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5
13826人阅读
时间:2014年1月19日(周日)下午2点-5点
地点:双年展A馆价值工厂
参与人员:22位建筑师、16位民宿经营者等
1月19日下午2点,在双年展A馆价值工厂举行了较场尾民宿综合整治研讨会,规划国土委建筑设计处领导、业主、建筑师以及设计中心的同事展开了一场关于较民宿如何在引入建筑师的设计力量之后,解决当下污染等系统性问题,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探索较场尾民宿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大讨论。
较场尾民宿综合整治研讨会是第六期“设计与生活” 较场尾民宿综合整治的系列活动之一。下午两点,一行人于双年展A馆入口集合,在双年展负责导览的同事带领下参观了双年展A馆展场。从城市区位、项目价值观和背景来看双年展A馆的改造利用与较场尾民宿综合整治有很大契合度。双年展A馆是一个建筑改造的实例,建筑师尽量保留建筑的外观和质感,通过内部空间的改造把废弃的厂房变成文化创意的场所,在墙壁上都能找到一些工业生产的历史记忆。
参观结束,较场尾民宿综合整治研讨会正式开始,会议由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建筑设计处蔡耿生副处长主持。首先由设计中心同事介绍国内外民宿的案例:有政府大力支持推动的、具有“万国建筑博览”特色的鼓浪屿民宿,讲究精致和个性、注重营销的台湾民宿,与社区营造、农业生活体验紧密结合的日本民宿,自发性发展、政府法规约束、倡导家庭农业旅游度假的西欧和澳大利亚民宿,总结出国内外成熟的民宿经营经验包括以下四点:一是强调民宿服务和社区营造,除了民宿建造以外,更强调社区整体的规划设计,是整体的运营维护;二是一体化服务,把当地资源进行整合之后,为每个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菜单;三是品牌策略,通过政府渠道大力宣传,也搭建统一的网络媒体营销平台;四是都有一些规范约束、引导民宿的建设、管理和经营,特别是政府的法律法规的引导,比如说日本的许可制,还有行业协会和民宿之间形成的约定等。这四点在较场尾都有可取之处。
接着由三位参加此次整治项目并已成功组队的建筑师成少伟、邓文华和包伟跟大家分享了以往的设计经验、本次整治民宿的初步设计构思和对本项目自己的思考。 成少伟主要介绍了三个项目,第一个是加拿大多伦多Regent公园居住区的改造;第二个是多伦多北部Muskoka休闲度假区,由开发商沿湖建设小型酒店,简洁的北美风格,独栋出租;第三个是Royal Calcos和印度的两个海边度假别墅,当地气候和较场尾相似,建筑如果极大获取海边景观资源。最后提出思考:对于较场尾现状90%的建筑已经不是原来的民居建筑,是八九十年代建的房子,要怎么样“修旧如旧”呢?是否可以设计一些现代建筑做点缀。现状改造成五颜六色、风格多元的民宿建筑,存在有它的合理性,这方面我们要强化它的特点。如星月湾的室外大平台,很有特色。
建筑师邓文华分享了自己在荷兰的一个历史街区住宅改造项目和西安老钢厂改造项目。欧洲城市很重视历史街区和建筑,荷兰项目从设计到建设,除不断同业主沟通,还要跟政府部门沟通,以及需要公众参与,调研周边居民的意愿,征得广泛的认同。西安老钢厂项目则尊重和利用原有建筑及空间,设计有特色的商业活动空间。邓文华还分享了对组队民宿阿罗哈的初步构思方案,阿罗哈民宿同时是个帆船俱乐部,需要更开放、与海更贴近的空间,能够把海的元素引入进去。并补充政府是否能引导对公共空间贡献大的民宿,可以获得一定形式的奖励和补助。而且作为深圳长大的原居民,邓文华也强调较场尾老房子体现了深圳的历史记忆和历史沉淀,很有保留价值。
建筑师包伟代表他们三个人组成的团队提出了对活动的预想:是业主与建筑师的双赢,还是一次业主与建筑师的PK,亦或是梦想与现实的碰撞?他们将这次整治活动当成一次设计事件,因为结果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强调享受整个过程。之后也交流了他们参与的“梦想家的改造计划”设计草案。这是栋有历史感的老民居建筑,有代表较场尾风格的斑驳老灰墙和窗花,在设计中予以保留和利用。除了提出解决业主实际问题的建议,对业主庭院和内部客房设置构想的调整外,还根据经验帮业主作了投资盈利预算。
作为民宿协会会长和参与综合整治的民宿业主的罗建强,也代表民宿业主讲述了较场尾民宿发展、民宿协会建立的过程以及较场尾综合整治项目产生的背景。他讲述了自己作为业主对民宿经营的体会,要形成较场尾的特色,吸引游客,有文化活动,赋予较场尾民宿更多文化体验和内涵。同时谈到双年展展馆的参观对他启发很大。这种对老建筑保护利用的手法,历史印记的尊重和展现,运用到较场尾,建议保留下现状仅存的那十几栋、二十栋的老瓦房,不要涂颜色了。是否可以由政府集中保护,分给建筑师来整治,提升整体的品位。协会李副会长也提出了“留古、保洁、吸引、多元”八个字,建议要在业主、建筑师、政府之间达成共识,制定一个原则,不增加房间面积,不占用公共空间,最大限度的让业主去想象,让建筑师去创造,让每一个房子都有笑容。
深圳建筑界颇有名气的建筑师邱慧康、陈泽涛(负责双年展A馆改造设计)也谈了自己的体会。邱慧康认为建筑师是综合解决各个方面矛盾问题的角色。包括政府对公共空间的要求,整个群体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业主对于品位、对于自身经营要求、对于自身文化体验、对于表达自身的人格魅力等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建筑师还想实现自己认为普世价值的一方面,认为自己要表达艺术的表现力,都在本次整治活动中集中体现。作为较场尾综合整治第一期的活动,可以尝试根据各自的特色,给予极大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且他的团队同两家民宿——新海岚轩和星月湾合作,主张两家一起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两个建筑,互相分享,做好设计全程的记录。最后总结他的团队最核心追求的是一种真正特别放松、特别坦荡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观念。
陈泽涛讲述了他在改造双年展A馆的工作过程、心得体会,直言改建的项目比传统的项目复杂得多。他是本次较场尾综合整治中第一个组队成功的建筑师,对象是较场尾社区张书记目前正在居住的老民宅,这是一个很纯粹的过程,业主提出很高的要求和期望,现在已经完成现场测绘并进行多轮方案的探讨,内部已经有一些想法。形成的共识是不仅仅改造一个民宿,而是想创造一种代表较场尾的新的生活方式,也可是说事代表可持续、绿色的生活方式。希望活动中同更多的建筑师学习改造的经验,跟业主、总建筑师团队互相分享经验。
来自港大的杜鹃老师分别给建筑师和业主们3个建议与希望:1、较场尾毗邻大鹏所城,有很深厚的历史价值,建筑师可以更好地研究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2、项目本身有时间节点,建筑师是否能考虑设计的弹性,预留更多的空间和机会给民宿业主,发挥其自发性;3、希望建筑师多为业主着想,如何在设计施工过程当中还可以正常的经营。给业主的建议:1、希望业主信任建筑师;2、希望业主长远考虑,平衡好自身经营和社区环境的利益关系;3、希望业主找出属于自家民宿的价值特征和独特吸引力,形成差异化发展经营。
活动最后,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黄伟文主任做了总结:这是一次自下而上的、以业主为主体,邀请建筑师参与,具有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事件。黄伟文认为,海水、蓝天、沙滩,同已有的房子、空间、环境和树木,包括当地建筑材料,都组成了较场尾整体空间的特点,是较场尾的重要元素。怎样平衡这些资源,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大家应建立在一种共识的基础上落实这个整治项目。总建筑师团队会组织完整详细的信息档案表格填写,收集各家信息,跟踪记录全过程,评估民宿的投资、材料的消耗、环保的指标,进行评判。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大家,除了解决经营上的问题,还要解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解决较场尾价值的挖掘和延续问题。整治的过程,也是互动协商过程,引导形成一份较场尾民宿整治指引,也是我们俗称的乡规民约。如果有一个较场尾的公约来保证以后的整治,才能达到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完善政府的管理政策。因此较场尾综合整治项目是一件具有示范意义的事件。业主与专业设计力量结合产生的结果,是可以和那些自上而下或者开发商开发的项目相媲美,甚至可以超越它们。
本次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
关于较民宿如何在引入建筑师的设计力量之后,解决当下污染等系统性问题,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探索较场尾民宿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