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民智 聚合力|探寻公园城市规划“深圳方案”

2022-06-05

深圳人才公园

1968 Reads

ACTIVITY REVIEW

“公园城市建设应注重减少人工干预,保护维育原有自然生境”“环梧桐山的自然步道可按年龄段规划分类指示和布置设施”“制定海岸带韧性防护相关规范、运用景观措施应对海平面上升”……

这些兼具专业度和在地性的精彩建议均来自于6月5日在深圳人才公园举办的“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公众论坛”。主办方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特邀业界专家与通过线上报名的约50名市民代表面对面交流,共同探寻公园城市建设的深圳方案。

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共同组织编制的《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草案)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此次公众论坛的举办旨在进一步扩大公众的参与力度,广泛吸纳民众和专家意见和建议。

论坛活动中,专家和市民围绕高品质公园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徒步路径、海岸带安全韧性、自然教育及宠物活动空间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市民代表还纷纷将自己的建议和心愿贴到留言板上。专家与市民代表的对话环节更是火花四溅、金句频出,互动发言获得阵阵掌声,一次次将论坛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期间,规划编制单位从“什么是公园城市、深圳需要什么样的公园城市、深圳怎么建公园城市”三个方面,介绍了《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草案的编制要旨,并进一步解读了“建设山海连城的公园深圳”的愿景,以及如何打造“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游憩骨架,形成蓝绿廊道织网的公园城市总体布局。

专家观点精彩回放

公园深圳要真正承载市民的生活

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   朱荣远

山海是深圳公园城市的特质,人文是深圳最关键的价值。深圳公园城市建设要走得更稳,看得更远;要切实关注市民需求,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承诺。公园城市规划要有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自然、先行示范的任务,需要丰富的人文活动,满足市民心理的体验感,真正承载市民的生活。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单樑

深圳作为高密度城市,需更关注亲自然体验,塑造山、河、海多样亲自然空间,为市民提供家园的定居感、归属感,激发城市活力。同时,深圳不只是1800万人的家园,还是上万种野生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在生态绿脊和活力蓝带塑造时,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

慎重考虑自然地带生态承载力

深圳本土自然与历史研究者  南兆旭

公园城市建设不能过于追求公园数量与绿道长度,要考虑自然地带的生态承载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冲击破坏,保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的家园。

培养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馆长  沈晓鸣

目前深圳市民对海洋生物多样性认识不足,要培养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大鹏湾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大概有上千头,坐船出去有可能看到。建议规划设立海洋公园或保护区,设置海洋观光游览路线让市民体验海洋文化,提升海洋保护意识;同时需完善相关安全规划,保障市民海上活动安全。

从园林城市迈向生态园城市再到公园城市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何昉

深圳公园系统是从零开始规划建设,过去建设标准不统一,存在品质差异。现在公园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标准,将有助于实现布局更均衡、品质更优良的目标。深圳还以绿道串联公园,点线面结合形成网络系统,逐步从园林城市迈向生态园城市,再迈向公园城市。针对市民关注的公园宠物活动区,建议出台公园宠物活动区建设管理指引,在全国先行示范,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

循序渐进地推进郊野步道建设

深圳市磨房户外运动协会会长  陈伟峰

山海连城规划可以采取更生态、更亲自然的建设方式,营造一条行人友好的百公里路线,更好地挖掘和活化山海资源,循序渐进地推进郊野步道建设,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步行环境。

引导市民注重环境保护

深圳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秘书长  马啸

针对当前部分郊野步道出现垃圾、水土流失等问题,可建立步道建设运营管理的问题反馈机制,政府加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引导市民注重环境保护,共同做好运维,实现长效维护运营。另一方面,深圳水上运动的场所太少了,虽有帆船这类招牌项目,还可推广潜水、赛艇、皮划艇、龙舟等活动,多规划一些运动特色的公园,突出深圳的山海特色。

加大支持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力度

深圳市绿色基金会项目总监  张宁

希望中小学生能到公园里接受自然教育,公园可以提供相对封闭管理的室外和户外教室,支持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