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计竞赛 >
  2. 招募详情

公告进程时间:2023-10-26

“在这里,我们需要通过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设计和建造方法,塑造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相融合的未来国家公园。

2023年1018-19日,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国际创意设计大赛方案评审会在武夷山市举行。方案评审委员会7名行业知名专家和2名业主方代表组成,经评审委员会成员共同推举李晓江为评审组长。

在评审会现场,大赛主办方提出对本次评审的期许:我们鼓励设计单位利用好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通过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各个节点的自然、人文、生态独特资源的理解,以国家公园最具特色,最吸引人的自然人文为出发点,为各个节点提供‘出圈’的设计理念,从而吸引到大众游客的到来。”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是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体现武夷山特色,将环带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县(市、区)及周边节点串联起来,全面展现闽北优质的文旅资源,构筑大武夷生态旅游环线,形成全国乃至国际一流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景道,是这次竞赛的愿景。

根据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的问题与挑战,专家评审组长李晓江指出:设计者需要关注武夷山的历史研究价值,关注建筑体量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建筑事务所(TAO)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华黎提出:除了关注方案本身,我们也会结合参赛团队的整体设计素养和深化能力进行评判。专家评审委员会就提案创意性、概念原创性、经济落地性、生态可持续性等多个价值维度进行评审达成了一致,经过投票,确定每个选点的获奖方案。获奖方案将于近日公布,敬请期待。

专家评审

获奖名单

生态科普观测点、驿站建筑概念方案国际设计创意大赛

- 6 个节点设计 -



 

策划咨询及城市设计概念方案国际设计创意大赛

- 8 个片区设计 -

 


评委感言

李晓江:

“这次竞赛的参与面之广,参与的机构和个人之多,在近年举办的国际设计竞赛中很少见。从场地认识、价值取向、设计方法和方案呈现,我们都看到非常多元化的解答,这种多元化解答带来的讨论和启发是极其有价值的。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的设计不仅需要充分的想象力和前瞻性,需要重视在地性,需要满足功能要求,同时还受到自然保护的很多限制。如何选取妥善处理场地的限制,既富有创意又能代表未来,既能反映当地文化特征的方案,又符合国家公园的特质,同时还服从国家公园的各种限制和约束的方案,我觉得这可能是最难的一点。

有点遗憾的是,在评审方案中,虽然很多方案生态环境给予了诸多关注,但对于更加综合更加前瞻的绿色低碳发展的关注不够充分。同时,包括一些获胜方案,其实也存在一些弱点和缺陷。所以我认为,在最后实施的过程,我们应该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王林:

“这次征集我们看到非常多的创意和想法,入围的很多方案都各有特色,多元化的竞赛结果给国家公园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我们对1号风景道未来的建设发展带来了美好的期待和憧憬。

再好的设计也要能够落地,所以很多小尺度空间设计,例如市民驿站、科学观测和教育展示点。既要有设计创意,又要能够可实施性,两者的兼顾是在实现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兼具创意和落地性,同时尊重文化历史的设计方案,能够用设计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在武夷山真正的呈现场所之美。为我们的居民和游客更好的体验,领悟我们武夷山的美景,我觉得这才是设计大赛能够为武夷山带来的价值。”

华黎:

“武夷山本身是一个很有场所感的一个场域,因为我十多年前其实就在这儿做过项目,我觉得它的自然山水和地质,包括地貌,还有植被,还有当地的这些很多样的文化是很有特征的,新的设计不能去漠视这些特质,而应该跟他去找一种对话关系,去回应这里的场所精神,我们对地方的认知要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这次竞赛的14个节点涉及到从10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到几十平米、几百平米的观景台,尺度跨越非常大。我的感受是现在年轻一代整体的建筑设计水准在提高,中国建筑整体的设计水平也在提升。这里边我也看到一些可能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设计的时候追求旅游地的流量效应和网红打卡属性,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对于设计来讲要避免一种过度追求视觉效果和表面形式,却忽视了建筑学本质——空间品质一定是重要的。建筑的空间结构、材料,对场地如何回应,包括所营造的意境和文化意义层面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我们要做的一定不能只是单纯的形式或者氛围的营造。”

祝晓峰:

主办方任务书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可以成为寻求边界突破和创新的机遇——包括红线、高度、规模,还有运营模式,参赛者的启发性想法可以反哺给策划者,包括未来的建设方和运营方,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前瞻性思路。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作为评委需要解放思路,去捕捉有可能给未来落地提供更多可能性的方案。所以在不同项目的评审中,我经常提醒自己场地尺度、规划条件、地貌和文脉的差异,让自己尽量秉持客观的态度,在有限的评审时间内把作品当中有意义、有意境、有价值的地方抓出来,这样才能对得住这么多设计师在方案过程中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张之杨:

“武夷山它作为一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公园,首要任务肯定是以保护自然为主导。设计团队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可再生性和与自然的共生性,以及对生态环境最小的影响性。

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应过于保守,只做重复性的提案。经过初筛的参赛方案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惊喜的设计创意——以竹材料为主要建筑材料,或者以当代艺术装置作为自然的回应。

总的来说,我认为优秀设计的重点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必须找到每个场地的特定问题,解决好这一个问题;二是我们需要避免因追求方案的网红效应表演性,而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我们在选择材料和建筑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后续的环保性和耐用性。最后一个加分点,是方案的艺术性。”

王翀:

“很多参赛方案都在探寻自然与人的联系——如何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甚至能够将自然之美与人的体验需求结合起来,从而让人们进入真实的自然。我们看到非常多的方案,通过创意表达了参与性、体验性、多样性。

我认为在武夷山这个场所,我们尤其应该突出对于场地的足够尊重和理解。通过场地的自然基底、人文基底和历史的脉络的理解基础上,再去形成具有创意性的设计思路,来去表达我们符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的价值观和对未来可能的想象。

这次创意大赛是一个新的机会,在于我们如何去认知保护自然人文资产和更好科研教育和生活体验之间的平衡——即哪些原有的限制是可以通过设计的方式有所突破,或者是达到双赢的,而哪些是我们必须要优先考虑在这个阶段刚性坚守的。对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有非常多的探索跟讨论。希望通过这一次大赛,也可以为未来更多的国家自然公园的建设起到样本和示范作用。”

孙建军(业主代表):

“武夷山国家公园在资源在丰富性和生态环境等级上,都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我们之所以做这个竞赛,就是希望有符合时代发展的新产品和新的形象,把武夷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形象,让它的茶文化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得以彰显,也希望旅游业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整体的发展。生态观测点的设计,和形态的表达上的创造性,与竞赛在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主题还是契合的。评审组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参赛作品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我们将在后续深化和落地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吸收反馈意见,希望能在1号风景道上呈现出精彩的景观与作品。”

10月19日,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国际设计创意大赛终审会于武夷山市成功举办,历时3个多月的国际竞赛圆满结束。大赛组委会表示,所有参赛设计方案都展示了各自的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对于武夷山1号风景道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想法。他们对所有参赛者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感谢,同时也对获奖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繁多的珍稀濒危物种、高度集中的特有物种和古老孑遗物种、原始而完整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自然与人文资源与武夷山国家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然与人文字眼的熏陶下,深沉和古老,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生机。如何让武夷古老而深沉的生态与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是眼下面临的挑战。

此次竞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武夷山1号风景道的设计工作将进入新的阶段。未来,大赛组委会将与获奖单位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武夷山1号风景道的建设工作,以期打造出一条集环保、人文、科技于一体的世界级风景道,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观赏体验,同时也为保护武夷山的自然环境做出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并见证武夷山的新未来!
主办单位:南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办单位:中共南平市委宣传部、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建阳区人民政府、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福建武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策划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媒体策划及宣传:ArchDaily会务组织:深圳市仁智汇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南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协办单位:

中共南平市委宣传部、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建阳区人民政府、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福建武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及联系方式:

策划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联系电话:元工 0755-83899237;黄工 18750235399

联系邮箱:public@up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