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设计

2011-04-29

规划大厦201报告厅

5976 人阅读

摘要:

本期酷茶会邀请了一些设计单位和个人分享他们的跨界设计经验,包括用编织材料做海报设计、用宣纸和吊瓶完成的水墨作画装置、在集装箱内设计青年旅馆……丰富的跨设计案例让人明白设计师如何能凭着深厚的设计功底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

活动回顾

主题:跨设计

上半场

2:00pm   黑一烊(SenseTeam山河水团队) 420秒的案例

2:10pm  张达利(张达利设计) 变色龙

2:20pm  刘治治(吐毛球设计) 7分钟的设计

2:40pm   张建民(中世纵横设计) 从平面到空间
 

下半场

3:20pm   冯果川(筑博设计) 身体-游戏

3:30pm  张之扬(局内建筑设计) “潜伏”的廉租房

3:40pm  黄鹄(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 “过渡带”

3:50pm   赵小钧(中建国际设计顾问) 也谈跨设计 


420秒的案例——黑一烊(SenseTeam山河水团队)

对设计师来说,不应该只存在某一个领域里面,只要感觉兴趣都可以尝试去做,重点不是在跨,而是在设计上面。这是当代荷兰平面设计展览,是一个对设计思考的题目展。

思考概念,它的肌理变成我们设计所谓的一个元素,得出我们理解的DNA、能量是什么。我们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中文和英文的整合设计。然后得出一个标准图形及它的一些展览主题注解和相应延展话题性设计。

展览相对比较开放式,不需要一个固定logo,只需要张贴海报给人与提示。我们不但希望这个平面是平的,并希望它是立体的,因此找来不同元素。使瓶子充满气体和深圳自然发生的一些关系,组成第二款海报,还有一些辅助的设计物料,一些小礼品。        

                                          

希望泡沫跟墙体发生关系,包括延伸到室内展馆区间。

这个形象让大家知道华美美术馆是离大众最近的美术馆,希望展览本身就是一种媒介。

变色龙——张达利(张达利设计)

设计深圳 深圳设计系列海报

早期海报的设计用一些中国的编织,用它的文字随意性做了一些海报。把这个作品风格延续到另外一些设计作品中。

设计深圳深圳设计系列延伸作品

斯达高陶瓷茶具


上海世博会深圳馆文字墙

也是用手工丝印,包括编制材料


寄往深圳的明信片

一个互动的装置


深圳•中国梦想试验场海报


水墨双年展作品   “跨界•非商业”作品展

作品是参加OCT当代艺术中心跨界展览,用中国传统元素,宣纸和医院打点滴吊瓶,但是吊瓶里面装着不同浓度的墨,观众可以用它在宣纸上滴出不同的图案。浓度程度不同,滴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同。


艺客

艺客是一个跨界活动,我们做了一个低端品牌城市客栈。每个参加者在城市客栈选一、两间客房进行改造。

用倒视镜改造的一个房间,它可以随着光源自动变色。另外用橡皮图章在墙面上做了一个延伸。


华侨城•东部 咖酷旅馆

近期去年做的一个项目,是一个集装箱的概念。外观完全用集装箱做一个青年旅馆设想。

香舍会

这个项目从平面概念先介入,后延伸到室内设计。LOGO做成灯饰和屏风。

莲花山纪念深圳改革开放30年主题方案——公民之城 —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个概念就是公民之城,一滴水激起千层浪,它的墙面征集深圳各个阶层对深圳未来的一种记忆,把它刻在墙面上。我们当时设想可能十几万甚至几万块的砖块,然后有编号,每个行业征集不同的对未来的理念克在上面。这个墙面实际上是不断延伸、不断整改的墙。


7分钟的设计——刘治治(吐毛球工作室)

一个威权式的视觉经验,一个没有智慧提醒的视觉经验,是不给人们生活带来任何娱悦视觉经验。


在北京这几张海报,完全不合理的平面布局的分割,扇子、开幕式的照片、奥运会的标、残奥会的标,一张主题上出现两个同样的标。


当下的中国认为伟大就是大,强烈就是烈。当然红色就是红。在伟大就是大的情况下,所有东西都需要无与伦比巨大,这个海报的排版是完全按照政治角度来进行的,他已经超越我们视觉经验。


我们是不是跨界跨到那里去,把他们衣服变得漂亮些?


 
为什么要给一个“平•阿•福”专门做一张海报?哦,原来是“拜年,感叹号,福”而且字体应用多种字体,有手写的,有字体的。


海外华人,在使馆张贴的时候就稍微活泼一些,更多年轻人的表情被表露出来,歌唱祖国,但是还是红色背景。


病句,我们的豪迈。


这个不叫海报,这个叫新闻性放大图片。


小朋友头是国的一点,有一首诗是共产主义战士,此头趋向国门悬,我看到这个海报第一个就想到这个。


真正意义上的跨世界,是设计师应该从精英设计范畴中勇敢跨出去,想尽一切办法,把真正的设计语言和设计美学带到实际的民众生活中,让我们每天不仅仅看到这些海报。


问:如果这些案子交给你们公司做,你们会接吗?

刘治治:我们当然会接,我们会努力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想法。

问:你写微博说跟设计师合作都要列一个标准?

刘治治:不是光设计师,你误解了,客户进了门后,我们先给一个问卷,看他能不能进行理性思考,这个逻辑上是不是有问题,问卷做好了,95分以上再跟他谈。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了。这不好,不鼓励,有社会达尔文倾向,我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从平面到空间——张建民(中世纵横设计)

田面创意园


           
这是一个原貌,比前面稍微好一些。我们希望通过围棋概念,其实今天商场战场博弈,我们希望设计为制造服务,把博弈概念带进来。


TTF国际珠宝设计大厦

 

身体-游戏——冯果川(筑博设计)

我们一直认为身体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这个词在现代性里面也是居于非常中心的位置,这里有两个纬度,一方面是深圳作为感观的王国,现代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挖掘感光王国未知的疆土。另外一方面身体是社会和政治的战场。我们通过我们一系列设计也希望对身体无论感观王国或者政治的战场做一些揭示和一些我们可能做的调整。

容纳身体的褶皱——光明新区标志物

这个线条是深圳大鹏展翅的线条,我们把这个线条做了几次变形,像一阵风把大鹏展翅给吹散了,吹散这个东西实际上最后变成一个居所,介于建筑、空间、雕塑之间讲不清楚的。


包裹身体的物质化空间——稠空间

这空间具有一些别的特点,它还排斥你、挤压你,阻拦你对声音的判断等等,被遮蔽的空间里面其实人变得很有新的可能,所以小孩特别愿意进入里面,因为新的可能就意味着有新的游戏。

稠空间-蛋是一个由气球组成的空间装置,这些气球同样也可以用回收材料制作。


稠空间-线是一个有弹性的装置;它是用世界上最为常见的聚乙烯材料回收制作成透明管子而组成的装置。 


在各种景观和文脉中稠空间占据并改变公共空间。从外面看,它很神秘:轻柔而飘摇,唤起不同年龄人的好奇心。一旦走入稠空间,身体的移动将搅动贴身的“稠空间”也搅动了身处其中的其他人,引发一连串感观上的连锁反应。稠空间阻断视觉却唤醒了更宽泛的身体知觉,让身体从别的感官维度上理解空间和他人。


身体道具——场所设计


People can involved in and intereact with these tears, to create their own public space.

身体失衡的空间——摇摇屋

一个摇摇摆摆的房子,揭示出身体对平衡的感觉,刚才讨论的触觉、视觉,最后是一个关于平衡的。你发现这个房子有可能是不稳的,人走在里面东倒西歪,最后感观的王国就会揭开。

一个外观普通的房子,人们进入后去发现这是一个摇摇晃晃的屋子,人们通过选择位置等方式才能在屋中保持平衡,人们之间的空间关系通过力矩的平衡被体验到。这个房屋也颠覆了人们对建筑坚固稳定的惯常认识。

“潜伏”的廉租房——张之扬(局内建筑设计)

有两个策略,第一步,我们把所谓废弃居住空间进行回收,空置房有没有可能变成一个过渡性廉租房,当然这个程先生提的比较激进,叫做强制性去租售,对有空置房人施以行政上的管制,比如高税收等等。


这个引发我提出第二个策略,老城区植入廉租房,低收入人群有这样一个特点,人口基数大,为省钱不怕费事,比较容易做DIY,怕贵不怕旧,怕远不怕挤,能够坐公车不打的,能走路连车都不坐,对高密度接受度非常高。这些特点非常适合成熟的老区生活状态。 

相反高收入人群反倒追求另外一种相反方向。他有车可以去郊区,然后希望低密度。这样的人还是毕竟比较少。


         

过渡带——黄鹄(中国市政工程西北研究院)

一、河岸

渠化的河道仅有行洪功能,已失去其自然生态特性。

岸线与河流之间的过渡带应尽量维持自然岸坡的特征,体现少渠化、少投入的生态治河理念。

 改造前后

二、入海河口

咸淡水交汇、海水对河水携带的污染物质有稀释作用

河口水系设计案例分析

前海水系“一槽两滩双沟”断面

横琴岛水系


横向沟水动力控导措施


纵向沟水动力控导措施

三、海陆交错带

城市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过度侵占礁石海岸


过度侵占沙滩


过度侵占滩涂


启示

(1)应注重沙滩、礁石的保护,尤其是地质遗迹的保护;

(2)应注意滩涂与城市的“连 接”方式;重视滩涂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塑;

以红树林湿地连接城市与海湾

以红树林湿地连接陆地与水域

以红树林湿地连接野生动物与人类

推荐的几种岸线做法


福田凤塘河口红树林修复工程

防浪块河道护坡

香港、深圳河套地区设计

 


也谈跨设计——赵小均(中建国际设计顾问)

我的身份从几年前开始已经完完全全不是设计师了。当我跟很多朋友说我不是一个设计师,我说我是一个商人,会有很多朋友安慰我,说,你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商人,你就算不是一个好人,也不能堕落成一个商人。绝大部分中国人心目中,商人跟流氓是一回事。我确确实实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商业行为是对社会非常有贡献的行为。同时做设计师的困惑和答案在那样一个领域里我得到了解答。8年前看一个片,外国人设计一个超市手推车,一帮人在一起,有法律专家、经济专家、有设计师,非常兴奋,一步一步演绎最后得到一个非常棒的设计,我觉得这是非常有趣的可以用到我们设计里面。于是我就找这样的答案,在设计里面找不到,在建筑学领域也找不到,这些答案都是关于一个商业领域里面有这样大量的知识,我意识到这个后开始跨越设计。这个手推车设计是8年前的事情,现在这个公司在全世界牛的不得了,设计范围从茶壶一直到企业商业模式,他做这样一个设计,成为一个非常牛的设计公司,我觉得这个设计跨的太牛了。一旦进入这个领域,比原来我做设计师的时候我得到的乐趣大得很多,可以让我们很多设计师在现实困惑中得到一些快乐的体验,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所以我做了这样一个转型,应对今天的命题,我想表达一个观点,跨设计非常好,就像一位专家说,人类任何行为都有一个形而上可以搜寻的规律,我们不需要走得那么深远,在平常设计中一定有这样的规律可以让我们达到的达不到的价值。我们经常在路上开车,碰到路很泥泞,我们会被眼前这些障碍所困惑,这个时候我们很少人去会想一想我们把自己车换一下。也许我们换一个越野车,这些障碍完全不在话下,所以更重要是我们的身体和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如何去做这样的转换,需要跨出我们原来所看到的那个范畴,在稍微高一点层次去找更大的乐趣。
 

主持人:最后一个嘉宾互动环节交给黄伟文先生主持。

黄伟文:请嘉宾到台上对着观众交流,然后互相提问题。上半场刘治治的发言,大家有没有问题?

主持人:我对最后赵小钧说的跨设计,感触非常深,我原来也是搞设计,现在也彻底不搞设计了,但是我觉得好像什么东西都能设计,设计跟我们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关系。举一个例子,我感觉我们最大跨界设计师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是设计了整个30年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一个设计。我理解的设计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我们做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各种各样设计,除了美学方面的,还包括生活理念、生活方式都需要设计。今天下午虽然我是主持,但是学了很多东西,很多东西确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他实际上是在传递一种生活理念,甚至是一种对世界的看法,包括刘治治举了很多案例,那些标志、海报,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经他这么一讲,换一种观念看这些设计我们会有很多别的答案,谢谢!

问:赵总,您觉得设计师一般有点形而下,请深入说一下这种形而下在您的经验里有什么乐趣?

赵小钧:上和下是一个非常相对的概念,我们批评人的时候都难受,然后告诉你一个规则,给人先戴了帽子了稍后再批评。这个时候发现气氛不一样了,这一点在评价一个方案的时候特别有效果,大家说的时候特别透,也很放松。这确实是一个跨设计之外人类智慧的结晶,用这个东西可以直接给我们带来乐趣。

问:刚才提出关于深圳保障住房的话题,最后结论没有听清楚,你认为城市中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现有资源?

张之扬:我想说的是设计师确实应该在设计职业之外去思考问题,我们城市开发速度太快了,如果还需要再开发的话,应该是更小心、更节约,回报更大的开发。而廉租房需求其实可以不要占用那些很珍贵的耕地、山林,不要再征用农村的土地。在深圳拥有5套房的人很多,却有城市里面有3000万空置房,10套房子,至少有6套是荒废的。我提出软设计,政府既然舍得花那么多钱盖新房子的同时,我想提供一种解决方式,让我们城市不要再为没有必要的扩张再去扩张下去。

黄伟文:张达利已经开始做空间设计,我的问题是,你怎么看平面设计师做空间设计?第二个问题,建筑师冯果川、张之扬怎么看平面设计师做建筑设计?

张达利:我个人不认为这是跨设计,我觉得每个设计师能力不同,刚才赵小钧先生说得挺有乐趣,他开始是一个设计师,后来替换了角色,他从另外一个角色得到乐趣,每个设计师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乐趣。有做建筑设计、做空间设计的能力,于是他就去做,跟跨设计没有关系。为什么一个人不能具有多种能力?难道他具有两种能力,我们就说他跨过去了。

刘治治:就是说谁有什么能力就去做,建筑设计师可以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师可以干嘛?可以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师可以干嘛?可以说明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可以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师能干嘛?能做平面设计。开玩笑了。建筑学科学形成的是整个设计学的基础。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