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设计与生活28】文化建筑“新生”态

2023-05-14

深圳

1626 人阅读

摘要:

宝安 1990(图书馆、文化馆、音乐厅)升级改造项目位于宝安区新安街道,通过保留、改造和升级“老三馆”,留存了历史印迹(原建筑),扩建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功能,滋生了新气息。既营造新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提升片区整体形象,又使老城区焕发新的活力,更能留存宝安人民的文化记忆。达到了修补城市、积淀城市历史和诱发城市活力的目的。第28期【设计与生活】小旅,由雅本建筑设计事务所主任建筑师、“宝安1990”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甘程鹏导览,带领大家走进“宝安1990”。

甘程鹏

雅本建筑设计事务所主任建筑师

“宝安1990”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

活动回顾


以下为建筑设计师甘程鹏导览的实录摘选,希望无缘参与本次小旅的伙伴们也能了解到现场讲解的精彩内容。

【背景】

新安街道是宝安的老城区,宝安老三馆是1990年代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区级重要文化建筑,长期以来形成了宝安老城区的文化中心,本次改扩建是将宝安老三馆的建筑功能进行升级完善,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成后,原来的群艺馆更名为文化馆;原来的图书馆名称维持不变;原来的新安影剧院更名为音乐厅。

“宝安1990”的整体设计秉承老城区域更新升级与历史文脉发掘传承有机统一的理念。建筑方案以“古树发新芽”为题意,在原有建筑中嵌入透明体块,赋予新的功能,既尊重原有建筑形态,又注入了新的气息。

项目用地面积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3.4万,地下2.8万)。概算批复总投资6.2亿,其中建安工程费4.8亿。


地下公共文化空间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宝安1990的地下1层,1990改造后在中央广场下面新建了3层地下室,负一层是地下文化展厅,补充老三馆缺乏的公共空间,负二、负三层是地下停车场和设备用房,补充老三馆缺乏的配套功能。

前方是一条近200米长的地下公共通道,未来会跟地铁12号线新安公园站对接,公众可以通过地铁站来到地下文化展厅,并通过垂直交通前往地面三个馆。这条通道的设计高度是5.7米,为了消除公众潜意识里对地下空间的排斥,特意将宽度和高度进行了扩大,天花和地面尽量采用浅色和白色系,两侧的房间采用通高玻璃隔段,打造宽敞、明亮、通透的感觉,消除地下空间的闭塞感。


音乐厅

音乐厅原名新安影剧院,改造前是高台阶形式的公共建筑。改造后将新安影剧院前面的台阶进行了拆除,形成了一条音乐街,并在音乐厅前广场新建了名为水晶大厅的交通体,水晶大厅向下联通地下公共空间,向上对接音乐厅主体,是整个项目人流的风向标,也是城市的公共客厅。水晶大厅是钢结构和超白玻璃的组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点爪式钢结构幕墙之一,单块玻璃的尺寸达到了3米×5米。水晶大厅分上下两层,二层采用的是钢结构悬挂体系,通过四周的钢柱拉索悬吊二层平台。

二层平台的边缘采用斜切包边的形式,隐喻大海之舟。前往二层的钢楼梯采用了玻璃踏面,一方面是作为另类的观景通道,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地下空间采光。

对于新安影剧院的改造,不仅是希望可以实现功能上的提升和优化,更着力于打造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空间。

希望人们可以在高强度、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舒缓心情,欣赏音乐。在水晶大厅二层设置了三条玻璃天桥,连接音乐厅的主体,恰似现实空间与遐想空间的对接。

现在的位置是音乐厅入场前的观众休息厅,改造前是新安影剧院入口的门厅,改造后我们将这里打造成了通高的空间,并且采用了曲面的墙体,模糊了墙体和天花的界限,在天花的格栅里布置了点点灯光,让人产生宇宙星河的遐想,实现音乐厅空间的超脱感。

改造前这里是新安影剧院的电影放映厅,改造后升级为演奏厅,既可以用于交响乐演奏,也可以兼顾合唱和电声乐队演出。演奏厅墙面采用GRG专业声学材料,深黑色天花和暗红色座椅,配合周边木饰面纹理的GRG材料,营造安静神秘的气氛。演奏厅的空调改变了传统的送风方式,采用座椅底部送风,提升观众的舒适感。

舞台台口位置的白色横梁,以及两根白色立柱,是新安影剧院的保留结构,我们将它作为历史遗存进行加固后保留了下来。

观众席分上下两层,下层350个座椅,上层250个座椅,共600座。左右两侧各有3个VIP包厢,每个包厢有4个座位。舞台背景墙面外贴的是弧形GRG声学材料,形成管风琴装饰图案。

后台区域的房间功能主要是演员休息室、化妆室、道具室、茶水间和卫生间之类的辅助功能,我们将后台的走道拓宽和抬高,两侧设置休息桌椅,方便演员入场和休息。


停车场

地下室负二、负三层都是停车场,设计了260停车位,其中80个是充电桩车位。地下室前往地面每个馆的楼电梯间墙体采用了不同的标示色,文化馆是橙色,图书馆是亮黄色,音乐厅是绿色,方便人们在地下室区分目的地,不容易迷路。


图书馆

图书馆的历史最为悠久,其前身是1983年的宝安县图书馆,1993年的时候在这个位置新建了图书馆的新馆,并更名为宝安区图书馆,“宝安1990”的图书馆就是在1993年新馆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来的。

图书馆的改造亮点有两个,第一个亮点是将原来的地下一层改为地面一层,现在看到的一层以前是个地下室,外面有室外台阶,改造后拆除了室外台阶,将地下室打开,与广场平顺连接,变成对外开放的空间。

另一个改造亮点,是将原图书馆一层高的入口门厅,改造成四层通高的玻璃幕墙大厅,命名为钻石大厅。钻石大厅既可以作为图书馆的公共空间,又可以对外展示图书馆的形象,还能与广场上的文化馆和音乐厅互为呼应,让三馆形成对话。

图书馆的平面布局每一层都是类似的,正中是一个大厅,两边各有两个小厅;功能布局一层是自修室、自助图书馆和文化沙龙,二、三层是幼儿和青少年阅览,四、五层是专业书籍和老年人阅览。

文化馆

文化馆改造前是1997年建成的宝安群艺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公共文化馆之一。文化馆一层的阶梯艺廊改造前是一个两层高的室外大台阶,高高在上的大台阶已经不符合当下建筑设计的人性化需求,我们对台阶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玻璃幕墙以及钢屋面,让室外台阶变成了室内空间。改造后的阶梯艺廊既保留了老建筑的历史印记,又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还能兼顾内部交通、拉近人和建筑的距离,是文化馆改造最大的亮点。

原来的文化馆内部只有一台电梯,垂直交通严重不足,所以在阶梯艺廊二层中间的位置新增了两台玻璃观光电梯,改善内部交通。

文化馆的功能布局,一层是文化活动、排练厅和非遗展厅,二至五楼为展览功能的公共空间和文化用房。改造前的室内展厅都是封闭的,隔墙阻碍了内部交通,改造后将拆除了隔墙,增加了内部采光通风,设置了活动展板,功能更为灵活。

宝安1990三个馆的外立面都保留了原来的风格,采用与原来外墙同色同规格的条形砖,以现代的方式进行铺贴,既保留了原有建筑形态,又有分隔缝和新旧对比等细微的设计区别。文化馆阶梯艺廊二层大厅有两块浮雕,是文化馆保留下来的历史印记。我们在改造过程中对其进行了保护性保留的措施,改造后浮雕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继续散发着艺术的气息。

宝安1990项目的升级改造,是响应国家号召,避免大拆大建,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保留和活化升级,留住乡愁记忆。

现场合影


本文根据现场资料整理

图片/视频来自于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曾天培、江明锦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