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城市

2019-05-17

规划大厦818

8983 人阅读

摘要:

色彩是城市空间美的外在表现,彰显城市气质与文化历史的同时,也映衬着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与生活倾向。然而全球化浪潮下,地域性城市色彩特征逐渐消失,逐渐同质化和无个性化。对于年轻的深圳,如何在快速城市化中塑造具有高度识别性和认同感的城市色彩,是一个亟需讨论的话题。 本期酷茶会邀请珠三角地区色彩研究的学者、专家,共同分享城市色彩、建筑色彩研究领域的实践经验。

活动回顾

采编/吴俊儒


“色”及施控——城市色彩规划编制实施经验及深圳建议

王树声
中规院深圳分院  中级城市规划师

为什么要对城市色彩进行规划?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沙里宁。色彩是城市的第一视觉印象,但改革开放以来“机器城市模式”加速了城市特色危机,导致了“千城一面”的现象,通过色彩规划可以有效的营造城市特色,控制城市的色彩污染。

国内外已有实践

国外色彩规划主要有两类:色彩地域性规划和色彩创新性规划。“色彩地域性”是基于地域差别的现状色彩、自然色彩、历史色彩以及人文色彩的差异,城市色彩规划的编制在对地域色彩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以东京色彩规划为例,东京城市色彩是在现状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色彩体系,东京建筑外墙的基本色调以低彩度为主,明确了基调色占墙面的4/5以上,通过不同的色彩选择和搭配实现色彩管控。“色彩创新性”则是弱化地域性色彩的影响,纯粹的从美学角度和色彩自身的逻辑出发,对城市色彩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色彩形象。;例如位于北极圈的挪威朗伊尔小镇,在煤炭产业衰落后,通过高强度的色彩规划,打造成为旅游景点,摆脱了城市衰败的困境。

国内色彩规划编制分为两派:色彩总谱法和主色调法。色彩总谱法强调色彩的分区控制,首先编制城市色彩总谱,其次制定分区的色彩图谱,形成地块的色彩管控规则。例如,杭州提出“水墨淡彩”的主旋律,苏州提出了“浓抹淡彩,写意江南”的城市色彩定位,制定了各个分区的城市色彩图谱。主色调法则是在色彩现状调研和传统色彩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一种或几种主要的城市色彩,作为城市的主色调,然后围绕这些色彩制定色彩图谱,从而能使得城市的色彩能够达到一定的统一性。以广州为例,广州确定了中高明度、中低彩度的黄灰色作为色彩总谱中的主旋律,对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有不同程度的色彩要求,明确了实施路径:制定色彩规划导则——列入规划设计条件——报建的色彩效果图审查——验收的色彩验收。

广州城市色彩主旋律

色彩规划编制方法与实施探讨

色彩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感性引导为主,重点区域理性控制;在编制色彩规划时,需要确定一个共同的描述体系,我国标准色彩是以孟塞尔色彩体系作为标准;量化展示城市色彩现状,以地块为单位绘制现状色彩地图;明确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为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

编制方法包括三个部分:色彩规划分层次的引导和控制、规划成果与规划管理有机衔接和编制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以济宁色彩规划为例,色彩规划分层次的引导和控制在宏观层面,济宁的城市发展深受运河文化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成为“一座具有南方风格的北方城市”,因此济宁的色彩风格定位为“南北兼具,和谐共融”。通过现状色彩的筛选、传统文化色彩的引入以及现代色彩的推荐,确定济宁色彩总谱;中观层面包括分区引导、分级管控、分类指导,可根据建设时间、用地功能、空间结构、根据行政区划分,明确分区色彩风格、制定分区色谱、规划分区色彩结构,对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和协调引导区进行分级管控,对不同功能的建筑色彩使用要求不同;微观层面对重点地区色彩控制,明确色彩结构与调和策略,制定控制图则,设计配色方案。

济宁重点地区色彩控制设计配色方案

为了做到规划成果与规划管理有机衔接,要求规划成果定量化,包括推荐色谱的色相、明度和彩度,控制范围定量化包括根据不同控制等级确定色彩控制范围,色彩搭配定量化包括建筑基调色和辅助色的使用种类的量化的控制;配色系统图示化,将推荐的基调色、辅助色以相应的色彩搭配方式落实到建筑立面上形成的配色图库;规划成果融入控规,从而做到法定化。成果包括色彩控制技术导则的编制及使用,导则明确了基调色和可变色的范围要素,项目报建需要提交包含所有基调色数值的表格,通过审查。

济宁市建筑色彩管理信息一览表

城市色彩是大众的选择,需要符合大众审美。通过全流程的公众参与,达成社会的普遍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从而更好的制定和落实色彩规划。

深圳色彩规划的建议

历史上有主色调色彩的城市都是基于原有的历史的沉淀,市民对色彩已有共识,但是对于新兴的、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应该充分融合未来发展的定位,以创新为基础,根据城市定位来选择与相符的色彩和风格。根据深圳各区本身的风格和定位,确定各区的色彩性格和色彩图谱,如福田是首善之区,可以宜居的风格为主,南山以科创和海洋特色为主。


城市建筑色彩的归宿感

余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与规划学院  副教授

多维视角下的城市色彩

色彩是具有层次性、多维性的,当环境条件、观看视角不同时,城市的色彩是截然不同的。例如,站在邓小平广场和市民广场,可以看到不同的城市色彩;不同时间和环境条件下,从邓小平广场眺望市民中心,看到的城市色彩也是不同的。这就引发了思考:那么城市色彩的功能是什么?谁是城市色彩的评价者?城市色彩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不同视角下的市民中心色彩

城市映像

世界各地城市地标和节点建筑是展现城市色彩的主要部分,这些地标的色彩都不是特别明亮的,它们给人以干净、踏实的感受。它们的建材与气候环境相协调,并具备绿色植被,这样的城市色彩不刻意追求城市的彩度,却给人带来印象深刻的美感。

世界各城市地标色彩

城市色彩也可以来源于社会活动,它们是生活细节,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延续。例如,华人街的红色,布拉格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它们是色彩规划中不能更改的因素。

源于社会活动的城市色彩

城市性格和市民偏好会产生不同的城市色彩,例如江南的白墙灰瓦。

城市性格产生的城市色彩

环境感知

视觉是具有欺骗性的,人眼收集光,通过眼睛传输到大脑,再通过神经细胞,在大脑形成颜色感知,因而想象的色彩与真实的色彩存在差别。因此,色彩研究不能只考虑物理的色彩,更要考虑光的影响。

环境感知包括认知、情感、解读、评价四个部分,四部分同时工作。当感知一个环境时,通过视、听等各种器官认识环境,并确定行为。在认识环境的同时,基于个人经验及社会文化背景,产生环境情感与共鸣。从色彩感知而言,光、色、文化背景很重要。

感知者的角度与场景也很重要。鸟瞰的城市色彩与人眼的城市色彩是不同的,城市色彩更多是给人看的,源于生活场景的。

鸟瞰的城市色彩(巴黎)vs人眼的城市色彩(南京路)



城市环境色彩规划设计与管理

阴劼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  副教授

色彩的基本概念

国际上普遍采用作为颜色的分类和标定办法的孟赛尔颜色体系,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概念组成。色彩学本身是完整的、科学的,可以通过工业化标准生产,覆盖从化妆品到手机和电脑屏等方方面面,远超过人们对于城市建筑色彩的理解。

城市环境色彩规划设计有用吗?

以往城市环境色彩规划是套用城市规划既有方法,却没有明白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城市中,对于色彩感知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光线和对比。在做人行道铺装颜色选择时,如果只考虑颜色,一万个设计师会有一万条建议,但为了更好的表达林荫大道,需要考虑环境的变化。不同城市的色彩选择也需要考虑地方文化和地方特色,城市铺装的选择可以反映地方风土,例如当地方特产是橙子,铺装可以选择黄色系列。

地方文化对城市铺装选择的影响

日本城市色彩是在将景观导则中,将色立方体和立方球切成几个片,给出允许的色彩范围。虽然日本在城市色彩方面做得很好,但导则中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用,城市环境色彩管理手段具有局限性。

日本城市色彩手册



城市环境色彩规划设计方法——以深圳市为例

GB/T18922-2008《中国建筑色卡》采用色相、明度和彩度等色彩三属性,描述和标定颜色,综合了国际上主流颜色体系的优缺点并以中国人视觉试验为基础。使用色卡对深南大道临街建筑色彩采样,利用色卡软件对采集的建筑色彩数据进行分解,将转换后的数值投射到色盘上,从色相、明度和彩度三个方面分析深南大道建筑色彩,并对分区段、分类别建筑色彩进行分析。

分区段色彩分析



通过深南大道建筑色彩分析发现,不同建筑材料由不同显色倾向与局限性,如玻璃明显倾向冷色调,但对暖色的表现能力十分有限;传统建筑材料与现代建筑材料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色彩反差,“从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进行色彩取样以作为城市色彩规划编制依据”的规划设计方法值得商榷;建筑的功能属性显著影响其色彩倾向和材料选择,色彩规划设计应与建筑功能和城市功能分区和谐统一;地方风土与文化,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设计的重要参照系。

城市环境色彩有效管理路径

城市环境色彩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在日本和欧洲国家开展多年,理论本身并不深奥,经验也比较成熟。在此背景下,利用《中国建筑色卡》,针对整体工作程序和关键性技术环节制定技术导则,能够形成一种标准化、易于推广和掌握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方法。

为了更直观有效的呈现城市环境色彩,可以通过利用无人机倾斜测量摄影等新技术,构建城市环境色彩大数据库,基于中国建筑色彩标准和地方风土文化,建立城市环境色彩管理信息平台,使城市环境色彩更为可视化。

 

城市色彩可持续研究

边文娟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讲师

国内城市色彩研究成果与发展

国内大部分城市色彩研究是以城市更新以及城市特色风貌提升为背景下展开的,研究主题为高校与规划部门结合,研究对城市色彩内在演变机制和规律,确定城市基调色和弹性变化。例如,北京和广州分别以奥运会和亚运会为契机,在城市风貌提升中融入色彩研究,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延续提出科学有效的规划,凸现地域特色。国内目前城市色彩规划处于逐年的上升的趋势,但也存在落地性、可操作以及针对市民的指南性成果较少的问题。

国内城市色彩研究成果

天津城市色彩实践成果

天津的城市色彩研究针对的是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一些保护和修缮,在这个过程当中,提出建筑色彩修复的配色方案。通过大量分区和分类的城市调研,对包括工业区和高校区以及文化区在内的10个区9个类的建筑色彩进行提取,并结合国标的色卡进行色彩分析。运用色彩心理学对市民的色彩认知和审美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最终确定可以代表传统色调的亮灰色和暖红色为基调色彩和色彩搭配方案,并提出不同梯度的管控导则。

天津城市色彩调研及色卡比对

相关理论成果

城市色彩不仅是赋色的过程,也是自然因素、文化因素、社会综合因素等积淀形成的色彩风貌,并不只是在艺术上或者是在视觉上的体现,应将城市色彩与城市文脉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城市色彩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理论成果——针对可持续色彩研究,即城市色脉的理念。城市色脉是色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关注现在的色彩以及对未来时代的色彩做出预判性规划。城市色彩应从感性走向理性,实现提高城市色彩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在深圳城市色彩研究方面,在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建筑色彩风貌,改革开放后期不同的民族和国外文化的涌入使深圳形成了多元化的形态,深圳的建筑色彩有了更丰富的表现。

《深圳移民文化映射下的建筑色彩》

深圳城市色彩实践成果

在城市色脉的理论基础上,对深圳的六个区以及历史建筑色彩进行采集,对数据海量的地区采用了无人机进行整体的、宏观的色彩的提取,并对色彩的数据进行分析。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