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0
南山婚礼堂
10812 人阅读
摘要:
婚姻登记处并不仅仅是建筑,它更是一个公共空间。我觉得一个建筑在很多时候能够给这个城市或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附加值,通过增加这些附加值,尤其是公共空间,可以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孟岩
南山婚礼堂主笔设计师
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人之一,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1999年与刘晓都、王辉共同创立URBANUS都市实践。
主要作品:罗湖创意文化广场、何香凝美术馆当代艺术中心、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华美术馆、土楼公舍、万科体验中心等。
当我们接到这个项目时,我们想,婚姻登记处除了满足公众的登记需求以外,能不能增加一定的附加值?
这个基地非常平淡,一边是南山图书馆,另一边是荔香公园,当时旁边还有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科工贸。我们整个设计团队做了很多分析,认为婚姻登记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登记,除了久违的仪式文化之外,我们有意识地将婚姻登记处周边设计一个很长的水池,使整个流程延长——建筑本身并不起眼,人在这里等待,步行通过水池,然后进入婚礼堂办理登记,上到二层,然后等待,再从另外一个桥回来……
整个流程是建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新人在里面办证,在亲友见证下登记、领证,最后出来。所以当时我们的设计团队做了很多模型研究空间变化。为什么建筑里面这么复杂呢?从外面看似乎很简单。其实就像婚姻一样,永远是看不透的,只有走进去才发现里面如此精彩,或者如此复杂。当你走进去时,会发现入口有点凹陷,实际上材料都是一样的,但从外面根本看不透里面的东西。
同时,我们还有非常优秀的施工团队,他们考虑到每一个弧角该怎么做,整个空间基本上没有直角。我们的室内设计师也非常优秀,有一些细节很有意思,比如上面打了很多孔,实际上就是希望跟光影的角度接近。
一开始的设计和一般的结婚登记处一样,是有柜台的,跟银行有点类似。后来我们修改了这个设计,沿用了国人常用的大包房和小包房,使用个性化的服务——一对新人只面对一个服务人员,事无巨细都可以讨论。包括洗手间,都是非常精心的设计,每一个地方都让人感觉到很喜庆,很接近生活。
办完登记后,顺着楼梯、伴着灯光,缓缓地走上二楼,二楼大堂是一个等待区。一楼的建筑面积相对比较大,二楼的楼层则相对比较高。当你上升的时候,精神也有一种提升,这种设计借助了宗教性质和政府办公面积之间的联系。这道门(门也是特制的)打开以后,是一个领证的空间,光线缓和。其实建筑面积不大,但是里面有很多公共空间,上下和左右流动,形成了这样的变化。
2011年10月10日,新南山婚礼堂选择了一个大吉的日子开业。可以想象,第一天的人非常多,有很多新人在排队等待。个性化的包房和服务,改变了传统的婚姻登记模式,还有很多专门为婚姻设计的细节。如果说,一个设计是一个建筑师做了一个梦之后想出来的,一定不要相信!
我认为,婚姻登记处并不仅仅是建筑,它更是一个公共空间。这里每到晚上就变成周边小区居民的休闲活动空间。我觉得一个建筑在很多时候能够给这个城市或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附加值,通过增加这些附加值,尤其是公共空间,可以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这是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建筑给大家传递的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