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创造的影像

2012-02-10

规划大厦818

4303 人阅读

摘要:

城市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人居环境,有学者说城市的要旨在于"交换(exchange)",人们在一个功能相对集中的地方中进行频繁的商贸往来。其实,城市中的"交流"同样突出,大批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的集聚、丰富多样的经济文化活动都能促进交流,甚至连城市环境本身也释放着关于城市发展历程和当下状况的讯息。对于深圳,作为交流媒介之一的影像能向我们诉说些什么呢?本期酷茶会请来几位嘉宾分享他们如何通过影像与城市互动。

活动回顾

戴耘:酷茶会这期的主题是“关于城市创造的影像”。酷茶会的方式不知大家是否了解,每位演讲者有7至8分钟的演讲时间,然后与观众进行互动,每位演讲者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这期的主题主要是结合双年展,我们的双年展是以城市化为话题的展览。

城市文献摄影——白小刺

大家好,今天我想谈一下近几年我所拍的东西。刚开始我什么都拍,但是摄影门类较多,很容易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从09年开始,我就倾向于拍居民家里的内景和大的建筑,但拍的这些内容较多以后,也不清楚自己是什么门类。有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了这个照片,这张照片是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一张图片,当时拍到了四百多万美元。我看到这个新闻后有点被刺激到,觉得之前朴实的摄影方法也能为自身找到说法,这照片是德国的一位知名摄影师拍的。 

我后来又去找他的一些背景资料,发现他的老师是德国的贝歇夫妇,也非常有名,他们俩拍的照片是这一种类型,主要是以德国五六十年代的废弃工厂为主,他们拍过大量的谷仓、仓库。他们在德国各地跑,拍过水塔、化工企业厂房,还有德国废弃的厂房。

我看到这对夫妇拍到的照片,就给自己的照片找到了定位,虽然我没见过这对摄影家。

我给自己拍的照片给了三个特点:规模化,二维化,大型化。

规模化

规模化是说拍一个系列,照片量会很大;二维化就是说拍的照片越来越看不见空间的比例关系,所有的照片都是一个大的平面;大型化,是指拍的照片特别大。 

看起来好像我所做的事跟别的不太一样。比如规模化,这个是09年拍的政府大楼,也是一种类型学上的探索。这是另外一种规模化,不同人家的家庭环境。二维化有点类似动物学的标本采集,我把照片排成了一个平面,所有的政府大楼照片就像一个平面。大型化就是指照片特别大,这是甘肃藏族自治县的一个政府大楼,沿用了藏族建筑的风格。这也是一张大图,是杭州市市政府的新大楼。

二维化

戴耘:我想问一下,现在中国摄影有探讨纪实摄影,美国的左翼运动也有提起过。你的作品是不是比较客观的去拍事物?

白小刺:我刚开始也很不屑摆拍,后来我发现即便是抓拍也会给人误导,不同的读者看到后也会有不同的说法。当初美国一家报纸在报道一起枪击案时,由于图片没写说明,于是很多读者打电话到报社说自己的观点。因为单张图片都有特定的感觉,说明力不够,所以我想到了规模化,用大量的图片来说明一个现实。

观众:请问你的身份是什么?拍照是你的职业还是你的个人爱好?

白小刺:开始我在报社工作,很多人还以为我是记者,但其实很多照片都是在业余状态下拍的,所以我不是职业摄影人。

观众:选择题材会有变化吗?还是只专注于一个?

白小刺:我关注城市化,但这个主题很大,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去拍。由衣食住行四个点可以延伸出很到主题,包括政府大楼也是城市化的一个节点,饱含了很多政治和经济原因,也能反映政府官员的升迁制度。

观众:您的照片有没有分系列?我在网上有浏览过一组各地的政府大楼照片,我觉得所有的照片组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很震撼。

白:我现在在拍三个系列:政府大楼;我住在这里;还有车轮系列。

观众:我想请教下,你的成果希望以什么方式呈现?

白小刺:我就是冲着展览去的,很多照片都已经展出了。

戴耘:我想说一个潜在的话题,如果单纯一张照片能拍出天价,摄影有一个转型,从实用性向当代艺术的转型,希望你的作品也能卖出这个天价。


城市表情——牛牛

大家先看一下这次的照片,主题是城市表情。年前我们有举办一个活动,这是我们通过一些事件在社区里,让更多的人互相了解。我一直在拍人像,是一名职业摄影师。因为城市对于很多人讲是居住的地方,需要好的公共空间,让大家参与进来。

这次是街道剧场一些音乐人的表演。刚才白小刺也说到很多时候看待照片是个人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找一个切入点让大家聚在一起。

这个是双年展的现场。刚才看到的画面是演出的画面。下面是观众,事件的观点和联系。这是晚上的活动,其实聚集在城市我们很多人都在寻找共同的话题,如何与我们产生共鸣,活动是很好的方法。在华侨城经常有这些活动,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归属感的地方。

这次是自己的一个公共活动,一个壁画展,这也是在华侨城。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说,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找一个据点让大家聚集在一起,一个时间会让某一类人通过一些方式聚集在一起。

戴耘:我想跟你探讨一下。你在记录城市的事件和群体,我看到后面,个人觉得这是很好的形态,除了这些对时间活动客观的记录外,还有没有你自己的观点?

牛牛:我是希望大家走出来,能够参与进来。


都市光影——曹汉平

我准备了应该有将近300张的PPT,但是不是为这个讲座,因为要出版游走城市一个系列的书。这个是我曾经画过的一个方案,当时想表达的是对城市街道的理解,因为现在中国的城市化、城市中的冷漠、缺少风情和市井氛围是中国城市的通病,所有的新建城市都会出现文化归零的状态,所有东西都是推倒重来,所以这几年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想把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换一种方式去理解城市,从我们以前冷漠的理论、枯燥的数据来研究城市转变为从社会和市井、普通市民的角度去理解城市和空间。我当时的这个方案是参加日本的一个国际竞赛,我找到了一个街道,把一个街道的局部放上张拉膜,然后从建筑物的底部把灯光打上去,这样之后整个城市的街道就会形成一个舞台,冷漠的空间会变成有情趣的空间。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市民提供这样的空间。未来真正的建筑师的空间一定是相当于提供一个舞台,容纳各种情绪的一种场所,包括恐惧的,卑微的,或者狂欢的等各种各样的情绪。人们不理解为什么建筑师会做这样一种事情,就是把自己对空间的理解或者城市的理解不是停留在枯燥的理论研究上。这几年我们跑了很多国家,都是自己开车,拍了很多片子,主要的目的是记录各种城市空间,为未来规划城市空间提供依据;另外就是拍一些好片子,还得过奖。我想未来我们对城市的理解可能会走两条路,一个是理性,另外一个是感性。去年我去了德国的包豪斯,它是现代建筑的发源地,它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建筑的象征;前年我去了瑞士的洛桑,看了妹岛和世的作品,表现出的是感性的东西。所以我在想未来建筑和城市的构成形态首先是市井的、有风情的、有人文关怀的,其次才是理性的、国际的、政治的。我拍了大量的可以说明冷漠的空间的这种图片,我认为白小刺拍的很好,尤其是政府大楼的冷漠可以映射某种团队的冷漠、机制的冷漠,这种东西可以成为我们建筑师未来研究的内容。

布拉格的城市肌理为什么会生长成这种形态,下面这张是我在广州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后面所拍摄到的。我们的城市为什么会生长成这种形态?我们的城市形态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国家城市更新的过程是非常冷漠,粗暴且没有人性的过程。当时我到台湾,去到垦丁,电影海角七号中曾出现的酒店就在那里,当时我看了海角七号之后很想去体验一下。为什么那个地方那么吸引人呢?那个地方很市井,看上去很杂乱,但我的理解却是杂乱有章。所以当时我在那里拍了很多市井的照片放到博客上,没想到有很多人约稿。我希望换一种方式来体验城市空间,抛开专业性,而以感性的方式来体验城市空间。

戴耘:我想问一下,你当时做的那些方案,是哪一年的方案?后来有实施过吗?

曹汉平:这个是1995年的。只是一个方案的构思,没有付诸实践。

戴耘:这个的确是很精彩的想法,与你关注的城市化是很好的结合。因为很多艺术家个人化的东西还比较好实现,真的很希望有机会你能将这个想法实现。

观众:刚才看了前面的摄影师,我觉得挺好,其实从摄影到感性到理性,从个人来讲,刚开始是感性的东西。东西不怕有想法,我觉得图片应该有更多的故事。拍照片的东西,现在很多是拼设备,拍照的时候可能还是应该和回报产生联系,现在很多的摄影师都是有回报的。很多作品要有时间积累,坚持拍下去。我更希望能带着想法出去拍片子,或者拍一个主题能坚持长期拍下去,希望每个片子背后都能有一个故事,在介绍这张照片时能介绍这个活动的由来。

曹汉平:一个是要围绕一个主题,第二个是要会产生一些社会效应,这个片子是我十年以前在日本拍的。我们做的事情一定要是解决一些问题,哪怕是观念上的问题。

 

城市与影像共呼吸——钟仪

我不是摄影师,只是摄影爱好者。我这里面有很多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的,可能像素不够,但有很多我想表达的意思。

我的作品主题有三个,第一个是城市童话。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这套照片,因为这些照片的特点是把色彩调的非常浓,将城市建筑放在很不显眼的位置。在我心目中,希望城市是这样,大部分都是绿地,而建筑只占很少的部分。

用我的观点来说,城市是一本有着很丰富内容的书,为什么要拍这组照片,就是我希望在城市里去寻找童话,可惜主题也没有深入太多。还有纽约中央公园的照片,希望有机会去那里拍一下,大家可以想象没有这块绿地,整个看起来就是水泥的身影。

“我城”里用手机来呼吸,这个主题的照片是用手机拍摄的,因为拿单反去拍,呼吸也过于沉重,用手机反而显得更随意。这里面的大部分照片都是在我的办公地点,每天我有空的时候,都会拿手机去拍一些照片。

还有一组是“他城”,我要展示的是杭州,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城市,我几乎每年都去,每次去都会带上相机去。也给大家展示一下。之所以加入这个主题。之所以要加入这个主题,主要是因为第一个城市童话的主题,ps的痕迹很重,已经到了“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地步,估计能接受的人比较小;第二个主题是手机拍摄,比较随意,比较粗糙,也难登大雅之堂。只有第三个主题相对来说比较给力,创作态度比较严谨,希望能让大家减少些对我的失望情绪。

戴耘:我是第一次看到你的作品,我感觉还真是找到了城市童话的痕迹。我想说的是,刚才李先生说要有自己的想法,在当下时代,我觉得大家倒不太讲究拼设备,数码相机操作也很方便,但要拍出很好的照片是不容易的。我自己是搞艺术的,恰恰是你的业余状态,感觉特别好。

钟仪:我是能享受摄影的乐趣就好。

戴耘:其实这就像艺术界里面的,人人都是艺术家,不是说要成为艺术家,而是有成为艺术家的权利,是不是真的能把你的想法在作品里得到体现。

 

夜游神——姚志燕

我做艺术是从学校毕业出来之后,就一直对艺术非常喜爱。我学的专业是平面,跟纯艺术没有关系,但由于个人原因,毕业之后就一直没有间断对艺术的追求。我来深圳因为工作的原因,个人情感的原因,我所有的作品是与我自己的情感是息息相关的。什么是艺术?首先我自己是这样认为,所谓的艺术,就是这个艺术家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或者说是一种表达。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这样一种思想体系下完成。我的作品是有三个部分,这是摄影的作品,是夜游神作品其中的系列,这个系列就是在拍80后的生活状态。

我解释一下作品,这个作品最开始主要是讲人和城市的关系,人在城市里面的无归属感或者说是寂寞孤独。这是另外一个系列,就是以猫为主体,主要就是表达人在都市里面的孤独、寂寞的情绪。这个作品可能有7、8年了,那个时候我有轻度的抑郁,所以到晚上我都是通宵在拍照片,一个晚上可以拍到1000张。

这个是在人之后的系列作品,用猫来置换,同样也是在讲人在都市里面的孤独寂寞。通过这些画面,主要是讲人在都市里面的情绪,可能这个对象不是我,但是我却有这样的情绪,所以我都会带上这些情绪去拍。我的照片拍的比较虚,因为这是我想要的画面效果。这样的一种方式在我的夜游神里面是带点符号的方式,也就是在模糊、晃动,传达我想要的情绪。

我还有一部是我在2011年画的油画,其实这个油画还是在延续我前面的情绪,整个画面里面都会有一些伤感,孤独,荒诞的情绪,还有虚拟现实。这种荒诞还有虚拟现实实际上是我造出来的,但是你这样去看它,感觉又和现实有关联,实际上是没有关联的。

这个是猫和人物,感觉他们有莫名其妙的关系在里面,然后整个画面也是有孤独和伤感。

我的作品都是在呈现人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更多的是我自己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在现实中会产生很多共鸣。

这个飞机是我自己买的玩具,买回来之后将它作为我的画里面的道具。

实际上我的油画与我的现实生活是有关系的,不光只是有荒诞,而这种荒诞也不是凭空而来,我是感觉现在现实中有很多荒诞离奇的事情。这个猪在网上转了好多,最后我就将它画了下来,而这个猪也是带有一些伤感,都带有人的情绪在里面,最后这个颜色我将它调成像剥了皮一样。

实际上这个猪是有很多故事的,当时在微博里我看到几名大学学生将猪虐待致死,他们的行为受到了很多指责,校长为了自圆其说,怕影响学校声誉,就说这是学生在做实验,但大家都不相信这种说法,后来我就用自己的方式还原这个事实。

实际上我觉得我们就像猪一样,没有保障,任人宰割。这个是因为当时看了很多城管,令人无法相信在这个国家里面还有这帮人,我很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最后选用了这个方式,这个小狗,与这样一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联想到现实中的一些事件。

我这样解释,语言总是苍白的,希望大家能更多的从视觉里面去体会到一些东西。

这张也是在网上传的熊猫,也是对现实问题的表达。

这个猫也是把人的情绪画进去。

这个是我的自画像,因为我一直都是把自己的情绪带到绘画里面。

这个也是对现实的一个反应,狗应该是宠物,实际上在画里面狗已经不是宠物,而与人是对应的。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体验,我都会画在自己的作品里面。

戴耘:姚志燕的生活与艺术作品是很统一的,他的生活或者精神状态是伤害了他,但也成就了他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真的是很真诚,很执着。在生活中,某一段时间是很困顿,很艰辛。当时他说的那种伤感和莫名孤独都在画里面得到了体现。

白小刺:你现在的创作是什么状态?

姚:我从2011年开始画小猪的时候,和很多朋友进行了交流。现在比较自信,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在交流。摄影或者录像在我有时间的时候还会去拍,现在以画画为主。

观众:您当时说你的每一个时段的作品都代表不同的精神状态,现在是已经摆脱了之前的精神状态了吗?

姚:现在还会有这种状态。我觉得自己很真诚,很多孤独和寂寞的心态不是装出来的,是现实生活带给自己的情绪,这只是我自己个人情绪客观的表达。这种情绪一直会有,生活改变之后,自己的情绪还是不会变。本来这个猫要做一个系列,但是自己已经做不出来,因为那种状态已经不在那里。我个人更注重内心情绪的表达。

戴耘:艺术不在于你一定要有这种专业背景,还要有那份真诚和对作品的执着。

观众:我很喜欢你的作品。其实只是我们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建筑表达情绪,往往是表达别人的情绪,而不是自己的情绪。艺术可以展示自己纯情感的东西,很后悔自己没做一个纯艺术家,希望今后可以和你多交流。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