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5
13251人阅读
鼓浪屿面积1.87平方公里,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上世纪80年代,鼓浪屿岛上就已经出现了民宿。
2008年,政府开始大力鼓励和扶持民宿发展,出现许多衍生民宿。至今已有八十多家民宿经营,活化了鼓浪屿的旅游。
鼓浪屿除了以13国领事馆为代表自身建筑特色外,政府支持下得民宿经营,同时更较场尾的相似之处就是他也是一种衍生民宿,即主要外来人经营。
位于台湾台东市东南,有极佳的海景资源,依托朝日温泉、海底公园、感训监狱等自然及人文旅游景点,发展特色民宿旅游。
绿岛民宿强调“精致和个性”,有艺术家和设计师参与,着重营造家的氛围。
结合旅游项目提供“量身定做”的旅游计划。
营销方面则有绿岛民宿网等,统一的网络宣传和信息平台。台湾民宿很成熟,台南、花联等有大规模的民俗村,以绿岛为例,于较场尾相似的就是山、海、人文景点及水上活动。特色强调绿岛民宿强调“精致和个性”,有艺术家和设计师参与,着重营造家的氛围。为了品质,每户限定客房数不超过15间。
内部和外观装修主要有以下风格:欧式典雅、欧式华丽、中国风、禅风、大自然风、简约时尚风、清新田园风、创意主题(如海洋、动物、电影、太空等)
台湾总体民宿特点:
与当地环境和建筑物相关
较少住宿容量
较为廉价和舒适
建立社区民宿识别系统
公共空间的景观意象
结合地区资源与业者,规划特色行程
营销平台的整合
结合社区发展,丰富民宿内涵
分析:泡沫经济使民众生活体验转向农渔山村,寻求生机盎然的自然与文化,形成一种都市居民以家族为单位,长期停留住宿农家民宿的新型旅行方式。有以下两个特点: 1.许可制,都有相关管理法规 2. 体验型为吸引顾客,每个提供各种特定体验「菜单」,均是以定农作业或地方生活技术及资源为设计主题,诸如:农业体验、林业体验、牧业体验、渔业体验、加工体验、工艺体验、自然体验、民俗体验、运动体验...等。
1960~1970 年,德国农业旅游旅游具有维持原景、以农业服务为及资源活化为主的“在农场度假”的服务,同时也增加了低收入农民的所得來源。
特点:自发性发展(self-developed)而成,其促成力量来自农民与社会大众。此外,德国度假农场(民宿)大部分提供家庭游憩渡假,享受绿色与清静环境及健康食物为主要目的。
欧洲相对分布临散,主要是自住、农业观光等相对比较原始的民宿。政府也会规范民宿的管理,有一些条例,所以也不会像台湾那样多样。
分析:
如何塑造微形公共空间?
如何实现公共空间外向性?
建筑材料的环保性
各地民宿案例分析及较场尾状况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