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设计

2011-07-22

规划大厦818

5537 人阅读

摘要:

本期酷茶会是"一百万"保障房竞赛系列活动之一,"一·百·万"竞赛想通过对保障房政策、规划、建设、管理整个链条存在问题的梳理和提炼,促进保障房问题得到更加理性与系统的设计解答。本期酷茶会上嘉宾们将谈及保障房的发展历程、物质空间设计、节能与低成本建筑的可能性以及非政府形式保障房的表现和作用。

活动回顾

谢婉华(住建局保障处)、谭宇昂(万科建研中心)、陈耿贤(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莫工(深圳中海地产有限公司)、廖维武 副教授(香港大学建筑学院)、陈燕萍 教授(深圳大学)、丁宏(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陈乐中(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张晖(华森设计)、李丹鳞(深圳建筑设计总院)、朱春明(深圳地铁集团物业开发分公司)、余涵(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1、 保障房发展历程及政策体系梳理

谭韵从国家与深圳政策历程对比、深圳保障房演化历程及对应的保障人群关系角度对保障房现状进行了汇报,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对此专家展开讨论,保障处谢婉华副处长总结了保障房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各阶段的特点及深圳保障房建设在资金、土地、保障方式方面的困境。廖老师推荐学习香港与新加坡住房政策的成功经验。

2、 保障房物质空间

孙健就保障房住房空间布局、与商品房是否应有区别、规划模式的研讨及规划容积率四方面进行了汇报。嘉宾认为现有保障房指标规定过于死板,难于实践运用。如:日照要求过高而导致的土地开发的不经济。同时建议,学习城中村相对稳定的居住模式,为保障房社区建设打造生态化的住区模式。对于住区混合、需求调研及销售营销嘉宾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在保障房社区设计中,针对国情应考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3、 节能技术与低成本建筑研究

白璐就保障房建筑的节能技术性价比问题、工业化住宅及无障碍设计阐述了对于保障房建设的想法。对此,嘉宾们提出运用bim来检查建筑设计的节能效果,并希望能与本次设计竞赛结合使用;对于工业化生产,既要考虑保障房建设的规模大、工期短和一次建设到位的特点,又要考虑工业化自身的缺陷如何去满足保障房未来的空间的灵活性和扩展的可能性。

4、 非政府形式的保障房

江志勇就非政府保障房的定义、现状及现实作用和演变过程、政策因素进行了总结,并提了未来对非政府形式的保障房的发展出路的思考。对此话题,专家们认为,以城中村为代表的非政府形式的保障房在深圳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予以拆除,要学习城中村对于解决部分人群居住问题的成功之处,通过环境整饬来提高城中村品质。

  

5、 设计竞赛

就项目组暂定的竞赛组织方式、分组和报名条件,嘉宾们认为:作为难得的保障房系统性研究项目,项目还可以从建设、管理、设计各环节对应的课题以专题形式委托专业机构,汇集优势资源去展开研究、将研究成果作为设计作品参与竞赛评比。同时为增加项目关注度,建议以故事形式构思项目策划。降低竞赛报名条件,可以让年轻建筑师以个人形式参赛。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