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艺术

2011-04-01

规划大厦808

6088 人阅读

摘要:

公共艺术并不是国内城市建设的自发创作,在城市化早期公共艺术的形式往往也比较单一。而今,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我们开始关注公共艺术可以有什么表现方法、如何实现其公共性、如何在城市管理中提升对公共艺术的管理水平。希望本期酷茶会可以给您带来启发。

活动回顾

3:00pm 邹明(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公共艺术是人与社会的对话

3:30pm 戴耘(公共艺术中心)

一件公共艺术作品的设想

4:00pm 杨光(公共艺术中心)

公共艺术是城市VI

4:30pm 张凯琴(公共艺术中心)

我的幸福时光--发现身边的公共艺术

5:00pm 孔雁(公共艺术中心)

公共艺术•系统管理

5:30pm 曹丽晓(公共艺术中心)

苏格兰的参与生活

 

1.《公共艺术是人与环境的对话》--邹明

邹明老师以自己曾经参与主创的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切入点,站在艺术家的角度为听众们简要介绍了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并且向听众讲述了一件作品从创意构思到实施落成的过程,以及艺术家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

讨论重点:

1) 一件艺术作品如何转化成一件公共艺术品,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公众的意见是如何对艺术创作产生影响的。

2) 艺术家、主办方和公众在公共艺术品面前的权力探讨。

 

2. 《“为乾陵增添10吨绿色”——从一个生态雕塑方案说起》--戴耘

戴耘和听众分享了自己未曾实施的一件公共艺术计划-对陕西著名文物保护单位乾陵的改造方案。为乾陵的石像增补了植物的造形和绿色的景观,用绿色来包裹历史。戴耘自幼生长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儿时即随父亲参观游览这些名胜古迹。后又入美术学院雕塑系,随师友多次到现场摹写塑型,之后随着思想观念的变化他试图尝试用当代公共艺术的理念对乾陵陵墓艺术作个人化的解读和表达。这次作的生态雕塑方案跟这些经历有着内在的联系。

戴耘阐述了其作品的创作理念,他希望可以换个角度,从我们真切生活的社会现实出发,来关照这一历史遗存,赋予它以人为本的艺术可能性,以回应和启发我们生活中的人文关怀。

讨论重点:

艺术家个人意志是否有权对公共环境进行改变。

 

3. 《公共艺术,城市的VI》-杨光

杨光结合具体作品案例,阐述一些公共艺术作品对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公共艺术品是城市VI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杨光阐明了城市的VI的含义及由来,基于城市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的差异,因此城市需要定位、城市需要个性、城市需要魅力,为避免千城一面,城市需要视觉识别系统,简称城市的VI。城市的VI:城市理念、城市文化、城市历史、城市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符号,塑造出独特的城市形象。 而通过公共艺术可以体现城市形象,突出城市个性。

讨论重点:

1)城市形象的沉淀究竟是设计出来的或着是自然而然生长的。

2)城市大事件(大型赛事及博览会)的举办为城市添加的景观设施

3)对于放置在城市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城市管理机构如何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机制来建设、管理和拆除,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平衡公众、艺术家、主办方的话语权。如何评价公共艺术,如何选择公共艺术,谁来对公共艺术品负责。


4.张凯琴-发现身边的“公共艺术”

张凯琴结合她在深圳本地的体验与观察,对于“公共艺术”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她在各个公园、公共场所采集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展现了深圳本地居民对艺术的热爱。这些公共艺术的形式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大型城市雕塑,但却是人们参与性更强、可以身体力行的舞蹈与音乐及崇拜的偶像。探讨公共艺术机构的职能是否能从建设具体的“物”延伸到搭建公众参与、体验艺术的平台。

讨论重点:

1)是否有公众参与的就是公共艺术。

2)公众在参与公园舞蹈的过程中艺术品位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规划是否能在为公众提供艺术条件方面作出努力

4)如何界定什么是公共艺术,什么是公共活动

 

5.孔雁-公共艺术 @ 系统管理

孔雁由以上三位演讲者的话题深入到了公共艺术的基本命题:“到底什么是公共艺术”以及“公共艺术如何做”。提出了公共艺术的关键词:“民主、开放、互动、共享”。一方面提出了公共艺术品的建设权问题,另一方面提出了公共艺术的择选权在哪里的问题。公共艺术可以说为日益复杂的城市和多元的社会提供了一条民主开放的路径。孔雁还为公共艺术的实现提出了方案:首先按科学的方法论进行系统研究和调查,并建立各种关系的网络链接,将公共艺术家、公共艺术品、公共艺术项目、公共艺术投资整合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上,通过其中物理关系的有效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管理。

讨论重点:

1)城市是否应该先把基础打好再来做艺术品。

2)公共艺术品的建设资讯开放程度。

3)公共艺术规划如何付诸实践

 

6.曹丽晓-苏格兰的参与生活

曹丽晓与听众们分享了她在苏格兰的见闻和研究。伴随着一路美景,讲述了图片中和谐和秩序背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从公众参与的意义到参与的方式与保障措施,阐明了公众个人意见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将落实公众参与的一些先进经验,例如:早期参与、灵活的参与方式、良好的反馈机制、明显的参与效果以及协助公众参与的组织与机构的建设。也为大家介绍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蔡定剑教授和他为我国在公众参与研究上所作出的贡献。

讨论重点:

1)公众参与的范围,是否能将参与的公众划分为较小型的单元,以明确参与对象和信息针对性

2)将权利下放到社区有助于保障公众的参与

3)如何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实现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