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3670人阅读
灯光秀现场原本是一片农田?
福田中心区居然藏有野餐的好去处?
市民中心的“鸟腿”里面装了什么?
兴融二号路上为什么“埋葬”着几辆汽车?
时隔30年
12位青年作者用一场城市漫游
回看当代深圳造城起点
探寻福田中心区变形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 20 世纪末开始,深圳成了高速城市化的代名词,过去几十年的建设发展被视为全球城市史上的奇迹。相较于人类数千年的城市发展来说,深圳非常年轻,但过快的发展并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去总结,去思考。
2017年初,城促组织了一次城市漫游,让亲历中心区建设的规划师带着年轻的城市写作者漫步中心区,亲身体会这个城市空间,学习观察空间特征,发现使用状况,与同行沟通观感。
这次城市漫游也促成了本书的策划构想,即通过联合写作来对中心区进行空间解读、评论和再创作。这种方式是一个新鲜的尝试:在共同讨论写作框架的基础上,个体作者可以自由地研究和创作,然后再集合成书。
经过一年多的写作、编辑和设计,现在这本书出版了。
深圳城市读本 Shenzhen Urban Reader
中心区变形记 Metamorphosis of the City Center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和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共同策划了《深圳城市读本》,尝试以一部记录深圳的书集来呈现城市规划建设及背后不为大众熟知的故事,我们期待以这种方式可以最终拼绘出关于深圳城市发展的历史。
作为开篇,中心区被选择为了解深圳城市发展的起点。
其实,中心区本身也是当代深圳发展的起点,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当代深圳的中心——它不仅仅是这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同时也深深影响着每位来到深圳的人对这座城市的印象——不管是市民中心的大屋顶,还是南北广场巨大的尺度,或是周边的明星设计师的建筑群。这些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甚至就连星巴克的纪念咖啡杯也会用市民中心的图案来代表深圳(而北京使用的是天安门)。
可以说中心区的发展是深圳城市发展的缩影,它虽年轻,但也历经了二三十年从规划图纸到建设完成的沧桑历程,其过程充斥着政府决策者、规划部门、建筑师和业主之间的博弈。任何一个现在所呈现的空间形式,也都可以被追溯起源,因为中心区是自上而下规划的典范。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12个篇章,我们把再创作的机会交给了一群本地的年轻作者,通过联合写作的方式让这些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去现场观察、向亲历者提问、与设计师交流和用文字表达,并发展成策划的叙述线索。
有点像本雅明笔下的“闲逛者”,他们用个人体验介入空间,用文字促成对城市、文化和意识的捕捉,同时用插画的形式再现历史,呈现了具有时间感、空间感的城市读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章《中心区未定义——元朝至正年到1980s》肖亚茜(自称肖美宝,嘿)的插画作品,脚本由袁艾家(见下文)撰写。肖美宝参与此次创作的机缘,是因为她家住得近,成为了城促的实习生(=. =),却没想到创造出如此惊艳的插画。目前,她的身体在纽约下城区SVA设计系,心系老巢深圳的精气神,矢志拿睡眠和能量换取一点世界和平和各类不平等的消除,是正经八百的平面设计师,偶尔染指丝网印刷、混合材料画、还有行为艺术。
▲ ▲ ▲
袁艾家是独立撰稿人,毕业于深圳大学,是深圳《野人》杂志成员,参与了本书多篇的写作。《站在中心区的起点上》作为本书首篇,从最早参与中心区的规划者视角入手,“还原‘福田中心区’这个事物的建成史,恰好也成了理解深圳这个新生儿到底是如何长成的一个细胞样本和精神切片。”本篇专门访问了中心办(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陈一新博士,同时也邀请了也曾是中心办的一员,后来成为了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要创建者的黄伟文撰写《从形式主义出发》作为亲历者的回顾。
▲ ▲ ▲
作者: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开本:787mm×1092mm 1/16
出版时间:2018-10
ISBN:9787807098652
定价:68.00元
丛书:深圳城市读本
总策划/出版人:胡洪侠
策划编辑:岳鸿雁
责任编辑:岳鸿雁
技术编辑:杨杰、林洁楠
主编:刘磊
副主编:邓世杰、袁伟钊
编辑:黄泽碧、余梓宏、陈昱帆
设计:苏定邦、孙文翰
摄影:邓世杰
插画:肖亚希、kzq
封二:乔舟
封底:王大勇
作者(按文章序):袁艾家、肖亚茜、黄伟文、江小船、不二、苏瑾、来福、帅虎、万妍、傅娜、J.Cressica Brazier、谢健、严欣然
鸣谢单位(按首字母拼音序):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矶崎新+胡倩工作室、日本日比野设计株式会社、深圳市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深圳市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野人杂志、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鸣谢个人(按首字母拼音序):陈一新、黄伟文、李明、廖虹雷、马立安(Mary Ann O'Donnell)、钟乔、朱荣远
本书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策划出版
本书为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壹 / 中心区未定义——元朝至正年到1980s
1 开基:岗下文萃公
2 水田、鱼塘和番薯
3 上田1980:春潮涌动
4 上田1980:“种房子”
5 春天:“城中村”
6 春天:造城计划
贰 / 中心区,作为试验田——1990s至今
1 站在中心区的起点上
2 中轴线:中国传统的深圳实践
3 深圳少年宫:一座儿童乌托邦
4 深圳文化中心:城市文化耕耘的试验与迷失
5 中心书城:中轴线上的文化码头
6 深交所: 一栋摩天大楼里的深圳
7 “十三姐妹楼”:试验中的CBD
8 “水晶岛”:未完成的“深圳之眼”
9 “绿色的云”:隐秘的绿色心脏
10 岗厦:中心区城市更新中的租户与宗族
11 发生地
12 游乐场
写出城市野生的力量:https://www.szdesigncenter.org/knofo-1
灯光秀现场原本是一片农田?福田中心区居然藏有野餐的好去处?市民中心的“鸟腿”里面装了什么?兴融二号路上为什么“埋葬”着几辆汽车?时隔30年,12位青年作者用一场城市漫游回看当代深圳造城起点,探寻福田中心区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