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厦小学 建筑小旅

2020-11-21

深圳市石厦小学

5060 人阅读

摘要:

始于2017年的“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在设计和管理上大胆创新,为深圳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校园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福田样本”。本期设计与生活立足于“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的设计实践,以【走向新校园——探访高密度校园设计】为题举办系列活动。

2020年11月21日,一批青年建筑师及市民参与了本次小旅活动,前往深圳市少年宫观展,并参观石厦小学。展览和学校分别由8+1建筑联展的专业导览毛逸欣和刘子欣,和域城的张勋和庞菲菲带领参观。

活动回顾

观展环节

本次设计与生活小旅带领60多位热心的参与者参观了位于深圳市少年宫的8+1建筑联展和新建成的石厦小学。首先由两位专业导览毛逸欣和刘子欣为大家讲解8+1建筑联展,从8+1联展的背景介绍开始,依次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行动历程”“前奏”“8+1学校”“腾挪”以及“延伸”这几个板块。

展览导览 ©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建筑小旅

在对整个8+1项目的背景有了解后,大家一同前往了新落成的石厦学校小学部。原石厦小学建于1998年,作为8+1的前奏项目之一,石厦小学的设计工作与红岭实验小学同期启动。新的石厦小学由香港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院与深圳市和域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作设计。来自和域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张勋先生和庞菲菲女士带领大家参观石厦小学,与大家分享主创建筑师王维仁老师的设计巧思,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及留下的遗憾。

导览开始后,张勋先生首先带领大家来到位于校园东侧的操场。他介绍道,由于学校东侧紧挨着石厦地铁站的C出口,为了校园内的安静与学生的安全,学校在整体拆除之后将操场重建在校园的东侧,主体教学楼则安排在校园的西侧。

从蓝色的操场开始参观校园 ©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教学楼面向操场一侧有一条垂直贯通校园的大坡道,它穿过中层教学区,连接地下二层到屋顶,串联了校园的行政办公、教学组团、公共活动三个功能区,一些比较宽阔的路段台阶也被设计成了可供学生们落座的宽台阶和行走的缓台阶两个区域。这既是学校的主要上下流线,也是各种可能活动的发生场所。

顺着这个大阶梯,张勋先生带领大家进入到了教学楼内部。张先生介绍到,由于教学楼的南侧是一栋高层住宅建筑,导致该侧的教室采光一般,因此被设计为化学、生物等对采光要求不高的专用教室。专用教室和走廊之间是连通可以打开的,从南到北贯通的走廊也设计的比常规的校园宽阔,方便学校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

中层的教学空间从基本的班级单元开始,结合走廊共享空间形成班群。三个楼层组团叠加,低年级靠近操场,高年级靠近天台。普通教室单元的尺寸是7x8米,层高3.6米。教室里面的灯都藏到了梁顶,因为疫情的原因,教室内增加了风扇。

每个教室的门口都有一处凹进墙面的设计,供孩子们课间玩耍和休息  © 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

走到大台阶的尽头,大家就来到了屋顶花园。在屋顶可以很清楚地俯瞰到整个学校的设计。屋顶以接天环地的概念,采用非常整体的设计,整个屋顶由缓坡走道连接,走道两侧的绿地设计有500毫米厚的覆土,以供大家种草或者种菜,也在视觉上给周边的高层居民一个很开阔的绿地。

坡道与坡道之间设有供学生们洗手洗脚的设施。因为安全的考虑,屋顶的围墙建的比较高,拐角处也通过圆弧的方式连接。不单单屋顶,整个学校的墙角都是特别设计过的防撞角,结构柱也都是圆角的。

通向屋顶花园的大台阶 ©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张勋先生带大家参观屋顶露台 ©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屋顶有直接通往下层阅览室的通道。得益于开在阅览室顶部的多个天窗,阅览室内采光良好。阅览室的书架与书架之间有可供翻转的门,方便学生们拿书。

阅览室 © 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

有观众注意到,校园内分布了几颗较大的乔木。张勋先生援引了路易斯·康的名言:“学校是由适合学习的空间所构成的环境。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在一棵树下对几个人讲述他的领悟,老师不晓得他是老师,那些听他说话的人也不认为自己是学生。”

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王维仁老师在设计学校的时候,就把整个教学楼分为东西向三条,形成四个院落 ,并在每个院落里种一棵树,形成一个让大家交流的场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花开花落、四季变化,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院落里的树 © 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

来到教学楼的负一层,我们发现这里的采光依然良好。这是由于王维仁老师在负一层和地面层之间也设计了钢化玻璃天窗。多功能厅、学生和教职工的食堂以及游泳池都设置在负一层。游泳池的更衣室则是利用在楼梯下面的消极空间来实现。

负二层除了是地下停车场外,还设计了一个很大的风雨操场。风雨操场有一面很大的LED屏,吊装的篮球架以及周围的座椅都是可以折叠收起的,方便未来不同活动的使用。

风雨操场 ©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考虑到石厦小学的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居住在周边的,因此在设计学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很多车行的接送通道,而是设计了三个人行接送口,方便不同年级学生错峰上下学的接送。

在结束导览之后的交流环节中,张勋老师和庞菲菲女士与大家分享了学校的概念方案及施工图,也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建筑施工期间的故事。

比如施工期间和施工队的磨合,很多的细节把控不到位。再由于疫情的原因王维仁老师在香港没有办法到现场指导工作,因此他都是远程观看施工过程并提出意见,虽然在沟通和实施环节会因此比较繁琐,但是能够保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按照王维仁老师的设计来施工的。

讨论施工图上的细节 ©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