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11.30
10141人阅读
2016年8月受市住房和建设局委托,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华阳国际和卓凡骐地产联合组成课题组,通过职能部门走访、企业座谈,市场公寓调研以及人才问卷调查(1148份),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我市人才住房现状及需求特征,并参照各地相关建筑设计标准,经反复讨论,现已形成了以服务中初级人才为主的《深圳市人才住房建设标准》(初稿)。本标准共6章35条128小条,重点关注人才住房的选址、户型、配套和装修。
本标准按照《关于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统一部署,以吸引“人才安居”为目标,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并结合深圳创新型城市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深圳高房价对于人才的“挤出”效应,在用地选址、灵活选址、开放街区、配套设施、户型面积、装修、智能家居、健康生活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和大胆创新,着力打造符合人才需求又具有深圳特色的人才安居住房建设标准。
人才住房应选址于地铁站点800米、或是公交站点500米范围内,并且住房分配时,注意交换平台引导控制职住通勤时间30分钟以内。在地铁及公交站点暂未覆盖的区域宜设置的士站点。
面对深圳土地资源紧约束,我们要创新人才住房的用地选址,允许突破一定规范去用好城市的潜力空间,以及时消化人才住房量的需求,并最大限度的满足职住就近。建议选址方式三种:(一)采用地铁、公交场站、道路等市政公共设施上盖方式;(二)利用城市不规则、空置或规模过小用地建设方式;(三)在现有办公或者厂房建筑上方简易加建方式解决企业内部人才住房需求。
大规模封闭社区即会带来人群同质化,也不利于地区交通循环。针对深圳用地紧张的现状,人才住房宜控制规模在组团级以下规模,并采用“宅马路、密路网”的开放式街区方式来增加人才住区与周围地区的共享互动,并引导人才住区公共设施(如停车位)的社会共享。
针对人才群体的生活习惯及消费规律,参照市场公寓经验,宜在人才住区内设置符合人才特征的配套设施。如:健身房、咖啡馆、书吧、会议室、会客区及公共厨房等。
在满足人才住区室内健身的同时,建议在人才住区外设置户外活动场地,场地可不受规模标准限制以健身功能为主,如室外网球场、健身跑道或足球场等,并配置老人、儿童活动场地。
人才住房在满足最小使用尺度要求的前提下,考虑户型的全寿命周期的适用性,并允许人才住房作为创新型微型企业的注册办公地点。
人才住房应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及Bim信息化技术。并要求设置架空层及风雨连廊。在外立面材料选择上可允许使用面砖等材料,在重点公共区域允许使用石材。
人才住房装修设计应与主体建筑设计同步完成。按照出租和出售两种形式,出租型做到精装拎包入住,出售型精装及简易家居即可。
人才住区宜引导打造智能社区,采用社区公共管理信息平台、社区电子商务、智能安防等设置。
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并结合深圳创新型城市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深圳高房价对于人才的“挤出”效应,在用地选址、灵活选址、开放街区、配套设施、户型面积、装修、智能家居、健康生活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和大胆创新,着力打造符合人才需求又具有深圳特色的人才安居住房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