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7
南头古城
12650 人阅读
摘要:
去观察和发掘城中村中真实的生活,并用文字、相机、速写等方式记录被触动的画面。
第12期设计与生活“城中村和我们的城市生活”系列活动之“感观城中村”的三个活动——白石洲寻声、水围村寻味、南头古城寻摄,在上周六迎来了最后一站。这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用听觉、嗅觉和视觉去重新描摹城市的轮廓、重新塑造城中村的概念。
这个世界上,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我们都不会是不系之舟。把小伙伴们在南头古城拍摄的精彩照片分享给大家,希望活动的结束仅仅只是我们改变城市对城中村“听而不见、闻而不见、视而不见”状态的一个开始,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讨论、去尝试、去拼搏的东西,百尺竿头,我们一起努力吧!
温馨提示:海量图片张张精彩!小编几乎要得选择困难症了啦 ><
多图预警!多图预警!多图预警!
寻摄方法:用手机或相机等摄影工具,围绕“生长的南头古城”主题进行拍摄,包括建筑、空间、人文等视角。
参与者:李颖怡(规划师)和她的女儿
参与者:张星(建筑师)
参与者:苏明妍(硕士研究生)
来南头古城前我有点害怕,因为旅游攻略网站上人们留言说这里的历史遗迹少得可怜,就是个破旧的城中村。但我来到这里走了一圈后非常欣喜,就像段鹏老师说的那样,这个古村因为握手楼而活着,而不是为了记忆死去。握手楼适应了人们的大量居住需求,博物馆散落在什么都买得到的各种店铺中,大开着门,也没有人看管,游人可以随意进出或歇脚,也有空闲的老人带着小孩在边上吹风扇乘凉。小孩在南头古城里到处跑,家人也不会担心他的安全。
南头古城里可以自由的进出,在这里的人们不会因为你举着个相机感到不适。在其中游晃的我,面对因为这里的生活留下的各种线索,不禁浮想角落里可能发生的日常。
这个店前两边摆满了各种植物,门口立了一块板,随意地写着“湖北麻将馆”,写到后面笔居然还没水了,店门上的玻璃上乱七八糟地贴着各种贴纸,店里的男人用湖北话打着电话骂得可起劲了。但这个店面不是给别人打麻将的,它对面和旁边的才是,旁边的店里观看打麻将的人都站到店外边来了,说不定这桌打麻将的都是高手。来到这里会有点羡慕:这里似乎很惬意,也好热闹。
参与者:陈小艺(自由职业)
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的寻摄活动,我对城中村的了解就来源于之前去白石洲吃东西和在田面设计之都上班的经历。白石洲给我的感觉特别地拥挤特别的乱,而田面虽说是城中村,但是各方面的规划都还不错,还不如说像是个小县城。这次的南头古城,我一开始是奔着古城去,而非城中村。里面也确实像是旅游景点:城门,烟馆,县衙,祠堂寺庙。古城和城中村混杂在一起,一道独特的风景,我是万万没想到深圳还有这样的一座老城。
这条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仿佛是在过重要的节日。
然而这只是普通老百姓的普通日子,
这让我想到了过节的时候挂满灯笼的深南大道。
参与者:余则立(大学生)
城中村的刻板印象可能是“昏暗”、“无序”和“脏乱”;但事实上它可以很漂亮。这家店铺摆出了一桶色彩纷呈的花,和隔壁门前同样活泼抢眼的椅子一起,构成了一幅别具一格的画面,如同身处某个文艺的景区。正是这样的局部,提供了生动而有趣味的街道和步行环境,每一个转角后面都可能有惊喜;在这样的街巷里走过,人们的眼睛不会感到单调乏味;这是生活的场所,以人和人的活动为中心,而不是只为车辆的通行服务;若是视线所及之处都由店铺和住户按照实际的需要加以整理和装饰,则不论是陈列的商品或是出挑的屋檐,都将构成街道客厅的一部分;如此富有人气的空间,会令居民的生活更多彩。
一位妇女抱着婴儿,在麻将桌旁观战。除了看得见的物质层面,
城中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也应该得到关注——这些妇女除了打麻将消遣度日,
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参与者:张超(建筑摄影师)
参与者:梁汶强(建筑设计师)
一条连通古城与南山大道的小巷,因为小巷干净笔直,又是附近一百多米唯一一条直通南山大道的小巷,成为附近居民的捷径。多少在深圳打拼的青年,每天经过这条小巷,为梦想奋斗着,当他们成功的那一天,离开这个落脚点,再一次走出这条小巷,蓦然回首,内心会涌起多少感伤......
参与者:董超媚 编辑
在古城外集合的时候发现进出是没有机动车的,才发现古城内大家使用的都是自行车、电瓶车、三轮车,于是用鱼眼镜头拍下了这些左穿右插的电瓶车、运货的三轮车、停在路边的绿色垃圾车、暂停在巷子口的挂着邮政布袋的邮政单车……更多的是像小时候那样家家户户门口都停着自用的自行车。也因为没有汽车这个庞然大物的通行,老人家很安然地推着婴儿车穿街过巷。三轮车也自成一景,可能城里还有一些小型的商户批发或其他货物派送吧。
参与者:汪宗兴(玩具制作)
参与者:园园(硕士研究生)
和我们一起寻摄的小伙伴里有一个小男孩,他说他就住在南头古城,在这里的幼儿园里上过学,对这里可以说是非常之熟悉。他说明天开学,他就要离开深圳了。问他为什么不在这里上小学呢?他笑眯眯地回答说因为没有深圳的户口呀。
参与者:张丽霞(南头古城居民)和她的女儿
参与者:高群(硕士研究生)
参与者:黄剑(建筑师)
参与者:廖章宏,李晓景,李洁,梁欢美,刘俊康,周展遥和她的儿子,张丽霞和她的女儿,谢梓焓,蓝青,林含娟,陈翊,汪宗兴,刘一,夏梦臻,黄河,高群,靖婧,余则立,董超媚,李颖怡和她的女儿,黄涛,谢佳贝,STEPHIA,陈小艺,梁汶强,胡诗旸,A.Yelslead,邓惠玲,苏明妍。
带队老师:段鹏,张星
摄影指导:黄剑,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