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9
16848人阅读
2017年7月19日,香蜜公园全新开园,区长高圣元在开园仪式上语重心长的说:“它由一块业态复杂、环境脏杂乱的农业用地,转变成一个集生态、休闲、婚庆、阅读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市政公园,非常不易,可喜可贺。”历时多年的香蜜公园建设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并引起社会各界对其景观设计的关注,一时间成了“网红”。
2014年4月,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以下称“促进中心”)受福田区城管局委托,承担香蜜公园竞赛的前期策划服务。总用地面积为42万平方米的地块原为农科中心的科研基地,也是一座植物园,有大片荔枝林,植被良好,绿树成荫。其中还有个太空作物园,培育了70多种太空植物,曾经也是深圳市青少年春秋游的理想去处之一。
自2003年该地块被市政府收回,并将其规划为市政公园用地。但10年间建设主体换三茬,迟迟未动工,周边市民及人大代表屡次表达意见,对公园建设热切关注。起初公园被称为“农科公园”,后来因毗邻香蜜湖,因此在福田区政府接手重启公园项目后,命名为“香蜜公园”,同时拨款3亿元提升公园景观。
鉴于香蜜公园的历史及现状,促进中心在前期策划中提出如下问题:
1)3亿元的投资应该怎么花?公园的建设内容有哪些?
2)如何尊重公园内现有植被、地形和设施,让公园建设更加“绿色”?
3)周边居民和福田区有什么需求?怎么可以反映在公园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中?
2014年8月29日,《深圳特区报》提到时任区委书记张文对香蜜公园的建议“必须把公园设计好、规划好、建设好,打造成深圳福田的一个精品公园.....尽可能满足居民的文化和生活需求” ,以及时任区长王强的建议“尽量利用现有的地形、树木、道路......关注公园与周边联系,应多服务群众,多为百姓服务”。如果公园在未来要“满足居民的文化和生活需求”,那么在竞赛开展前必须开展广泛调研,了解居民的需求是什么,让公众参与到公园建设内容和设计任务的讨论中。
在竞赛策划的过程中,促进中心联合城管局多次开展“开门问计:农科如何成为公园”的工作坊活动,充分调研市民、专家、人大代表等社会群体的意见,将群众智慧作为方案优化的方式。
公园设计竞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公园总体概念规划设计,第二阶段为公园整体景观方案设计。分成两个阶段的原因是由于在前期讨论中,公园的建设内容没有办法详细确定,所以希望通过第一阶段竞赛让设计机构了解市民需求,提出公园定位、总体规划布局以及解决当前问题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讨论如何将政府投资合理的分配给公园建设内容。为了保证一定的讨论范围,虽然在第一阶段选择前5名直接晋级到第二轮的设计竞赛,6-10名也设了奖项,他们的提案也与入围方案一起被认真研究,作为第二阶段方案深化的参照。
同时,第一阶段的设计任务响应区领导“少折腾”的要求,考虑公众参与过程中提出来的建设中“废土不外运、零排放以及建筑垃圾的再循环、再使用”等要求。促进中心也跟区城管局、农科中心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现有资源进行评估,提出设计中应该尽可能保留资源,根据现有资源进行再创作,以达到可持续性的公园建设和发展。
经过多方多次讨论,第二阶段设计任务除了明确公园定位,要求设计单位深化公园整体景观规划设计,还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增加“楼堂馆社”四小建筑设计方案:分别是自然科普图书馆、婚庆礼堂、资源循环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其中,提出建设图书馆是因为了解到福田图书馆寻觅新增馆址的需求,而游客服务中心则是建议由原建筑“青藤社”改造而成,充分体现出竞赛策划中对原有资源的尊重和对社区需求的考量。
另外,考虑到专业分工——小建筑应该交由建筑师来设计,第二阶段竞赛要求入围的5家景观规划设计单位必须联合建筑设计单位,而四个单体建筑的方案必须单独设计。竞赛评审也把景观和建筑分开,形成“1+4”个标段,分别评出优胜方案。中标的总体景观规划单位必须要跟4个单体建筑的中标单位配合,完成设计深化及后续施工配合工作。
香蜜公园竞赛从2014年4月开始至9月份结束历时半年,采用开放工作方式,通过跟业主、设计单位、专家的充分交流,逐轮形成进阶的竞赛题目,让广大市民可以了解公园的建设,并与设计机构一起为公园建设出谋划策。“开门问计”的活动向包括区人大代表、各民主党派、辖区居民、公园租赁商户、老年人协会、香蜜湖社区小学生等多个社会群体征询了意见,这种公开、透明、及时沟通和反馈的工作方式起到良好效果,并深受好评。
竞赛策划则是依据“开门问计”的成果,采用多轮次、逐轮完善设计内容,并在第二阶段中提出景观方案设计与建筑设计分开的竞选和评审方式。这样“精细化”的操作方式让更多高水平建筑师参与到小建筑的方案设计,有别于当前很多死板的招投标规则。
中标单位之一深圳市致道思维筑景设计有限公司(下称致道思维)在回顾参赛过程时也认为:“竞赛策划第一阶段较为开放,设计任务书除了提出必须遵守的设计原则外,公园的如何定位,现状的各种资源和依存如何评估和取舍,设置那些功能内容以及主体建筑(花博、婚礼堂等)的选址等都留给设计单位来解读和确定。可以说任务书给予设计单位充分的发挥对项目的理解力的空间。竞赛结束后,我有机会看到其他家的设计成果,发现第一阶段大家对项目的理解和切入点都很不同,呈现出非常立体,也非常丰富的视角,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集思广益的过程。第二阶段的任务书则采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极为科学民主的方式,由各家入围设计单位共同研讨产生,大家探讨了已经确定的需要共同遵守的原则,明晰了可以由各家设计单位自由发挥的部分。这种做法避免了很多设计竞赛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的问题,也为第二阶段竞赛方案的有效性和落地性提供了极高的保障。为了避免大家竞争图纸量,成果言之有物,任务书甚至规定了每个成果的最多页数。香蜜公园以其特殊的操作模式、无可复制的城市区位,极具特色的建筑功能组成以及极高的社会关注度,成为每个参与其中的设计师其生涯中极为特殊的一次项目实践。项目的实施速度和方案的呈现度,反应了深圳这个城市的开明和效率。”
当然,整个项目还是留下了些许遗憾:比如在前期策划中建议“少折腾”,并设定了保留比例,导致没有足够的遮荫设施应对炎炎夏日的游园体验;
空中连廊计划将公园路网纳入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建立香蜜湖路和农园路之间的空中步道,并联系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深圳高级中学和周边社区,让学生和居民在穿越荔枝的时候可以在图书馆休憩,但实际上这条空中“书廊”在开园时并没有连接到公园外,据了解,香蜜湖路的过街天桥已经建成,后续还是会尽力完成“书廊”的连接。
最后,前期已经成立了“公园之友”,但后期是否能够坚持“开门问计”,让使用者能够持续的参与到公园的运营、维护以及活动中,也是值得期待的。
香蜜公园规划总平图
(中标单位 / 深圳市致道思维筑景设计有限公司 /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公园管理中心效果图
(中标单位 / MLA+B.V+Open Fabric /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婚礼堂效果图
(中标单位 / 深圳市迈丘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有限公司 / 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自然科普图书馆
(中标单位 / MLA+B.V+Open Fabric /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循环中心效果图
(中标单位 / 深圳市迈丘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有限公司
/ 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注:建成后的建筑命名可能与竞赛时建筑的名称不一样
■■■
竞赛策划: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竞赛组织:深圳市一和雅韵建筑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作者:梁秀枝、刘磊
历时半年,采用开放工作方式,过程公开、透明、及时沟通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