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6
9462人阅读
光明新城位于深圳市西北部,以生态型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生产方式,是深圳近期重点建设的四大新城之一。其中光明新城的两个最具潜力发展地区为光明高新区和光明中心区。
光明门户区城市发展单元位于光明新区光明街道的东南部,广深港客运专线已在光明门户区设置光明城站,是国家高铁网由北进入深圳的第一站,未来香港境内线路开通后,可快速方便直达香港九龙。
广深港客运专线在门户区设光明城站,广州火车南站和香港九龙站,进入了门户区的1小时交通圈。同时,广深港客运专线将与武广高铁相连,光明门户区将因此与更多城市建立起了便捷的联系。
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多番实地考察和调研,结合光明新区“深港创新节点、光明新城标杆”的定位,拟在光明新区光明站门户区子单元3投资建设集创意原创、研究设计、开发制作、组装合成、测试调试以及公共技术平台、展示交易中心、产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基地,打造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服务业融合示范基地及文化产业出口基地--光明新区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及出口基地项目。
本项目用地范围总面积23.086公顷。项目产业特色鲜明,综合效益显著,将成为代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产业航母,成为落实深圳“文化立市”、“文化强市”战略的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和全面提升光明新区城市功能的标志性项目,并被列为门户区重点实施项目需尽快启动。
规划指引:四个区块: 2.5产业园区;高端商务休闲中心区;门户形象集中展现区;复合产业园区;
规划定位: “南田园,北都市”。创造多方位的光明新区形象展示的门户,营造推动光明高新产业及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平台,构建绿色新城的全面示范区。
规划指引:以广深港客运专线为边界,结合片区产业发展定位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将门户区划分为子单元1-4,四个子单元。本项目位于3单元。 规划定位:子单元3定位——创意谷:引入门户区东部山水景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建设住宅及公共配套设施。
设计指引:主导用地功能:研发设计、商业服务业、居住及配套;
具体功能:1-创意基地;2-文化企业创业园;3-试验展示基地、影视制作、拍摄基地、设备生产基地;4-人才公寓 ;5-华强人才学院
1、用地规模:总用地面积:230864.42万平方米。 其中:建设用地面积 17461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8831.29万平方米;道路用地面积: 47418.13万平方米。
2、建设规模:总建筑规模583210平方米(不包含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其中研发厂房466610平方米,小型商业服务设施12000平方米,商务公寓48000平方米,宿舍54220平方米,相关附属设施2380平方米。非独立占地公共配套设施用房须置于建筑1层或2层。建筑容积率≤3.34,建筑覆盖率≤ 45%。
3、总体布局及建筑退红线要求:
1) 该用地需按要求编制子单元规划(或规划研究)并按程序报批,详细规划设计要求在子单元规划(或规划研究)中进一步明确。
2) 该地块内所有市政道路、公共通道须无条件提供给公众使用。
3) 除上述规定外,其它应满足《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及其他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严格执行《光明新区全面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
4、城市设计:建筑布局应保证与东部自然山体的景观渗透;河道两则绿地应避免人工硬质堤岸;单元内道路、绿地及开敞空间应设置步行道和独立自行车道,并与片区东部森林公园步行和自行车道系统建立联系;公园乔木覆盖率应≥60%;观光路沿线地块之间应设置面积不小于建设用地面积15%的公共开敞空间、步行通道及建筑物间的二层连廊;片区内建筑空间形态应与观光路以南片区相协调。
5、开发指引:观光路沿线地块,应作为应近期开发用地;单元内支路网密度应达到5-6公里/平方公里;单元内公寓建设规模需≤5.6万平方米;36班小学须与住宅同步开发,建成后产权无偿移交政府;片区建设用地开发需考虑东部山林保护,充分利用山林的自然景观资源;需制定片区内的地下空间利用方案,明确地下空间设置范围、竖向关系和与周边地块的联系方式,重点强化03-01、03-02地块与观光路以南地块的地上、地下空间联系,并预留与地铁站点接驳的空间;地块出入口应设置于支路。
在光明新区已有的城市建设研究框架下,结合光明新城产业特点及配套需求,完善城市需求与地块开发之间的规划衔接,形成操作性强、可实施性高的城市设计指引,并使之与开发单元谐调对接。
门户区城市设计咨询工作将坚持“绿色光明”的探索之路,保持方案的先锋性和示范性,开创新的开发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希望将光明新城中心区打造为能代表深港的创新节点、光明绿色社区。同时,城市设计咨询工作将作为新型城市规划管理和规划实施的探索。
本项目主要研究方向:
(1)基于光明绿色低碳国际交流合作的成果,针对地块现状资源延续、地块开发及环境保护、立体化交通模式、绿色低碳建设技术等方面开研究新的城市开发模式,现代城市建设发展与自然生态资源能够平衡发展,成为“绿色光明”示范区。
(2)对片区地块用地功能、开发强度、建筑形态、道路交通、公共空间等提出较为明确的设计指引,实现对本地块开发有效的控制引导。
公开讨论问题:
1、城市广场的目的和适宜的参数(长宽及其比例、高宽比、开合比等);
1)缓解交通,方便人流集散;
2)提供社会公共活动场所;
3)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
4) 城市防灾。 按主要功能特点,可以分为交通广场、交通商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广场、市政广场、纪念性广场、重要建筑前广场、绿化休闲广场等。
城市广场:(最佳视区由设计决定,广场空间不一定是视距的两倍)
2、城市街道(注意,不是道路)的目的和适宜参数(宽度、车道数、高宽比、线密度);
3、城市地块的目的和适宜参数(长宽尺寸);
Ø目的:在规划上,为了方便规划管理分块批租、分块开发和分期建设,统一制定控制指标,而将规划用地分成许多地块。
Ø适宜尺度:理想的居住街坊地块应该在1-3公顷(150mX150m),而综合我国目前居住地块的现状,考虑到国内土地出让、开发的经济性等,建议每个居住街坊规模控制在4-6公顷(或250mX250m)以内,过大的街坊尺度会对出行、空间认知、邻里关系等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4、地块内建筑布局适宜参数(覆盖率、空地率、高度、空心率、贴线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透水率);
5、建筑间距适宜参数(低层、多层、高层、超高层);
6、现有城市空间尺度是由哪些参数控制的?利弊是什么?
Ø城市空间:建筑+开放区域
7、城市的系统性体现在哪些层面?
8、综合体和城市的差别在哪里?
城市综合体与城市相比,在公共性、灵活性与创造性上表现较弱
城市综合体与城市的空间特征解析和比较
9、一个地块需要考虑的基础设施及其连接有哪些?可以用怎样的参数来描述?
在光明新区已有的城市建设研究框架下,结合光明新城产业特点及配套需求,完善城市需求与地块开发之间的规划衔接,形成操作性强、可实施性高的城市设计指引,并使之与开发单元谐调对接。含9个研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