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城市学中的低技术与高技术

2013-04-20

建科大楼5楼报告厅

7717 人阅读

摘要:

Martin介绍了他们与德国事务所共同参与哈佛大学Allston校区设计竞赛时所做的方案。在这个设计中,对于Martin的挑战是去研究哈佛庭院和大型现代实验室之间如何再形成一个新院落的空间关系。他认为中国哲学家老子的“有无相生论”则是对空间最好的解释,即空间的价值就在于 “无”。谈到现在热门的绿色建筑,Martin认为最绿色的建筑如果没有人喜欢也是毫无价值的,建筑师做任何平面的时候都要考虑居住者的感受,最重要的是人在里面居住的舒适感。

Martin Werminghausen

德国技术大学阿曼分校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院长,阿曼德国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德国和欧盟注册建筑师 ,前德国Behnisch事务所合伙人,现任麻萨诸塞州波士顿Next Phase工作室建筑师,Martin院长也是美国健赞生物公司总部大楼(全美首个LEED白金项目)的设计负责人。他曾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工作室导师,并且在2008年在波士顿建筑学院任教,Martin院长至今仍在欧洲和北美多个大学担任设计工作室导师和论文指导老师。 

活动回顾

王星晨: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规划国土委主办和建科大讲坛承办的第十次设计讲坛,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建筑与城市学中的低技术与高技术。下面有请邓总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演讲嘉宾。 

邓旻衢: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的今天下午的讲坛,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演讲者Martin Werminghausen先生,他是我长期的合作伙伴,也是非常好的朋友。我们在美国的时候是合伙人, Martin先生也同时担任德国技术大学阿曼分校建筑学院和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的院长,也是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面的教授。今天非常高兴能邀请Martin过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他建筑上和教学上的思考,和大家相互分享一下。

Martin: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中国。这里面有谁是建筑师,还有其他专业的人士在这里吗? 我来这想跟大家分享作为设计师对世界的看法,作为一个设计师我认为我能用设计来改变世界,在设计里面有一种力量是任何其他行业都不能够代替的。 

演讲正文

我们所处的世界分为理性世界和艺术世界,只有设计师能把这两个世界同时联系起来。我的演讲从波士顿开始,大家可能知道波士顿马拉松事件,这个事件就在图上这个点五百米远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在美国工作的地方。我们在这个工作室参与了很多竞赛和建造工作,待会我的演讲也会讲到我最早在德国生活的一些经历,也包括我现在生活的地区。 

这个就是阿曼,旁边是阿联酋也门,我现在就在阿曼的一个德国大学教授建筑。 

这是马斯喀特,在阿曼城市里头一个很老的城区。  这是在马斯喀特一个清真市,上面看到的是海洋,再往左边就是高山。 

作为建筑师我们有三个元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气候,一个是文化,还有一个就是业主。有同样功能的建筑,在深圳和马斯喀特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它们的气候,文化差异非常大。作为建筑师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只有这一生,所以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情感,我们要通过工作,社交等日常活动,最终通过人性化的感觉来达到幸福。

在古代,因为技术层面没有很好的发展,所以在古代我们要跟自然做斗争,建筑成为了一个遮蔽的场所。作为一个城市设计师,和规划师,我会在我的工作中,把技术和自然联系起来,做到人性的自然。我非常尊重中国文化里头人对自然的尊重,他们会从把它从文化或者艺术方面把它体现出来。 

这个图解就是讲人与自然如何交互,局部和整体都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循环交互来组成的。我虽然没有看到整个建筑,但是我很喜欢这个建筑,因为我能体会到小孩子肯定会很喜欢这个建筑,里面有很多有趣地方,而且它能够让我们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它作为一个很专业的办公化的建筑,同时它又是一个很有趣的能够让人自我表达的建筑。 

我作为建筑师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参加了几个重要的竞赛,赢得了这个竞赛,而且也建成了。这个竞赛是哈佛大学的Allston校区的扩张,对我们公司来说也是很当地的项目,因为我们公司就在这附近两公里左右。我们这个竞赛是跟德国一个事务所合作的,Martin和Stephen也是一个很好的长期合作伙伴。这是最著名的哈佛庭院,所有的电影只要讲到哈佛都会有这个庭院。查尔斯河的以北就是哈佛的老校区,以南就是新校区。 

这个是刚才提到的竞赛的项目所在地,是一个生物和化学实验的综合实验室。我们的挑战就是去研究哈佛的庭院,如何形成新的院落关系。还有研究哈佛庭院和我们大型的现代实验室如何再形成一个新院落的空间关系。哈佛庭院最重要的秘密就是建筑之间的空间,空间是非常让人着迷的元素。

这是我最喜欢的诗歌,是来自中国哲学家老子的。这对于我来说是对空间最好的解释,空间的价值在于它的“无”。 

这个就是研究老的哈佛庭院的关系,得出新的建筑之间的关系。 

这是最后设计的平面,包括有报告厅,幼儿园,餐厅还有健身中心,以及景观设计还有庭院结合在一块。 

最绿色的建筑没有人喜欢的话也是没有价值的,建筑师做任何平面的时候都要想到人。这个建筑如果它建成的话,将会是一个白金级的科研项目。 

这个项目是我们跟德国的一个气候公司的合作的一个项目,其实这个公司在深圳也有项目。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们要跟专业气候公司进行合作,研究如何利用通风,空调如何融入环境,调节环境温度。即使是再绿色再节能的建筑,人在里面觉得不舒服也是没用的,最重要的是人在里面如何觉得舒适,这样工作也会更加的有效率。

从节能设计上来说,这个建筑只用了十五个空调设备,如果是普通的科研建筑远远不止这个数量。我们通过分区的空调,辐射空调等手段,能够将能耗降低至普通建筑的50%。

我们现在这个地方是自然通风的,虽然稍微有点热,但是是自然通风的。所以我觉得尽管如此,但是还是可以接受,毕竟在空调发明之前,所有的建筑都必然是绿色的。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就尽量做到最好,尽量简单化,让建筑能自然通风。

我们经常会忘记这个逻辑,这个低技术的逻辑,现在我们又要慢慢的融合到建筑设计中,毕竟建筑不像汽车,不是完全技术的产物。人性化的建筑有个很深根源,来自于我们人类本身。尽管人们喜欢最新的车,人们也喜欢老的房子。当然很多现在主义的设计跟老房子的设计不太一致,但是跟老房子还是保存有人性的方面和有好的方面。 

这个图解是一个非常高技术的空调图解,上面的箭头都是空气流动的方向,包括它的吸风,辐射和制冷。这个项目已经把这个技术都做好了,但是由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所以这个项目都停止了,我们花了5亿美金。

由于时间问题,我会迅速把其他项目过一遍,这样我们会有跟多时间进行交流。 

这是建站中心,这个全美国第一个得白金级奖的办公类建筑。在我从德国开始参加这个竞赛的时候,LEED认证系统还没在美国开始实行。但是设计的时候我们还是按照绿色的概念去设计,按照尊重自然的规律去做这个设计。然后到了LEED认证开始兴起以后,这个建筑就获得了白金认证。建筑是从里往外进行设计的,面是非常空间空的地方。

这个是非常著名的Genzyme生物制药公司,我们跟公司的ceo谈到设计想法的时候,谈到最重要的不是节能,而是人性化的设计,怎么样让空间更加人性化,减少生病提高工作效率,这个才是我们最重视的。 

这是我们的一个商业开发项目,我们利用阳光反射的概念,把阳光反射到中庭里头,让前台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线。阳光对于建筑和任何生物来说都很重要的,对于办公建筑尤其如此。 

这个是我们根据老子理论,左边是“当其有”,右边是“无”的部分,左边代表金钱,右边代表人性化和愉悦。 作为建筑师,我们要设计公共空间,市场空间等等,同样我们要设计私密空间。领域感对于人类来说非常重要的,我们人类最终来说还是领域性的生物。跟我们合作多年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个艺术家,我希望将来更多的工程师都有这种艺术家的学识投入设计。 在我们当时设计的时候,是利用了辐射制冷的采暖,但是在2004年,那时候的甲方还不理解这种做法,所以到后来都没有采用这种做法。后来我还是用了空调设备系统,通过更好的维护结构,以及玻璃幕墙遮阳等等,最后还是把能耗控制在同类建筑的60%。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人们在这工作都非常开心,做了一个调研,人在其中工作的效率和休息的时间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对于我们现在的世界来说,能节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人的愉悦感和舒适度。  由于波士顿也是一个风很大的城市,所以我们想到能否用风能来发电。 

这是在缅因州的Hanaford Brother's超级市场,这个大型超市通常是能耗非常大的建筑,由于它的维护结构还有设备都需要消耗很多的能耗。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提高它的效率,利用很多被动式的方式,包括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等;另外一个就是利用了地下遇冷遇热兴风的作法来减少它的能耗。这个项目的建筑很好的地方就是采用了自然光,让顾客在购物的时候能够享受到自然光线,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对于公司来说,他们节能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冷藏的设备,虽然看不到,但是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 

这个是舒适度的表格,中间的方框就是人可以感到比较舒适的区域,方块外头都是不太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的组合。通过建筑调节,我们希望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规整到这个舒适区域里。 

这个是一个建筑地段所在的区域,我们从两个街区之间建立了一个过道,把原来在古代的时候是羊马的过道和一些庭院联系起来。  这是很有名的大学城,这些公寓都是很豪华的公寓,很多加拿大人很愿意退休后回到城市居住,这样可以方便他们与朋友见面和买东西等,这是郊区生活实现不了的。所以我目标不单是节省能源,同时还要创造很好的公共空间,跟大家带来很好的活动场所。 

大家看看这个建筑的外观,这个建筑在老的街区里头还是显得体量太大,作为建筑师来说,我自我的评判和批评,会觉得做这样的项目对一个城市到底好不好,会时不时反省一下。  这是一般住家能耗和我们项目能耗的对比,假如不能提高生活的质量,即使节省一半的能源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作为设计师我们要处理很多事情,最重要的是处理人为中心的事情,如果这个都没有处理好,那这些设计也没有什么意义。 

这是在广州的一个竞赛项目,是一个20万平米的会展中心。在这个项目我尽量采用了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模式。这个是一个很轻盈的屋顶结构,是和一个结构公司合作设计的,屋顶看起来好像会飞走,但是它有一些拉索固定住的。当中运用了很多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来使这个效果得以实现,水立方也是运用了这样的设计。所有的设备可以在屋顶的空间里头穿过,在没有完全作为会展用的时候,这个建筑可以完全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 

这是北京妫河创意产业园项目,是一个邀请竞赛。这个项目我们跟很多的著名的建筑公司进行了竞争,包括扎哈哈利,荷兰的UN Studio,还有巴扎巴赫等设计公司。由于时间很短,而且我们只有五个人能投入,我们知道有些公司可能有一个军队的人在参加这个项目。我们很荣幸能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参加这个项目。我们去看了当时的地段是在北京延庆的妫河地区,这个地段非常适合度假,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森林公园。这个项目是创意产业园,所以里面有展示,会议,教育等等功能在里面。它就像刚刚的睡莲一样,像荷叶在水面上一样的空间组织关系。所以我们的平面规划最重要的是通过自然景观的规划来进行组织。建筑的形态也是来自有机的格网,中间有一条重要的连接体,作为不同功能的连接和空间的组织。 

这个建筑的形态是从环境的景观生长出来的形态,由于我们追求的是零能耗的社区,所以我们在这个社区里设立了一个太阳塔,利用屋顶上的光反射,把阳光集中到太阳塔进行发电。作为产能设备,我们利用高科技的太阳能塔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创作了跟自然融合的城市空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我们提出了永续性农业的概念,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水循环。在永续性农业和水处理以及景观设计方面,我们跟很多著名的顾问公司进行了合作。景观设计是把人和自然相互联系的环节,我相信在中国是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我们有个目标就是这里的水必须达到一个饮水的标准才能离开这个地段。我们利用景观进行不同层级的过滤和处理,最终达到排放到河里的水和原来的河水标准相符合。 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些技术性的分析图,但是再成熟的技术设计比不上大自然的自有的技术。人与自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就像我们城市跟文化之间的关系一样。 

这个是一个真正的零能耗的城市,也门就在它的旁边。这个城市完全从周围的土里头取出原料,盖出了这些建筑,它们存在了很多年。这是一个非常严酷的环境,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人们都能想出办法进行建造。我们应该回到过去,不是说抛弃我们现有的技术,而是回到过去这种发展来重新看待我们设计与规划。

问答

观众:我也在中国工作,我看到很多项目高科技大家都认为比较吸引人,但是低科技就比较难吸引人,所以我想知道Martin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思考过程得到想要的结果?

Martin:很遗憾世界上没有一个通用的菜单给人做设计,如果要达到一个平面,首先必须要没有计划。要对当个地段的环境和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我们才会得到很多信息,例如开发商的要求,金钱的限制等等,但是通过这些限制并不能真正得到一个设计,所以如何得到最后的设计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想象一下你做梦的话,你在这个设计里头是什么感受。很矛盾的是,并不那么容易得到一个设计,通常我们想到的是要创新,但是最后得到的是一个矛盾的结果。我并不把房屋和建筑等同,并不是所有的房屋都能达到建筑的层次,问题是怎么把房屋提升至建筑的程度。设计必须突出人的感受,一个建筑不仅仅是我们在杂志看的形象和功能上的东西等等,更强调的是手绘,自动模型的方式完善设计。一个设计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开发商来说是要追求效率追求速度,但对于设计师来说是把人的感受带入到建筑里面。这些都是评判一个建筑的标准,但是最终来说,没有一个菜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设计的问题。

观众:你认为对于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Martin:一般工程师不愿意跨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在自己安全的领域工作。但是他认为建筑应该突破这个限制,作为一个梦想家去进行创作。如果爱因斯坦没有跨出这个领域,就不会取得那么多的成就,大家也不会进行那么多的研究。之前说的辐射制冷的技术,美国也认为不能实现的,但是后来慢慢实现了。所以我认为作为工程师最重要的是要敢于跨出领域去进行突破和创新。

观众:高技术和空间的关系是什么?

Martin:技术仅仅是一个手段而已,如果有更好的技术我们会采用它。但是最关键的并不是技术,就像拉小提琴,琴弦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在表演的时候注重的不是琴弦,音乐才是最重要的,空气产生的震动所形成的音乐才是最重要的。最后我给在座的年轻建筑师说几句,你们的工作都是在改变这个世界,不要认为你们现在做的事情是没意义的,你们所在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改变这个世界,所以你们不要轻视它。

观众:LEED认证评估系统对建筑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Martin: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系统仅仅是一个评估的工具而不是一个设计的工具,所以并不一定能产生好的设计。 王星晨: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论坛的结束,非常感谢大家参加这次讲坛。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