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空间元素

2014-10-17

规划大厦818(福田区红荔西路8009号)

6682 人阅读

摘要:

街道作为至关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展示着城市的魅力和活力,而设计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又无所不在。作为设计之都的深圳,如何营造整体活力的街道空间,又有哪些元素对街道空间的魅力有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本期酷茶会探讨城市街道空间元素话题。

活动回顾

记录负面景观,体验街道空间

主讲嘉宾:胡诗旸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很高兴跟大家分享“记录负面景观,体验街道空间”这个话题。因为城管局日常工作中发现街道空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邀请我们中心来和大家出这样一本小册子,讨论有关负面景观、负面空间的问题。所以,我们跟城管局合作了“城市管理负面清单”项目。

这册子我们采取了自下而上的形式,选取一张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照片讨论负面景观,对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并直接以photo shop的形式对这张图片的环境进行改进。这种改进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是基于现有环境最小改动的建议。

在梳理负面景观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人行道、自行车道还是景观小道,或者是无障碍设施、市政设施、家具小品、绿化、标示牌、道路的路灯、景观灯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这些问题并不存在于景观元素本身,而是综合作用在这个街道空间下发生了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深圳挺好,是现代化建设的典范。看这张图片确实是这样,我们的深南大道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是我们城市的形象和名片。

再看这组照片,我并没有选择最糟糕的街道环境、街道景观,当然也没有选最好的街道环境,其实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看到的,我们每天行走在其中的就是这样的街道空间,可以说是负面景观空间。

用左边这两张照片,我是想问这样几个问题,我们的广场需要这么多石座椅吗?谁会来坐这种冬冷夏热的座椅?没有树荫的地方谁愿意停留?这种雕花的交通岛路崖,是飞速而过的开车人在欣赏,还是我们着急过马路的行人会去欣赏它?或者说我们需不需要这些路岩石?

我说了负面的街道景观,我们也谈谈好的街道景观。回想一下,印象中什么时候走到了一个让我们感到特别舒适的街道空间里?或者说换一种说法,是什么感受影响了我们对这个街道的认知?

首先,我们目之所及,我们会记起阳光照在身上温暖舒适的感觉,还是我们迫切需要树荫下了一丝阴凉?这个街道上我们闻到了餐馆里面飘来的食物的香味,还是汽车尾气和垃圾的味道?它会影响我们在街道上的感受。这个街道是嘈杂的还是安静的?嘈杂的街道会不会让我们觉得更加烦燥?包括这个路面是不是特别平坦,还是我们走起来磕磕绊绊,一脚踩下去就是一个水坑。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在街道上的心情。

还有我们在街道上身体行进的过程,以及我们的身体由于对抗重力而上下坡、上下楼梯发生的这些动作。从这几个方面如果能去综合考虑、去发散,能够基于这些方面以人的舒适度、人的愉悦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那我就可以创造一个好的、舒适的街道景观和街道环境。

如果用比较学术的语言来说,我们需要生态性、人性化、连接性和可达性,特别是提供给老年人、有行动障碍的这些人,他们在街上可以方便通行的街道,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安全性以及多样性,能够考虑不同行走速度的人和在街道上需要不同活动发生的人,给他们所有的人都能够提供一个满意的街道,这才是我们舒适的街道空间体验。

好的街道我们没有办法设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衡量方式,因为我们的街道是不同的,有的街道在CBD、在繁华的商业中心,有的街道在宁静的住宅小区,也有的街道在海边或者在公园的旁边。所以,我们需要对什么样是好的街道空间进行具体的讨论,和大家一起进行讨论。

负面景观、负面空间的清单项目,我们希望最大化的让大家参与进来。我们中心推动了一系列微信活动,“负面景观随手拍”也获得了大家的反馈和回复。

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关注到《南方都市报》出了这样一期非常有趣的漫画,吐槽那些反人类的公共设施,这种轻松诙谐的方式直击要害。

同时,我们也计划开发一个手机的APP程序,它结合地图来显示这个城市中有哪些负面景观,以及可以如何改进和更新。我们使用它时将负面景观拍一张照片,输入地点、问题,最后希望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帮助我们来监督这些问题,并改进及反馈给大家。

我们还进一步计划做一系列的漫画,来讨论街道空间的问题和它的改进方法。也会组织工作坊,通过专家、热心的市民参与和讨论,一起来分析什么样的是更人性化、更好的街道空间。

谢谢大家,我就说到这里,希望大家进一步关注我们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的微信公共平台,继续参与我们的活动。


说说那些反人类的公共设施

主讲嘉宾:陈晓勤 南方都市报

大家好,我是《南方都市报》漫画版的编辑陈晓勤。南方都市报七月份做了一个反人类的公共设施漫画专题,做这个专题是因为我在网络上看到了纸片井盖等新闻,新闻说南京大学城大道上的井盖,最薄的地方只有0.7厘米,而且看样子有一些年头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作为漫画版编辑,我就请了一个作者,做了关于比较反人类的公共设施的漫画。

比如修到家门口的立交桥,如果遇到堵车,基本上在窗户边就可以看车展了。 他们都以冲刺的姿势过斑马线,因为行人绿灯时间太短了,而有一些新来的人不了解这个城市,绿灯瞬间就变红灯了。

还有要么是很远没有公车,要么很远没有垃圾箱,就像在沙漠里面找水一样难。在中国很多城市里面找到一些毫无指向性的路标,让人转晕了都不知道在哪里。

接下来的是“大人,好消息,最近我市旅游业蓬勃发展啊”,“哈哈哈,总结经验,继续扩张产业”,“保持就行了,他们都是来探险的”。

刚刚看的是反讽吐槽公共设施,我们觉得好的设施也要推荐。比如使用一些对角的斑马线,提高行人在路口的通过率。增加公共WiFi和手机公共充电设备。

开放健身体育场馆,而不是仅仅用于运动会和明星举办演唱会,其实人人都能享受这些体育馆,毕竟我们都纳税了。

这幅漫画是今天见报在南方都市,也是我昨天在编版的,你们是第一读者。最近广州有一条很不人道的规定,想全面禁电摩托车。其实06年广州就决定要禁止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但是大家都不听继续用。因为依靠电动车生活的人太多了,除了快递、送水等专业市场员工,还有送小孩上学的父母。期间也有市委常委觉得这个政策不人道,质疑过“难道穷人连一点路权都没有吗?”我也觉得这个事情值得反思,所以用漫画反讽一下。

我现在在《南方都市报》负责的栏目是漫画版,也希望漫画也可以尽量贴切到市民的生活中去,给市民说点话。

叫外卖发现一个蛋炒饭都要五十块钱,咋能这么离谱?,回答是因为现在送外卖都改用汽车,不能用电单车,所以从今天开始每个盒饭增加燃料附加费、停车费、过桥费···就像坐飞机一样贵了。

“禁”字是领导的想法,很多事情很难管理怎么办?我就不要让它出现,我就全面禁止它,所以就会有这样的通知。很多时候他们没有看到市民的需求在哪里,也并没有看到大家需要什么样的东西。

接下来这个漫画说,“领导,这样贸然封杀电动车不会影响日常出行吗?”“没影响。”“没影响?怎么会呀?”“因为我们出入都有公车接送的嘛。”

接下来是用小毛驴收发快递,恢复古代生活,没有办法,不能开摩托车又不能开电动车。

如果这个政策真的实行下来,扰乱了民生民计的话,小市民也有自己的智慧,电动车没有办法送水,我们就滚着来。当然这两个漫画是调侃。

除了开汽车、开飞机、开火车的人以外,我们这种不会开车的人怎么办?难道真的要靠骑马或者走路吗?电动车为什么给人感觉混乱?你看广州、深圳或者全国哪个城市有摩托车道和电动车道?没有,就只是跟人行道一起,而人行道本来路也很窄。如果能够建电动车专用道,顺行、逆行都规划好,很可能就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我觉得是城市规划的问题,一开始整个城市规划就没有考虑到这么人性化的设施,以至于一开始的方案和计划没有跟上后来人的发展和需求。

看第一幅关于水井盖的漫画,他们建的时候肯定没有考虑到你小小的需要。我看过很多人会给水井盖画画,画上各种各样的画。一个是美观,一个是提醒到大家。比如说会画很多叮当猫,画一些超人,画一些HelloKitty。

我去韩国旅行,看到很多石灰色的电灯柱上画了可爱的图像,是他们邀请艺术家给每个柱子做的设计,为了让整个城市活力起来。台湾、广州有,因为对深圳不太了解,不知道深圳有没有。其实艺术不只是艺术学院的人或者专业人士才能接触的事,如果很好的将它用在大街马路上,让所有的市民都能感受很欣赏,是可以让这个城市更美好的。


城市景观风貌提升

主讲嘉宾:宁旨文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

我今天讲的是一个小城市整个景观风貌提升的案例。

2012年北林苑在石狮做了一个项目,石狮2013年举办了国际性的海博会、服装博览会,应着博览会就做了城市景观风貌的提升规划并实施。

这是政府运作的一个项目,我们当时考虑项目库、前期概念、分项提升计划的思路。石狮算是比较富裕的城市,政府也想把城市景观做一个全面提升,分期来实施。我们做了整个项目库的规划表,分几年完成哪些项目,分哪些区域规划,投资多少,完成多少,总投资19亿。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前期规划的概念,包括现状的研究、总体提升的理念、规划结构和重点提升的区域。

从整个城市的背景来讲,要引用城市文化和著名的风景点及城市现状——它的问题在哪里?景观绿化不足、街道宜人的尺度不够、公共开放空间较少、传统文化表现比较弱、城市水系统现状较差等。

我们坚持的理念和原则是什么?保护与提升并重,展现城市的特色。提升策略方面,考虑风景区及滨海廊道的位置特点,针对石狮的总体布局提出措施——通过贯通生态廊道、优化植物风貌、特色空间、绿道体系、色彩印象等几个体系展开。

整个规划结构为“一心、一环、两片、多轴”的概念,以老城作为中心点往四周辐射,连接滨海带,同时串联风景区,形成了这样一个肌理的架构。

分项提升包括几部分:道路、海岸、公园、河湖、公共艺术、建筑分项和夜景照明。

道路结构。

道路板块平面效果。

立体绿化。

一些城市的道路系统,从色彩到地面铺装,再到家具摆设,包括公共艺术,都做了系统化的规划,每个道路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道路根据周边的特点进行提升,一些跟服装博览会有一定关系的街道还做了雕塑艺术和植物系统化的规划。

石狮人均GDP还挺高的,老百姓比较富裕,也花了一些精力做绿化,但是城市面貌还是比较杂乱。我们提出的概念是要整齐,主要从疏密度和统一性去考虑,系统化的做空间。如果设计施工这方面做的好,后面管理也比较好,城市展现的景观也非常宜人。

要理顺的话,每个道路段主要从植物层面,包括道牙、地面铺装、外围道路等等做系统化的提升。另外,后面还有建筑立面的改造。

另外,植物也很乱,我们要统一植物的品种和色彩。我们规划每一条道路都有不同的花色,比如这个道路是以黄花作为主打的特色,香樟作为主要的形状树,形成了遮荫和色彩的概念。

为了体现城市文化“服装”,因为服装产业非常发达,这个雕塑代表城市的产业文化的概念。

对于户外广告牌的整治,因为城市面貌不只是环境景观的问题,城市建筑也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也是景观的一部分,所以也要统一梳理。

海岸线是他们打造的滨海旅游线路。其实它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欠缺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设计、统一的梳理,这就需要规划设计院对下一步的设计提供系统性的指导。

这是一个旅游小镇,这个小镇本身也挺有风情的。我们给它的建筑色彩做统一的规划。虽然没有那么快实施,但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远景的指引。

海滨公园绿地系统借用国外的概念,把各个方块的绿地通过绿化廊道串联起来,有一些重点打造。近期建议对风景区的现有的建筑和植物做一些梳理。

市级公园也做了指引。建筑立面跟现有的植被做梳理之后形成简洁的景观效果。街道尽量让它形成非常舒适的休闲环境。

另外是口袋公园,怎么把连接道路的绿地利用起来,解决城市绿地活动空间缺少的问题,便于老百姓休闲和锻炼身体。

水系统也是城市景观的一个体系,也做了系统化的景观指引。有一些水系统的驳岸,想办法做一些生态化处理和指引,包括景观化造型的做法。

公共艺术方面,有一些街头艺术。建筑方面也是,目前整个城市的建筑也是五花八门,所以做一些色彩的统一。包括外观方面,有一些老街给它进行梳理。

夜景照明方面,包括老区的道路做了一些景观夜景的指引。近期会考虑要实施道路的夜景。 行动计划方面,要完成这个项目很庞杂,梳理形成了五项指导方针、五项整治行动、五项景观工程和一些保障措施,从这些层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的针对性不强,只是泛泛的讲了一个案例。


以需求为导向,建设充满活力的街道绿化空间

主讲嘉宾:欧阳底梅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

大家知道,街道绿化其实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街道绿化,即使沿街的建筑物艺术水准很高,但是整个城市还是很沉闷,没有活力。所以我今天跟大家探讨的主题是“以需求为导向,建设充满活力的街道绿化空间”。 今年8月14号召开了深圳市国际化城市环境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将道路绿化建设成景观优美、功能适宜、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绿色长廊。优化绿地结构、功能和空间布局,全面美化提升交通渠化岛,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建设带状公园,2017年在全市地铁出入口建立各具特色的街头园林小品200个。”这对城市的街道绿化空间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在探讨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学习两个街道绿化空间建设的案例。

洛杉矶市中心大公园 GRAND PARK

中心公园有特色的设施包括,可移动的桌椅、互动喷泉、音乐会、社区活动的电子路线图、儿童嬉水池、露天餐厅。

洛杉矶市中心大公园官方网站的首页,体现公园为各种群体服务的功能。

这是一个跨越了四个街区的中心公园,周边是街道和建筑。分了四个功能区,有举办音乐会的草坪、社区的露台、舞台表演场和大型的公共广场,这是表现洛杉矶文化和历史多样性的象征。 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公共空间不仅仅是美,不仅仅是景观,也不仅仅是绿化,而是要响应市民的需求。这个公园的建设经历了很多的制定过程,包括与当地的社团组织、艺术团体、市民和政府机构沟通,同时展示了多元的文化,能够适应和引导市民的生活变化。

上海古北黄金城道步行街

这个街道全长700米,平均宽度60米,跨越了三个街区。两侧是高楼大厦,建有广场喷泉,四周都是树环绕的街区的平台,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开放的公共空间。这个空间达到了安全、多功能、有趣以及可持续,适合所有的年龄层。

这是我们8月份去上海考察拍回来的。这是上海的项目,有水体、小花园。

现在讲一讲深圳市街道空间建设的现状。

我们现在大多数以观赏为主,以生态和绿色为主,对市民的需求在功能上响应不够,特别是一些小众和特别一点的需求。有时候我也在想,爱好极限运动的人,我们可不可以在公共空间建一个这样的场区;爱好宠物的能不能建一个宠物公园,就像纽约那个有一个遛狗场;能不能建一个锦鲤公园;能不能建一个开森林音乐会的公园。

从深圳市的绿地系统来说,现在的现状是三级公园体系: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从国家的行业标准分类来说,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这三个跟我们今天要讲的街道绿化是相通的。讲这个是说我们的绿地分类强调不同的服务功能和特色,不是简单的说所有的绿地都套用社区公园的标准建设,不同的绿地应该有差别化的对待。

我们市这几年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和成功的案例。

其中一个是福荣都市绿道。可能有人走过,它是带状公园,总长度3.08公里,面积10.27万平方米。福荣都市绿道,原来的功能是高速公路的隔音带,而且是封闭的绿化带,现在打开建设成带状公园,是亲民的都市绿道。有运动区、漫步休闲区、文化区、便民设施。 这是园岭公园,在上步路,也是把封闭的绿化带建成带状公园。

这是上步公园。

基于这些,我觉得我们建设街道绿化空间,首先要以市民的需求为导向,要调查和了解市民真实的需求,比如香蜜公园的设计,叫“开门问计”。第二,以开敞安全为基础,营造友好亲切的城市空间。因为我们的城市空间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空间。第三,以人的活动为中心,营造市民喜爱进入的城市空间。第四,以丰富文化为目标,引入艺术活动,激发都是新活力。第五,以现代时尚为特色,营造国际化的城市环境。

这是我对建设街道绿化空间的一些思考。


滨水街道空间的复兴

主讲嘉宾:Ana Santos 毕路德国际建筑顾问公司

我们今天的讨论前提是主办方提出的“关于深圳如何打造充满活力的街道空间”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开始,我们来看一下深圳整体的情况。

深圳有一个长达230公里的海岸线,面对着香港。 但作为一个深圳的居民,我觉得深圳的是背向海洋的,让人感觉不够亲近,我觉得需要把城市转向海洋,让人们更多的面向海洋景观。

首先,需要打造各种各样的通道,让城市的内部通向海洋。因为深圳的海岸线很长,所以沿着整个海岸线都需要有这种通道,可以让我们从各处都能接触到海洋。

这个是我的家乡葡萄牙里斯本的项目。这里像深圳一样拥有很长的海岸线,但原本这里原来堆积了很多垃圾,很荒芜,因为世博会所以需要改善。这个场地在设计上用了许多手法,做了很多把城市引导向海洋的方向性东西,另外也在这边做了一些特殊的景观设施,作为一些地标性的设施吸引人们到这边来。现在这个场地非常热闹,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 关于设计方面的积极的元素:

首先,滨水的街道景观需要有延续性来方便人流的活动。当人处在这个场地的时候必须明确的了解他要去的方向在哪边,而不会迷失在当中。

第二,在具体的节点需要有标志性的元素。具有引导作用的充满趣味性的焦点。

第三,与周边城市的连接性。因为城市本身具有不同的功能,包括交通、城市的居住、商业或者各种各样的功能,以及场地的运用和设计也需要跟城市功能相关。

第四,活动推广及社区参与。可以推广和让人们参与到里面来,像集市、展览和体育活动,这样才能让场地变得有活力。

第五,我们必须具有生态环保的意识。让软质和硬质达到平衡,就是绿地和硬质铺装之间的平衡。只有这些元素都符合、都做到的时候,这个场地才能让人们流连忘返,让人们去了之后还会再去。

消极元素:

第一,缺乏延续性,阻碍人流。

第二,具体节点区域缺乏标志性的元素。

第三,与城市的功能不相连接,缺乏功能的多样性。

第四,缺少活动推广及社区参与。

第五,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就是软质和硬质的不平衡。

所有的因素都会让人们对这个地方产生不好的印象,然后就不会再来。

这个项目当初的概念是以“凤凰”为主题做设计,从色彩和形态上来靠近这个主题。首先,我们延续滨水的方向设计步道,在与城市道路接轨的地方设置入口,引导人们进入这个场地,把城市的功能引入到这个场地里面来。

我们设置不同的人行步道、步栈道、草地、滨水的步行道,并且都是顺着城市的街道方向延续的城市肌理。在细节上,也会有一些元素来增加场地的延续性,例如灯柱或者植被的种植,这些形态都会延伸城市肌理的一些方向。

在这一片区域,中间的位置是一个商业办公的地方,所以我们在这边设置了主要的景观元素,可以在比较远的地方也能够看见这是一个地标性的存在。而且在这边我也设置了很多功能,比如说小剧场、水景、草地等等。

按照城市功能不同的划分,我们把场地也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比如商业区那边设置一些主题游乐园、体育设施和野餐设施。办公区我们就设置栈桥、码头、露天剧场和遮荫的构筑物。居民区我们会设置一些休息区、运动场和开敞活动区。

因为是以凤凰为主题,我们就从色彩和形态上来契合。不单用这些元素让这个场地变得好看,而是让这个场地具有一些特色,让人们感觉到这个场地是有特点的。

在微观尺度上,关于一开始深圳如何打造充满活力的街道空间这个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创造一种城市设计的语言,把深圳和南海连接起来,在这边推动一些活动,让人们积极的参与到这片场地里面来。

这是在西班牙贝尼多姆镇的一个项目,这里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沙滩,经过改造,这片场地富有了鲜明的特点,变得非常的有活力。

这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一个项目,用了一些强烈的色彩和形态上的设计手法,让这片场地变得非常有特点,也非常具有活力。

这是巴西圣保罗,是一个很好的场地复兴的案例。这边本身是低收入人群集中的区域,活动的设施和发展程度都非常不完善。这个项目根据人们的活动需要,做了跑步道、剧场、运动场等各种各样的设施,把人们引入到这片场地来。

这是毕路德在中国的遂宁的项目,这也是一个场地复兴的典型项目。这里本身是一片荒地,但是湿地面积很大,我们公司就利用这片湿地做了很大的一片绿地,在里面布置了各种各样的设施,也可以把人们引入到这边来。

这是里斯本的另外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主要是想表达,即使是很简单的条件,也能让人们走到这里觉得好有趣,会心一笑,对这片场地产生兴趣。我们看到就只有一条车行道、一条自行车道和一条人行道,但是这边我们运用了一一些很有意思的元素,譬如在地上写了一些诗句。不但如此,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小符号、有趣的设施图案,都会让人们对场地产生亲切感,让他想到这片场地上来。

最后总结,用一个城市设计师的话来说,我们需要创造的是一张活跃的生活网络,去架起场地塑造和健康生活之间的桥梁。我们无法控制一个街道空间是否充满活力,但我们可以创造基质,并增添强烈的项目,让一个地区成为具有一个“场地”的潜力。

城市规划并不能塑造这个“场地”,只有时间,以及人们,可以做到。这些因素永远不会单独存在。只有多个层面的相互结合,魔法才会发生。

谢谢。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