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雷·伯曼:设计就是不断寻找新的地平线

2017-08-30

规划大厦201

16055 人阅读

摘要:

荷兰是一个盛产设计师的国度。荷兰的设计师们擅于将创新与良知、试验与实用、理性与活力相结合,把改善社会状况、解决问题作为设计信念。这种信念也贯穿了荷兰平面设计、工艺家具、城市发展、建筑景观等各个领域。
“荷兰设计”已经被用来作为荷兰前卫设计师们的通用标签。荷兰的态度与精神使其做出众多关注未来的、人性化的、有审视角度、超越阶级阻碍的创新设计,并更重视方案的可持续性。本期论坛为大家介绍荷兰优秀设计师及特色作品,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荷兰设计。

奥雷·伯曼 Ole Bouman

前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13-14)创意总监,现任设计互联展览馆馆长。建筑学术杂志《体量》(Volume)创始人兼主编。著作有:《看不见的建筑》(The Invisible in Architecture,合著 1994)、《责任建筑》(Architecture of Consequence,2009)。2006-2013年间,担任荷兰建筑协会(NAi)会长。2000年第三届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Manifesta联合策展人。并为双城双年展(深圳)、圣保罗建筑双年展和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策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奥雷·伯曼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建筑学,并定期在国际著名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

活动回顾

先从深圳设计说起

非常感谢主持人热情洋溢的介绍,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到这里来讲荷兰的设计,我从来没做过荷兰议题的演讲,希望今天能谈一下我对荷兰设计的看法。非常感谢主办方让我用第二母语英文来演讲,因为我的中文不太好。先跟大家分享下我在深圳设计的经验,我现在主管一个叫做设计互联的新机构,展馆将于12月2日开幕。这是设计互联的建筑,马上就要完工了。

深圳市设计互联展览馆

任何一个新的机构都不可能是单打独斗,永远都会存在于社会中。我一直青睐设计工作,深圳2008年就被评为设计之都,并且一直都在培育设计力量。我非常喜欢“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因为我在深圳住了几年,按照深圳的标准我已经是深圳人了。我也很喜欢这张海报,是关于鼓励创新,我觉得这就鼓励了全新的创新方式。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我从2011年开始在深圳工作,那时候是要准备那一年的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深圳)(下文简称为“深双”),我们在荷兰馆要做一个“肩负使命的超小住宅”的展览(编者注:此为2011年深双展出作品,深圳邀请展之荷兰馆《住宅的使命——荷兰与中国建筑师为蚁族而设计》)。OCT华侨城创意园展出了我们的成果,希望为中国呈现全新的福利房。我们不只是简单地展示荷兰的设计,还希望把中国和荷兰的思维结合在一起,进行智慧的碰撞,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创造工作,可以看到中荷两国的所有设计师都在开幕式上亮相了。

中荷两国合作的“肩负使命的超小住宅”

两年之后我成为了深双的创意总监,我的工作就是负责建设,蛇口工业区里的价值工厂又是一次共同创造、共同设计的案例。现场在座的还有一位共同参与的设计师刘磊,我们一起创造,把以前的浮法玻璃厂转型成一个新的东西,体现了深圳的精神,还有深圳的成长机会和潜力,让很多并不是设计专业人员的人群也能够参与和享受深双。

价值工厂

荷兰设计哲学的来源

现在讲一下荷兰,我先介绍一下荷兰的基本状况。荷兰位于西北欧,把荷兰的地图叠加到中国地图里,荷兰比北京稍微大了一点点。这是我们国家的形状,荷兰人每天都会看到这个形状很多次,我们对这个形状稍微有一些着迷了,因为这个形状是特别、独一无二的,而且清晰地显示荷兰跟水的联系。在几个世纪之前荷兰地图就已经被挂在墙上作装饰了。如果放眼整个国家的发展,就会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很多的水被填满成陆地。另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荷兰的城镇化程度非常高,86%的人居住在城市里。这是一百年前,这是现在,人们担心未来的荷兰每平方厘米的土地都往外扩张成城镇化。

荷兰城镇化一百年前发展对比

除了城镇化之外,水在荷兰人眼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仅关注水,也对其感到骄傲,因为水是他们每一天都要争夺的资源。这个动画给大家显示了荷兰受到气候变暖的直接影响,随着海面上升,陆地面积的减少。我们的国家是海上升出来的,每一天都要用到所有的创意和聪明才智才不会被海水重新掩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荷兰是一个治水能力最先进、高级的地方。每一个荷兰人都深深地了解水淹的危害,所以每行每业都关注对海岸的保护,我们用了很多的政策、精力去对抗水的威胁。与城市相比,应该说水赋予了荷兰人民性,包括他们对水的执著和痴迷,并且形成了一种思维。

这种思维定性体现在荷兰的各种文化形式中,从好几个世纪以前就可以看到这种积极与消极的思维,对生活的享受与自我约束之间的互相碰撞。这幅画(编者注:铜版画作品《谢肉祭和四旬斋的斗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几百年前一个王子(画面下方很胖的人)在见一个老女人,这个老女人告诫他要为未来担心,必须在心里维持恐惧和担忧,这也是荷兰人一直表现出来的民性。

彼得·勃鲁盖尔《谢肉祭和四旬斋的斗争》(1559)

在荷兰的思维中,最根深蒂固的是生命之轮:你可以节省出一些钱去享受、去饮酒作乐,但是最终还是会看到生命的挑战,你必须要戒酒,要看到生命给你的种种不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之轮。而且无数的哲学家都有同样的想法,就是要简约——拥有的东西越少,能够失去的东西就越少,就越安全。所以我们总是在说所谓的简约就是真实或者是真相。另外,这个也体现在我们的建筑之中,可以看到这幅画(编者注:油画作品《圣巴沃教堂》)里的教堂,虽然是人们表达信仰的地方,但只有光秃秃的外壳,没有华丽的装饰。

萨恩列达姆《圣巴沃教堂》(1660)

在这些教堂之中经常有一句话:“简单地生活,努力地工作”,只有努力地工作才可以赚到钱,才有保障,这已经成为一个原则:只有存到东西你才可以享受。所以荷兰人非常看重辛勤地劳作。荷兰的设计经常会体现简约节俭,有时候也体现出我们需要努力。比如说20世纪初期的椅子,坐在这张椅子上是不舒服的,传递出坐本身就是劳作的信息。这个设计师在回应对他的批评时说:“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一个安放我精神和灵魂的地方。”他的整体室内设计也体现了同样的原则。这个地方的简约抽象,带来了一个希望——就是不会带来任何干扰,让人们可以进行更加深远、更加长久地思考。

椅子设计
室内设计

你可以看到室内设计、工厂设计和其他的建筑设计始终贯穿了节俭和简约的设计理念。这样的想法也被传承到了公众艺术领域,比如说这位艺术家在人行道的指示灯上加了一些横条,证明不需要非常昂贵的材质和设计,只要有非常强有力的概念也能够为公众的领域增加一些色彩。保持着简单设计的同时也处处体现着幽默,这个设计非常简单,实施起来并不昂贵,但是看起来让人振奋和快乐。

增加了横条纹的指示灯

这些欢乐的设计也一直都贯彻到简约和经济之中的,比如说这个业主本来是委托建筑师设计一个学生酒吧,这个设计师就说为什么只设计一个酒吧呢?就在上面加了篮球场,下面加了滑冰场,还提供座椅的露天庭院,把一个场地融入四个不同的功能。

融入了四种功能的酒吧场地

而且我们很多时候是不用柱子的,可以省下很多钱,住在悬空的地方也会带来开心。就算是非常简单、直白的建筑,像这几个集装箱叠在一起,只要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颜色就可以创造出玩味的感觉来。

悬挑的住宅
简单、直白的建筑加上有意思的颜色

荷兰的设计非常着重去培养公众领域,而且也是用一些简单但是非常强有力的方式来去提升公民的意识。鹿特丹的人民非常爱这座桥,并且对整个城市很忠诚。另外,把这种经常会用来铺制屋顶的材质铺在墙面上,用材料的倒置告诉大家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几面的。刚才我们也跟大家说了,在荷兰,设计是融入到方方面面的,正如我们的讲座的标题就是说荷兰人设计了他们自己的国家,我刚才也给大家谈了设计哲学的源头,但是可以看到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他们到底怎么样推广这个设计的呢?

鹿特丹伊拉斯谟斯大桥(天鹅桥)
把铺制屋顶的材质铺在墙面上

注重推广的荷兰设计

我现在住在深圳,所以对荷兰有了距离感。这个距离感不仅仅让我看到荷兰的设计传承,而且看到推广传承的方式,我发现事实和言语间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荷兰人喜欢用站在花坛前的两个小孩的图像去推广荷兰,但是这张图从来没有发生过,或者说是非常远久的图了,并不是现在荷兰的样子。

另外,我们经常在荷兰的官方一直都是用这样的图像来推广荷兰的,我们的国王和王后带着300人的商业代表团到世界各地参加展会希望推广荷兰的商业。你也会看到这些荷兰的商务代表团的人每个都是笑容满面的。我认为这是非常强有力的推广方式,但是还有其他的方式等一下会跟大家一一介绍。

荷兰的国王和王后带着300人的商业代表团

这个宣传小册子是几年前的,我今天发现跟我们的主题是一样的。这个小册子其中有这张图,这张图解释了荷兰创意产业的架构,这其中包括了荷兰的创意委员会,所有的机构是为了支持创意产业。

荷兰创意产业的架构

第二种的推广方式就是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建设,越来越多的荷兰城市开始做城市名片。我住在阿姆斯特丹,他们很喜欢在这里自拍,在logo后面才是真正的城市。

阿姆斯特丹城市LOGO

第三种推广方式是,这些城市都知道人们总是把荷兰跟鲜花联系在一起,他们用花装饰城市,让过来一日游的游客觉得荷兰人的确很喜欢花。不仅仅是花,他们进行街道设计的时候会用做旧的材质,让整个街道散发出古旧的味道。

第四就是各种杂志,这本杂志是我自己主编的,封面图的城市就在阿姆斯特丹附近,这个城市融合了很多传统的荷兰建筑。

《a+u》 建筑杂志封面

第五种推广策略是用一个长达数年的推广活动,去推广荷兰的设计、时尚和建筑等。这一系列的活动在推广一些个人(可以把他们称为荷兰设计的英雄或者是荷兰设计明星)。在研究团队的帮助下,我们整合了很多不同的设计师来进行一系列的描绘,描绘出来的结果是既有清晰严肃的描述,也有很多不落俗套的角度。

有一些玩味的,如果你既想要椅子也想要桌子,荷兰人可以给你桌椅结合的设计;如果你想要一个新的道路和步道也没有问题,我们有设计师完全忽略了城市原有的步道,用新颖的设计和思维创造一个新的城市层级。

Jurgen Bey把桌子椅子的结合起来
人行天桥The Luchtsingel

他们也会做很多的实验,他们热爱实验,没有实验进程就没有设计。他们的实验有一些完全创新的,也有在执行方面的一些实验(用3D打印来设计),无论是在城市造景还是建筑方面都有创新,这些设计师也当之无愧成为了荷兰设计的英雄。

建筑创新案例Markthal Rotterdam 

这些举世闻名的设计师很多来到了中国,比如说Daan Roosegaarde在北京针对雾霾治理的设计和创新。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设计师独一无二的印记,基本上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谁的作品。Marcel Wanders凭借家具设计成名,他的装饰非常著名。这种装饰不仅是装饰在家具本身,而是超出了家具的界限,重新界定了家具周边的空间。

Marcel Wanders的家具设计

我刚才给大家所有的案例,这些荷兰的设计师都得到了举世闻名的成就,他们进行了很多的创新:包括形态、材质策略和其他市场推广方面的创新。Adriaan Geuze对公园景观的创新也是举世闻名的。大家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可以进行创新,无论是内衣、材质还是其他的东西都可以进行创新,还有品牌、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所有的设计师们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手法进行混搭,比如说Claudy Jongstra对纺织品的材料有许多的理解,也有很多的创新设计。

Adriaan Geuze的园林景观设计创新案例:Fort Werk aan ‘t Spoel
Claudy Jongstra的材料创新

所有的街道、公园,建筑形态都可以进行创新,软件、自然、文化也可以进行创新,甚至可以对家具进行烟熏或者是火烧。实际上创新已经不再是对某种功能或者是某种物体进行转换的手段,创新本身就变成了一个策略。这是我们的最后一个设计英雄了,Renny Ramakers将不同的形态进行混合,把不同的材质和不同的物体混合在一起,用这种方式来蔑视或者说是挑战传统。

Renny Ramakers的创新

第六种策略就是不去推广这些设计师,而是把著名的作品和已经享誉盛名的人结合在一起,这是最近经常用的一种方法。这是瑞典的王后和联合国的前秘书长潘基文一起推广荷兰的设计,旁边这位是荷兰的设计师。还有就是可以把荷兰的设计用在非常重要的场合,可以看到所有的政府首脑都坐在荷兰设计师设计的椅子上,他们头顶的灯光也是由荷兰设计师所设计的。

虽然现在整个世界都在面临非常大的问题,但是现在的荷兰设计不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整个世界的问题,这传递出来非常强而有力的信息。

荷兰设计的灯光和座椅

注重真实用途的荷兰设计

现在有一个会议叫做“设计能做些什么”在讨论目前社会上比较大的问题,并且要去推广哪些设计师的作品能够帮助解决这些问题。这个会议已经变成重大的活动,在城市的各个地方都会看到很多的海报,让大家想想设计到底能做些什么。这些宣传非常成功,他们用华丽的词藻让我们在休息时稍微思考设计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而且是设计之外的功能。

WHAT DESIGN CAN DO!

我想给大家看这张图,刚才说到荷兰设计的原则就是简洁、简约和戏谑,我觉得这张图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精神。这张图上面写了地平线在5公里外,地平线可能是指你想去的地方,代表了希望,而且最好的消息是它就在5公里之外,离你非常近了。

体现荷兰玩味精神的路牌

我接下来想给大家看到一系列的设计,其实很多设计并不是为了做市场推广,而是某一个客人委托推广的,而今天例子中的客人就是我。我曾经作为客户去委托过很多的设计,我想要跟大家传递的信息是,要是没有好的客户就不会有好的设计,我并不是说我是很好的客户,但是我希望这些设计师把他们的灵感、激情转换成有真实用途的设计,而不仅仅是推广。

奥雷·伯曼参与的杂志

我作为杂志的主编,曾经邀请过设计师们考虑什么都不做,不要想着做最大、最贵而且豪华的项目,如果几乎什么都不做会达到什么效果?我们想到刚才说的原则:简约、简单和谦虚,如果你传达给客户的信息是什么都不做,或者做一些非常少的事情,也可能是非常有意思的作品。

我在荷兰接受委托的工作还包括建筑的改造、展览,那时候我非常希望做一个负责任的客户,而且寻找负责任的设计师进行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实际上我们其中一个工作就是允许设计师去改变我们大楼外立面的墙,用巴西的涂鸦做暂时代表,来暂停这栋楼的身份认知。

墙壁涂鸦

我们也要求设计师们改变我们的入口,像黑客一样黑入整栋建筑,把建筑整个打开迎接城市生活。让建筑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欢迎男女老少进来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那几年我们叫做新的NAi,希望通过建筑的外立面进行一些宣传和推广,让人们知道整个建筑的故事和里面到底在发生过什么事情。于是我们邀请了这栋建筑本身的设计师来做一个外馆为我们提供新的功能,也邀请了设计师去设计很多海报、横幅,去设计宴会、会议。

其中,我们不是用传统的空间转化方式,而是进行了很多这种所谓的“黑客活动”,让整栋建筑的功能有所改变,给它一个全新的生机和身份,把它转化成生机勃勃的地方。我们并没有邀请建筑师来做讲座,而是邀请他们来设计一个这样的装置,让人们早晚都能在不同的空间里享受不同的活动。在早上没有人来的时候这个地方就像是展示这位建筑师最新作品,但是下午或者是晚上可能会有音乐家、舞蹈家表演,或者是有人进行涂鸦,或者是有人进行默剧,让这个建筑空间不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地方,建筑真实的含义本来就是人们生活的地方。

艺术家们为空间增添活力

我们也会做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展览,我们邀请艺术家去营造一个氛围,而不仅仅是陈列他们的艺术品。也就是当你开始站在展览门口时就好像站在一个草坪上,旁边有牛、羊,之后门会打开。整个展览不仅仅是简单的呈现作品,而是让整个设计团队设计了一条路线并设计了观众的整体体验,让观众可以体验荷兰的城市或者乡间。你往这个盒子里面看才能见到展示出来的物品,往前走旁边的年代就会更替——从过去的荷兰一直到未来时代的荷兰。还有很多其他的展览,包括了鹿特丹的展览还有世界各地的双年展。我们一直都在做一些行动,也许还存在展示的成分,但是这个展示必须要有目的和原因。我们经常组织对话、表演,让大家清楚地了解我们展示的原因。

体验荷兰城乡的展览

这个装置是有几种不同变形的设计,每几十秒钟就变形一次,它的形态和功能也会改变,我们在双年展荷兰馆中用这一个装置创造出了很多不同的效果。这个设计非常简约、有意思,而且它也很节省,因为我们只用到了幕布和一个转动的装置,就能够得到很多不同的结果。

变形装置

我们在展览中总是希望采取多种方式:邀请一个游戏设计师设计游戏,还有动画;邀请一个演员,他每一天会花很多小时坐在展览之中,并采访参观的人;邀请舞蹈演员、厨师……基本上在每个展览中都会邀请或引入多种不同的元素。我们不仅仅服务于建筑师,也有各行各业的人士对展览很感兴趣。在NAi重建之后的第一个展览,是关于中国和荷兰设计碰撞的,当时正好发现乍得的总统喜欢设计,也很喜欢建筑,他过来参观了这个展览。我们经常到处巡回,去跟当地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进行互动。我们也会写一些宣言,重新定义设计,把它定义为非常强而有力的社会力量。

设计有改变社会的力量

我们的国王来到NAi,我们为他提供了250个想法,这些想法都是关于重新设计荷兰的。我们还邀请了一个平面设计工作室来给我们进行品牌设计,他们把这种设计叫做负责任的设计。我们希望通过一些真正的提议和实际行动,来展示建筑设计是如何解决当今面临的不可逆转的问题,或者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包括能源、土地资源、健康、价值、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设计的手法将其重新利用,比如说重新利用一些材质,重新利用整个建筑,通过这些方法来降低碳排放、提升整体生态水平,我们有很多的设计师用一些非常直观和专业的方法希望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

所以设计不仅仅是做推广用途,还有很多实证设计,有实实在在的例子告诉我们设计能够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大问题。如果有一个社区已经太老旧了,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建筑价值都在不断消失,其实我们可以进行很多的干预,通过旅游业让整个社区焕发生机,变得有吸引力。我们想做的事情不是推广荷兰的设计或者设计师,而是实实在在的例子去证明设计对于社会具有改变的力量。

设计要是想在领域之外得到成功的话,我希望提供几个不同的角度。最关键的就是我们要进行思考,把设计当作一种改变的力量。我们自己也找到了一个新的定位,我现在会参与到许多跟中国创意团队的互动之中,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我跟张永和、张轲在对话。我想要特别说一下不同设计文化之间的互动,虽然荷兰设计很有趣,但是中国、荷兰联合设计更有意思,这是不同设计冲突带来的非常有趣的地方。我们邀请了一些中国著名的设计人士来到鹿特丹收获一些灵感。这些设计师来到荷兰进行了很好的对话,打下一个友谊基础,希望未来可以展开更多的工作。

中国设计师们荷兰学习交流

我们不仅邀请了设计师,也邀请了很多业主,这是万科的业主。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想要跟他们聊聊,但是他们一心想着晚上的球赛,就在那天晚上我们就知道这次活动很成功。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做设计,这些设计师和业主一起享受了快乐美好的时光。

万科业主在荷兰

这些荷兰设计师到中国想要做一些福利房的设计。我们进行了一些设计工作,非常仔细地解释了一些范例,同时热烈地进行了讨论,甲方会经常过来看看我们设计的怎么样了,让我们头脑不要过度的发热、给出很多意见。这是我们一起推出的成果,我们也进行了一个展览,希望能够真正可以建成。我希望有一天有一整节课的时间跟大家谈谈为什么叫中荷设计,无论是中国还是荷兰的设计师,单打独斗都做不出这样的设计,一定是两个国家的设计文化碰撞在一起才能得到这样的结果。

荷兰设计师在中国

我作为深圳设计互联的馆长还是非常希望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在一起,再加上中国的业主和投资人,做出非常有意思的新设计。这是我们在展览中展出的设计,非常可惜这次设计没能建成,下一次我们保证一定建立一个样板,最好能够建成。

未建成设计方案

现在是彩蛋时间,给大家看看我们的价值工厂,这也是共同设计的一个非常好的典范。这个地块原本在等待着一个灵感、一个想法。首先要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价值意义,当时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我们了解了这个建筑现有的质量和性质,进行了多次对话,思考未来怎么用不同的方式去使用这些性质。另外我们还邀请了世界各地的同行共同创造,邀请了巴西、荷兰、中国等世界各地的设计师,把他们对这个地方的研究和理解转换成设计模式。

这些设计过程让我非常难忘,我们要测试所有的设计想法;要说服这个地方的所有者愿意采用我们的设计。比如将早已被遗忘的筒仓变成一个新的咖啡馆;邀请小规模的当地团队用我们的草图把它实施变成真实的东西。我们也主持了很多活动去拯救这个非常有意思的传统工业,让它重获生机。你们现在去看蛇口的工业区也会发现那时候做上去的很多东西都还在。我们是基于现实的设计,有许多的例子告诉我们设计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设计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它有许多面貌,而不仅仅只有语言,还包括无数的实践。也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实际上还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是去不断寻找新的地平线,也使得我们能够看到它焕发全新的生机。

工厂现状

我们荷兰人不怎么吃午饭,蜂蜜饼干非常出名,但吃午饭是不够的,来到中国才知道这里要吃非常扎实的午饭,我很愿意把荷兰的蜜糖曲奇带给大家,非常感谢。希望以后继续合作,能够一直见到大家,谢谢!


声明:以上陈述文字和内容均为现场录音整理并且略有删减,未经发言嘉宾校对。主办方、承办方对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