得到的学习成果。


本文由Archiworld整理,部分内容略作调整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