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岭实验小学 建筑小旅

2020-11-07

深圳市红岭实验小学

4456 人阅读

摘要:

始于2017年的“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在设计和管理上大胆创新,为深圳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校园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福田样本”。本期设计与生活立足于“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的设计实践,以【走向新校园——探访高密度校园设计】为题举办系列活动。

2020年11月7日,一批青年建筑师及市民参与了本次小旅活动,前往深圳市少年宫观展,并参观深圳红岭实验小学校园。展览和校园分别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的于敏女士,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的蒋滢女士导览。

活动回顾

观展环节

本次设计与生活建筑小旅的第一站来到深圳市少年宫,由福田管理局的于敏女士带领各位感兴趣的市民和年轻建筑师朋友们参观“走向新校园: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

于女士首先详实地为大家介绍了“8+1”项目启动的契机。她提到,深圳最初规划的时候计划人口是四百万,然而随着深圳的发展,现在已经达到了两千万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学校学位紧张的问题也逐渐显露了出来,再加上部分校园设计存在不规范、不适合孩子、没有校园文化建设等问题都需要寻找解决方案。

因此在2017年7月,福田区决定创新采用“8+1”联合策展人的制度来改造8个中小学和1个幼儿园,期望新校园建筑在能够容纳更多生源的同时,把方案的竞赛变成文化的设计,采用弹性和刚性指标互相探讨结合的方式,允许建筑设计师发挥。

于敏女士为小旅参与者讲解展览 ©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随后,于女士为大家讲解了“8+1”展览的参展项目,她详细介绍了每一个学校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和竞赛流程。在讲解过程中,还向大家透露了设计方案在不同阶段发生的变化,以及建筑背后的故事。

比如红岭中学园岭校区的设计方案是改造旧建筑,新的设施在老建筑中穿行;新洲小学在改造的同时还保留了原有的空间记忆;景龙小学的实施方案则重在研究传统的教学空间。

还有为了更多地把公共空间还给周围的居民,沿着街道做了6米退线的红岭中学石厦校区;在体育中心上增加了16个拓展空间,为学校的社团活动提供了场地的红岭中学高中部;将操场逆时针转了15度的,拥有福田区唯一一个四百米操场的高密度之王,福田中学。

于敏女士介绍福田中学的设计方案 ©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在分别介绍完3所“前奏”学校和9所“8+1”项目学校的设计方案后,于女士还对展览的“腾挪”和“延伸”板块做介绍。

“8+1”对腾挪校舍的实践体现此项目极富人性化的面向,在被改造的校园周边建造高品质的过渡校舍以解决施工期间学生上课的问题,保障校园施工期间孩子们的健康学习和成长。目前,“腾挪校舍”已在梅丽小学、石厦小学以及新沙小学实施。


建筑小旅

在通过展览了解“8+1”的完整过程后,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红岭实验小学继续行程,由主创建筑师蒋滢女士带领大家参观红岭实验小学。

蒋滢女士首先带领大家参观了连接两侧教学楼的阶梯,庭院之间上下错层结构构成的半户外活动空间。高密度的学校如果做高层的话,就需要很多的楼梯或者电梯,这样对于学校来说不仅非常不开放,还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因此设计团队将红岭实验小学的整体高度控制在24米,在楼层与楼层、不同教学庭院之间穿插阶梯,以创造更开阔的、供孩子们活动的空间。

小旅观众穿过连接两侧庭院的阶梯式廊桥 ©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鼓形学习单元也是蒋滢女士重点讲解的部分。深圳规定学生教室的不可以小于85平方米,而红岭实验小学的单个课室单元的面积就达到了95平方米,并在每个课室两侧都设有出入口。

为了让学生们可以有更多的交往和互动,设计团队设计了成对的鼓形学习单元,通过打开隔音墙将两个教学单元合二为一,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成对的鼓形学习单元为互动式混合式教学提供多种可能性 ©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鼓形学习单元之间的流动的半户外活动空间 © 吴嗣铭 /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随后,蒋滢女士带领大家参观了顶层和位于建筑东半区三层屋面的操场。

有观众留意到,红岭实验小学的建筑里面中采用了竖向的材料,蒋滢女士解释道,学校的设计尽可能消除传统走廊的结构,以及其结构之间是如何通过竖向叠加的。而这种竖向的陶棍材料能为建筑增加肌理。因为课室以及我们的走廊都不是直的,因此需要给课室的立面增加肌理。

蒋滢女士导览红岭实验小学 ©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顺着屋面操场下楼,大家参观了半地下的篮球场、食堂以及游泳池。红岭实验小学的校长非常看重学生的活动时间,所以在设计初期就希望学校能够有很开阔的活动空间,设计团队对此做了非常好的回应。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中,有观众提问“在设计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蒋滢女士答道:“最大的困难就是过程中面临的调整。建筑师画图是其中一个步骤,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进度做很多调整。不同施工队的施工方式不一样,而建筑师则需要通过和施工队的磨合来掌握施工的每一步。比如我们图上有30多个节点都在建造过程中重新画过。”

交流环节 ©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