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欣赏

2011-09-02

规划大厦818

5121 人阅读

摘要:

建筑如何能如生活结合起来,与居者形成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建筑奖获奖项目是如何体现社会责任感的?台湾的建筑细节有哪些动人之处,深圳城市设计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本期酷茶会上嘉宾将逐一解疑。

活动回顾

黄伟文:下午好,今天是我们第十五期叽喳酷茶,本来想和建筑处合作,主题是建筑欣赏,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主题决定只要关于建筑就好。我们还是老规矩,叽喳酷茶就是在轻松的氛围下,谈论与建筑有关的事情,但每个人要控制时间, PPT二十张左右,大概七分钟的时间,之后会留有二十分钟的交流时间,这是一个轻松的活动。作为一种交流,以谈业务为主,当然我们也欢迎有业余人士来这里交流。以前就有人过来讲养花、摄影等等。只要是有一些嗜好的达人,都可以来秀一秀。就比如暑假刚过去,我们感到很可惜,没有来得及办一期关于小孩教育的问题。以后我们的工作人员要多做些调查,发觉更多新鲜的,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叽喳酷茶”中来。下面有请第一位嘉宾。

李旅:大家好,我今天讲细节中的台湾。首先由我的同事Joe为大家介绍一下台湾之旅,把我们的快乐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


台湾建筑与社会

主讲人:Joe

这是黄声远老师的作品。

台湾宜兰兰阳博物馆
设计单位:大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简介:「兰阳博物馆」的外型,是以东北觊海岸常见的「单面山」地型意象,以艺术手法转化为建筑造型幵融入周边环境,建筑体的最高点指向宜兰地标「龟山岛」,幵在入口处设置有如帆缆的构造,隐喻之石礁当年帆樯于集的港口意象以及沧海桑田,反映出兰阳历叱、人文及地景特色。

我们跟三位设计师交流,他们带我们参观他们的作品。

黄声进、廖明彬、谢英俊。

三位建筑师形成一个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梯度,黄声进扎根宜兰,手法天马行空绚烂多姿。廖明彬既做私人住宅,也做教堂,用清水混凝土跨界而行。谢英俊的建筑现实主义是用生命在践行左派理想,生亍尘土归亍尘土,为底层人民带去最具操作性的建筑。

与黄声远交流

通过和黄老师交流,感觉最深的是台湾人的热情,淳朴,平淡和真实的生活,不像我们这样比较浮躁的心态。 他的工作室 “田中央”,确实在田中央,蛙声一片。和黄老师的交流从晚上九点开始得,快到十二点才结束,交流主要以提问方式为主,黄老师很谦逊,一再强调他比较幸运,我们的问题都集中在建筑本身,他却更关注一种生活态度,对这些问题都一笑了之。在整个交流中我们都是发牢骚,他却很乐观。这是令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建筑的理念,反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为了赚钱,是对设计本身的热爱。

我们这次主要是走访建筑。这是我们的快乐时光,希望和大家分享。我们这次行程一共20人。我们每天在车上交流,包括对台湾建筑师的工作生活的体会。我这次主要讲在台湾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从建筑角度出发,他们对建筑生活的一种态度使我们颇有感触。这是谢永进老师的工作室,他们的条件艰苦,但工作热情很高,房间里没空调,只有电扇。

邵族部落重建
设计单位:谢英俊建筑师事务所
(图片来源于网络)


简介:建筑地点:台湾南投县日月潭德化社建筑面积:每户室内44 m2,含前后外廊m2,共48户建造时间:2000年

有人说台湾就是大陆未来十年的状况,我想我们还是能达到他们这种生活状态的。为此我们应该培养一种好的心态。先到这里,交流时间再和大家探讨,谢谢大家。

黄伟文:谢谢你。讲得非常好。主要讲的是黄声远怎样把建筑和生活结合起来。不仅仅为了建筑而建,而是一种生活方式。黄声远的工作室就在台北以北小镇的田中央,和本地的村委会结合在一起。这使他变成了当地的知识分子,当地的建筑师。黄声远代表左派建筑师的理想,这和早起台湾民主运动有关,他们希望通过实践介入社会,所以建筑不是目的,生活立场才是真正的目的。大家对他有什么问题?

观众:能不能加一些细节,您的感想从何而来?

Joe:黄声远提到过台湾政局的不稳定,虽然他一直在强调自己幸运,但其实中间经历了很多坎坷,他一直努力地奋斗着。对我们的到访,他们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为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张卡片,这很让人感动。

观众:我补充一下,黄声远不是自己去做项目,而是他的学生去做。他的工作室里有一个很大的当地的模型,有学生提出好的想法时,他就会让学生去设计方案,之后找老百姓签名,再向政府申请,最后把项目落实。这样事务所得到了政府的资金,学生也有了设计去实践,当地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一举多得,这种方式很好。

黄伟文: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他们代表台建筑师的方向和责任感。一般的建筑师的状态是要么在飞机上,要么就是在去机场的路上,而他在宜兰,就扎根在当地,不会到处流动。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对这个题目?如果没有,我们欢迎赵磊。


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作品赏析

主讲人:赵磊

我准备得比较仓促。我把获奖作品拿出来一部分介绍。我下面给大家讲的是两届建筑奖获奖的项目。

毛寺村生态小学

毛寺村生态小学,07年刚竣工时拍的照片,整个空间逻辑非常好,这个地方本身埋在土地下,后面的窗户是开着的,采光很好,整个学校全部连接山体,和窑洞差不多,保温非常不错。

有人说这个学校在地震后裂了,当时我们特别紧张,因为获奖项目怎么会出问题了呢。我们去看了一下,只是泥巴有裂开,其他结构绝对没问题。在这里强调一下,采光非常好,我去的那天阴天,但里面光线非常不错。这里有温度的数据。

这是他们学校的总体规划。

台湾921地震教育园区

这是我们前两届入围的作品,台湾921地震教育园区,里面很大。

香港湿地公园

这是第一年入围的第二个作品,香港湿地公园。我觉得香港人、台湾人做建筑在态度上很好,他们知道怎么去收敛,不过分张扬。

土楼公舍

这是我们第一年居住建筑将获奖作品——土楼公舍。

我们传媒奖的理念基于对社会的推动,我们希望建筑师能有社会责任感,符合“公民建筑”的特点,关注使用者的诉求。这也是个入围作品。这个是第二年居住建筑奖获得者——台湾88水灾原住民部落,规模很大,有无数个小院子,对民工来讲,比在深圳边上好得多,但是都是木结构的,所以隔音效果不是好,而且木结构担心会着火。

这是另一个获奖作品,争议非常多,有人认为没有保护民族风貌。但是你看这些房子非常大,一片一片的连着,非常危险。所以当时采用建筑师入户的方式,其实建筑师只做了主体结构,所有的装修涂料完全由当地人自己做。这个是由政府补贴的。由于时间关系,下面的作品我们快速浏览下。

黄伟文:下面大家提问吧。

观众:杰出成就奖最后是谁获得?

赵磊:汉宝德,颁奖典礼都在深圳举行,双年展的12月份,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观众:评奖时都对作品都实地考察吗?

赵磊:所有作品都要实地考察,因为国内看图评奖的太多了,我们为了做得更出色,采用了这种实地考察的方式。但台湾部分有些时候实地考察比较困难,我们今后也会增加台湾的评委,保证有两个以上的评委现场查看。

黄伟文:最有争议的是黄声远的桥,那原本是一个公路桥,人过江很不方便。

赵磊:嗯,桥面非常滑,而且下面冒蒸气。

黄伟文:其实深圳也有很多这样的地方,也可学习他给行人在下面通行。低成本,节约,同时也带来了乐趣。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作品。谢谢赵磊,下面由请李旅。


细节中的台湾

主讲人:李旅

大家好,这次回来感触最深的是整个台湾给我们的氛围。我主要讲的是台湾的细节。我们第一天就去了台北,这个公交车站感动了我,类似于小庙,坐在里面还可以看到海边的风景,这个给我感觉很舒服。

台湾的摩托车特别多,但它很人性化的一点是专门框出了模特车车的小框。

道路的每个绿化带都很宽,树种得很浓密,尺度非常舒服。

台北绿树成荫的马路

这个是骑楼,他们会在门口放很多植物,这样行走在里面时会很舒服,细节考虑的非常周到。

骑楼与人行道

在台湾高楼很少,除了台北,其他城市都是比较矮的。这个是在台北看到的第一个楼,立面做的很干净很细致。

在台北的地面上每个地方都会不同,根据功能不同,有不同的肌理,不会觉得很单调,甚至有小朋友的画直接铺在地上。井盖也有很丰富的形式。材质很质朴。

这是廖明彬,廖伟立建筑事务所。

廖明彬

谢英俊,永续建筑,协力造屋,这个观点非常好。

谢英俊

黄伟文: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观众:你觉得这种台湾的细节,大陆可以实现吗?怎么推动呢?比如深圳。

李旅:台湾是中国十年后的样子。和他们生活的品质不一样,我们大部分的人还是为生计去奔波。但我觉得以后可以提升到那个程度。

黄伟文:我觉得和台湾土地的私有有关,他会一点点地把自己那块地治理起来。但我们大陆是国有的,都是很粗犷地来做这个事情。

观众:台湾的建筑师是不是也像大陆建筑师也是分很多类型,比如文人建筑师,商人建筑师等等?

李旅:其实像黄声远老师他们也只是个例,台北城市里也有很多和我大陆一样很忙、整天飞来飞去的建筑师。只是黄老师他比较喜欢这种宜兰的生活。像谢英俊也是很特别的,他这一套体系基本上只有他一个人在做。

观众:你们这次的路线是固定的吗?以后也会有这样的活动吗?

李旅:我们之后也会有这样的旅行,但拜访的对象会有不同。

黄伟文:下面是刘正,他要讲的也和台湾有些关系。


构造的乐趣——国际体系下的非标结构

主讲人:刘振

我临时改变一下我要讲的东西,和前面几位讲的联系一下,特别和建筑传媒奖的结合一下。我主要是讲里平村,原型是个危房。我对传统结构的感情是非常深得,它完完全全适合人的需求出发。为了省料,会把每棵树根据不同的功能分成不同的部分。

我当时想对传统结构进行改造,但还是遵循传统的方式。村里最牛的木匠答应给帮我们做,六方多木料,换六十多平米的使用空间。这个房子有很多创新之处,最后架起来的结构是这样的。为了庆祝我们开了演唱会(笑声)。我们做了一个保温层,一般情况下会用很好的材料,但我们的条件做不到,所以在中间踮起了很多的泡沫,用防水布做防水层。

为了省下每一毛钱,用了好多小孩来来这里帮忙,来搭自己的学校,我想他们亲手来搭建自己的学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我觉得在极限条件上,做出来很好的,虽然看起来很“山寨”,但是我认为是中国需要的。

观众:谢老师的建造体系对你后来自己的建造体系有什么影响?

刘振:我开始是志愿者,不是学建筑的,但是很想学。后来慢慢地研究,就加入了他得工作室。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做久了会枯燥乏味,我就自己动手做一些小东西。谢老师就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非常好的朋友。我在谢老师的工作室里经常我行我素,呵呵。

黄伟文:下面有请邓旻衢。


人本位的绿色建筑思考

主讲人:邓旻衢

我是今天中午才开始准备的,所以有些凌乱。而且我穿着也很仓促,不过恰好应了今天讲的很多草根的东西(笑声)。我讲的是人本位的绿色建筑。我对绿色建筑的思考和很多人不一样,我认为它不应该是标签式的,也不是原始啊古朴啊,或者落后的。你到一个城市感受最深的其实是它的公共空间,下面我会提到两个规划设计。

这是我们用一个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的概念模型。它可以用来描述地球,比如人口分布和密度;也可以应用在地图描绘上,或者是经济上的。我们想把它引入规划地块的分析。

哈佛大学新校区的规划,这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要保留老校区的空间感觉以及记忆上的连续性。

哈佛大学项目

图中这些路都是捷径,可以说空间的构成是围和和通透的。新校区的规划也延续了这种思想。

从绿色建筑的考虑来说,有个很重要的节能思想——连廊和半室外的庭院,这就不需要空调了。在实验室密集的地方做一种最高要求的净化。通过细化我们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我们还提到人性化的节能设备,这和人的使用模式是息息相关的。

这个是我们在北京做的国际竞赛规划。我们是最小的一家,其中有四家是获得过普利策奖的。我们不希望建了建筑后,对现有生态系统进行破话。反而希望使它得到完善。希望通过规划和水处理,能恢复生态的多样性,不仅有农田。

北京妫河项目

这是另外一个在广西的项目,也是应用了这种理念。

广西防城港项目

黄伟文:与前面的相比,新一代的建筑师更注重计算机来协助设计。 大家没什么问题,我们今天的叽喳酷茶就到这里。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