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规划

2011-08-19

规划大厦818

5338 人阅读

摘要:

深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还造成了一些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比如河道污染,快速城市化或许还掩盖着一些其他问题。面对现存的和隐在的问题,城市建设必须把绿色规划纳入工作指导原则中。本期酷茶嘉宾将从市政建设、交通建设、绿色建筑、低冲击开发等方面就绿色城市规划发表经验之谈。

活动回顾

黄伟文:大家下午好,今天是我们的叽喳酷茶十四期,我刚看今天来的人比较少,可能最近大运会是热点吧(观众笑)。我们叽喳酷茶主要是关注城市建筑问题,酷茶是一个外来词,希望酷茶氛围是轻松的,让参加的人也能很轻松,这样才能形成好的对话。希望这个活动能给规土委提供一个业务交流的平台,不仅是内部,还有外部的交流。我们既有邀请规土委的嘉宾,也有邀请到外部的嘉宾。在我们酷茶会,不仅可以探讨业务问题,大家也可以谈论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养花养草等)。今天的主题是绿色规划,参加的嘉宾都有好的题目,都是与绿色规划有关的。现在开始我们的演讲!

 

低碳生态示范市的要点

演讲人:张一成

我们深圳市在全国来讲是一个快速城市化的典型。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资源消耗巨大,就拿水资源来讲,深圳的城市河流超过80%受到了污染。大量的污染使得生态破坏严重,而面对这些严重的污染破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责任感。还有一个就是城市化的问题,现在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看起来没什么,但实际上是有问题的,这样发展下去再过一二十年,问题就会慢慢显示出来,而像深圳这种快速发展的城市,想要发展的好,就必须要借鉴一些好的经验。

国家住建部与深圳市签订的《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中,就是在探索如何让城市更好的发展,并且也不断地总结经验。深圳的发展可以有一种主要的,比较好的节省消耗型的结构,就是像德国、日本那样沿着交通干线进行建设。再就是要优化空间结构,引导城市紧凑发展,加大存量挖潜,促进土地集中节约利用。蔡屋围旧城改造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城市的发展需要多种多样的形式。还要开展绿色市政建设,让资源得到循环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水平,从而减少对环境的伤害,与自然环境互动。

在交通系统方面,提倡绿色出行,公交优先,全面打造低碳交通体系,交通出行最重要的就是方便快捷舒适低碳安全,如果交通环境做好是很有意义的。比如轨道交通,它的投入很大,但是很低碳。我去过芝加哥,给我的感觉它就是一个步行城市,有很多人坐轨道,环境的设计让人觉得很畅通,我们做设计要从人的方面考虑,像芝加哥的交通轨道体系就是很好的示范。

499

深圳市“十二五”轨道网络


优化完善绿地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设绿色城市。

基本生态控制线

需要推广适宜性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减低能耗,使人的生活更加舒适,例如万科和前海中心区就是绿色建筑和创新建筑的好的示范。 

观众:楼顶上有些人想要装太阳能,但是有些开发商会嫌不好看不装。这个您是怎么看的?

张一成:像现在深圳办大运,大运新城中楼顶上都是安装的太阳能。不过太阳能如果是遇到对老建筑的改造也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影响。新能源的利用也不是代表都是正确的,比如这次大运会对能源的消耗问题就还是值得推敲。

黄伟文:好不好看不是一个问题,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是代表一种新的形式的产生,人要习惯。

观众:我觉得材料和技术不发达,只有技术才是突破口。

黄伟文:用太阳能发电,建筑师对这个比较陌生,他不会用,但是太阳能是很值得去推广的。

观众:怎么去推广呢?

黄伟文:这一块绝对是要推广的,比如我们可以为这些事举办一些设计竞赛,像大运我们修了太多的天桥,也修了一些天棚,我们可以使用新材料,用这些小建筑来进行试验。

观众:那建筑成本会增加吗?

黄伟文:可以与厂家等联合推广,这样取得了企业赞助,就能够减少成本。

张一成:深圳是新能源适用城市,太阳能的转化是问题。

观众:我们是被动接受的吗?

张一成:这个应该要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还需要我们在技术方面多做考虑。

观众:我建议张老师的这个材料中,可以拿某一点来细细研究,这样我们听起来比较有效果。

观众:《绿地规划标准准则》中高尔夫能做绿地类别吗?

黄伟文:确实是把高尔夫划为了绿地级别,如果不这样的话,高尔夫球场很容易乱来,胡乱建造一些会所等等,所以这样至少可以规范化一些。是不是可以完全做绿地,可能还值得推敲,它相比生态绿地的职能要低,但是比一般的住宅又要好。

张一成:可以把高尔夫球场作为城市建设用地里面的一类,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职能可以算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一类。但是你的话也有道理,高尔夫要有年限,到一定的年限可以化为绿地,但是如果不加以划分,深圳达不到要求。比如污染,不能说政府是不重视这个问题,但是又有建筑公司乱建,结果还是混乱的。比如污水厂建好了,管理又混乱,结果还是无用,所以还是行政方面的缺失。

 

从revolution向evolution转变的规划方式

演讲人:吴文媛

我们在中国现代最和平的建设年代中,都能了解“革命”这个概念的,并一直以革命的姿态来做建设,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对现状的无视和必须“砸烂一个旧世界”“才能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封建价值观。简而言之,按照革命的发展思路,凡是旧的就是坏的。与这个核心理念和操作模式配合的,是一个缺少检讨机制的官僚的规范制度和近乎垄断的技术资质管理制度。这几项合力,迅速瓦解了诸多老城区的紧凑结构,把原本有机的城市机体快速地发展成松垮、无趣、必须依靠汽车出行的“现代化城市”。

3月30日凌晨宁波爆破两幢高层建筑,为修建地铁让路腾地,这引发了国人对中国特有的“建筑短命”的争议


2009年初,我会同几位社会学者、规划师、教授和开发商,开始筹划成立“低冲击发展中国研究与行动小组”,旨在探索以改良方式而不是革命的方式发展我们的城市。我很赞同张一成的想法,研究低冲击发展,除了要研究包括绿化、能源节省等在内的尾端技术,最根本的就是系统,我们要在这个系统内解决所有问题。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产业基地,除了中间的山脊部分,其他地方都是匀质的社会形态,当地的农民还很幸福、小康地生活着。当地自然生态很美,有天然的水文系统和成熟的农业,它的本身就是一种“低冲击发展模式”。我觉得一个规划师如果在这个项目上把原来的形态做没了,或者做不出一种更好的形态,实际上是一种犯罪。它的毛细交通就着小山小水有着高度的合理性,道路交通密集、方便、完善。但是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划,在村庄里面,要划出将近一半的面积发展工业,并且已经有一个庞大的工业建筑在建。这和小山小水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

回过头来讲,我认为“低冲击发展”不是不适合发展产业,其核心理念应该是“存在优先”,就是所有存在的,我要优先考虑它还要存在几年,如何发展下去,还有一个怎样的改良过程。这就是evolution的思想。

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从农田开始发展,先利用最平的农地,农地不够了再铲山,然后再铲平旁边的村庄。这样等于一次过把社会生态铲平,那么自然生态留下来有什么用呢?我们讨论低冲击、讨论自然生态的时候,其实更注重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比如在刚才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有另外的发展思路,就是在人和社会比较稀少的位置发展产业,在村庄基本不搬迁的情况下,去发展城市空间。工业和农业并存,与原来的产业、地形、地貌、水文规划都有一个很好的衔接。我觉得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思考农业和农村对城市的关联度。

所有的地形只作微改造,不需要城市级别的污水处理系统。要知道,污水全部截进污水厂,对河流同样是有危害的,因为河流需要不断地补水以保持流速,水系统的自我清洁是靠一定的流速去带动的,我们要相信大自然是有一定的代谢能力,人类不需要扮演上帝。因此,我们在规划中,是要保障村庄原状供水系统能够进入主水系统。

 

绿色规划论道

演讲人:庄荣

对这个酷茶会久闻其名,一直很想过来一下与各位交流互动。绿道这个东西的定位,我是卷入其中较深的。因为我是一个园林规划师,一方面作为从业人员,一方面作为观察者,所以可能在我的眼中和各位眼中的绿道会不一样。我讲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时间回溯,香港考察,回望七娘山,绿道,未来。

时间回溯:我是贵州人,我大学去了南京,觉得那是真正意义上的绿道,能感觉到历史,能看到城市的民国建筑。

后来到了珠海,觉得珠海的情侣路,也算是绿道,可是开发配套设施并不完善。

 

香港郊野公园:这里的管理法制很完善,能够较好的重视历史,原样保留。这里有完善的路径系统,香港的绿道是慢行道与郊野公园的一个连接,人工构筑量少,安全防护措施齐备,很适合发展生态旅游。而且人性化的体系标示系统很完善,也很简易,没有过多的投资和设计。

 

回望七娘山:七娘山主要是一些山系和海岸资源。这里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从生态、人等方面出发,在游赏结构方面是根据景观特性进行分类。游线主要沿着山脊线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规划,广义的绿岛可以拓展,游线组织。

绿道:绿道从生态敏感区到区域绿地,到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区域绿地的法律地位,再到09年广东绿道。绿道的内涵是一种线性开敞空间,主要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类。

未来:未来我们希望能将深港绿道进行对接,希望以后与香港的新界单车径连接起来。行成一个好的绿道网规划。

黄伟文:关于绿道的问题,我在美国不知道绿道的计划,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个路面改成沥青,巡逻的栏杆画上树皮,巡逻道要退出历史舞台。我想是否原有的石板路可以保留一部,保留历史遗迹?

张一成:我也是一位旅友。在我的旅游经验看来,绿道网络中,一旦跨入沥青路面就很热,只有石板路比较舒服。我认为,不要过多的穿越生态保护区,这样对生态破坏大。我们说要保护环境,可是为什么市政设施可以开绿灯,他们可以在生态环境里面走,这样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尽量保护维护生态环境。

庄荣:我们本来对这些意见是反对的,但是我们是一个技术服务机构,主要是要满足业主需求。我们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开始就建议不要改变原来的石板路,但是最早是上头的指示,一部分领导是骑车去进行体验的,他们认为骑车在石板路上走不舒服,所有我们在一部分原有石板路的地段铺了沥青,坡度大的地方还是保持了原样。

观众:香港的设计模式,香港的路面修饰,没有时间限制,用最原始的方式把整条路线装饰完,我们可以汲取这样的教训和经验,也可以让七娘山不要修登山台阶。

张一成:过度使用材料会很费力,建好以后,还要上色,香港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

庄荣:香港郊野公园的管理条例很全面,七娘山没有推进的原因就是和村民没有协调好,香港郊野公园与村民协调的很好,这点值得政府部门去借鉴。

观众:绿道的设置的原始出发点是什么?我一直不太了解,作为城市珠三角,我就是不理解,就像深圳花那么多力气办大运,而不办大学,绿道设计解决了那些生态问题?

庄:从官方文件讲,深圳还是被作为典范被表彰的,绿地的界定不清晰,良好的初衷是控制城市的无线蔓延。

观众:这个绿道没有科学依据,只是领导指示吗?

庄:有事先了解过欧美,新加坡的例子。现行的规划体系,是美国率先做区域的。

观众:深圳的绿道解决了哪些生态问题?

庄:我们研究盐田2年,论证过程有部分的缺失。但至少可以告诉大家绿道它是好东西,以后会更好,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大的区域里面,能实现连通,我还是比较看好前景的。

 

绿色城市畅想

演讲人:巴勇

前面几个都是规划师,我是建筑师,关于我的绿色畅想,主要说三个。

一、 深圳城市河道两岸的市民植树体制

要谈绿色城市,对我而言就是种树。深圳北高南低,所以深圳分布许多河流。

但深圳的河道污染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难题。

我以前住新洲,新洲河污染严重,于是我搬到保安中心区,但是还是有一个污水沟。不管如何改造,我们所有的改造都到了政府手上,这样会让市民的责任缺失。我认为治理应该让市民参与治理,这样会少许多抱怨。深圳目前800万,如果有一半人去种树,就是400万。

例子:大阪,沿着大阪河种樱花树,从04年到目前种了30万棵,都是市民种的,不是政府。

深圳有很多河,治理主要是修水泥,作为市民来说,只是治理,而不能形成城市名片。深圳有凤凰木,于是想到深圳河道两侧都种上凤凰木,就和日本一样,是一种风景,可以成为深圳的一个特色。

设置体制,城市级别的绿化,河道两侧的种树应该提倡市民和志愿者来做,如果市民愿意承担,也是一种城市精神,都说深圳没有归属感,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情感。然后,植树节每人可以发个植树证,就是沿河种树,种一颗盖个戳。也可以与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相结合,这是政策层面的。

还有一种是屋顶种树,这是深圳的屋顶(图)。很难看。如果只有一两栋意义不大,如果全部种很好看。要有相应的鼓励政策,还有地下空间的管理也主要是政策层面的。

 

我认为深圳现在可以修建电动车道,有一次我开车的时候差点挂到了电动车,就开始思考问题出在哪里,深圳现在是禁止电动车,但是不是控制车速就能解决?

电动车现在根本没有空间生存,他们可以跑人行道,小车道。所以可以考虑把辅道改为电动车道,把车的速度分离开,这样就能避免交错。

相信未来深圳会越来越绿,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观众笑)

张一成:辅道以前是自行车道,现在又是机动车道。许多人有一种认识:骑自行车是打工的,开机动车是白领。人工痕迹越多的就是越好的,这是一种认识错误。种树需要公民意识的培养,不过如果这样,地就不够了。

观众问:公共绿地的管理,矛盾会指向城管局,我想问的是规划局和城管局有对话吗?

答:这是职能划分,我们还没有到这块。设计处经常开会提意见,但是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没办法,这是缺乏整体的行政管理。

观众:种一棵树会被拔掉,为什么呢?因为绿化管理体制,垄断的划分,不同的地盘有不同的公司承包。你这个市民种树的想法非常好,但是这种垄断体系需要改变。屋顶种树有难度,不种树种粮食可不可以?(观众笑)关于电动车道的建设,交通中心有跟我交流怎样设置一个电动车道。现在骑自行车很贵的,一到晚上滨海那带有很多人运动,但某些人用电动车是一种生产工具,贪图便利,例如送水工,这些对他们是生产工具,不是代步工具,他们认为时间就是金钱,我觉得电动车道这个想法很好,如果能达到运输工具的档次也需要大笔的投入。

观众:你说自己是建筑师。很多规划师没有认识到水系统。深圳的红树林每年都会死很多树,本来这是一个生态系统,由山上的水带来的,但是深南、北环断掉了这些系统,我觉得你这个很有意义。

张一成:可以海水灌溉,规划师也要注重水系。

观众:绿道有没有生态意义?

庄:这是一个慢性系统,它的前景是很好的。

观众:一说到公共绿地的管理,就自然而然会指向城管局。在河道旁种树,第一晚种树,第二天就容易被拔掉。电动车的问题,某些人用起来是一种生产工具,可能就贪图便利,直接上汽车道跑,怎么方便怎么来,因此电动车道可能实用性不太高。

张:深圳取消电动车的做法还是有问题的。

 

生态城市建设与环境经济实践

演讲人:刘正广

我想给大家带入一个新的理念,两个问题:生态城市建设为何需要环境经济手段和环境经济手段的应用领域。首先看城市中发展存在的问题,比如水空间问题,产生原因,生态城市的建设,达到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的生态社会。

应该怎么达到:思路一般是城市规划,规划之后施工,建成之后开始看,最后关注反思。然后再去用新的设计方案来,就这样一直循环。而我们如果跳出城市规划,就会看到,建造一个生态城市有自然资源的输入,城市内部要减少生态系统的冲击,但是每一个规划体系都会看到功能和空间。我们现在整个的设计理念就是人和资源环境的对话,而没有考虑人和人之间的交流,经济学里对经济人的假设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资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这样就会导致市场失灵。如果我们将环境价值和产权纳入经济系统,让它不再是一种公共物品,这样就可以靠市场规律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资源环境就是作为实现这种交流的方式。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人和组织是有一个外部性的,都是相关联的。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有行为主体的责任,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

再来看应用领域,通过税收来控制。

绿色资本市场的示意图

现在有一些环境类金融产。产品在什么市场进行交易呢?气候变化与碳金融。这是现在的市场规模,建筑行业的减排潜力。碳交易可以在国内和国外两种市场上进行。

未来的发展方向,单体建筑

小区和工业园区也可以

城市级别也可以做这种管理

如何去认识:

“商品”——衣服、家电、化妆品

“货币”——一般等价物——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碳排放”——资源节约、环境污染的一般等价物

 

张一成:从经济学的角度,是一种思路,国际上有很多运用。

观众:做项目会有环境评价,参照的是什么?

刘正广:国家有一套标准。怎么可以把做的好的部分识别出来,通过基本值的鉴定,区域平均水平的衡量,得出的结果比标准低的可以拿去卖,比标准高的要去买,但这些不是参照我们国家的标准。

张一成:通过碳可以反映出资源消耗水平。

刘正广:我补充一下,这只是环评的一方面。还会根据企业的规模分配给企业指标,然后比较每年的增量。方法就是综合你吸收和排放的一起来衡量,这个有通行的。

观众:中国有没有这个方法?有没有推广?

刘正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实没有这种减排责任,但是发达国家有这个责任,发达国家会向发展中国家购买排放权,发展中国家可以拿过去卖。深圳目前有单个项目的交易,大面积还没有开展。

张一方:资源节约很重要,否则全世界的资源不够,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生产。

观众:你讲的内容有点超出专业范围,比如按土地价值来分配建设的量和人流量,中心区用了最低的密度建筑了豪宅,但是有完善的公共系统却没有人用,真正需要这些公共系统的却在更远的地方,但是他们却没有这个资源。

张一方:我觉得中心区还是有很多创意的地方的。

观众:可是中心区没有步行的需要,都是豪宅。功能分配和土地效益也不完善。

观众:当时没有开发商,但是后来住的人都不是我们的初衷。本来这里规划的是公寓,而不是豪宅,专供去中心上班的人住的。但是现在低端人群越来越少,当初的理念没有考虑到这种需求,但是现在在改善,大的路网结构还是很方便的。当时是学习香港,我们想改善,但是结构行的问题实践起来不一定行。

观众:中心区还是有几个片区发展很好的,比如景田片区。

观众:是方案完成之后才会计算碳排放吗?

刘正广:不是说你建好的就去算你的,而是设计图纸的时候就可以弄的。

观众:但我还是觉得作用不大,等发达国家发展完了,破坏完了他们才去弄这些。

刘:中国不会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问:但是这样会被淘汰,因为工厂不能排放就不能盈利,没有利润就会被淘汰。

 

低冲击开发与绿色规划

演讲人:任心欣

我今天想汇报的主要是我们在做的一些工作,并不是一些结果之类的。 

低冲击开发,是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与资源利用技术。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尽量模拟自然生态的状况进行雨水径流水质与水量的管理。不是一种新提出的理念,而是一种应用。我对低冲击开发的理解还是开发,只是缩小对生态的影响。

理念和思路的概述

雨水污染有很强的作用,是不是哪里都可以运用低冲击开发。

刚开始接触很陌生,但是是重要实现手段。

以美国为例子。对比了相应的标准,美国的LEED体系。

我们在具体的条例上来看,LEED体系都有具体的定性定量的表达,而我国还不完善,只是简单的描述。将来我们希望可以把这个理念推展,将低冲击开发引入。关于在中国的影响因素,以光明为例来说明,最重要的是意识和标准。

如何推动低冲击开发,我们现在也在做这个工作,主要是四个步骤。

但示范不一定成功,不过在深圳有推行。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推动低冲击开发的运用和推广!

 

张一成:我们坪山新区有推进这样的工作,希望通过坪山的示范,可以推广到深圳。

观众:我觉得这些探讨都比较好,问题在于实施,我们规划的理念很先进,但是真的协调起来,有很多规划没落到实处,这个问题就是规划部门与政府部门缺少合作的精神和意识,现在各个部门是独立运作,低冲击开发这个问题涉及的部门很多,我觉得将来在做规划时不能只是提出理念,而要行动规划,需要各个部门一起研究,我们是不是能够试验一下,将各个部门集中在一起将问题全部解决。像你这些技术措施,还有很多环节需要考虑。要各个部门打破山头,一块来做。

张一成:这个意见很好。

任心欣:从2009年,相关部门就有了明确认识,我们全市都有参与,也认识到不应该有行业壁垒,就目前的技术,其它部门也有支持。城市规划是控制,如何提出合理的指标?这个综合利用的工作,现在落后别人,通过科技攻关缩小差距,你可以从很多角度出发,发现研究的阻力。这个事情,能有一点突破都很困难,但是在示范后,它的效应是全面性的。将来对开发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只靠我们是不可能完成的。

张一成:我们不可能改变这种体制,要从源头抓起,出一个技术准则,这样使得技术方知道怎么去设计,政府也要明确。

庄荣:关于规划设计问题,就我们这个导则的编制,我们参与了光明的绿地规划,不知道编制的成果有没有体现?当时是一个尝试,它的排放应该可以纳入生态城市的建设中。为什么我们的公园要封闭?

任心欣:在考虑太阳能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绿地,这是个两难的规划。

张一成:我们现在在考虑将建筑覆盖率不做严格限制了。

非常感谢大家,这个叽喳酷茶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平台,我们收获很大。我觉得绿道这个规划很好,就是设计的距离太窄了,同时不要过度取材,尽量把持它的原始风貌。再次感谢大家的到来!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