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城公共核心区的规划

2011-09-29

规划大厦818

6018 人阅读

摘要:

在城市人口集中、用地扩张和高等搞教育更加普遍的今天,有一种"大学城"现象,即把不同的大学集中在同一个区域的用地规划模式。由于大学城相对于城市内其他设施建筑的相对封闭性、以及它相对于内部不同学校的紧密联系,大学城若想成为人性化的校园,就要考虑如何实现内外资源共享以及如何合理规划内部不同学校的用地和设施的问题。本期酷茶会嘉宾将针对这些问题分享见解。

活动回顾

李明:大家下午好,今天是我们第十七期叽喳酷茶,下面有请第一位嘉宾!

大学城的规划和介绍情况    

演讲人:洪涛

今天我要讲的是关于深圳大学城西校区的规划调整及公共核心区的的详细规划。

深圳大学城规划背景
大学城地区发展构想
西校区现状概况
现状与规划之间的差异

现状小结:

原规划结构清晰合理

——  公共核心区、体育场馆区、生态公园区、公寓区为三校共用,各校拥有相对独立的校园区。

——尊重保护现有山体、水系格局,并加以适当利用。各校区内均以公园绿地为中心组织建筑布局。

——体育场地较多并分散。

现状教学用房、生活用房难以满足需求

—— 部分已批教学科研办公用房尚未建设,教师公寓未建。

——清华和哈工大有预留发展用地,北大有未利用土地,以上未来可利用土地大多位于教学区。

——扩大宿舍区受限制较多。

——原规划提出后勤社会化解决30%学生宿舍难以实现。

原规划人均建设指标过高

——开发强度偏低,建筑疏散,校园区缺乏人气

——建筑物高度偏低。
——各功能区之间相对独立,缺乏联系。

公共设施建设滞后,致使西校区处于无核心状态

——公共核心区大部分建筑未建设。

—— 规划功能相对单一,社会功能不够丰富。

—— 停车问题化日益加剧。

西校区规划调整目标

目标
公共核心区与创新科研区详细规划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鼓掌)

李明:感谢洪涛的演讲,有请下一位!

 

大学城.大跃进    

演讲人:冯果川

我的PPT准备的比较简单,

我觉得大学城和大跃进这两个词有相似之处,现在的大学城如雨后春笋,突然就涌现了,全国有90多个,其中最大的仙林大学城,占地70多平方公里,有的大学城里面还有高尔夫球场,豪华别墅,如广州大学城从设计到使用只用了19个月。

全国94个大学城的名字:

我们说的大学城有一个基本的现象,它的特征: 第一点:大而空,使用效率特别低,虽然说这不是一件担忧的事情,但是对我们学生的生活影响还是很大的。 第二点:大学城的速成建设,导致了低品质的空间质量,确实是一件挺惊人的现象,和以前的大学的感觉很不一样,现在老校园拆迁,它原来时间上的积淀,时代的痕迹一下子被清零了,这个现象是很可怕的。

另外,大学城都是远离城市的,周围配套设施匮乏,还有强拆引起的社会冲突,速成的校园往往导致教学条件的偏差。

下面是一个校园的例子,这是重庆大学的新校区,这个大学的校门有一百多米长,这个可能是中国最大的校门了,整个校园非常的空。

一些大学城的情景,校园盖的光鲜亮丽,而校园外面一片狼藉。

在荒郊野外出现一片大学城的原因:城市扩张的需要。下面讲一下大学城的动机。

 


作为城市扩张的开路先锋,把没有价值的土地变得有价值。

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一门生意?————盖一所大学,学生一年交一万块钱,然后一下招个5000学生,一年的收益就是5000万,然后这个房子也便宜,土地是跟政府谈下来的,这样一算,开个大学基本上三年就回本了,再往下每年的利润上千万。

为什么大学城能成为城市的开路先锋?————核心是大学在中国是一个强势型的机构

这张图片是广州大学城,它是一个同心圆结构,一共有三圈这个设计把所有的教学楼放在外面,把所有的宿舍楼全放在中间,最中间腾出一块做公共设施,而这里面也蕴藏了巨大的商机。从外面一看是一个大学,里面却是一个巨大的地产项目。

深圳大学城,深圳大学的基本情况:

1,由深圳引入的多家外地大学组成,

2,深圳市向各入驻大学提供了大量土地、经费。

3,招生和教师聘任基本与深圳无关,学生毕业就业也和深圳的关联较弱。

4,偏离城市中心,空间封闭,与城市生活缺乏互动。

5,建设质量差,赶工期,缺乏校园氛围。

这就是一些大学城的景象:

大学城厚重对称的房子

深圳大学城新区规划即将启动,是否能转败为胜?

提问:

观众:我觉得大学城的扩建其实是和大学城的扩招离不开的,假如说这个大学城的扩招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左右了,那这个大学城的扩建,我们能尽可能的改善一下吗?

冯果川:你可以反过来想,为什么非要在中国上大学,希望大家能慢慢转变观念。

观众:那我们中国的学生不可能都到外国上大学吧?

冯果川:其实就是这个社会的一个运作机制是单一的,如果是多样化的机制,我上学不一定要上大学,而且我不上大学我能跟上大学的人生活条件一样好,一样幸福,那我就不一定要上大学,但现在还没有打开这种机制。

观众:你觉得有可能我们把校园企业放开,就是说根本就没有校园,我的校园和企业的场地是合在一起的,这样有互动的话,大家可以取得各自的利益,你觉得这样有可能吗?

冯果川:有可能,而且我觉得你说的这个也正在发生,我看很多企业都有和学习合办那样的培训机构,这个从利益上是没有边界的,它可以和企业结合。

李明:教育机制是不能改变的,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努力的学习,自己树立目标。如果大家没有问题了,我们就有请下一位!

 

国际大学城核心区规划模式探讨    

演讲人:郭湘闽

大家下午好,我把这个主题“关于公共核心区的一个规划”放大讲,我们北大,清华,哈工大千里迢迢来到深圳唯一的国内三个顶尖的学校汇集在一起的大学城,是为我们所在的城市做贡献,实现资源的共享。大学城应该共享什么?这个答案我也列了一下,大家可以看看:

答案可能会是:

A  运动场

B   宿舍

C   图书馆

D  后勤服务中心

E   会议中心

F   集会广场

G   草坪

H   礼堂

I    。。。。。。

为什么要建设共享性的大学城?

第一:对过去几十年来,在对前苏联计划体制下分科教育模式的反思,三个各有特色的院校放在一起,是希望我们能擦出火花来,能够在大学城,形成一个新的思想,理念,技术,对社会有益的东西。

第二:增长极——地方政府拉动区域发展的附加需求:就是邀请我们来的地方政府,把清华,北大,哈工大,三个大学放在一起,能够合成一个1加1加1远远大于三的这么一个新的增长值,对拉动深圳区域的发展起到一个作用。大学城为什么老是放在一些很偏远的地方,我们后面也有一些例子可以看到,地方政府想利用大学城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国内大学城发展的一个表

通过案例,我们也有反思,大学城到底应该共享什么?

从这个模式上我个人看出它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从它本身的这个规划来看,它的核心区主要集中的是一些体育馆是这样的文体的设施,另外各个学校都散落在四周,中景都是大块的绿化带,这种模式有几个缺点,中间这块绿化带应该是使用效率最高的,我们用的最多的是课室,图书馆,,但从这个用地规划图上,教学设备全是沿着边缘走的,中间大块的水面啊绿地反而变成了各个学校新的合并。表面是共享,把地放在一块,但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近距离人与人直接打破专业隔阂之间互动的环境。这是内部共享出现问题。

二:外部共享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把它和周边的城市分割开来了,造就了一个孤岛型的大学城。不管是大学城内部之间的共享关系,还是他跟城市的拉动带动作用都因为受到这个用地规划模式的偏差,所以影响了它这个效率的发挥。

第二个案例:杭州大学城

这张图表现的是他们设计时设立的目标,高效,集约,多功能的综合体。

但是我们看它的实际规划,如果说广州大学城是一个孤岛,那么这个大学城本身就是由N个孤岛组成的,核心区被零零碎碎的用地所分离,在中国大学城出现了一个误区,在应该共享的地方往往会忽视它的使用效率,重视景观价值更设于它实际的景观效率,这就是造成大学城共享效率很低的一个内在原因。

重庆大学城:

面积大,离市中心远,大学城中没有形成一个像样的公共空间,中间用地杂。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型:

它属于北京和天津交接的地带,这个大学城在这样的城市中既不能实现内部资源很好的共享,又很难对外部城市产生一个拉动的作用。

从这些案例中了解到共享应该包含两个定义:

(1)对内部而言,各所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2)对外部而言,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

大学城与社会之间应当共享的是更多:

(1)校园开放日:Ex:清华、美国大学

(2)公共设施:图书馆、运动场。

(3)办学资源:讲座、课程、实验室。   

西方研究课题:高校与社区的互动关系未来共享趋势:

(1)走向优势资源共享——优势:三间中国顶尖名校的研究生院“零距离”接触,国内仅有。

(2)走向社会化共享——图书馆、会议中心、运动场……

(3)走向远程资源共享——依托远程教育,成为“无国界的大学城”

(4)走向产业优势共享——充分发挥外溢效应,带动大沙河创新走廊建设

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李明:感谢郭湘闽的演讲,下面有请下一位!


哈佛大学新校区规划案例介绍    

演讲人:邓旻衢

我今天要讲的是如何让大学城变成一个人性化的校园:

一:速度:降低城市速度

二:复杂性:校园环境的多样化,复杂化。

三:穿透性:校园内的交通便利,有穿透性。

四:校园应由场所

下面讲几个具体的案例:哈佛大学新校区的规划。

城市中心广场(方便步行的人)具有复杂性,满足人的要求。

老哈佛大学(自然形成的道路系统)穿透性

道路系统

观众: 大学城在宏观微观上都有设计到位,但是对于公共艺术,如广场,雕塑没有设计到位

邓旻衢: 我觉得从这几个尺度上来说不矛盾,从宏观上肯定要设计区域交通和空间分配,设计肯定有一个目的,是为了车便捷还是人便捷,这个理念是贯穿到最后的,小尺度设计不一定就很人性,不管尺度大小都要贯穿一个理念的。

李明:感谢邓晏衙的演讲,有请下一位!


深圳大学城的使用者体验分享    

演讲人:全水

大学城的概括:分为六个片区,清华,北大,哈工,自然景观,运动场,公共核心区。

户外活动的优点:交通便利

景观良好

缺点:公共核心区不够有吸引力。

它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室外公共活动上,它有大的停车场啊,但是它并没有一个具有意象的活动场所让我们去停留,大家都只是穿行于这个场所,而没有一个聚集点。

关于建筑系统:大学城的交通通道

我认为图书馆和系统的设计还是挺不错,首先外观

介绍结束,谢谢大家!

李明:感谢全水同学的演讲!(鼓掌)非常感谢大家今天来参加第17期的叽喳酷茶会,大家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今天的叽喳酷茶会就到这里 。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