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5
11673人阅读
7月19日,初到深圳之后我就直接来到了规划大厦,这幢气派的玻璃幕墙建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锃亮的玻璃幕墙将四周的环境映衬的十分明朗,紧贴建筑的两面水池更让她显得格外的有灵性。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她,来到了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7月20日,我参加了香蜜湖非正式空间调查研究。虽然在网上查了不少香蜜湖的资料,但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香蜜湖,我决定亲自去香蜜湖边进行实地调研。走出规划大厦一路向北来到红荔大道之后,我顺着红荔大道一路向西走着,路边沿途的景观丰富,植被整齐有致,造就出了一番宜人的林荫大道。每隔20米一个的路灯和每隔50米一个的垃圾桶让街道两旁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充分的完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从我走出规划大厦到香蜜湖路都没有可以坐下来休憩的座椅。
在滨临香蜜湖的红荔大道某处,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近观湖面的地方,由于刚下了雨,空气特别清晰,这个栈桥顶端的亭子显得格外的亲切。不过,若以一个专业的园林设计人员的眼光来看这个亭子,就略显不妥。毕竟将这种起翘甚小,颜色金黄的北方皇家园林建筑建在深圳这个典型的南方城市,亭子就不能与地域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所以,若是用江南园林的做法,建一个飞檐翘角的墨绿色顶的小亭子于这栈桥顶端,或许会和谐不少。
香蜜湖湖水清澈,让我印象深刻,在湖边短暂的停留就看到有人的鱼上钩了,好大的一条,鱼竿都拉弯了!
空闲的娱乐设施,实在是一种浪费,不仅是器材本身的浪费,对空间资源也是一种没有价值的霸占。沿着红荔大道这一段的滨水空间没有处理好,亲水度太低了。游人必须从那个固定的出入口进出,其他地段全部用围墙围住了,可达性也很低。
总体而言,我觉得红荔大道北侧的香蜜湖水岸线没有处理好,停运的娱乐设施霸占了太多的资源,沿湖的围墙严重阻碍人群到达湖边活动,让滨水带没有很好的亲水性,湖边空间利用率很低。
位于香蜜湖正南面,被红荔西路、香蜜湖路、深蓝大道和香梅路所围合成的四边形区域中,隐藏着一处休闲美食街。这里堪称是深圳目前最火爆的平民食街,每晚约有七八万食客涌来享受东西南北风味各异的美食。烧烤美食城已经悄然崛起。这里已经成为深圳目前规模最大的品牌烧烤集中之地。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香蜜湖美食街并且推进“香蜜湖非正式空间调查研究”,我决定先对这片区域做一次考察。根据地图的显示以及考察之后的结果,我将主要的研究区域确定在了下图的红色区域之内。主要以餐饮业建筑区域为主,参杂着一些其他的服务性设施。
本次调查将美食街的种类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美食城的形式出现,不同的餐馆集中在一起,各个餐厅实行统一管理的形式;另一种是一个一个独立的酒店、餐厅、或者是大排档的形式出现在一片区域,自发地将那一片区域构建成一片“美食街”。在这里笔者将选取新大好美食城与香蜜轩所在的两个区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进行对比。 新大好美食广场——紧靠街边的美食广场,与其说是一个美食广场,不如说他是一条美食街,两边汇聚着全国各地的特色餐馆,虽然不算大,但是有足够的特色来迎合普通老百姓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卫生状况良好,应该可以放心食用。
新大好美食城的经营模式是值得提倡的,十分便利的满足了普通百姓的生活需求,同时这种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也很好地提高了卫生状况。但是这样的空间却十分的呆板,毫无趣味可言。建筑布置太过规范,店铺太过整齐、集中。人们在这里就餐就像是吃快餐,能果腹却无情调。 香蜜轩一带的美食街,各种不同类型的餐厅虽然以独立的门面独立的形式出现,但是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片自发“生长”出的美食街,并且在此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这片区域不是正式规划形成的,而是自发的“非正式空间”它没有严格的规划形式,但是它却有着独特的韵律。空间的组成不是呆板的,而是错落有致的组合,拼接在一起,建筑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呼应关系。
虽然这种非正式空间虽然有着独特的趣味性和自发性,但是它的弊端也很明显。没有经过细致的规划,没有经过考究的设计,人们自发形成的这种空间存在着不干净的一面,由于费用以及空间的问题,这些建筑的背面往往就是藏污纳垢的死角,而这里作为美食街却藏匿着这么多的死角或者“垃圾巷”是无法容忍的,卫生状况堪忧。为了让健康与美食兼得,这些脏乱的死角和巷子需要及时地整治。
香蜜印象——傍晚美食城 在深圳,一天的工作让很容易让许多人疲惫不堪,所以在工作过后难得的休息时间也很容易给予人们一丝欣慰。当人们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准备去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的时候,香蜜湖美食城慢慢的“苏醒”了。 这是第三次调研,也是唯一一次在傍晚时分走进这个美食城,也许在这个时间才是最适合、最容易认识它、解读它。这个时候的美食城正在准备营业,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进行着。早一点美食城还没人开门,冷冷清清,就像没有睁开眼的婴儿;晚一点的美食城太过喧嚣,太过嘈杂,就像是浓妆艳抹的妇人。只有这个时候,你才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看到它的“素颜”。 本次调研是美食城最集中的部分:
以上这些风味餐厅错落有致的坐落于街道旁,规模有大有小,档次、规模也各有不同,适合不同的食客。在调研过程中感觉还是比较卫生,经营十分有条理。 当进入挂着“香蜜湖美食城”这个招牌的巷子之后,也就是进入两人狭义范围内的香蜜湖美食城,这里的美食餐厅、大排档就要相对集中很多了。
走道的尽头,这里应该是美食城的后门,也是一个停场
在美食城里面逛了一大圈,给我最深的影响就是它的和谐,一切都是和谐地发展着,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个香蜜湖美食城没有像其他的大排档之类或是临时搭建的餐厅那样乱那样脏,相反地他却是干净整洁,桌椅板凳摆放的井井有条。也许这样的环境,才是真正适合人们吃饭的地方,因为它随意不拘束却也干净整洁卫生。 在相邻的一条巷子里面,也就是这些餐厅的厨房所对着的那条巷子里面,是这样的:
餐厅的后面,唯一稍显脏乱,有待规范的地方:
餐厅的后面,悬挂空调机的地方,洁净的玻璃搭配合适的绿化造就宜人的环境:
停车场:
别具特色的新疆蒙古包,周围搭配一盆盆花花草草,颇有情调:
香蜜湖美食城相比其他城市其他地区的美食城有着许多的优点,相比一般的大排档它更加干净和谐,相比一般的餐厅要更加具有规模,相比大型的酒楼更加让人放松。虽然现在的香蜜湖美食城经营的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如果能够对他的格局进行改善性的微调,可能走道就不会那么显得拥挤。卫生状况如果能够再好一点,清除那些藏污纳垢的死角,那就更好了。
总体来说,香蜜湖美食城是一个很成功的改造项目。虽然此处的格局还是略显呆板,但是无法否认的是这种呆板的格局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大排档可能是因为生意太好了,桌椅摆放比较紧密,而且面积也很大,有占用过道空间的嫌疑,导致在忙时过道会显得十分拥挤。或许“香蜜湖非正式空间调查”这个课题完成之后能够给这个美食城提出有效地改进意见以及方法,让它获得第二次生命!(文:冰牙凉凉凉 )
本篇为设计中心发起的香蜜湖食坊临时建筑研究课题计划中的志愿者调研成果。志愿者先后对香蜜湖的湖边滨水环境和美食街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红荔大道北侧的香蜜湖水岸线存在亲水性低和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停运的娱乐设施造成空间闲置、沿湖的围墙使人们进入不便。对美食街的调研发现这片由商铺自发形成的空间巧妙地适应了商家各自的用地需要,形成了独特的趣味,但这种非正式空间的卫生状况还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