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创客!

2014-12-12

规划大厦818

6086 人阅读

摘要: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基于兴趣与需求出发,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当下,创客运动风靡全球,创客对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和氛围具有重要意义,而为什么许多创客会不约而同地来到了中国这个不安分的城市深圳?本期酷茶会特邀深圳的创客们谈谈他们的创意,说说他们的深圳创客圈。

活动回顾

自造时代

李冰娜
深圳柴火创客空间

大家好我是Berlina,最早在柏林接触创客圈,留学回国后加入了国内的创客圈,看到了东西方对创客不同的理解,也感觉非常兴奋,我们整个生态系统越来越丰富。我之前在上海,可能对本地的生态还没有那么熟悉,所以,今天我会分享自己对中国整个创客圈的初步了解。

回溯之前乔布斯他们做计算机俱乐部就应该就算是创客了。现在Zack在纽约创客空间做的Macbook也是创客团队通过3D打印机来降低价格,现在Zack也在深圳创业,所以我觉得也是一个很兴奋的点。可能创客是一群很小的团队,有几个精英在一起把这种专业的工具平民化,这些内容并不为很多人所知,但我觉得这个圈子里的人特别有生命力。

其实创客可以跟很多不同的行业结合,比如Environment。这是Fab Lab的一个学生作品叫smart citizen kit,通过这个板和APP可以去衡量土壤的PH值、空气的质量、工厂污染情况。

Maker也可以和时尚结合。比如眨眼就会发亮的衣服,当然这个比较简单,更智能的衣服是当你感到冷,它可以变得更厚,从厚度去控制温暖的程度。

Maker也可以做一些好玩的东西,我们在Seeed也帮一家东欧公司做过优化生产,它是一个非常小的四轴,大概就是19克、9厘米、有APP,用手机就可以直接控制它,而且非常稳定。

Maker还可以跟健康联系在一起,我们柴火创客空间之前走出去一个创客,他觉得一直关心不到女朋友很抱歉,就做了这个手环,当想要知道她是否喝了水?有没有出去散步?是否很健康?就可以戳它一下,你点它的时候,女朋友那边就会振动,她就知道男朋友在那边想我了之类的。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创客的领域很广,它可以囊括科技和设计,可以在专业和大众之间,所以创客开放、多元,你想做什么都可以去实现。

其实这个板子是来源于开源技术的发展,卖个广告,像我们Seeed就有很多这样150px左右的小板子,你可以把它们连在一起变成一个模型或其他,用起来非常方便。有些甚至可以直接借鉴别人写好的东西,改一改就可以做成自己的项目。

关于生产,现在的许多产品都采用传统大批量生产,但满足基本需求后,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个性化、定制化的东西来满足我们个人的需求和表达。所以逐渐的,我们想开拓产品生产的另外一种模式,让商品更多元化。

这是当年BP漏油事件发生后,一些创客组成团队做的一个低成本的捞油小船。另外是一个自行车的项目,它可以通过手柄的亮灯指示你的方向,可以让你整个体验变得更加智能化。 

这是整个创客的生态圈,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创客,当你有想法,你需要去做。做模型时你处于创客是0.1的状态;然后找一些帮你优化设计投产的工厂做假如一千个产品,根据市场反馈去改造,这时候你变成一个硬件的创业公司;等到你找到很好的反馈可以面向市场,你可能去富士康做一万个、十万个产品时,你将不再是创业公司,而变为一个硬件公司。 

这是IBM的一份调查,未来十年整个工业产业规模将更加智能化,主要依靠三种科技: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和开源电子器件。我们也慢慢的往工业4.0的方向靠,像这种小机器人可以帮我们完成一些很反复、无聊的动作,可以让人的创造力有更多的时间实现。

2010年创立的柴火算深圳创客圈中很早期的组织。那时Seeed也就创立两年,而Seeed90%又是国外客户,我们意识到忽略了本地创客社区的培养,所以决心创立柴火。名字的由来也是“众人捡柴火焰高”的意思,到现在柴火选在华侨城OCT这么中心的位置,也是希望柴火文化可以被认可。

在我们的空间里有不同的工具可以做你的小项目,而且我们每周都有很多的分享会,比如说生物、科技、时尚等等各方面的都有。另外,Seeed有很多帮国内代工的一些好玩的企业或组织,他们来到深圳,我们都会让他们分享一些创意和好玩的故事,鼓励当地创客有更多不同的可能去创造。

这些是早期在我们空间的一些成员走出去的一些项目,makerbot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他其实是我们第一个成员,他们发现乐高针对0到6岁的小孩,但6岁以后就可能没有东西可以玩了,尤其可能是工程学方面的东西,所以他就做了这么一套maker robot的套件,你可以通过拼装做机器人,可以做3D打印机,可以做激光雕刻机,这些都是小朋友可以完成的。

我们还做了年度活动Maker Faire,它源起于美国《Maker》杂志的一个活动,今年6月份白宫也举行了一个Maker Faire,希望让更多年轻人或者小朋友去学更多enginner创新的东西,在欧洲,政府也会投资Fab Lab,去建他们的空间,让他们去造更多的东西。早在白宫的Maker Faire之前两年,2012年我们就开始在深圳做小型的Maker Faire。

明年我们会跟万科合作,在绿廊大概有两千米的地方给我们做Maker Faire。其实我们非常惊讶于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支持,因为去年我们可能还是跟社区的保安沟通,说承重要怎么解决,今年我们去到万科是跟他们的建筑师谈,说这个空间因为我们要工作坊,所以需要怎么建。

其实我们公司内部也有自己的创客群体,像我们的设计师也用3D打印机做东西,因为我们要去壮大创客群体,所以我们自己必须是创客,甚至我们的前台也会用3D打印机,3D打印机本来就是平民的东西,就应该让更多的人去用、去体验。

我们公司也处于飞速发展的过程,2013年总的销售额是一千万美元,今年大概是一亿,我们明年会有更大的目标。随着整个运动的发展,其实创客也会有很大的潜力爆发出来。去年我们的CEO潘昊也被福布斯评上三十岁以下三十个杰出的年轻人,在行业之中也登上了封面。还有其他的媒体也有报道,我们也非常欣慰主流的媒体也关注创客这个运动。我们公司现在也在招人,如果感兴趣或者有朋友感兴趣也欢迎来跟我们沟通。

创客贴合设计

张九州
深圳市佳简几何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大家好,我本人不是创客,但是我们帮全国的创客做了很多设计。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创客贴合设计”,希望能有代入感。

这是我们想做的创可贴,被什么伤害就把什么东西贴在上面,这是我的一个想法,如果我把它践行出来的话,我也是一个创客,其实这也是我对创客的理解。

如果你被锤子伤害了,就贴一个锤子;如果你被苹果伤害了,就贴一个肾;如果被锤子和镰刀同时伤害了就贴这一个标志(笑)。 我认为创客做的事伟大但却伴随着镇痛,因为有很大的风险。我们成立佳简几何,服务了很多创客的项目,创客们一开始可能只有一个想法或者技术,我们帮助他们把产品落地化,变成商品。创客贴合设计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这是我们和创客合作的项目之一,这个创始人是高老师,他是行业内非常出名的一个创客,这是我们帮他做的设计。

这个手环叫“爱的养成”,你可以通过手环和你女朋友或者你的家人来进行互动。

这是我们帮GYENNO做的一个防水的手环,可以无限充电,曾经某月在天猫上是销量冠军。在国外众筹到一百多万,是国内手环在国际上众筹金额的保持者。

这个产品类似于机械手,是两个在剑桥上学的小孩来找我们做的设计,他们年纪很小,一个94年、一个95年,95年那个高中毕业时就可以做两分钟拼出魔方的机械人,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我们做设计时考虑它可以用来干什么?比如旁边有一个炸弹,你就可以拿这个手来模拟操作,而且它还有物理的反馈。

这是一个小狗环,防止小狗走丢,你可以通过手机来定位找到它的位置。

这是和深圳本地一个企业合作的产品,是小孩坐姿矫正器。它也是一个很小的创意,比如坐好之后我们把它放在小孩身上,按一下就能记住小孩的状态,坐姿不对时它就会震动,提醒调整坐姿,操作非常简单,就一个按键。我们设计的时候把它做成了一个种子的概念,像一个小肉芽一样可以和小孩一起成长。

这是一个很知名的设计师马克·纽森和他的项目,他做过轮船、汽车、飞机、包括苹果的手表他都有参与,是这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设计师之一。

这是他设计的鞋和衣服,他觉得市面上的衣服都丑死了,没有适合自己的衣服,所以他自己设计自己穿,很任性。 我认为创客改变世界,设计改善生活。这也是创客和设计的关系,创客像一个创作人,设计师可能是他的制作人。硬件不够硬,软件不够软,我觉得这可能是国内的一个现状,但很好的是现在开源硬件引进来,让大家共享这种资源。说了这么多最想告诉大家的事,不要只做空想家,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创客,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然后改变它,让世界变得更好。谢谢大家!

一起为梦想逆袭

胡志强
深圳屌丝派科技有限公司

大家好!都叫我老胡,我真名叫胡志强。我是设计师算半个创客,因为我不是搞硬件的。我做了十年多的设计,大概在2009年才转型做供应链管理。

从2004年开始我在设计圈经历了电子时代、PC时代、移动通讯时代和现在移动互联时代产品的转化。我2004开始实习时还做过BB机,2006年国内的手机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当时公司80%以上的项目都是手机相关,我们开玩笑说自己就是“做机”的。到了2008年、2009年我们的手机产业开始下滑,从2000年到2008年刚好是八年的黄金周。到了2010年,很多在圈子内做产品的朋友开始寻求转型,转向了移动互联网、TMT这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可以把我们的互联网的玩法和硬件的玩法组在一起。

我觉得互联网是一个很虚的泡沫,从2000年互联网泡沫之后,很多互联网公司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盈利点。硬件产品卖一个赚一个是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而互联网是一个比特币经济,它是虚拟的。小米为什么市值这么高?比如小米做到一百万的用户,35%的转换率,可以明确知道多少钱、多少精力、多少成本,会得到回报,那在这个资本的市场的估值就会很高,这就是互联网新玩法的到来,这个到来就是智能、可穿戴产品。

智能和可穿戴产品从一个小苗到大批量市场是谁带动呢?是创客。但我可以很残忍的讲,其实创客就是这些产业前端的炮灰。为什么?比如我很佩服汤尼的创客精神,他的产品从几个人在一年一点点做DOM,最后设计好、生产,但因为装配问题卖不掉,后面又找富士康二十八万一套重新开模,而在华强北也就两三万一套,开到第二套花掉将近五六十万,备了一万套的货,现在好像也就卖了以前众筹没发货的两千多台。其实我本来关注的是bong,bong的第一代是卖645,第二代就变成了98。之前大宇在发布会的时候说不会降价,我们公司有B轮,但是小米出了一块78的时候,这个B轮就从600多块变成了98块,这是商业。

我2012、2013年在柴火给创客们讲设计、讲产品开发的知识。很多人觉得创客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但是我在当时活动过程中做了调研,问他们来参加创客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啥?70%的创客问我怎么做产品,怎么卖得好,怎么赚钱? 15%的人问到我怎么编程,还有极少数问创客是什么?这可以看到创客里大部分都是在为创业。

创客运动是什么呢?是极客,是以技术性为代表。极客是有个人的技术、个人的兴趣爱好、个人的成就。Maker是一帮为了把想法实践、产品化。我一直在说我们的创客绝对不只做开源硬件,我们可能做建筑设计师、工业设计师。这是第二个群体为代表,是开始真正自己动手。

到第三个阶段叫创业。国外的Maker Faire,美国的生存环境不存在养老,也不用担心买房的问题。而我为什么说我是屌丝呢?我现在31岁,我曾经的理想是要做出一个伟大的设计、做伟大的产品,现实是我周边的环境、我的家庭,我的小孩刚刚出生,我要生存。为什么Maker要创业?因为他自己就像摇滚乐手一样对现实的不满,想突破自己,所以要到创业这个阶段。 创客这帮人很开放、很活跃,很善于分享,他们可以把资源整合在一起。这些点也是传统的企业、传统的链条所看不到的。

目前我还是看好创客这一块,特别是从创客到创业,虽然他们缺少的东西还很多,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层次,但是我相信未来十年创客会更好。包括我现在也是这么做,开放的心态和人家合作。创客们也可以更开放的和更高的平台去合作,让自己的地位提升,而不是在一个小群体里面大家为了做出某一点而兴奋。今天就讲到这里,吹点水。谢谢大家!

泡沫过后,智能硬件的冰与火

陈徐天九
PingWest中文网

PingWest从旧金山到北京,今年十一月份刚进入深圳,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我们跟36氪、雷锋网等做的事情大同小异,只能走的更国际化一点。目前我们在旧金山和北京影响力比较大,之前做一场活动,一份邀请函发出有三万人报名。

我觉得这个主题可能在今天不太适合去讲,但是我还是要给大家泼一点冷水。我在北京的时候其实就有一点感觉,但是我没有数据去支撑,所以当时没有说,我觉得智能硬件的创业是有一点泡沫的。

我到深圳去拜访了老胡、牛玩、新我、techspace、点名时间、华强云谷。我问他们怎么看待智能硬件的创业,他们说感觉现在大家的热情都没有那么高了。我问现在转型中的大厂或者说传统的OEM厂商占智能硬件的比例和创业公司的比例各是多少?点名时间就告诉我可能是一半一半,华强云谷会告诉我是30%,10%是给众筹,他们说现在实际上是大公司占的比例越来越多。为了搞清楚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后来我有去了解。

我想很多人看见智能硬件是在2013、2014年炒得特别热的时候。做智能硬件的人特别多,但是就像刚刚老胡说的一样,公司的灵魂是什么根本就没有想法,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就去做,然后设计也都特别丑陋,而现在又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大家已经没有想再接触你的欲望了,也就不想再看你的功能,可能会有一些极客去看你的功能,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好看才会愿意去接触。

另外,我之前有拜访过富士康的集团总裁程天纵老先生,他说他带着bong甩手,bong就反应是剧烈运动,他在剧烈运动的时候却反应他是在休息,这种算法实际上是有很大的问题的。算法问题也不只是这一两家,我问了点名时间,他们说他们接触得蛮多东西都是这样的,不光是设计不好,其实连功能也都不好。

还有就是生产,首先创客想找一些小的工厂来生产,但你我以前都没有做过,算是去尝鲜,而小工厂担心影响收入,创客也会担心人家做不好,可能是在一个非常不好的状态下互相合作。然后他们就找大厂,之前富士康要做孵化器,当时很多创业者考虑生产上有保障蛮好的,但实际了解之后你会发现,创业公司跟这种大的厂商合作是一种非常不对等的关系,不光是没有话语权,可能处在一个迎合的角色,甚至是迎合了,也不能保证他把那些好的资源分配给你,所以做出来的东西质量还是很低,所以有些创客是卡在了生产环节。

现在我看到的是两种势力不同的状态,一方面就是厂商越来越热,创业者的激情越来越冷。我刚刚说大厂有钱有经验,但是有一些传统的大厂不善于营销,当这些大公司苏醒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已经越来越懂互联网营销。

上次京东悟空的孵化器众筹,我写了一篇文章说众筹可能出现刷单,发出去后有很多点击量,也上了京东头条,京东公关就找到我说能不能把这篇文章做一些处理?后来我去3W咖啡的时候遇到他们一个做市场的人,他说他们想通了,你这样做其实是在帮我们打广告(笑)。悟空是他误打误撞进入了这个新闻点,昨天大可乐的手机也上了京东众筹,短时间之内融资超过很多,我觉得这是故意制造的新闻点,圈内的人愿意去讨论,媒体也愿意写这种文章,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方面,创业者的强势其实在智能硬件方面是弱化的。比如软件、互联网的团队facebook、google就是靠着灵活性和快速跑,趁大公司还没有苏醒时把他们甩在了后面。但是智能硬件方面可能跑得没有那么快,互联网、软件的灵活性也没有。我觉得这是导致他们要么设计出不了货,要么出来的货特别烂的原因,所以激情也越来越小,有想来做智能硬件创业的人看到他们的状态也不敢去了。

是不是这些智能硬件创业者就没有机会了?其实我有一种看法,现在有说赛道跟赛手,我把它分成两部分,一个赛手是创业公司,另外一个赛手是大厂商。创业公司没必要和大厂商抢大众市场的赛道,我觉得大众市场终归是属于大公司的,他们有更多的资源做这样的事情。但是像一些小的创业团队,之前提到的makerbot、SDK,还有techspace、南荔工坊等,我觉得他们这样挺好的,就不是说我要去做一个普世性的、大众的东西,但是我可以在一些小众的市场俘获我的那些用户。之前在柴火空间的时候,我也遇到一个瑞典人,他们就做了两千四轴飞行器,就是卖给那些喜欢他们的人。

我觉得这些人做的东西,他们可能提供一个很开放的可能,你可以往里面加,就是要调动一些人的积极性。还有另一方面,比如我盯准文艺市场的空气检测仪,我觉得从设计上来看是挺不错的,至少是很符合很文艺的人,可能这个东西的销量不是太多,但是有它的消费市场价值。谢谢!

创客+城市>创意城市

禹点
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

刚才大家分享了很多小规模的设计、一些产品的设计,我今天讲的内容是创客加城市大于创意城市, 因为公共艺术中心的项目主体是围绕城市及建筑的层面来进行,我们希望城市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又是可以充满乐趣的,所以我们主张通过设计和艺术来提升城市环境。如果创客们可以从城市中获得灵感进行创作, 那一定非常精彩。

比如说这个舞动的红灯,将参与活动的大众的舞姿呈现在红灯标识上,吸引行人的注意, 避免有人横冲马路。

这个桥洞灯在有行人穿过的时候亮起,提供安全夜行环境,不用的时候可以灭掉,节省资源。

这是一款摇摇椅,它可以让人躺在上面休息,在椅子顶部安装的太阳能板又可以通过USB接口给使用者的移动设施充电。是各大公园广场都可以有的神器了。这也体现了随着科技的创新,城市服务设施也应该跟着改善,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是纽约时代广场2012年在情人节期间的临时艺术装置。 夜间LED等会亮起,并且装置可以感应得到在周围聚集的人越多,红心就约亮。这些都是科技和艺术结合后,给城市带来精彩的很好的例子。

以上的这些都是当科技跟公共艺术、城市设计结合起来时的一些很好的、很积极的结果。接下来我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公共艺术中心正在策划的一些城市设计和公共艺术的项目,其中也有许多关于科技、互动装置的设想,希望在座的各位如果对这些项目赶兴趣或有好的想法,可以跟我们分享。

首先是我们正在筹划中的二号路步行街改造项目,大家可以看到副标题是街道复苏,设计的力量,这是我们利用艺术和设计改善城市空间的一次重要尝试。

这也是公共艺术中心跟福田城管局、福田区政府推动的一个项目,也是我们想用设计、用艺术来提升城市环境这样一个尝试的很重要的项目。

先说一下这个位置,二号路是在福田中心轴的西侧,旁边有CBD的十三姐妹楼,中间一条二号路,总长约360米,分成中、西、东三段,中间还有一个城市广场。它本来规划是做步行街来使用的,但是现状没有达到之前规划的一个预想,街上的步行环境是非常的差,而且有很多违章停车,整个城市的空间被车占据了。

开启二号路步行街改造项目的是在今年三月份举行的工作坊,邀请了深圳的本土设计师和当时在深圳领奖的联合国新锐设计师们。

二号路在建成后,我们希望通过展示国内外优秀设计师的作品、举办艺术设计相关的活动,打造一个以设计和艺术为主题的有活力的步行街。现在显示的是联合国新锐设计师的作品之一,叫做音乐秋千,根据人荡秋千的高低不同发出不同的音节, 让人在玩的同时谱出一段欢乐的音乐。

项目的第二期我们计划深化场地内的公共艺术和装置。首先是在二号路西边的广场,现状是缺乏遮阴,行人不会停留并使用这个空间,那我们想加入这一朵云,可以为行人遮风挡雨,又可以有互动的可能性。

可不可以做成一个互动的装置?利用比如说一台健身车,通过人发力来改变这朵云的状态,比如我们现在设想云是一个就氢气、可以充气的装置,如果它扁了,大家可以把城市当作自己的家,云扁了,我去踩一踩,把这个云冲上气。比如夏天很热的时候可不可以在上面踩,比如男女朋友一起出去,男朋友给女朋友踩出雾,让她凉快一下。如果云的位置挡不到太阳的话,你也可以通过它来变换云的位置。还有,在夜间的时候可不可以通过踩健身车让云发出不一样的灯光,甚至通过健身车让云播放出一些音乐。所以这是我们希望大家在之后可以讨论的一个小的项目、小的创想。

接下来另外一个在筹划中的项目是深圳地铁三期工程车公庙枢纽的公共艺术策划,这是由深圳雕塑院负责进行的。

地铁站完成之后一、二、三层,也包括香蜜湖路桥段下的一个公共空间。现在我们对项目的一些设想包括采取一个跨专业协作的工作方式,并且设计出来一个艺术作品是得到公众参与可以跟公众互动的。我们看到平时的地铁的站台是比较无趣的,可以不可以增加一些乐趣,增加一些互动的技术,在地铁的站台上放一些互动的电子版,它不只是静止的或者只是在轮播的新闻,它会跟着你玩,它会跟着你的状态变化的东西。

这是我们在做的中康路八号创意广场的改造,也就是我们办公的楼的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消防的喷水头,我们发现了一个消防的弊端,比如说这个房间里面有火灾,那这个房间里面所有的喷头都会开启,水喷出来之后,电子设备跟文档都毁了。我们可不可以想办法让它有一个感应到火的位置,针对小范围的灭火,可以把破坏控制到最小。

接下来是一个数据共享的公共平台的项目,我邀请我的同事跟大家介绍一下。

付娜:我是规划出身,一直看重公共参与,目前中心在处理很多的数据或我们收到的反馈很多是规划、建筑相关的地理信息,网络社会其实地理信息很容易共享和交流。所以我们希望可以把比如说空气质量、城市中间的城市设计等问题,用手机拍照的方式上传共享,建立这样的数据库,然后进行平台的展示和我们的分析,最终可以把公众的声音和正在处理此类事情的机构做平台交接。

这种分享有一个很好的案例在纽约,他们把三种不同的数据放在一起,人作为个体可以选择它对我生活的影响程度。比如说我觉得交通对我的影响是五分,但是我的生活可能是三分,然后他们会告诉你这个城市哪一个区域更适合你生活,哪一个区域你尽可能要多回避,其实这是数据跟生活融合的概念。

深圳的城中村很多时候产生的是一种非正式化的现象,我去做调研发现,它其实服务于整个城市。现在我们的手机里有很多餐厅、商铺信息,但这种非正式化的信息却没有一个平台或地方展示。

禹点:我们中心觉得城市要人性化,在这个基础上也需要有趣,所以我们希望用设计跟艺术的力量提升整个城市的环境。对于刚刚我们说过的一些项目,如果各位创客有什么想法,身边有朋友或者自己有相似的项目也可以跟我们交流,谢谢。

创客书单

1.《3D打印》

作者:胡迪•利普森,梅尔芭•库曼

豆瓣介绍:你需要一把功能强大的锤子?你需要一双精致无比的鞋子?你需要给孩子准备奇异的玩具?你需要一顿精美的晚餐?只管打印出来就行了。《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带你走进3D打印的世界,认识一下当下这个最酷的东西——它将从想象变成现实,并带来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2.《创客》

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豆瓣介绍:本书作者安德森预测,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人们会将网络的智慧用于现实世界之中。未来不仅属于建立在虚拟原则之上的网络公司,也属于那些深深扎根于现实世界的产业。“创客运动”是让数字世界真正颠覆现实世界的助推器,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浪潮,全球将实现全民创造,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

3.《失控》

作者:凯文·凯利

豆瓣介绍:《失控》成书于1994年,作者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这本书所记述的,是他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以及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等。说它是一本“预言式”的书并不为过。其中必定还隐藏着我们尚未印证或窥破的对未来的“预言”。

4.《Open Design Now》

作者:Bas van Abel / Roel Klaassen / Lucas Evers

豆瓣介绍:Open Design Now looks at design in the new creative commons, co-creation era. It presents practices, tools, and licensing systems, as open design is a way of designing everyone can participate in. Includes essays, cases, and visuals on various issues of open design, as well as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designers, design educators, and policymakers to get started.

5.《FabLab》

作者:Julia Walter-Herrmann / Corinne Büching (eds.)

Ten years after the first FabLab (a so called fabrication laboratory) was opened at MIT, more than 120 FabLabs exist all over the world. Today, it is time to look back at a decade of FabLab activities. This book shows how small production devices, such as laser cutters and 3D printers, and dedicated educationists, researchers and FabLab practitioners transform the fields of learning, work, production, design, maker culture, law and science on a global scale. In this composition expert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such as Germany, India or the USA, and distinguished academic institutions, such as MIT or Stanford University, discuss theoretical questions and introduce practical approaches concerning FabLab activities.

6.《Self-Sufficient City》

作者:Vicente Guallart

豆瓣介绍: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Architecture of Catalonia and the technology company HP have developed an international contest with the idea of ""self-sufficient city."" It is an invitation to reflect on how we will live in the near future in the light of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s in which we are immersed. This publication presents the projects of the 107 finalists between 708 participant proposals. From connected metropolises, eco neighbourhoods, self-sufficient buildings, intelligent homes or any other proposal for a short, medium or long-term project such as the winning ones: ""HURBS"" proposed by Sergio Castillo Tello and MarÃa Hernández EnrÃquez from Spain and ""WATER FUEL"" by Rychiee Espinosa and Seth Mcdowell from the United States.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