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进程时间:2025-06-30
深圳作为超大型高密度都市,探索低效用地的复合开发创新刻不容缓。为积极回应市民对文体公共设施日益增长的新期盼,罗湖区计划利用鹿丹调蓄池市政设施上盖空间,打造融合多元公共服务功能的全民运动中心。作为深圳存量更新、集约发展的又一创新实践,为践行深圳“设计之都”的创新精神,推动水基础设施高效复合利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深圳市罗湖区水务局联合发起“罗湖·水聚场——鹿丹调蓄池公共化改造概念设计竞赛”。 鹿丹调蓄池占地2.2公顷,位于红岭路的最南端,地处罗湖区与福田区的交界,毗邻深圳河畔,与香港隔河相望,构成了深港城市界面的关键节点。鹿丹调蓄池西侧的滨河水质净化厂亦在同步规划与建设中,旨在实现立体复合利用。当两者联合,综合用地面积可扩展至14.6公顷,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充满市民精神的城市“水聚场”——一个以运动与艺术为主题的水文化公园。这一发展将为罗湖区、福田区以及深港城市形象界面和滨水公共生活带来显著的重塑与焕新。 这是一项极具深远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城市更新计划,有望形成跨越罗湖与福田的全新水文化 IP,彰显城市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术顾问 本次竞赛特别邀请两位学术顾问对竞赛工作开展指导。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滨河大道与红岭路交汇处东南角,为罗湖、福田双区交界地带,北侧连接滨河大道,南侧与香港隔深圳河相望,东侧临近布吉河与深圳河交汇口,具有显著的深港门户区位优势。
周边情况
项目用地南侧为边防管理区域,跨深圳河与香港相望,边防管理区域目前采用封闭管理,中远期待边防管理优化调整后拟建设为滨河碧道。
用地北侧紧邻干线性主干道滨河大道,腹地为商圈林立的高密度城市建成区,西北侧为现状鹿丹村公交总站。
用地东侧为中海鹿丹名苑住宅小区及其内部公共道路,沿内部路一侧设有两层商业裙房、小区人行、车行出入口。
用地西侧紧邻滨河水质净化厂,西南角规划有一座雨水泵站,两者均拟开展立体复合利用,但利用方向尚未明确。
现状条件
现状场地地下负一层为公共停车场、调蓄池附属设施及红岭渠箱涵,负二层为雨水调蓄池,地面有部分调蓄池附属设施和地库车行、人行出入口等构筑物,其余空间以开敞绿地为主。场地内部有7米宽公共车行通道,两侧各1.5米宽人行通道,北接滨河大道辅道及红岭南路上跨滨河路匝道,南接深圳河管理区,是地下公共停车场、东侧居住小区、深圳河边防管理机构车行进出的通道。
竞赛内容
本次竞赛范围包含设计范围及研究范围。结合给定设计条件,在现状鹿丹调蓄池上盖的地面空间,开展概念方案设计。
设计范围为现鹿丹村调蓄池上盖范围,占地面积为22215.62平方米。
研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设计范围周边的滨河水质净化厂、中海鹿丹名苑、鹿丹公交总站、道路、绿地、滨水空间等城市环境。
项目定位
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全民体育健身运动中心(不承担赛事功能),丰富片区文体设施供给,重塑城市公共生活,激发地区社会经济活力,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实现地上和地下空间可对话、场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近期与远期建设可衔接。
设计愿景
复合利用高效典范:创新性探索高密度城市语境下的土地复合利用范式,通过科学的空间组织与集约化布局策略,在确保结构安全性与市政设施兼容性的前提下,实现室内外空间的有机融合。设计方案应建立多功能协同体系,显著提升土地空间利用效率与综合产出效能,形成具有示范价值的城市空间优化解决方案。
城市公共景观节点:作为深港视觉廊道的关键空间节点,项目需构建深圳河北岸标志性公共空间系统。设计应着重强化市民与滨水环境的视觉通廊与慢行连接,打造兼具景观展示与城市文化传播功能的复合型“城市客厅”或“公共阳台”,整合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社交互动等多元功能,形成富有活力的滨水公共领域。
深港门户形象标识:在滨河路城市界面设计基础上,重点关注深港双向城市展示面。结合深圳地域文化特征,设计具有辨识度的建筑形态与公共空间序列,成为展现城市精神内核的新地标,强化深港融合的门户意象。
全龄共享运动场所:构建分级配置的体育设施网络,满足运动需求。贯彻通用设计原则,重点优化儿童友好型活动场地与适老化运动空间的科学配比,建立无障碍环境系统。通过空间社会学视角,营造促进社区认同与多元共生的活力场所,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交通畅达贯通网络:基于滨水骑行系统全域贯通与深港互联的远期规划,建立立体化慢行交通网络。重点处理与深圳河绿道、边防用地及水质净化厂等相邻地块的界面关系,通过系统性交通组织实现建筑群体、道路系统与附属设施的有机衔接,彰显前瞻性与系统性设计思维。
环境友好共生组织:尊重区域现状环境特征,妥善处理与东侧居住区、边防管理区及滨河基础设施的空间关系。通过建筑体量控制、立面光学设计及声环境优化等技术手段,确保视觉通廊、日照标准、噪声控制及消防疏散等要素的合规性。优化场地排水系统设计,避免对调蓄池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遵循鸟类友好城市等生态设计规范,实现区域环境和谐共生。
经济持续弹性空间:基于投资限额控制,确保建设成本经济合理、实操性强。鼓励同步提出设施运营策略,保障项目可持续性。倡导装配式技术应用,确保布局合理且具有弹性,为未来功能演进及使用场景变化预留适应性改造余地。
(1)为鼓励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团队参与,本次竞赛不设资质要求。
(2)设计团队需提供企业注册证明、设计许可证明或同等效力的相关文件。设计机构法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关系的不同机构,不得同时报名参赛。
(3)本次竞赛允许联合体参赛,组成联合体的机构数量不超过2家,各成员机构应签署《联合体协议书》,明确联合体的牵头机构和各自职责。组成联合体的各成员机构不得再以自身名义单独参赛,也不得同时加入本项目其他联合体参赛。
(4)本次竞赛不接受个人、个人组合或个人与机构组合的报名。
(5)负责本项目主要设计工作的主创设计师须参加重要节点的汇报等工作,如在竞赛过程中发现主创设计师与所提交的参赛文件中的人员不符,主办单位有权取消其入围和竞赛资格。
第一阶段团队遴选。发布正式公告,接受报名。组织团队遴选会,通过概念提案和团队信息两部分评比,从所有报名参赛的设计团队中优选出4个团队入围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方案评审。开展踏勘答疑工作坊,针对入围设计团队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中的答疑,并传达深化要求。入围设计团队提交设计成果文件,最终经过方案评审会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参赛文件
第一阶段参赛文件包含概念提案和团队信息两部分。
(1)概念提案要求(匿名)
概念提案应包括设计理念、鹿丹调蓄池与滨河水质净化厂等周边地块的城市设计策略提案、重要结构策略、功能空间策略、准确体量关系等,需表达各运动球场的真实尺寸和布局关系,总平面图需反映场地标高、消防、退线、出入口等,提交形式为一张竖版 A1 展板。展板正面不能出现任何团队信息或标识,展板背面可附一张A4纸,标明团队名称。展板裱于白/黑板上,无需加边条。
*拒绝商业效果图,杜绝AI参赛。
(2)团队信息内容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团队介绍、主创设计师介绍、团队相关项目经验等材料。A4规格,内容不超过10张纸(双面打印,页码不超过20,简装),1 正本7 副本。
日程安排
时间 |
事项 |
第一阶段:团队遴选 |
|
报名截止时间 2025年7月21日16:00前 |
设计团队点击链接https://jsj.top/f/mIMBbv填写电子报名信息 |
2025年8月6日16:00前 |
设计团队提交初步概念提案及团队信息(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 |
2025年8月8日 |
团队遴选会,选出4个入围团队及2个备选团队 |
第二阶段:方案评审 |
|
2025年8月中 |
踏勘答疑工作坊 |
2025年9月8日 |
设计成果提交 |
2025年9月10日 |
方案评审会 |
注:以上日程为暂定日程,主办、承办单位可结合竞赛具体情况适时调整。
奖项 奖金(含税) 一等奖(1名) 28万+获奖证书+【一等奖获奖团队权益】 二等奖(1名) 10万+获奖证书 三等奖(2名) 6万+获奖证书 项目工程各项深化设计工作将在后续另行依法依规进行招标或委托。 【一等奖获奖团队权益】:后续工程招标任务书或深化设计要求将以本次竞赛结题成果为基础,通过依法依规工程招标或委托的机构将按照主办单位相关要求与竞赛一等奖获奖团队合作,实施竞赛获胜方案。一等奖获奖团队应协助主办单位把控项目深化实施总体效果。(若一等奖获奖团队获得后续深化合同或后续工程招标或委托机构沿用竞赛获胜方案进行深化设计,其总设计费应相应核减一等奖奖金金额。)
指导单位: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
深圳市罗湖区水务局
协办单位:
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
深圳市罗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
深圳市深圳河湾流域管理中心
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叶工
联系电话:(86) 0755-82897767
联系邮箱:scd-competition@szdesigncent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