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9
14371人阅读
8月31日,中山大学•深圳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Ⅰ、Ⅱ、Ⅲ 标)集群研究工作坊评审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怀士堂召开, 来自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市规土委、中山大学、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规划建筑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设计师等500余人共聚一堂,为中山大学•深圳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出谋划策。
中山大学•深圳建设项目作为深圳引进高等学府落户的重要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将有利于加快深圳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项目选址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常路以北,用地面积321.15公顷,一期用地约150.82公顷,校园总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约120万平方米,二期建设约100万平方米。主要规划建设满足“医、工、理、文”四大学科群办学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本次一期建设设计招标共分为三个标段,并通过设计工作坊的形式进行设计研究及入围单位筛选。受市工务署委托,我中心承担本项目的工作坊组织工作。
自2016年8月1日,本项目设计招标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具有丰富规划设计经验的设计机构参与投标,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截止到8月11日共收到国内外的69家机构组成43家联合体报名参加。在8月18日组织光明基地现场踏勘活动,并于8月19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组织工作坊启动会及需求交流会,为设计师充分了解基地、校园背景文化和业主需求做了积极充分的准备,8月31日组织的概念设计方案评审会为集群研究工作坊的第二个环节。
本次工作坊突出强调公众参与性,发动评审专家、校方代表和学生群体多方智慧,采取多维度共同参与投票与讨论。评委会共设两个评审小组:由知名学者马清运、朱荣远、刘珩、黄卫东、丁沃沃、赵晓东及黄伟文等7人组成专家评审组,以及由中山大学领导、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约300人左右)组成的校方评审组,通过投票分别评选出Ⅰ、Ⅱ、Ⅲ标段各10家入围单位。
本次工作坊方案的评选原则,不但充分尊重中山大学多年积累的校园设计理念:形神兼备、和而不同;突出中国风格、中山精神、中大文化、现代技术、地域特色、办学特点,同时也遵循深圳市“以人为本、功能优先、统筹兼顾、适度超前”的建设理念,每标段各10家入围单位将进入到深圳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平台进行后续设计投标。
8月31日,中山大学•深圳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Ⅰ、Ⅱ、Ⅲ 标)集群研究工作坊评审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怀士堂召开, 来自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市规土委、中山大学、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规划建筑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设计师等500余人共聚一堂,为中山大学•深圳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建筑设计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