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4
19243Reads
我们居住的社区,是城市与每个人联系最密切的部分,这里的生长与发展,正是代表了城市未来的可能。希望探索城市和社区这些人们居住大单元的当下及未来可能,HOMELAND策划了本期封面专题。
扫描二维码购买
SUBJECT
008 北京老城更新的脉络、截面和尺度
024 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奇特”的公共非盈利机构 /036 都市实践 , 与深圳成长的 20 年
046 城事设计节 , 点燃城市的一根火柴 //056 大鱼营造 , 民间社造力量在行动 /066 四叶草堂,以自然的力量,消解社区里的“墙”/074 城市更新活化,必须尊重妥协才能前进
LIFE STYLE
094 HELLO FUZHOU 闲逛
福州 2200 多年的历史在哪里,来这里转转就知道
098 GOOD LIFE 好生活
整理术的魔法世界
132 ATTITUDE 态度用家具实现中国生活的“理想形态”
CULTURE AND ART
142 READ 阅读
从社区到城市,重铸对生活空间的情感
148 LIVE 现场
把全世界的想象力与美学装进纸本里
NEWS 资讯
策划 /HOMELAND 编辑部
执行/陈珺 倪碧玉
录音整理 / 陈钧婷 邱烨琳 陈莉莉 齐昕筠 林沁鋆
特别感谢 / 刘可强 陈育贞 李慈颖 肖翊
2014年,福州经历了大规模旧屋区改造,涉及108个旧屋区、53684户人家,当时HOMELAND策划了“社区里的生活”封面专题,探讨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社区,社区里的生活怎样才算理想?四五年过去,关注这个问题的人肉眼可见的变多。
最近十年来,国内不少城市已经从快速扩张,陆续转型进入更为缓慢且理性的城市微更新阶段。工业大发展时代的遗存,建成三十年乃至半世纪多、逐渐老旧的社区,以及被城市包围而形成的城中村,都属于大部分城市在现阶段需要进行城市微更新的空间地块。
这次专题,HOMELAND采访了北京、深圳、上海、西安4座城市里参与城市更新的不同团体,试图从他们的口中了解4座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城市更新的方法及经验,听一听他们试图追求与实践的是怎样的城市与社区。(以上引用自HOMELAND114期发刊词)
城促在本期作为深圳的实践团体,讲述了我们在2015年提出的“新遗产,新价值”观念和展览,还有2017年开始的小美赛城市微设计的历程和反思。本期HOMELAND还发布了总结多期小美赛经验而创作的“城市微设计11步”实操指南插画。
去年王占黑获得了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比起一同入选的张悦然、阿乙、双雪涛和沈大成这几位知名作家,还混迹在豆瓣网、写着自己小说的她,获奖显然让人有些意外。但看完她的两本书,便很快理解了评委对她的期望。比起很多同龄的年轻作家对个体成长和情感的书写,王占黑直接将视角投入到了城市生活,在社区等不同公共空间的细节里描摹生活在其中的小人物图像,从他们日常又微小的故事里,找到了关于不断消逝与被遗忘的时代共性。
王占黑在自己已经出版的两本书里,都刻画了不少生活在老旧社区的退休工人、老年人或外来务工人员等形形色色的普通人。从平凡老社区里生长出的“街道英雄”,到普通城市角落不断变化的公共空间里的个体生活,一些被大众逐渐遗忘的人群与记忆成了王占黑书写的载体,她在那些并不光鲜的人物背后,看到了不同生活的样貌和秩序,这些丰富的生命力也让她得以用自己的方式重构、深入,并找到书写和表达的意义,同时不断试着探寻当下社会中城市公共空间的消逝、重建,伴随着人际关系的改变和新生活方式的可能。
扫描二维码购买
我们居住的社区,是城市与每个人联系最密切的部分,这里的生长与发展,正是代表了城市未来的可能。希望探索城市和社区这些人们居住大单元的当下及未来可能,HOMELAND策划了本期封面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