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5
21542人阅读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城市设计处开展“趣城”课题,通过一系列与深圳本土城市发展、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的课题,来优化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城市品位、城市文明和城市竞争力等,注重环境营造向环境营造与品质提升并重转变,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城市建筑的人性化设计与艺术化改造。
以书刊出版物的形式用专业化的视角遴选建筑、公众化的语境来介绍深圳最值得深究的城市建筑,记录改革开放30年来快速发展中深圳城市建筑的变迁,为城市发展保留一些文化记忆。希望能借此塑造特色化、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建筑科普发挥促进作用,增强公众对深圳城市特色文化基础及认同感,补充专业领域上记录城市建筑的汇编性出版物的不足。
为挖掘深圳建筑不为人广知的建筑故事,设计中心将筛选出两百余个建筑信息,在本页面及微博中进行更新、发布,欢迎纠错、提供信息!
建筑位于深南东路蔡屋围金融片区,出自深圳早期最活跃的建筑师陈世民(获得中国设计大师称号)之手,斥资8亿,耗时4年,于1997年落成使用,是我国第一家由国家、企业和私人三方合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总行所在地。
基地以西紧邻晶都大厦,是深南大道蔡屋围金融区南侧100米高层建筑群中较为显眼的建筑之一,香槟红玻璃幕墙的大厦外型设计呈三角形跌落退台,呈风帆型,以此寓意“发展向上”。大楼中五层高的营业大厅,是深圳所有银行营业大厅中最高大宽敞的空间。
建筑师采用了当时流行的 “高技术”的手法以营造独特个性。大厦首创4米层高,楼层内采用“回”字型大面积无柱结构,办公室内均无柱位。 (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圳国际科技大厦位于福田区深南中路与上步中路交汇处,1999年建成,是设计大师陈世民的作品。建筑占地约2200㎡,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共43层,高125米,是一座集会展、购物、餐饮及商住等功能于一身的写字楼。
建筑整体风格简约中蕴含变化,呈古朴的黄蓝两色相间。外墙采用高级浅色金属釉面砖、隐框宝蓝色钢化镀膜玻璃幕墙及铝合金镀膜玻璃带形窗。这栋超高层大厦顶部设旋转餐厅。
这是90年代的深圳,在经历过简洁的现代主义风潮之后,受到西方七八十年代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试图在现代主义方块造型和水平窗元素上做出一些变化,如方块扭45度再摞圆形、水平条窗转垂直条窗。
因楼顶旋转餐厅造型比较像火锅,俗称“火锅楼”。(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圳联合广场位于市区东西干道滨河路北与南北干道彩田东交汇处,置身于全国最大陆路口岸的皇岗口岸。建筑占地约1万㎡,建筑面积近23万㎡,地面61层,高187米,于2005年竣工,落成时是深圳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多功能智能化综合性大厦,集商贸、金融、展览、餐饮、宾馆于一体。
建筑由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将高层主楼与附楼组合为一个群体,主楼呈现节节上升之势。以合作为象征,中间围成直径30m的内庭,这样的平面布置使立面整体性强又富有变化。
联合广场的前身实际是由市经济协作发展公司投资建设的经协大厦。建筑外观曾引起争议,有人认为“有些诡异,像儿童堆积的木块”。(资料整理者:唐珊)
留学生创业大厦位于深圳湾畔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南区,总用地面积185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2283平方米。于2000年10月设立,由市人事局、高新办、龙岗区政府和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联合投资兴办,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留学生管理”,这种模式在全国尚属首创。(资料整理者:唐珊)
园博园占地66公顷 ,建筑总面积24592.76平方米,是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会址,位于深圳福田区华侨城东侧的黄牛垅,其规划建设得到了园林界人士的普遍赞誉。
园博园的规划利用原址自然地貌,营造出一个依山傍水、自然优美的总体环境。总体布局可概括为南北两区,主要的基础工程建筑集中在南区。全园共有7项大工程建筑,构成园博园的主体骨架:综合展馆、园林花卉展馆、游客管理服务中心、南北区两个游客服务中心、半地下停车场、露天表演舞台组成。园内建成一塔、两馆、三桥、四湖、六园,共完成建设工程45项。在园博园的最高处,一座九层八角的仿木构砖塔成为园博园的标志建筑物。为体现福田区地域特色,起名为“福塔”,塔高52米,共九层,在此可俯瞰全园景观,深圳湾海景也尽收眼底。(资料整理者:郝爽)
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西南面、驻港部队基地北面。是一座由800个座位会堂、300个座位会议厅、多功能厅及健身、娱乐、办公等用房组成的集会议、休憩、娱乐、办公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建筑由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于1997年竣工。现为福田区政府办公楼。
占地面积48450平方米,建筑面积68173平方米,建筑高度122.9米,共33层,由区委办公大楼、区委会堂、区委综合楼、检察院(法院)楼、公安局大楼五栋大楼组成,总体布局吸收中国传统轴线对称手法,延续城市中心区设计思想,突出南北轴线。5栋建筑呈梅花形布置,中央为主体。
办公建筑起到统率全局的作用,建筑造型庄重大方,力图体现政府的凝聚力,并表现出民主、开放的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资料整理者:郝爽)
位于龙岗区中心的核心部分,由区人大、区委、区政府办公楼及招待所组成,是龙岗区政治中心。由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设计,1995年竣工。基地位于南北长、东西短的高台,南北有区干道。
项目占地面积近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000平方米,总体布局由三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在矩形规整的基地上,坐北朝南作中轴线不对称布局。三幢建筑并置于一层大平台上,高度分别为32.6米、17.3米、30米,层数分别为9层、3层、7层,彼此相连又可分可合。整座建筑前后进退、刚柔结合、错落有致,与高岗自然形态呼应。
建筑构思沿用龙岗地区习俗“双龙捧珠”,“双龙”是L形平面9层的区委、区政府办公楼和7层招待所。“珠”是中轴线上48m直径圆形平面的区人大办公楼及905座会堂。(资料整理者:郝爽)
罗湖区文化馆成立于1981年12月,是深圳特区最早建立的区级文化馆。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市只有一区(罗湖区)一县(宝安县),罗湖区文化馆承担着组织深圳市市区群众文化活动的任务,为深圳市的群众文化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2年10月,区政府投资4500万元,新建罗湖区文化馆。
新馆占地面积291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0509平方米,内设600座的小剧场,堪称“精品文化设施”,新馆已于2006年6月投入使用。一楼大厅、二楼大厅副厅、四楼排练厅由毛坯房经过改造整修,建起了高档次的书吧和展厅。(资料整理者:郝爽)
位于上步中路的市人大与市政府两座办公大楼之间。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设计,1987年5月1日启用。是市人民政府建办的老牌综合性文化设施。1987年特区率先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同年12月1日市政府在此敲响了公开拍卖土地的第一槌,喊出“525万”最高价,标志着中国进入商品房时代。
会堂内部设置有多功能会场、投影机、小店铺等。舞台左侧有贵宾室2个,可容纳宾客60人左右,观众席座位1150个。深圳会堂外墙面采用马赛克铺砌、门前磨光花岗岩,门窗采用古铜色铝合金门窗。观众厅内墙面贴橡木加班,门厅采用磨光花岗岩。
体现了深圳八十年代文化公建普遍流行的雕塑体量感。(资料整理者:郝爽)
坐落于深南中路和红岭路的交汇处,是1984年市政府投资兴建的特区著名八大文化设施之一,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深圳大剧院始终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扶持和倡导高雅艺术为已任,为营造特区高层次的艺术空间做出不懈努力,为鹏城市民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高品位的精神食粮,被誉为深圳的“高雅艺术殿堂”。
南面是繁华的特区金融中心,西临风景秀美的荔枝公园,剧院内设大剧场、音乐厅、文艺沙龙、画廊、书廊、文化精品廊、中西餐厅、歌舞厅、地下商业街等设施,是集艺术观赏、歌舞娱乐、文化旅游和消闲休憩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成功地将艺术欣赏、歌舞娱乐、文化旅游和消闲休憩集于一体。开创了全国首例以剧院命名的艺术节━━深圳大剧院艺术节。
剧院外观通体采用浮法玻璃装饰,盒式造型、富丽堂皇。
国内外许多著名演出团体和艺术大师声称“在这里看到了中国高雅艺术的希望之光!”。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吴邦国、李长春、李鹏、乔石、刘华清、丁关根、习仲勋、程思远、吴阶平、赛福鼎、王光英等都曾来到大剧院观看演出。(资料整理者:吴晗)
位于福田区香梅北路景田北七街,于2005年9月开办。校园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关于深圳福田外国语学校的绿色校园设计,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袁磊、袁仲伟、钟波涛三位专家学者曾有一篇论文发表于2009年的《建筑学报》。
深圳地处亚热带,因此校园更强调以气候为导向的绿色设计,强调室内人工空间与室外自认环境的沟通。校园建设基地略成三角形,四面为城市道路,地形平整。地块与南北向成45度角且较为狭长。主体建筑沿街面朝向与正南向有45度偏转,但建筑中教室等主要功能空间保持了正南朝向。南北向运动场作为最大的开放空间设置于基地东侧,校园主要建筑放置在基地的西侧,并采用院落式布局。
为减少周边城市环境对基地的影响和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在形体组织、立面构建和空间塑造的设计中强调“被动式建筑技术”,依靠建筑体量、空间和构件等来营造微气候、组织风环境、建筑遮阳优化建筑与环境界面的材料、遮阳设计、组织功能空间和天然采光等,以适应气候条件、节能降耗。(资料整理者:吴晗)
这座矗立在市中心的“八角楼”式建筑师上世纪80年代深圳最早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从建馆时间、建馆规模、建筑方案、工程技术、使用材料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科学馆原名“科技会堂”,以会务为主进行各种科研学术交流,不对公众开放。经调研分析,认为科学会堂在功能上存在局限性,故改名科学馆,现成为一个承载学术会议、交流培训、研讨会议、科技培训、科普展览及科研成果、产品展销等多功能的重要阵地。
科学馆总建筑面积12154平方米,于1987年竣工,由著名建筑大师何镜堂(现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馆之父)和其夫人李绮霞结合环境特征和建筑要求而设计,成为他们在深圳的首个作品。“八角”的形式使空间从各个方向都获得较大的面宽,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座位及良好的采光和视觉效果,获1989年建设部颁发优秀设计奖和广东省建筑设计二等奖。建造方面由国外引进工程师对工程全程监督,使用当时在国内数之最的建筑技术和材料,被评为深圳的“优质样板工程”,用科学馆第一任馆长巫杏堂的话来说,其质量达到了“做桥墩的标准要求”;而室内则多用国产产品,为八大文化设施中投资最少的一个项目。
科学馆收藏了深圳科学的记忆,也见证了多个国际性重大会议,如:1989年国家财政部主办的“财政财务法规国际研讨会”;1990年 “中日友好协会年会”。(资料整理者:吴晗)
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桃源居,是清华大学与桃源居发展商深圳航空城(东部)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一所国有民办学校,也是清华大学在异地兴办的唯一基础教育学校。占地面积18.2万㎡,建筑面积约12.3万㎡。由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作整体规划设计,校园依山而建,环境宜人,绿化率100%。学校建筑曾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及2009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校园总体规划吸收了清华大学的布局特点,主要建筑为正南正北向布置,布局轴线关系明确,引入清华大学如“清华园”校门、“水木清华”园、“校训碑”、“荷塘月色”等特色景观,并根据用地特点加以改造。经大门进内,南北向的中央步行道指向弧形图书馆围合而成的中心广场。小学部、综合楼、艺术楼三个空间通过架空层、连廊,形成各空间之间及外部环境的相互渗透、交融。较为平坦的东、西侧两块用地分别布置小学部与中学部的运动场,减少土方量,;教学楼远离市政道路,沿路布置设走廊的办公楼以减少噪音;建筑外墙材料主要使用三色拼贴,红色面砖和白色涂料搭配玻璃及铝合金百叶。(资料整理者:吴晗)
基地位于深圳西海岸,蛇口半岛南端。2010年,招商局以“再造新蛇口”为目的,斥资600亿,总建筑面积逾100万平米,由招商地产打造海上世界城市综合体。各子项目计划于2015年前陆续竣工。
海上世界将以明华轮为中心,建起一座总建筑面积逾百万平方米的滨海都市综合体。这里将矗立起招商局广场、希尔顿酒店、海上世界广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滨海公园等公共建筑群,其中,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槇文彦担纲设计文化艺术中心。目前,多个项目已经进入建设阶段。
海上世界是深圳市蛇口工业区一处以“明华轮”为中心的旅游观光景点,位于深圳市蛇口客运码头的北面。原为法国总统戴高乐专用的一艘豪华邮轮,(原船名ANCEEVILLA),1984年,邓小平为“海上世界”题字。(资料整理者:唐珊)
红岭中学创办于1981年,原名深圳市第三中学,高中部位于深圳福田区安托山脚下,2006年9月投入使用,是深圳市唯一建在市区,占地10万㎡的全寄宿制高中。高中部竣工于2006年。由深圳大学覃力教授主持的建筑创作集体QL建筑工作室担任设计,以变幻的折线形建筑形态与高低错落的庭院空间而设计校园。
高中部建设用地条件复杂,位于半山,三面环山一面映湖,地形高差达20米,形态不规则,因此设计的关键在于把自然环境与校园建筑结合。校园建设用地面积近9万㎡,总建筑面积约10万㎡。
自由变化如的折线形建筑依势而建,构建灵活多变的开放校园空间,倾斜、碰撞与旋转的动态建筑组合,呈现更多样性的校园空间。在功能布局上,校园分呈“品“字布局的东南部教学、西北部宿舍、南侧运动三区,自主入口起随逐次升高,空间有秩序;以动态建筑围合成高低不一、大小各异的院落与教室屋顶、架空平台穿插,营造“聚合性交往空间”。东南向的建筑顺应地形自然通风,采用单侧走廊的教学楼有利于采光遮阳。(资料整理者:吴晗)
深圳保利剧院坐落于南山区文化商业中心,毗邻连接香港的深圳西部通道地段,为现代化综合甲等剧院。剧院占地约6800㎡,建筑面积逾4.3万㎡,由保利集团在2004年投资开发,2007年底投入使用。深圳市华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担纲建筑设计,获得“IDCF年度国际设计大奖”文教/卫生/交通类设计金奖。
剧院采用大面积银灰色外挂铝板作为外层维护装饰层,整个前厅和休息厅的外结构主要为玻璃幕墙。室内部分由著名设计师梁晖完成,包括可自由组合的舞台和容纳约1500座的观众厅等附属设施。舞台采用国际通用的品字形布置,可满足各种演出需要。观众厅平面基本呈U形,设有池座与楼座,楼座包括一层普通观众席及两层跌落式包厢。
这栋建筑为银灰色,造型特别,有人称之为“鼠标”。也有人称,该剧院的外形是一颗被横切的“水滴”,而且“是被风吹着即将落地的水滴”。(资料整理者:唐珊)
海岸城坐落于南山区后海,毗邻滨海大道等五条主干道,凯宾斯基酒店和保利文化广场环绕四周。发展商是深圳市海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约2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0万㎡,由东、西两座写字楼,购物中心和海岸风情街组成。美国凯里森建筑事务所和深圳市城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共同担纲设计,海岸城于2007年12月正式开业。
海岸城以双广场、双步行街、“双首层”和退台式餐饮区的设计为特点。双广场:南北呼应,南广场借姿水景,北广场设大舞台;双步行街:710米长高架桥四通八达;“双首层”:高架步行街“创造”出的“首层”;二楼至五楼退台餐饮区:室内外空间互动,生活引向自然。
海岸城在规划设计上凸显现代人文色彩,以现代、简洁的风格,独创“多维折线”的外立面,秉持绿色生态的概念大量布置空中花园,亲近自然。构筑出生动的城市风景线和丰富的消费机会性,作为“百强商业项目案例”供人借鉴。(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圳古生物博物馆坐落于仙湖植物园内古化石森林旁,是以收藏、研究、展示古动物、植物化石标本为主的专题性、科普型博物馆。该馆的规划设计方案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等5位专家共同完成,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投入2000万资金建设,于2001年4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共分为木化石展区、动物化石展区、植物化石展区三部分,馆藏化石标本8000多件。
博物馆主体是两层楼建筑,外观用水泥包裹营造假山造型,并在山体缝隙处设置瀑布、溪流。馆门口,一个白色仿恐龙骨架与整个博物馆相交接。整个博物馆内部都是仿原始地形地貌,蜻蜓、蜥蜴等化石散落在四周。
设计上充分展现原始地形地貌,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及展示内容相融合,形成有机整体,复古又不失现代感和艺术感。
近年,假化石充斥着中国博物馆,并在国际上信誉损失,而专家认为,专业博物馆使假化石无所遁形。深圳古生物博物馆便是一例。(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圳上海宾馆位于深南中路,地处华强北商圈,最初由上海石化、中航和香港深业一起投资750万元建成。建筑占地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始建于1983年,于1985年正式开业。在经济特区发展初期,上海宾馆不但是深圳的城市地标,也是深圳人的“心理地标”。其以东为市区,以西为郊区,是深圳城郊分野的节点,是深圳“零公里”的地点。在2005年荣膺为“深圳十大历史建筑”之首。
建筑设计上传承“海派”文化,体现出细腻柔美的特质。外观仿老上海滩建筑设计,宾馆里面门廊、把手、玻璃印花、蕾丝窗帘、壁画等也都精雕细刻。初建时,它的进口拱形玻璃墙曾是全国最为先进的,而它的装修乃至各种设备全部进口。
1998年,上海宾馆投入2000多万进行全面外装修改造。主栋加高到12层,原来茶色的外墙玻璃换成宝蓝色玻璃幕墙,加盖白色罗马亭,奠定现在的外型特点,自2007年以来,上海宾馆对内部中餐厅、西餐厅和客房都一一进行了翻修。
上海宾馆原来叫“航天宾馆”,由于“航天”涉及的范围太广,在当时引起了争议。宾馆建成时上海石化占的投资份额最大,于是决定更名为上海宾馆。2004年,深圳两会提议“上海宾馆该不该拆”,引起全民关注和讨论。(资料整理者:唐珊)
时代科技大厦位于中心西区商务核心地段,紧靠深南大道,西临广深高速,北接北环大道,与招商银行大厦并驾矗立,是深圳农科集团开发的办公、商业为一体的环保智能5A级写字楼。大厦占地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共27层,高99米,于2004年开工建设,2009年5月竣工。
建筑立面表现为双层LOW-E的落地玻璃幕墙,采用构件式结构体系,并配有景观灯光。商务办公空间11-13米进深,20-22米开间。花岗岩造就的入口大堂1000平方米,逾10米高。
大厦聚合成大型商圈,以多元化的价值属性展现商务形态。1-4层商业裙楼规划有银行、商务、会议、餐饮等配套服务,功能覆盖商务生活,周边为多元生态绿化景观。(资料整理者:唐珊)
敦煌大厦是敦煌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高档写字楼,总建筑面积17728平米,坐落于深圳福田区竹子林深南大道旁。
大厦地处深圳CBD商务板块与华侨城生态板块交界处,是城市中心西区重要的生态文化商务建筑建筑。(资料整理者:唐珊)
求是大厦位于福田区竹子林,深南大道北侧,西邻交通枢纽大厦。由深圳市华明辉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筑占地24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共27层,于2003年底封顶,2009年竣工。
大厦由两栋楼水平错接而成,形态上呼应两边建筑,起到转折的作用。建筑设计上涵盖了全幕墙外立面、酒店式大堂和生态空中花园。采用开放式设计理念,大板结构、平层“可移动式”洗手间,使得室内空间灵活多变。
大厦强化了竹子林段建筑群的整体性,两栋楼错接后和东南角十字路口呼应关系好,同时打开了建筑凹口。此外,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创造节能、生态的建筑概念。
建筑为高层综合楼(公寓-办公),东座是香港查氏集团投资之服务式公寓,西座是深南大道少有的70年产权的国际商务公寓。(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检大楼是深港西部通道工程中的一部分。深港西部通道工程由深圳湾公路大桥、口岸工程和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临近米埔国际湿地及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的生态敏感地区,总投资约160多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公路口岸,也是首个实施一地两检的口岸。
其中深港旅检大楼占地面积21641㎡,总建筑面积56677㎡,主体三层,地下局部一层,总高度23.42m,采用了巨型钢-砼组合框架结构类型。深港旅检大楼采用深港功能各自独立、型态融为一体的设计,具有高度统一性,并成为区域标志性的建筑。
口岸工程提出了大型跨境工程的建设标准以及合作设计和施工管理模式,为国家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口岸合作以及对今后口岸监管模式的简化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进一步促进了内地与香港的交流与发展。(资料整理者:郝爽)
按照国际5A级标准建设的中国港中旅大厦位于福田中心商务区深南路与益田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高度154米,31层,由澳洲JPW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投资6亿,于2008年竣工,与正在兴建中的广深港快速客运专线福田站仅一路之隔,是中国港中旅集团的内地总部大厦。
外墙采用由中空钢化LOW—E玻璃与内贴Kaisa胶片Pilkington超白玻璃组合的水晶体玻璃幕墙,这一材质能够随阳光强度不同而变幻,在功能上倡导绿色、环保、节能,适合南中国气候条件。在空间设计上,大厦采用经典的框架—核心筒机构,通过钢架框条与混凝土的浇灌技术创造空间,可任意分割与组合。摩天会所位于大厦31层的空中大堂,楼层净高7米,超白玻璃幕墙落地;屋顶的空中花园,可环视深圳中轴线与福田市区的全貌。
规划力求在比较小的用地上简洁地进行布局,主楼的位置尽量靠近北侧红线,与南邻建筑尽量保持距离,平面上将东翼的北缘切去,以形成对中心区的呼应;立面设计强调虚实、变化的对比关系,材料上刻画玻璃的不同质感,用金属板、金属百叶和反射玻璃的组合,对比透明玻璃,表现虚实的对比关系,用不同疏密节奏的玻璃竖线及金属构件编织成外墙结构,在不同的光影下,展现建筑微妙的变化。
是国内在玻璃幕墙工艺上首家可媲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FC)、迪拜洲际酒店等世界知名建筑的作品。(资料整理者:郝爽)
大运会国际广播电视新闻中心(英文简称“MMC”)位于龙岗区奥林匹克中心西北侧,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总投资约3亿元,于2009年竣工,是深圳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新闻发布中心,在大运会期间承担综合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中MPC(主新闻中心)和IBC(国际广播中心)的主要功能,并为参与报导的电视、图片、文字各类新闻媒体提供工作、制作、发布所需的场地、硬件以及各类信息支持;同时,还兼有赛事组织机构的信息管理、应急指挥、场馆管理等功能。赛后部分用房改造为大运会展览馆。
项目总建筑面积3.71万㎡,分地下一层与地上4层,建筑高度23.65m,主要包括一个近1000平方米的主新闻发布厅、两个400平方米的主播商电视演播室和3个200平方米可预定的新闻演播室;建筑的立面材料运用上,设计透过玻璃与石材的强烈对比,形成建筑大实大虚的形体关系,既顺应建筑内部使用功能的要求,又突出建筑外部造型的特征。
建筑立面的设计构思为数码字体,通过装饰条的搭接组合,将“MMC”的全称“MAIN MEDIA CENTER”反映在玻璃幕墙上,装饰条上镶嵌LED条形灯,在夜晚突显建筑标识特征。
深圳大运会国际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是开工最晚、峻工最早的大运中心项目。(资料整理者:郝爽)
星河发展中心位于深圳城市行政、商业、金融中心区和两条地铁交叉点处,由艾奕康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设计,于2008年建成,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有245间客房,建筑高度99.8m,由南侧24层高的超五星级酒店和北侧21层高的高档写字楼两幢塔楼组成,地下4层,塔楼之间以商业裙楼相连。是一座由多项物业形态于一身的多功能商业旗舰。
建筑紧靠中轴绿化带,南临会展中心,北临大中华国际商城,西临中心绿化广场,为了使客房能够更好地获得中心区中轴线的景观,酒店客房层采用了梯形平面。裙楼两侧设置了南方传统骑楼,裙楼中央段架空形成灰空间,和周边广场形成城市空间层次上的流通。建筑造型简朴但采用高级幕墙装饰,虚实和材质的对比加上精致、洗练的细部使建筑呈现高雅的风度。
总体布局遵循了德国欧博迈亚公司所作的城市设计——与东侧的另两栋200米高的塔楼共同形成了一个“九宫格”布局的城市广场。
酒店是由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万豪国际集团旗下的国际著名酒店管理公司——TheRitz-Carlton(丽思卡尔顿酒店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资料整理者:郝爽)
金茂深圳JW万豪酒店位于福田中心商务区,由HBA/Hirsch Bedner Associates公司设计,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楼高27层,拥有客房402间,2009年1月落成试业,是金茂集团在现代都会城市深圳的战略布点。
酒店外观在经典风格中加入线性元素,酒店大堂呼应建筑体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传统和时尚的相互交融。穿过酒店刻意设计的“窄小”大堂前厅,视野豁然开朗,配合二层较高的中庭,达到了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酒店的中庭设计温馨、别致,显现出中国式的内敛和韵味。客房设计简约大方,使用重色木质,突显了稳重感。二楼餐厅的开放式厨房,让空间更加灵,料理区选用的原生石材缓和了酒店商务、硬郎的气氛。宴会厅的设计运用了中国剪纸手法的设计元素,简约却不失细节的表达,使得空间设计饱满而文雅,内敛的设计风格使得大量的文雅人士绘至踏来。
设计师采用了时尚和具有现代感的设计元素,同时又有着内敛沉稳的商务特征,大胆运用了建筑效果和基调创造出令人惊艳的空间。
JW万豪酒店为深圳一个个性十足的现代型酒店,同时,也为整个酒店设计界带来了一股新的设计风潮。(资料整理者:郝爽)
东海国际中心位于深圳中心西区深南大道北,招商银行大厦西侧,由深圳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整个项目是集办公楼、酒店、商务公寓、商业四大部分为一体的超高层综合办公建筑,,是现今深南大道两旁最大的综合建筑群。
本项目沿深南大道展开尺寸约300米,进深约100米;办公楼2幢,高度约为190米/150米;酒店1座,约为100米;双塔式服务式商务公寓2幢,位于发展项目西面,高度约为300米/255米,单位户型有开放式工作间,2至3房及复式特色单位和约6万平方米的商业用地。整体建筑造型简洁、挺拔,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主体塔楼整体采用玻璃幕墙设计,减小了超高层建筑对城市街道的压迫感;各标准层平面内减少不必要面积,最大提高实用率,空间敞亮,不压抑。
裙房结合广场设计为层层跌落的步行商业街,从两栋塔楼之间穿过,并于二层开始与东海国际中心二期相连,形成一系列公共空间,为项目带来活跃的商业气氛。办公塔楼相依相对,整个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城市空间;场地规划充分考虑了项目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其办公塔楼设计为西北和东南角相错的正方形,避免与招商银行大夏造成对视形成紧张的空间关系,形成更多面对深南大道的景观面,以及更多的优质空间。
东海国际公寓以“顶级都市生活标准”为设计理念,开启亚洲第一高度的308米摩天公寓,对探索超高层公寓这一地产投资新领域将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资料整理者:郝爽)
振业星海名城七期位于深南大道西部起点,深南大道与前海路交汇处,由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建筑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上30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130m,2011年开盘。获深圳市第十五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公共建筑类一等奖,同时也是获建设部批准的2010年度第三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
项目定位为大型购物中心和高档写字楼,北临前海公园、中山公园;西侧靠近前海湾海景;东南远眺南山区城市景观,视野开阔。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外墙材料为玻璃幕墙,石材幕墙,建筑风格简洁明快。建筑一至六层为裙楼,功能为商业及配套餐饮,其余楼层功能主要为办公。建筑设计采用了商业、办公区采用蓄冷空调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整栋塔楼采用“向上生长”的概念,立面比例划分讲究,楼梯修长挺拔,充满向上生长的激情。主楼采用矩形平面,并相对正南北向偏转30°,对着高架立交和前海路,减小噪音影响,且各主立面避开与周边项目“第五公社”的对视,争取到开阔视野。
星海名城七期因占据深南大道首排及前海中心核心区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就名副其实的深圳“曼哈顿”之中心。(资料整理者:郝爽)
地铁大厦位于福中一路与金田路交界处,北面莲花山公园,毗邻市民中心等市政工程,建成于2007年。大厦占地不到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共38层(其中地下4层),高102米,是由都市实践设计,深圳市地铁公司承建的集商务和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厦。
建筑外观呈现为两个方盒子,中间连接体为一个带顶光的开放式城市中庭,它同时将东西两侧道路连接。大厦外饰面南一侧采用石墙和玻璃相间处理,北侧为玻璃幕墙,顶层设置圆筒形会所。
设计方用现代主义手法,利用纯粹的几何造型,结合对材料、质感和物体间张力的把握,将属于地铁大厦的私有空间进行公众化地设计,表达了个体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大厦外形新颖独特,颇有争议,有市民评价“好像一根树干被砍了一斧子”。(资料整理者:唐珊)
诺德金融中心(原名中铁建大厦)处于紧临市民中心的核心地带,位于金田路和福中三路交汇处,为超高层写字楼。建筑占地1800平方米,高193米,共39层,总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完工于2005年底。大厦由深圳市中铁建投资有限公司建设,深圳市方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陈世民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共同设计。
建筑采用框架-筒体结构体系,建筑平面及立面的基本元素均为方形,外立面采用全玻璃幕墙,通过细部处理使建筑肌理富于变化。
设计方采用简约主义的设计手法,采用单纯的几何形态,注重功能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以及节能环保,摒弃为造型而设计的多余构件。
建筑获得2007年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深圳市第十二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建筑类公共建筑一等奖。(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圳体育场坐落于笔架山下,位于福田区上步北路、泥岗西路和笋岗西路所围绕的深圳市体育中心内,投资1.41亿元,占地约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逾4万平方米,高20米,于1993年8月落成。为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初创时的设计作品,获得1994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和深圳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体育场风格与体育馆相协调,是一个全飘棚观众席综合性体育场。建筑采取钢筋混凝土框架,主体由大框架体量、二层回廊和暴露的悬挑看台构成。观众席分成12个区段,曲线型的空间钢架风雨棚,可以遮盖全部看台座位。球场采用排渗结合的方案。
竞赛场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容纳观众34000位,内配置一个国家标准田径场及国际标准天然草足球场,曾经是中超联赛深圳红钻足球俱乐部、深圳凤凰足球俱乐部的主赛场。(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圳游泳跳水馆位于深圳体育中心内,是为迎接2002年12月在深圳市举行的广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由市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该馆总占地面积逾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由主馆和附馆两部分组成。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担纲设计,获得2003年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审定委员会银质奖。
主馆采用钢拉索悬吊支撑的大跨度屋面结构,东西跨度76米,南北跨度150米,在国内属首次。主馆屋盖四个巨大的钢桁架桅杆伸出屋面,总高度50米,成为该馆最为突出的造型特点。跳台设置了一个玻璃砖背景,用来遮挡电梯,运动员通过玻璃墙上的门洞进入跳台。主、附馆之间通过一个6米宽的人行天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附馆两侧也有较小的桅杆与主馆呼应。
设计方采用“合而不同”的理念,与城市空间和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同时,表达出简洁现代的建筑形象和动感轻盈的水上运动建筑特色。
方案采取国际招标形式,采用了澳大利亚考克斯利查生建筑及城市规划顾问公司的概念设计。(资料整理者:唐珊)
中信城市广场位于深南路市政府南侧,建成时为深圳最大的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SHOPPING MALL,被深圳市主流媒体评为八大商圈之一,是深圳市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窗口。
广场占地5.1万m2,由中信大厦、商业购物中心、国际休闲(酒吧)街、以及星光广场组成。中信城市广场公司与市地铁公司合作,通过地下商业街的形式,与地铁科学馆站和上步地下通道相连。户外星光广场设有水晶门、水柱时钟、音乐喷泉造型点缀其中,自2002年起连续多年被评为深圳市片区灯光夜景优秀奖。
广场的空间设计,遵守原有城市规划蓝图,气势宏大、构图讲求。力求营造融现代建筑风格与艺术为一体的人文景观。
广场初始的设计,由于太过宏大,其中的树木便栽种较少,而深圳又是个热带城市,在里面并不舒服。后向实用和精巧细致改变,在城市广场中重新规划出一个小型商业区,利用几个酒吧来将广场局部的尺度减小。这种平凡的设计调整带来市民行为模式的变化,使广场显得鲜活起来。(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圳北站位于深圳龙华新区,由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建筑面积约18.2万平方米,于2011年建成通车,为广深港高速铁路(京港客运专线南段)及厦深客运专线(杭福深客运专线南段)的交汇点及客运枢纽站,同时与多条市政快速干道相连,具备优越的通行条件。项目获2012年中国建筑业协会 “鲁班奖”、深圳市第十五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公共建筑类一等奖。
深圳北站整个工程分为三部分:高铁站房、东广场和西广场。占地240万平方米,共设计20股道,11个旅客站台面。其中,高速铁路呈南北方向,站房设于轨道上方;东广场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主广场;西广场是以私人交通为主导的副广场。高铁站房、东广场、西广场以90m标高的人行平台为客流集散的主交通层而联系在一起,这个主交通层在规划上一直向东延伸至梅龙路,直接引导了周边街区的发展。站房分为主站房和无站台柱雨棚两部分,建筑总面积18.2万平方米,主站房屋盖东西长413米,南北宽208米,总高43.6米,钢结构最大跨度86米,最大悬挑63米(为国内外房建领域最大悬挑)。总用钢量约6.5万吨。站房主体为大跨度异型钢结构设计,采用国内外首创的结构体系。屋盖为双向双层不规则截面桁架钢结构,下部为钢管砼柱与钢砼楼板组合梁框架结构。车站分地面站台层、高架夹层、高架候车层、商务预留层共四层。
深圳北站工程与传统火车站相比,有两大不同:一是,深圳北站整合了公交、地铁、出租、长途客运、小汽车等城市交通形式,旅客在站内可以享受“零换乘”的便捷;二是改变了以往火车站的从上层进站、下层出站的人流组织形式,为了配合枢纽以步行人流换乘集散交通层为中心的流线组织,国家铁路首次在深圳北站实现了“上进上出”的人流组织。同时,深圳北站取消了传统火车站巨大的站前广场的设计,旅客无需走出车站便可进行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节约了近50万平方米的土地用于综合开发。(资料整理者:郝爽)
卓越·皇岗世纪中心位于深圳福田CBD会展中心东侧,由卓越集团和皇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自2006年9月奠基,09年竣工,由美国德里设计公司设计师Larry.K担纲整体设计。
项目总占地面积30163平米,规划总建筑面积46.6万平米,是集写字楼、商业、酒店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共由4栋塔楼组成,其1号楼高280米,2号楼高268米。建筑采用独特的钻石立面设计、LOW-E中空玻璃、冰蓄冷VAV空调、原装进口三菱电梯等国际甲级写字楼标准配置,首创15.5米双大堂与4米层高人性办公空间等一系列超高水准的硬件设施。(资料整理者:郝爽)
该项目位于深南大道以南,香蜜湖路以东,项目按5A甲级商业办公大楼规格采用国际招标确定设计方案,由一期B、C栋政协联谊大厦和二期A栋绿景纪元大厦两部分组成。
占地面积86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390平方米,包括办公面积95490平方米和商业裙楼面积8680平方米。三栋塔楼沿深南大道自西向东排列,写字楼群沿街展示面近300米,写字楼最高建筑高度273米。南北向以独特的凹凸曲面呈现相互环绕的视觉造型,顶部以斜向曲面勾勒出流线形象,整体外型则以简洁明快的现代主义风格为主。项目集地标性总部经济和创新型高科技产业特征于一体,涵盖5A甲级写字楼、高星级酒店、高级商务公寓、高档商业等多种业态。(资料整理者:郝爽)
大鹏地质博物馆位于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内。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是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惟一一家国家级地质类景区,与一般公园不同,国家地质公园是一个展示地质科学、普及地质知识的公园,地质博物馆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科教、科普的功能。
地质博物馆建筑面积5410平方米,设计为两层建筑,将设陈列展示区、藏品库房、多功能演示厅、游客咨询服务中心、资料室等。建筑布局立足于空间营造上,重点突出开放、共享、生态和灵活可变性。
其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大鹏半岛的历史起源,隐喻为古火山喷发所遗留下的几个熔岩礁石,搁置于大鹏半岛古火山地质公园中,意义切题并能巧妙融合于环境之中。是深圳东部黄金海岸除了大小梅沙、东部华侨城以外,又一个与众不同的新景点。(资料整理者:郝爽)
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园北区,南邻北环大道,西接清华信息港,西邻松坪山一号路,由深圳企业大族激光投建。
项目可租面积48020.2平方米。大厦立面采用中空LOW-E玻璃幕墙,搭配天然大理石挂材,锂线条镶边勾勒,共使用6000多吨钢材。分为A、B、C三个楼区,由连廊衔接行程U形建筑。大厦共设14部日立品牌电梯,A、C两区设有独立大堂,挑高达7.3米,标准层高4.1米。(资料整理者:郝爽)
连城新天地位于位于深圳CBD核心地段,毗邻深圳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主要连接会展中心及购物公园地铁站厅之间的主题购物休闲商业街。
整个项目跨度长达663米,建筑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19个地下出入口与周边多座甲A级写字楼直接连通,所在商圈商场总营业面积近37万平方米。项目共分为A、B、C三个区域,分别主营3C电子产品、时尚产品及咖啡厅、美食餐饮。
连城新天地以“最好的购物之旅 Best Shopping Trip”为购物理念,营造舒适的公共商业空间、完整的店铺计划、定期开发优惠促销活动、定期举办主题特贩、文艺音乐活动。其中空间设计以主题购物休闲为概念,设计有超大型宽敞明亮的购物空间、随处可见的休憩区域、富有节奏和动感的音乐喷泉、采光充足的天井设计。(资料整理者:郝爽)
随着深圳市区不断扩展,人口持续增长,深圳市妇儿医院现有规模已难以满足目前的生育需求,故院方在院内东侧原停车用地建设一栋新住院大楼,设置450床的妇产科住院部,并将手术室、孕产妇ICU、新生儿ICU迁入,改善了原有使用条件。
新住院大楼一改医院的各类设施给人造成情感的忽视与冷漠之感,使建筑与患者都能更亲近的接触自然是设计愿景之一。通过引入自然的光线、通风、环境以及丰富的色彩和温暖自然的材质,促进人体的健康,激发人类本身具有的治愈力。标准层布局将病房全部置于南向,主要交通空间面向绿化带开放,大楼采用“一”字形格局,利于通风,且每个病房均应用封闭阳台、遮阳板等构件,降低能耗。(资料整理者:郝爽)
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是深圳市政府批准,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具体组织建设,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管理使用,专门用于开展残疾人综合性服务的基础性设施。为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培训、文化体育、辅助用品供应,扶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是我市第一个专业服务于残疾人的市级综合中心,位于福田区上梅林,东靠梅观高速公路,南临梅林路,西接车管所。
项目总用地面积49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6706.4平米。中心建筑设计14层,地上13层。在总体布局,筑实体将地块分为南北两个院落,实现建筑与空间的相互穿插与融合,南院靠近梅林路,成为项目的入口前广场,主要以人群集散、分流及对外展示为主要功能,内部无障碍设计完善有效,且人车分流,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完全方便的出入场所;北院相对内向安静,在功能上主要为儿童早朝干预中心提供室外活动场地。由于深圳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日照强烈,此庭院中,有建筑阴影局部遮挡为儿童在炎热天气中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的户外活动场地。在功能组合上,尽量保证人车分流,汽车直接进入地下室。人由前广场进入主体建筑,设计中将儿童早期干预中心与其他功能体相对分离出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和影响,同时,也为儿童早期干预中心提供了很好的朝向,远离噪声的干扰。大型空间、人流密度空间,如康复、教育、文体活动等项目集中设置在一至四层范围内,以方便服务广大残疾人。(资料整理者:郝爽)
茂业时代广场位于南山区核心商业文化中心位置,位于南山书城后面,东临旅游高档生活区华侨城与现代高科智囊区科技园,西接深圳湾口岸,与世界资金、财富、人流、咨询轻松接驳。
占地面积1092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66.02平方米,主塔楼规划1栋24层高层,地上裙楼商业(茂业百货南山店)九层、地下三层,是深圳湾CBD轴心区域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资源于一体的商务门户。建筑标准层面积为1325㎡,办公面积由85平方米至1325平方米灵活分割;空中花园转换层和楼顶平台,构成空中立体生态系统;采用5A级办公标准,配备7部日本三菱电梯,及美国特灵中央空调系统全程高端配置。(资料整理者:郝爽)
深圳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位于深圳中心区的轴心位置,北望市民中心,南接会展中心,占地约1.5万㎡,建筑面积近38万㎡,共42层,高126m,竣工于2005年,由雅科本、香港兴业、香港陈李设计顾问公司联合设计。作为深圳最早的CBD开发项目,是兼纳综合写字楼、国际顶级酒店、国际会所、商业会展等多项功能的“商务航空母舰”。
建筑外观略显古拙之气,幕墙采用日本定制、英国设计的大面积纯黑微晶石玻璃,并设计成羽毛状的弧型,一反平面直筒的常规化模式。中央大厅以42.5×34米无柱施工,突破了当时世界混凝土结构柱网跨度纪录。建筑自身配有2000平方米的直升机停机坪。
耗资打造的30根巨型门柱,配以黑白相间的立面色彩,于古典风韵中透射出现代建筑的美感与气势,成为代表深圳地标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并号称中国CBD界的“劳斯莱斯”,又被戏称为“黑怪物”。(资料整理者:徐静)
于2003年竣工的时代金融中心共28层,高100m,占地约5600㎡,建筑面积7.5万㎡,处于深圳CBD中轴线上的轴心位置,北望莲花山公园,东眺深圳高尔夫球场,西临CBD水景公园,具有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建筑由深圳中铁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美国BBG设计,曾获广东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深圳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建筑外观挺拔高耸,最为突出的是其幕墙立面设计。外墙采用了中空镀膜玻璃、进口西班牙石材等多种幕墙材料,并运用立面材料搭配和形体比例推敲以及细致的构造设计。10米高的写字楼大堂空间,13.6米高的银行营业大厅,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作为深圳具有发展前景的国际化金融、商贸、信息中心,它是“区域金融中心之争”的有力竞争者。(资料整理者:徐静)
嘉里建设大厦(广场)位于福田中心区南侧,CBD南区核心,紧靠卓越时代广场和怡景中心城,与北区的市行政中心互相呼应。建筑占地约1.3万㎡,建筑面积超过24万㎡,共40层,高120m,于2006年竣工,是嘉里建设(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打造的第二个商业项目。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担纲建筑设计,以“双塔”设计衬托简约、现代的外观主调。美国BBG-BBGM设计的公共空间注重节能环保,旨在提供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
嘉里建设大厦是深圳在2007年第一个只租不售的写字楼项目,入驻的80%的企业是外资企业,“大牌租客”趋之若鹜。在深圳福田CBD办公的世界500强企业中,近1/3在这里,如苹果公司,把深圳写字楼租金带入了“3”时代,2012年,其月租金水平达到300元每平米。(资料整理者:徐静)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学实验楼位于南山区深圳大学正门的北侧,西面与南油大道相邻。建筑占地面积约4000㎡,建筑面积不到1.5万㎡,共6层,于2007年竣工,由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QL建筑工作室)设计完成,获得岭南建筑设计银奖、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创作奖、中国建筑学会佳作奖等奖项。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学实验楼采用了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立足于对岭南气候的分析,控制太阳辐射得热,促进自然通风,并将气候策略和技术措施贯彻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利用平实的材料和简明的空间技巧营造了令人愉悦的建筑环境。该建筑设计同时展示了建筑师的艺术造诣,建筑形式优美、现代,体现了轻盈、通透和明朗的岭南性格。
在建筑处理上,采用廉价的建筑材料和平实的表现手法,在朴素和简约的造型设计中寻求新的审美价值观。在不影响效果的情况下,单方造价控制在2000元之内,被评价为深圳大学造价最低、效果最好的建筑。(资料整理者:徐静)
深圳大学科技楼位于深大校园内新区与中心区的交界处,与周边建筑有大片的树林相隔,形成新区、旧区建筑环绕科技楼的总体布局。建筑占地约5800㎡,建筑面积近5.7万㎡,共17层,于2003年竣工,由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建筑采用自成一体而各向均质的体量造型,采用的是一个各向约53m的立方体,四边开大洞口,内部含向上生长状的玻璃塔。四个大洞口跨度30m,提供了四个空中花园平台及丰富的内部空间变化,也让自然风获得了顺畅的通道。整个裙房外围设计了周圈的敞廊空间,并以铝百页帘“包裹”,形成“半通透”的界面,对建筑的空间及外围的风景进行重新的定义。
科技楼的总体风格体现了深大校园建筑20世纪80年代质朴的现代感。由于处于中心位置及其高层体量,使其成为整个校园的标志,并辐射到校园外的区域。又被称为两个浅灰色的“方盒子”。(资料整理者:徐静)
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位于深大学生宿舍西南角与教学区的分界处,占地约650㎡,内设展览厅、舞蹈室、演讲厅、咖啡厅等活动场所,周围还集合了校溜冰场和游泳馆。该建筑是由深圳大学89级建筑系学生祝晓峰设计,于1996年竣工,获1999年广东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在设计上,将建筑分为东西两翼,动静结合,色彩分明,空间灵动。中庭带有蕴含线条美感的顶盖,并用两层连廊将两翼连成一体。建筑物主体的两翼分别呈两个面替换为大圆弧的正方体块,和顶面呈突起的L型体块。一侧呈红色,一侧呈白色,整体以白色为主,凸显活跃,却互相融合。北侧前来活动的人流可享受到南面吹来的海风和观赏优美的荔枝丛景观。
设计者充分考虑所处大学校园的环境特色,特色立面,新颖造型,反应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80年代,深大率先启动了“设计招标”,从众多毕业作品中,评选出优秀设计,建成学生活动中心。深圳大学89级建筑系学生祝晓峰毕业作品“中标”。深圳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参与者梁鸿文称,“那时在中国,这可能是唯一一座从学生设计直接盖成大楼的建筑”。(资料整理者:徐静)
深圳大学新图书馆作为旧馆的扩容补充,在原F座教学楼旧址上建起,占地约7500㎡,建筑面积逾3.7万㎡,建成于2007年,以理工类藏书为主。新馆位于深大中心广场南边,南靠杜鹃山,西临文山湖,依山傍水,与旧馆遥相呼应。深大建筑研究院杨文焱教授主持设计,曾获得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第五次优秀建筑创作奖,馆内空间设计获IDCF2008国际设计大奖银奖。
整个新馆建筑外观呈矩形,分成主楼和附楼,中间露出苍翠的杜鹃山,外墙饰以点、线形状的窗户,抽象表示数字化图书馆,馆外留出宽大开放的公共空间,整个建筑明快、简洁和开放。
而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秉持“石破天惊”的设计理念,在石头上做文章,把石头当作“豆腐”来任意切割、雕刻,并让它融入自然之中,呈现出一种有现代构成意象的情境。 新馆经过了深思熟虑、高瞻远瞩的前期讨论,提供要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超前设计的”图书馆。(资料整理者:徐静)
金中环国际商务大厦位于福田区福华路与金田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约10万m2 。主楼为52层,附楼为15层,主楼16楼以下为商务公寓,以上为纯写字楼(甲级),附楼为商务公寓。 大厦紧邻国际会展中心,并在地下一层直接连接城市大型商业中心,是一个四通八达立体交通网的地铁上盖物业。整体造型挺拔,由两座高低不同的塔楼组成,转角处和顶部均有切削。设计有三十一个空中园林。
设计通过建筑高差营造错落有秩的感觉。转角处的切割打造了其硬朗形象,顶部的切削强调高耸入云的动态。强调生态办公的概念。(资料整理者:唐珊)
星河世纪位于位于福田中心区,为星河地产2005年重要项目之一。广场由三栋塔楼组成,建筑面积约15.6万m2,是集商业、公寓、写字楼于一体的综合建筑体。
A栋为方形塔楼,楼高39层,建筑面积约4万m2,为商务办公楼。B栋为U字形塔楼,C栋为板式塔楼,皆为32层的 “CBD公寓”。 2.5万多m2裙楼为大尺度框式造型,规划为大型商业中心。五楼为架空层园林,并设有私人会所。
建筑造型用对比、重复、统一等手法,强化了综合体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建筑布局构思巧妙,在有限的空间内解决了人的活动、休闲空间。(资料整理者:唐珊)
现代商务大厦位于市中心区,金田路与福华路交汇处,是集商业和办公一体的综合型建筑。
项目占地面积4025 m2,总建筑面积约7.2万m2,楼体总高179.6m,地上总楼层33层。立面挺拔,钻石面创新设计,使之成为中心区较为独特的立面造型。(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圳文锦广场地处交通要道,面对雅园立交桥和广阔的绿化带,为该地段显要的高层建筑。由建材工业集团开发,1996年竣工,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米,为甲级纯写字楼。
将不同的功能单元,组合成一个包容共生的大体量有机建筑群。简体大方的形体,通过水平线条,以及空间虚实结合的有机处理,形成富有变化的建筑外轮廓线,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满足不同视点城市对景观的需求。(资料整理者:唐珊)
方大科技大厦位于高新园区南区北片F6地块内,为深圳方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大楼,建筑功能应业主要求设置,裙房设置大堂、展厅及报告厅,主楼设置办公用房。地下1层设置地下停车库及设备用房。
建筑与梯形基地相契合,以形体上塔楼与裙房雨棚一虚一实两片醒目的弧形构成建筑主体构局,形成朝向区域中心的动势。建筑以简洁的形体和细腻的细部构造获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大厦也是我国第一幢采用太阳能光电幕墙系统的建筑。
设计充分尊重基地环境、气候,突出标志性与雕塑感。(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圳国际商会中心为城脉设计创始人毛晓冰作品,位于中心区南区,与会展中心相邻,为深圳CBD第一个拥有直升机停机坪的超级写字楼。总建筑面积达13万多m2,高218 m,共58层,顶层作为直升机停机坪。大楼设有3500m2的空中生态商务公园,并设有会议中心、商务中心和商务会所,集办公、商业、金融于一体。
这栋建筑地处中心区南区超高组团,主楼体型设计挺拔简洁,在塔楼2/3处起,斜切四个角,远看像四个正立面,配以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及先进的灯光设计,现代时尚。采用劲型钢骨混凝土框筒式结构体系,使大厦的结构体系能够抵抗任何飓风,地震及非常事件的冲击。
建筑造型设计严格遵循德国欧博迈亚公司所做的中心区城市设计,通过简洁的体块、面的处理形成一气呵成的建筑意象,塔楼四个面的造型则源自对风帆的意境概括, 从而构成了本建筑在C B D 中的地标地位。
整个建筑的造价控制十分严格,而标志性的形象加上实用的布局使本建筑物的售价建成时达到本区域的首高。(资料整理者:唐珊)
酒店位于华强北商业街,被誉为五星级绿色商务酒店。总建筑面积5.2万m2,地下2层,地上29层,客房297间,2005年4月获评“中国十大最受欢迎的商务酒店”。
建筑主体两幢弧形塔楼围绕同一圆心,构成塔楼之间竖向虚拟的主体建筑中轴线。塔楼立面按竖向分割,裙楼立面按水平分割,两者之间明确脱开,使得高层塔楼高耸而挺拔,裙楼平坦而舒展,中间5m高的架空层。
强调建筑总体的通透感,形成丰富轻快地建筑外貌,避免因用地面积窄小,建筑过大容易形成的建筑外形上的封闭与笨重。(资料整理者:唐珊)
麒麟山庄位于深圳特区西北麒麟山麓,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接待基地。山庄占地总面积为8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由贵宾楼、综合楼、麒麟苑、五栋装饰风格独特的欧陆式别墅组成。
整个社区三面环山,地势上完全融于周围的丘陵连绵之中。五栋别墅与一栋综合楼形成错落有致的园林式建筑群体,均南向而建,从高处能欣赏到无限景色。别墅的私家花园、项目二期的组团绿地、中央景观及湖畔长廊、房前屋后绿地、项目一期小高层的首层架空花园、半地下室车库顶花园、顶层露台及屋顶花园,共同组成了完备的绿化生态系统。山庄内假贵宾楼中庭利用场地内45°角的斜坡,顺势设计叠石流水,形成丰富的景观。
体现高档但不奢靡的气质,采用欧式建筑风格,结合田园风光,融汇今古,中西合壁。
山庄于1995年破土动工,1997年正式开业,2002年山庄二期工程贵宾楼竣工营业,2006年三期工程文体馆交付使用,2007年对山庄一号别墅进行了全面的装修改造,2010年山庄麒麟苑工程正式动工,2011年对贵宾楼整体装修,2012年1月份已投入使用。(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圳市五洲宾馆坐落在福田区中心区,紧靠深圳会展中心,是深圳市第一座专门外事酒店,由市政府全额拨款4亿多元,按五星级标准建设,1997年开业,被列为迎接香港回归的市重点工程之一。
出于安全可靠、环境优美,对外交通便利等方面的考量,宾馆选址在香蜜湖高尔夫球场的东北角。设计方案面向全球招标,最终选用了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深大设计方案。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楼高11层,由A、B两座主体建筑组成,造型厚重,平面舒展,通过精巧的连廊相接。酒店拥有十一层高的内庭,这在当时是深圳五星级酒店中是一个创举,是一个“深圳之最”。
设计师根据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理念,采用符号元素,表现开放的中国敞开怀笑迎八方来宾的资态和泱泱大国朝气蓬勃进入变革时代的大家风度。
起初宾馆名字拟为“深圳市国宾馆”,后由 钱其琛题写馆名“五洲宾馆”,寓意对外广迎来自五洲的宾客。由于性质特殊,五洲宾馆虽然拥有一流的硬软件设施,却没有参与星级酒店评定。(资料整理者:唐珊)
大厦位于深南大道田面段,靠近华强北商业区,是航空工业部在深圳特区早期兴建的综合性办公楼。其建筑面积3万多m2,楼高120m,地上38层,地下1层,内设写字楼、旅店、商场、酒楼等设施。
这栋建筑高耸于福田区中心公园旁,每两层配有一个风景优美的空中花园,使人融入自然。建筑外立面采用浅灰色和深褐色的陶瓷锦砖与古铜色铝窗组合,形成深浅颜色对比强烈的垂直线条。(资料整理者:唐珊)
高新区软件大厦位于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区西片,北临高新中一道,东临科技中三路,西靠科技中二路,是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重要载体。
项目总用地面积26650.38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为58802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47232平方米,高11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为11570平方米。主要使用功能包括软件公共测试平台,软件公共开发平台,软件出口服务平台、软件信息服务平台、软件企业孵化场所、数据中心(ICD机房)、培训中心、演示及展示厅、管理办公、餐厅、停车等,并按深圳市人防办规定建设了5396.7平方米的人民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引入国际公认的《LEED2.2》作为评价标准,采用了节能维护结构、遮阳技术、自然通风、采光与绿化,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收集及循环利用等多种生态设计策略。(资料整理者:郝爽)
香年广场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侨香路北侧,为两块相临的建设用地。北面为交通便利的广深高速,南侧为侨香路。往南临近华侨城高尚生活区,有波托菲诺、天鹅堡等大量高档住宅。
香年广场占地面积15145.2平方米,建筑面积74613.51平方米,共162套,楼高97.45米,由南、北主楼(A、C座20层)和南北附楼(B座8层)组成。南区总建面33364.9平米,其中商业2157.35平米、办公面积31207.55平米、地下室面积6182.05平米、核增面积765.36平米。20层高,每层标准面积1127平米;楼高97.45米。北区总建面27183.27平米,其中商业643.86平米、办公26539.41平米、地下室4988.75平米、核增1951.26平米;20层高;每层标准面积1326.1平米;楼高97.45米。建筑外墙采用双层LOW-E玻璃和瓷砖两种材料的组合,色调统一协调,且保证了良好的热性能和光学性能;建筑普通层层高4.8米,局部挑高9.6米,在建筑内部空间感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深圳丰盛町地下商业街是深圳第一块通过地下容积率举牌拍卖土地开发的地块。基地位于深南大道及地铁1号线车公庙站的两侧,共分A,B,C,D,E等区。
A区地下基地约78米长,18米宽,深约12米,共为地下两层;B区、C区位于A区面向深南大道德另一侧,长度更长,“街道”的宽度更大。 地面处在深南大道的城市绿化带上,除去地下一层“露天”的开口位置和进出地下商业街及地铁的口部外,均覆土种植上乔木和灌木。设计以创造出吸引人来逛街和停留的商业街空间为目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地下一层利用露天的开口让阳光进入地下,营造地面一层商业街的感觉,减轻在地下活动的人们的压抑感;2、因为地面绿化带覆土深度要求的缘故,地下一层楼板面距离室外地面的距离为7.5米左右,设计中就把这一层变成两层的临街外立面,从地面层看,和传统地上商业街相同,即项目名称“丰盛町地下阳光街”的原因;3、各区立面采用不同的风格定位,在A区为美国后街(BACKSTREET);B区为欧洲古典街道的立面风格;C区则定位为欧洲地中海休闲风情商业街。(资料整理者:郝爽)
华润中心二期工程由五星级酒店-华润君悦酒店及高端住宅-幸福里雅居组成,由华润置地附属的华润建筑有限公司施工总承包。项目荣获2010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工程占地面积41000㎡,总建筑面积为303349.55㎡,地下室三层,地上包括一栋40层的五星级酒店-华润君悦酒店、3栋49层住宅-幸福里雅居。酒店总高度为189m,住宅总高度165.5m。酒店主体结构为钢-砼组合结构,外立面单元体复合幕墙,室内全精装。住宅主体结构为剪力墙结构,面砖和干挂玻化砖外墙。(资料整理者:郝爽)
深圳湾大桥是一座连接深圳蛇口东角头和香港元朗鳌堪石的公路大桥,亦称“深港西部通道”,2007年7月1日开通。大桥投入使用后,深港两地将只有10到15分钟的车程,广州与香港距离缩至百公里,标志着香港与内地在经济及社会迈进更紧密联系的新纪元,也可以适时舒缓日益频繁的过境交通。
大桥全长5545米,其中深圳侧桥长2040米,香港段3505米,桥面宽38.6米,全桥的桩柱共457支,共12对斜拉索,呈不对称布置,独塔单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大桥设南、北两个通航口,采用主跨为210米和180米独塔钢梁斜拉桥方案。非通航孔采用75米跨等截面箱梁。为改善行车条件,增加大桥景观效果,桥轴线平面采用S形。
深圳湾大桥飞架海上,象征着深港两地的紧密握手。
新跨界通道预计在未来廿年规划期内,可带来一千七百五十亿港元净收益。(资料整理者:郝爽)
深圳市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位于滨海大道西海岸边,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相邻,为了保护红树林及其鸟类,1999年初在建设滨海大道时,市政府决定把滨海大道向北移200多米,将这块原来准备建滨海大道的建设用地进行绿化,改造成目前的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并且把它移交给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公园筹建于1999年,2000年12月正式向公众开放,2001年3月成立生态公园管理站。
生态公园占地约21公顷,东面是有绿色长城之称的红树林,西面是滨海大道秀丽迷人的植物长廊,南面是蔚蓝广阔的深圳湾,北面是平坦宽阔的滨海大道。公园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成为人们直接观赏大海和红树林景色的旅游观光胜地。公园内植物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公园日平均客流量可达数千人之多。(资料整理者:郝爽)
深圳园博园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分布于园内的标志性建筑屋顶,总投资约750万美元,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兆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兆瓦级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之一。
系统总覆盖面积达到5325平方米,采用超过4000个BP太阳能制造的现代化单晶硅及多晶硅光伏组件(160瓦和170瓦组件),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并与深圳市电网并网运行。深圳园博园整套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向电网输送约100万千瓦时。(资料整理者:郝爽)
全称“深圳市放在预警气象雷达塔”,经历4年的建设时间、累计投资近亿元,于2008年竣工投入使用。气象塔选址于于深圳最重要的两条道路广深高速公路和深南大道交汇的三角形地带,园博园内制高点——这里相对靠近市中心,接近珠江口,珠江口的天气情况复杂多变,常常会对深圳的天气造成影响,选址在这有利于气象部门第一时间掌握天气变化的信息并向广大市民发布气象信息。该塔由城脉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设计,目前已成为深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项目用地海拔60米,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共计14层,高85.3米,加上塔顶雷达天线罩总高100米。内设“雷达控制值班室”、“气象业务大厅”、“气象影视中心”、“多功能媒体值班室”、卫星地面站等气象专业设备和设施。塔身充分暴露结构体系,是该建筑造型设计的一个特点。建筑采用三角形带大弧线的体型,柱子与剪力墙之间以框架项链,围护结构为钢架,立面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建筑每隔两层设置一个10m高的绿化层,使之成为绿色有机的生态建筑,与园博园的整体环境相呼应。
场地内树木向天空生长的优美线条为气象塔的设计提供了最初的构思灵感:建筑希望能延续场地中自然伸向天空的线条,使建筑与周围树木的抽象构图相一致,通过人造功能空间和自然对话,来实现建筑从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意向。建筑主要的功能空间的外立面采用了竖向的分格,其间大小的比例亦参考了现场的树木之间的线条的疏密肌理。
很多人认为,深圳气象塔的形象和迪拜的七星酒店比较相似,但其实两栋建筑有本质区别。同时气象塔建设过程存在两个遗憾,一是现场植被在施工的时候被破坏,许多衫树不见踪影;二是由于造价的局限,构思中立面的竖向线条的弱化。(资料整理者:郝爽)
深圳大学文科教学楼位于深圳大学校园西北角三角地,处于深南大道与南油大道交汇处,建筑面积约5万㎡,包括教学楼和行政办公楼,建成于2005年。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获深圳市第十二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建筑呈白色主调,点缀红色砖墙。教学楼斜向展开,环抱内湖,转角处双层半圆形阶梯教室向湖面和丛林开放。建筑设计呈现为简洁的几何形体,悬挑和架空的盒子、连廊与教学楼形成体量穿插与连接。竖向构架、楼梯间的点状阵列窗洞,以及竖窗上的小板诠释出细节。
建筑地形起伏较大,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块内有一内湖、天然巨石和荔枝树。基地上的荔枝林,大部分予以保留,建筑架空允许绿化从底部穿过,形成有机、完整的“生态走廊”。绿色的“生态走廊”结合以原有天然石为主题的生态景观庭院,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结合地形,善于利用自然景观的特点。(资料整理者:徐静)
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学院教学楼位于深圳大学校园北门西侧,大楼系统化的将学院复杂的机构用房及利益关系组织在一起,将“教学”、“科研”、“生产”的关系清晰的表达出来,在平面及空间上形成互相构成关系的三个体量组合,之间与敞廊、桥、平台相连。
形成三个相互贯通的室外空间,从外可“看穿”内部,而外围景观也可以叠加到内部的景框中。联系各个区域的敞廊除了交通的作用,还是观望、休息、交流的去处。内院与屋顶花园都是可以进入的空间,提供了多种户外活动的可能。各个主要空间有着各自的主要开敞面,与其他空间“对话”。教学区的平台大厅与设计院的弧墙及东向的树林互相对照;设计院大厅透过西侧大片玻璃窗对应着教研区的内庭及南北敞廊和内院空间;北部的敞廊平台与南部教室区及架空平台层也有着视线的对应。
将“教”与“学”、“系”与“院”、建筑与景观、校园与城市的关系用空间的形式表述。(资料整理者:徐静)
华为基地位于龙岗区坂雪岗,总占地面积超过25万㎡,总建筑面积约30万㎡,建成工程金额达200亿元,由华为总部、培训中心和中试中心组成。伍振民建筑师事务所、王董国际有限公司、深圳市电子院设计有限公司共同参与设计,于2004年建成。同年总部的科研中心工程问鼎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成为深圳市惟一获此殊荣的工程,还获得有中建总公司优质工程金奖、深圳市优质工程“金牛奖”和四川省“天府杯”金奖。
华为总部为一至五层的庭院别墅式建筑,总体布局运用传统的院落方式,建筑造型采用传统大屋顶格局,庭院、中庭、连廊穿插组合。大型人工湖与高级行政区人员办公区的小型人工湖相互辉映,园区内步移景异。
培训中心建筑群立面造型为人造琉璃、瓦面屋顶、墙面为仿砖墙面砖。在设计中通过绿化根据建筑的情况分成不同景区,总体构成一个各具特色的完美的环境景观系统。中试中心为三层的实验室以及办公楼,由中试楼、食堂及保安室等附属建筑组成。
置身华为基地,仿佛走进现代建筑的大观园。又被称为“中南海”和“白宫”。(资料整理者:徐静)
位于东部溪涌盐葵路南侧海岸,西距小梅沙不足10公里,拥有壮观的蔚蓝海洋景观、天然沙滩及亿万年远古礁岩群,是一个高端住宅区项目。整个住宅区占地约为6.7万㎡,总建筑面积5万㎡,分为两期开发,其中一期为107套海岸排屋住宅,二期为330余套全海景小高层度假club,于2006年竣工。主要由香港许李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担纲建筑设计,美国SLA景观设计公司作园林设计。获得2003中国建筑艺术奖住宅类优秀奖、深圳市第十二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住宅设计一等奖。
设计者力图利用基地本身沿着海岸线迂回弯曲的地形及由高而下的天然山势,营造建筑与自然的整体协调氛围。以高低错落有序的几何立体组合,从而创作出一个富时代感的海岸建筑群。
立面设计采用纯现代风格,简洁质朴而轻盈。建筑以大面积的白色为主调,用简单的“盒子”为突出强调的元素,构成了“海上漂浮的方盒子”这一富有诗意的设计主题。建筑元素以铜板、锌板为主,铜板是17英里的代表性元素。坡地住宅居住的层面于竖向分开,最大限度地延伸环境至建筑空间之中,通过合理的布局,每一户都坐拥海景。
17英里的建筑设计没有刻意营造的建筑风格,意在让建筑与山坡结合,生活空间与大自然的融合,体现真正的海岸生活模式及态度。
2005年10月1日,万科17英里开盘日由于购房人数过多、组织不力导致售楼处被砸,销售在一片狼藉中被迫终止。该宗恶劣事件已被载入深圳的售楼史册。该次售楼处被砸在深圳尚属首次,在国内也极为罕见。(资料整理者:徐静)
荣超经贸中心位于深圳CBD北区,毗邻深圳市民中心,南、北面均为高层建筑群,占地逾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高206米,共47层,大楼建成于2006年。建筑由深圳泛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深圳荣超实业有限公司开发、深圳市荣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获2007年深圳市主体结构优质工程奖、2009年深圳市“金牛奖”、2010-201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建筑造型通过几个玻璃棱面体和玻璃面的尖锐交接,形成富于变化的多面体,以引喻“水晶塔”式造型,建筑立面强调竖向线条以加强挺拔之态。四个角部被设计成一个玻璃体,一直升到楼顶。角部采用浅色玻璃,设计成四个大的水晶体,在建筑底部形成一个门框。
建筑在面对市民中心方向留出了开放的城市空间以形成具有人性化尺度的街边广场。同时建筑底层的设计采用了具有南方特色的骑楼样式,使街道空间和室内空间之间形成过渡。
公共部分的综合装饰形象设计由香港长江实业办公形象设计师刘荣添主笔,此前曾设计同为荣超开发的深圳国际商会中心。(资料整理者:徐静)
深圳海关位于福田中心区深南大道以北,福中三路以南,占地约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主楼科技信息大楼共24层,高近百米,辅楼报关大楼高24米。海关大楼由毕璐德国际设计,于2009年竣工。
建筑的外观形式简洁现代,与中心区的建筑群体风格协调统一。主楼和辅楼二者之间有玻璃连廊相接,配以二圆心的金属拱廊,玻璃幕墙的主体,虚化了建筑的轮廓。主楼正、背两个立面以竖线条强化其高耸气势,并打破整体体量过于平整的感觉,压缩水平尺度,夸张竖向尺度。
设计方力图以现代的材料和技术来传达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 门是设计的一大概念,采用超尺度的门来表现海关是中国的门户,取义于法国巴黎的凯旋门。(资料整理者:徐静)
福田区图书馆新馆坐落在莲花山西侧,位于景田路与商报路交会处,占地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共12层,竣工于2008年。建筑是由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设计,福田区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图书馆。曾获深圳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新馆馆藏容量为20万册,阅览座位1000个,每天可接待读者5000人次。阳光、轻松、亲切,是这个现代化图书馆留给人的第一印象。
福田区图书馆原坐落于区委大院内,由于旧馆场地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福田区政府决定在景田路与商报路交汇处兴建新图书馆。该馆在全市率先实行“总分馆制”的新型图书馆运作模式,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覆盖率。(资料整理者:徐静)
深圳特区报业大厦坐落于福田区深南大道,南望天安高尔夫球场,北看莲花山全景。建筑占地不足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9万余平方米,共50层,高260m,于1994年奠基,1998年正式启用。建筑由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担纲设计,获得深圳市优秀建筑设计金牛奖、广东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结构设计一等奖。
大厦的造型以现代风格为基调,塔楼主题采用了双筒式平面,内部空间自由灵活。塔楼中每隔三层设有共享空间“空中花园”,玻璃球体在内部是一个12米高半球形空间。裙房船形敞廊提供了大面积的半室外集散空间,体现了热带建筑的特点,这些空间构成了垂直发展的公共空间体系。
为了与未来的新市中心的建筑相适应,设计者通过斜线构图、“球体”、“船形”等建筑语汇,产生业主所期望的形象及个性。
楼内5A级智能化系统是报业的现代化生产系统,被称为“新闻巨舰”。因发展商是报业集团,大楼也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标志之一。
大厦曾作为国庆50周年庆典上巡游的模型花车,作为深圳的城市形象以及改革开放的象征,被外界称为“报业第一楼”。(资料整理者:徐静)
中银大厦位于福田中心区彩田路与红荔路交汇处,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每栋28层,高约100米,竣工于1997年。建筑由中银集团嘉定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发展,是一座集住宅、办公和商业一起的综合楼。
由于外立面为红色幕墙,市民对此色调颇多异议,又被称为“红楼”。据传地块原为刑场,红色外观和塔尖状设计,都被外界误认为“中银大厦闹鬼需要镇邪”最常用的依据。曾经该大厦的空置率一度达到了70%。(资料整理者:徐静)
陈郁故居位于深圳市南山区陈屋村,建于清朝道光年间。
整个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08平方米,前院占地面积35平方米;一厅四房有一凉台;宽10.5米、深10米、高7.5米。
陈郁(1901~1974年),广东宝安县客家人,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和领导者。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为英国轮船亚洲皇后号的工会负责人;1925年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在深圳负责接待香港罢工工人,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广州起义中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司法委员;建国后曾任广东省省长等职;他是新中国首任“能源部长”、群众心目中的“爱民省长”、深圳人民的骄傲。1984年,陈郁故居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陈郁故居被定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料整理者:吴晗)
大鹏古城位于深圳市东部大鹏镇鹏城村,占地约11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394年,是明代为了抗击倭寇而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简称"大鹏所城"。
大鹏所城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海防卫所;是研究明代卫所军事制度的重要题材;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清代的大鹏所城及所城的赖恩爵将军取得了鸦片战争首战——九龙海战的胜利,是深圳历史最辉煌的一页,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城还保存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的语言也非常独特,是研究古代“军语”的“活化石”;大鹏所城有近十万平方米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古建筑鳞次栉比,古色古香,为深圳“八景之首”。(资料整理者:吴晗)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老东门南庆街13号,原址为下梅林郑姓客家人建于民国时期,后为何华益女士经营,名鸿安旅馆。
鸿安旅馆为砖混结构的三层主楼带副楼的洋楼,坐西朝东,由主楼和副楼两个部分组成,主楼高三层,位于东面,面阔8.5、进深10.3米;西侧副楼高两层、面阔4.4、进深12米,共占地面积约140平方米;正门外是“骑楼”,由4根圆柱支撑着二楼伸出人行道上方的楼层部分;楼表造型朴实无华,灰白色的外墙,棕红色的木窗,属于南洋建筑风格。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叶挺将军在此设立了游击指挥部,由于复杂的抗战背景它只存在了一个多月,但是,它的成立为深圳地区的抗日宣传和东江地区抗日武装队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于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料整理者:吴晗)
东江纵队《前进报社》旧址位于龙岗区坪山镇石灰坡村。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创办了3份报纸:《新百姓报》、《东江民报》和《前进报》,历时5年。
东江纵队抗战史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南地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东江纵队的《前进报社》记载了东江纵队抗日救国南征北战的事迹和光辉的战绩,引导人民群众朝着胜利的方向前进,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资料整理者:吴晗)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葵涌街道土洋村,原为意大利式天主教堂,筹建于1912年,保存完好。
整栋建筑是由主楼、礼拜堂和附属用房等三部分组成,中间有走廊相通,建筑总面积约为4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两层的夯土木构楼房,外形及装饰颇为西式化,属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1944年到1945年5月间为东江纵队司令部所在地, 主楼为曾生、尹林平、王作尧等领导人工作和居住的场所,礼拜堂则作为会议室和作战室,附属用房是工作人员的工作用房;楼房后面的小平地,是小型练兵场;练兵场后侧建有一座琉璃正檐八角亭,为解放后人民政府所建的“东江纵队纪念亭”;东纵历史上著名的"土洋会议"就在这里召开.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是广东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重要史迹,于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料整理者:吴晗)
东纵军政干部学校旧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东门外龙头山腰的东山寺内。东山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944年7月,随着抗日斗争的深入,部队战斗力量的增大,东江纵队在东山寺开办了“东江纵队军政干部学校”,由东纵副司令员王作尧兼任校长。军政干部学校在东山寺先后培训了两期学员,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 原建筑分为四部分:前面为三宝殿,供奉着佛祖;三宝殿后为观音堂,左为上帝殿,右为文昌阁;原建筑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东山寺背山临海、风景优美、鲜果迷人:“春有香梅桃李,夏有龙眼荔枝,秋有红柿鲜柚,冬有橘果甘甜。”是东山寺奇特风光真实写照。(资料整理者:吴晗)
南头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也称“新安古城”,是目前深圳最具规模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它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至今已具有1730余年的悠久历史。古朴雄伟的南头古城,是岭南古文化的宝贵遗存,它经历并记录了深圳南头地区的历史风云。几经变迁后,今天已成为深圳市南山区的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中心。 城址范围东西最长距离为680米,南北最宽处为500米,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该城城基是用黄泥砂土堆筑的,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枕山面海,四周原有濠沟围绕。南头古城内六纵一横的道路网与自然地势完美结合,辟有9条街道,故乡民俗称南头古城为“九街”。 南头古城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为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亦是深港澳地区的历史源头。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南头古城发挥了重要的战争防御作用。(资料整理者:吴晗)
“绮云书室”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的乐群村,是郑氏家族的开创者、郑毓秀的祖父郑姚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造的,为郑氏家族的私塾学校,是深圳市历史上最大、建筑艺术性最好的私人书室建筑。“绮云书室“蕴含和传递着丰厚的人文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较高的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于199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建筑占地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建筑物包括大门、围墙、前殿、中殿、后殿、东船厅、西书楼、明楼、花园、金鱼厅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该建筑采用砖、石、木结构,单檐硬山顶,辘筒瓦屋面,抬梁式构架;层内的木构件全部使用红木制作,质地上乘,选料考究,为岭南地区所仅见;该建筑的木雕、石雕、砖碉、灰塑工艺精湛、图案精美,代表了当时建筑艺术的顶尖水平,有“深圳的陈家祠”之美誉。(资料整理者:吴晗)
省港大罢工委员会接待站旧址位于深圳市南庆街22号,原是水贝、湖贝、向西等村张氏族人的宗祠:思月书院。思月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有300余年历史。思月书院多经革命战争风雨的洗礼,是一处重要的现代革命旧址。于1988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1997年迁址于罗湖区东门步行街老街文化广场 。
祠堂建筑为三间两进,砖木结构,面积约210平方米。
1925年6月19日,震撼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参加罢工的工人达25万,他们纷纷离港回到广州,罢工委员会为了更有力地支援香港工人的罢工斗争,特于思月书院设立接待站,接应离港回内地的罢工工人,深圳也因此成为广州与香港工人运动的联络点和第二战场。后思月书院成为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队部。(资料整理者:吴晗)
文昌阁位于深圳西乡固戌村西南滨海处,外貌与我国的古塔相似。文昌原是斗魁六星的总称,斗魁是道教所奉的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在清乾隆之前,文昌阁便已建成,经历数百年沧桑至今仍巍然矗立,是深圳仅存的古阁建筑,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文昌阁建筑规制为三层,可登临观海,均有莲花斗拱、上有琉璃麒麟,周围有花、草、树、木、人物等浮雕装饰、工艺水平很高。原来文昌阁顶端有一枝木制毛笔,称为文行。
据传几百年前有仙人下凡固戌,书写“联登凤阁”、“更上一层”、“会极”三条横幅,分别刻在一、二、三层的石门上。(资料整理者:吴晗)
文武帝宫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是深圳保存最为完整的文武帝宫,建于清代。“文帝“代表孔子,“武帝”代表关公;文武帝宫是当地客家文化的象征与体现,客家人崇尚孔子关公,视为神明。文武帝宫在建筑学和佛学研究上有极大的文物价值,于2003年被评为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武帝宫从上个世纪以来承担了多种功能,是一个重要的活动基地,曾作为东江游击队驻地、深圳坪山中学旧址、乡政府办公之地、粮站。(资料整理者:吴晗)
璇庆新居建于民国时期,为马来西亚华侨邱满所建的家族居所,因主人邱满字璇庆,故名。她坐落在深圳市龙岗镇兰水茔沙背坜村,是目前深圳保存较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璇庆新居是深圳龙岗历史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近代现代社会、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
整个建筑群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混合式围屋。新居完工于1936年,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建筑结构是三堂两横两炮楼(后面两个角楼未完全建成),中式结构、西式装饰。整座建筑青瓦屋顶,结构和木雕图案基本保留传统的中式风格,房屋的炮楼、门、窗和山墙的灰雕图案以西式为主,外立面呈三拱西洋式廊柱,带中华巴洛克式山墙,配西番莲及中式山水画浅浮雕纹样,与后面中式庭院巧妙结合,风格豪华、大方、庄严、气派。(资料整理者:吴晗)
位于罗湖笋岗村内的元勋旧址是深圳市区最古老的的一座寨堡式村围。它建于明代早期,是笋岗何氏为纪念其祖先岭南名贤何真在此发迹而创建的。元勋旧址是目前深圳市惟一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广府围村建筑,它对于研究深圳地区古代建筑艺术、家族制度以及广府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元勋旧址围屋呈方形,东西宽68米,南北深 63.5米,四角有碉堡,碉楼间连以高5米、宽2米的围墙,内有3条纵巷,6条横巷,共140多间房,还有3个水井。传统的青砖灰瓦,镂空雕花木门,整座围屋建筑显得神秘典雅、雄伟壮观。
元勋旧址又称“笋岗老围”,其祖先希望子孙后代会像竹笋一样茁壮成长越发越多,故取名如此。(资料整理者:吴晗)
曾生故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山街道东纵路石灰陂村, 为两层砖木结构的客家民居式楼房建筑。
曾生于1910年12月在此出生。他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被选为广州市抗日学生联合会主席。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部长、书记,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对推动香港、澳门和广东东江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重要作用。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他任司令员。他与政治委员林平等率部在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夹击下,建立东江抗日根据地,坚持艰苦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抗日战争中,他为创建华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华南抗日武装作出了卓著贡献,是深圳人民的骄傲。(资料整理者:吴晗)
深圳规划大厦为深圳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办公楼,位于福田区红荔西路8009号。由都市实践设计,于2005年完工。整栋楼高8层,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大厦的北立面以平铺直叙的灰色实墙和透明玻璃,建筑南向弧形舒展的玻璃幕墙在水平均布的深色金属线条的勾勒下缓缓展开。玻璃和水面投射着天空丰富的光影变化,加上四周开放式的绿化休闲空间,不禁感叹政府办公大楼庄严稳重的同时,多一分和谐包容。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深圳市规划局率先推行了窗口式办公方式,这也宣告了它的建筑载体应具有非衙门化的形象。设计强调建筑与地面没有高差的衔接,使进入建筑成为一种没有门槛的行为;建筑的透明性,使政府建筑不令人畏惧;简洁、含蓄、尊重地段、不张扬的造型体量,既透出冷静谦虚的建筑仪态,又不失政府办公建筑的庄重、威严。
大楼内部随处可见的清水混凝土墙柱和原色木隔栅吊顶,让建筑原有的丰富内部变化平实地展露在观者面前,也是把完成建筑体验的权利交回个人。这也让有些人说这栋建筑的内装修像是未完成的建筑。(资料整理者:胡彦綦)
大芬美术馆位于龙岗区布吉镇的大芬油画村,由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设计,2007年建成,总投资1亿,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大芬油画村是深圳著名的油画产业村,这里的油画出口到亚、非、欧、美各大洲,每年创造数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曾入围中国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奖提名”。
建筑主体以现代的设计语言表达着朴实,内敛,功能划分则根据具体需求有别于常规美术馆:一层为油画交易市场;二层为艺术品展览;顶层类似街心花园——设置多个端口,公众可到此休憩。建筑立面设计概念很有趣,实际上就是大芬村原封不动的地图,相当于用混凝土重塑一下,移过来再扣到墙上。
大芬美术馆基地位于大芬村边,四周是高层住宅区、商铺、幼儿园、小学和大芬村,这些建筑都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相互间缺乏直接有效的联系。建筑师希望美术馆建成后承担起连接周边环境的责任,因此建筑可从多个方向穿越。通过顶层南、北、东三面过桥与外部的联系,美术馆对周边建筑凌乱分散、自成一体、混乱无序的场景给予了强有力的回应。展览、交易、绘画和居住等多种活动可以同时在这座建筑的不同部位发生,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式可以通过不断的渗透和交叠诱发出新的使用方式,并以此编织成崭新的城市聚落形式。
2007年落成时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村级美术馆,《纽约时报》评价其“大芬美术馆是艺术与公共生活的结合,活力城市的象征” 。(资料整理者:胡彦綦)
中国凤凰大厦位于深圳福田中心区、深南大道和金田路交界西北侧。2003年10月,加拿大UDS建筑事务所在该项目概念方案的国际招标中获胜,于2006年建成,总建筑面积10.67万㎡,楼高29层。中国凤凰大厦由国际资讯权威凤凰卫视荣誉打造,集传媒、商业、办公、公寓、会所于一身,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是凸显凤凰卫视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凤凰大厦在立面设计上表现得前卫与开放,大面积金属表皮的运用,打破原有框架结构而在立面上形成的大胆纵横的线条以及破碎的形态,无不体现出创新与激情。裙楼东立面,一块巨大的钢板结构由底层一直延伸到屋顶花园,并在屋顶花园上转折,覆盖于室外泳池的上方。
在概念方案设计初始,建筑师大胆地把建筑体量由单栋塔楼改为两栋垂直布局的110m板楼,并与体型方正、体量相对较矮的业务楼分离,进而围合形成“L”形的内部空间,沿袭市民广场公众开放的特色,提出了“城市客厅”概念。就城市设计而言,这样的空间策略极大地丰富了建筑与城市界面的对话。
凤凰大厦 选择的玻璃,颜色和透光率最为特别:在不同时段随光影变化而呈现出的不同的香槟色质和某种神秘感,配以表皮线条“情感痕迹”随不同角度宽细不断变化的情景,是凤凰大厦最为动人之处。在高楼耸立的福田中心区之中,凤凰大厦在体量上并不高大,却也在商务楼群体之中显得非常突出,视觉冲击强烈。(资料整理者:胡彦綦)
腾讯大厦位于深南大道10000号。2009年8月24日,腾讯第一座自建写字楼—深圳腾讯大厦落成,腾讯总部入驻办公。大楼由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总高150米,地上39层,地下3层,建筑总面积88180.38㎡,办公面积69796.76㎡,是造型新颖、内部功能齐全、人文环境领先的超高层建筑,是深南大道上的地标之一。
设计师运用先进的电脑曲面辅助设计,创造出如出鞘利剑般直冲云霄的建筑造型,南北立面微微收分。曲线巧妙的避免了体量的臃肿感,灵动优雅。建筑主体采用1620x4200单元式玻璃幕墙,外挂水平向铝合金装饰杆件,裙房部分外挂穿孔金属铝板及水平向铝合金装饰杆件,内侧为玻璃幕墙,基座部分厚实而沉稳,金属幕墙赋予了建筑强烈的科技感。特殊定制的腾讯LOGO抓点,为建筑刻印了企业的专属标识。东西侧面采用更为致密的水平装饰杆件,强化了与主立面的对比效果。
设计师还充分考虑了城市的景观效果。 该建筑位于“深南大道北侧”,东西侧各有高层建筑相邻,它是城市干道边建筑行列的一员。在这种城市关系中,“四面同性”或四面连续变化的造型并不合适,应让建筑有“主面”、“侧面”之分,“侧面”彼此对应,“正面”展示特点,形成既有序又有特点的建筑行列。本方案建筑南北立面微微收分呈梭形,一方面这种手法能保证建筑平面方正好用;另一方面,体型水平向平整,利于与东西建筑形成建筑行列秩序;同时,从深南大道上看,形体挺拔锐利,150多米的高度使这种微妙变化韵味悠长。
先后有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习近平等视察腾讯总部,体育娱乐界明星刘翔、杨威、李娜、杨阳、张楠、孙正平等人也曾应邀参观了腾讯大厦。(资料整理者:胡彦綦)
深圳南海意库位于南山区蛇口新华路,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楼高5层,由毕路德(BLVD)设计,建成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节能典范项目。业主招商地产利用了一个老的厂房(原三洋公司厂址)把它改造成招商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的总部办公楼,希望能对社会有牵头示范作用。
“南海意库”在它的内中庭的采光玻璃屋面上布置了近4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电板。还布置了近1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板。该顶棚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又有一定的透光率,采光效果很好。此外,该建筑的“垂直+水平”的遮阳模式,在室内的遮阳也可以改善室内的自然光照,防止眩光的影响。
本案例是一个“建筑到室内及景观的一体性改造”的项目。设计的目标是将旧建筑注入新生命,不但保留和延续了一些对蛇口发展过程的重要记忆,也对低碳环保的主题着重突出。本项目在建筑到室内及景观一体性改造的同时,进行节能及建筑生态的技术改造,使建筑以低耗、节能的新面貌重新投入使用。通过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景观水池等多种生态绿化技术,形成生物气候缓冲带、改善建筑微环境,将创意与生态完美结合,创造绿色生态建筑。
没有大拆大建,一幢原来的厂房经过精心设计改造后成为了招商地产公司的办公楼所在地。它采用了大量的绿色建筑技术,在节能、节材、节水、环保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综合各单项节能技术实现综合节能65%;通过生态补偿措施,增加建筑室内外环境的“绿量”,减缓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对周边环境产生的“热岛效应”,并采取措施减低建筑在使用中的“三废”排放。(资料整理者:胡彦綦)
京基100(KK100),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16号,是目前深圳市第一高楼,于2011年建成。由来自英国的两大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公司——TFP和ARUP联合设计。楼高441.8米,共100层,顶端的三层为高耸入云的空中观光餐厅。京基100是中国民营地产企业投资建造的最高建筑,2012年12月初,荣获“建筑领域奥斯卡”之称的“安玻利斯摩天大楼奖”。
京基100主体采取钢混核心筒结构,大大加强了大厦结构的韧性、安全系数与抗强风性同时也减少了楼体柱截面,从而提高了大楼的实用率。大厦朝南面广场设计了一个东西跨度约为57m的大跨度穹顶式玻璃雨篷,通过精准的三维立体设计,以舒缓弧线使雨篷与大厦浑然一体,并成为大厦的标志性入口。从94层到大楼顶部,设计了一个高约42米的玻璃拱顶,呈现出太空梭造型,使得整栋大楼更具垂直感与立体感,并设有国内最高的全景SKY空中会所。
将超大玻璃穹顶、联体双曲线雨篷与大厦玻璃幕墙进行一体化设计,独创瀑布式的流线造型,由全LED构成,安装在大厦幕墙上,通过中央电脑控制,在夜间展现出绚丽的灯光效果,呈现出独特的流动瀑布,制造深圳上空独一无二的风景。塔楼就像是一座“微型城市”服务于整个规划,为社区提供丰富的生活福利设施,实现24小时的城市生活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更好互动。
由于蔡屋围地区改造的成功,而成为城市更新中的“京基100模式”。(资料整理者:胡彦綦)
深圳文化中心由中心图书馆和深圳音乐厅两部分组成,是深圳新中心区六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莲花山对面。整个项目于2007年建成, 总投资14亿元,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作为中心区最重要的文化配套项目,是深圳市建设现代文化都市的重要载体。
充分考虑西侧道路的噪音干扰和东向的优质公共空间,将西立面设计成较为封闭的黑色石材外墙,通过不规则的开窗开洞形成了厚重、单纯而不失变化的立面效果。东立面则设计为完全开放的三维玻璃垂幕,100多根倾斜角度不同纤细立杆与其后的玻璃犹如琴弦般引人入胜。
深圳文化中心在色彩上使用了中国传统五行的颜色,是一座具有浓厚东方韵味的现代建筑。在规划设计上,图书馆与音乐厅之间由公共文化广场连成一体,形成了一个面向以市政厅——中央绿化带——莲花山为城市视觉轴线的开放空间。音乐厅和图书馆的入口空间由被称为“金树”和“银树”的钢结构玻璃体覆盖,寓意着“文化森林”。 “金银树”以及东立面如琴弦般的玻璃垂幕,通过先进的结构技术构成了巨大而多变的内部空间。建筑整体构思奇特、手法简约,空间氛围极具艺术感染力。
金银树是典型的仿生结构,以钢管结构的四角锥为基本单元通过叠加和延伸构成复杂的空间结构。为了使各杆件平滑连接,采用了铸钢连接节点,其中最大的一个节点连接了7根杆件,重7.6吨,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铸钢节点。(资料整理者:胡彦綦)
罗湖创意文化广场位于高密度的深圳市罗湖区南极路国贸商圈、深南东路与春风路交汇处。该项目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分地上2层与地下一层。场地原先为露天停车场,周边环境嘈杂,临近火车站和娱乐区。在这个项目中,建筑师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与城市规划部门共同制订项目定位和经营策略,使得简单的停车场项目变成了一个区域的文化中心。它的功能包括室外公共艺术展示广场、室内艺术画廊、书店、 艺术酒吧 、艺术家工作室以及可容纳100 辆车的半地下车库。
设计起始于对这块用地平坦地表的重塑,结合不同的使用内容进行倾斜、折叠、延展、剪切、凸现、凹陷、隆起、断裂、包裹等人工构成,以创造一种新的、有活力的城市地貌。
设计策略是引入与用地周围的城市内容具有最大差异的设施和空间形态来激发新的城市生活状态,进而提升用地周边地区的生活品质。设计试图延伸、叠合传统的建筑、广场与园林的概念,使建筑不再是用来界定广场的边界,而成为广场及园林空间的延伸。于是公共艺术这一新的都市话题所提供的将不是一般的观赏性的休闲绿地,而是一个生动的城市生活舞台,一个公众触摸艺术的界面。(资料整理者:胡彦綦)
位于深圳南山区华侨城东部工业区的创意文化园改造项目,分南北两区,总建筑面积约20.9万平方米。2006年5月,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正式挂牌。它是一个集多种文化展览、音乐舞蹈电影等艺术活动、创意工作室、讲座与论坛、特色餐饮与娱乐的城市时尚活动区域。都市实践先后主持了南区和北区的规划,其优秀的改造设计获得了第四届美国《建筑实录》最佳改造设计奖。
基地现存数十座建于80年代早期的厂房、仓库和宿舍楼。都市实践采用了置换与填充的规划思路,从“在现有厂房中加入一个容纳新艺术中心的条形体量”开始,将厂区内可利用的结构进行整理,改造成与LOFT类似的艺术空间,一步一步添加和改造。
为促进不同类型的创意机构在创意园的沟通交流,都市实践在第二期改造中,突破南区的现有模式,在改造策略上整体控制完整形象,进行业态组合规划,合理分区,控制比例,介入新二层连廊系统,将公共功能进行混合和叠加,利用连廊系统串联园区各部分,使得园区内部的交流高效和充满机会。同时将连廊系统设计成真正的创意交流的空间和场所。通过这些设计,使得二期成为Loft区的整体升级版。
已连续三届被选为“深圳·香港城市 \建筑双城双年展”主展场。(资料整理者:胡彦綦)
位于深圳深南大道9009号的“华•美术馆”, 毗邻何香凝美术馆、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以及三大文化旅游景区"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原是建于80年代早期的深圳湾大酒店的洗衣房。厂房的产权方考虑到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将其保留并改造为艺术展馆。 华·美术馆的改造设计由都市实践承担,建成于2008年,是国内首家以设计为主题的美术馆。
该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为2620平方米,分为三层,建筑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改造策略完整地保留了原建筑立面的窗墙体系,加建的立面通过包裹的手法,将单一的原始六边形通过复杂有机的组合形成由实至虚、由小到大和多层次渐变的三维视觉效果,从而在车辆由西至东快速通过的瞬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立面结构的缩小放大,逐层递减,如同面纱般轻轻揭开,最终透出原建筑立面的戏剧性变化过程。
六边形钢结构重叠组合的玻璃幕墙在旧有建 筑外构筑一个独立表皮,在新锐的建筑外形下保留了过去建筑的历史和意义。展馆的室内设计再次运用立面所含有的六边形元素作为基本平面形态,在竖向上作90°的拉伸,形成一系列折叠平面互相交叉、互相切入构成的复杂但带着明确功能元素的公共空间。这种表达形式改变了原本单调的立面几何图案,用三维方式生成新的室内空间,这种“突变”形式使设计产生了不可预料的惊喜结果。
周围的何香凝美术馆是注重女性艺术包括当代艺术的展出,OCT当代艺术中心注重实验艺术与前卫艺术的展出,而为了区分开来,华·美术馆选艺术展择了以设计为主题。(资料整理者:胡彦綦)
南山婚姻登记中心,地处南山区常兴路和南头街交汇处西南角,是地区政府婚姻登记处。由都市实践主持设计,2011年10月完工。该建筑总投资1000万,高2层,总建筑面积977.5平方米,结构形式为钢架结构。入围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
婚姻登记中心建筑呈南北向略长的椭圆柱形,在通透的玻璃幕墙围护结构之外设计了一层垂直的铝合金格栅,其中嵌在竖直杆件之间的一些水平小格板反射出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灯光,在建筑外面形成变化莫测的光斑。白天从外向内几乎永远看不透这座建筑的内部,即便绕它一周也只能依稀可见一小部分深藏其中的空间,而夜晚随着华灯初放它会把内部的虚实一层层渐渐揭开让人看得似透非透。蕴含其中的佳境与奥秘的确必须走进去才能显见,从外面窥视永远无法探知内部的一切,这也许就是婚姻本身带给人们的印象。
人们在建筑中行走的空间体验是这个项目设计的重点,建筑内部的一条连续的螺旋环路舒缓地串联起整个序列性的片断——到达、在亲友的注目下穿过水池步向婚礼堂、合影、等候、办理、拾级、远眺、颁证、坡道、穿过水池、与等候的亲友相聚。在建筑内部空间的塑造方面,以需要相对私密的小空间来划分完整的空间体量,剩余的充满整个建筑具有流动性质的公共空间之间形成 ‘通高’‘镂空’等丰富的空间效果。
南山婚礼堂是一个新建筑类型, 建筑师希望婚礼堂不仅在把婚礼登记形式带来一个崭新的形象、更成为一个信息发布的媒介展示、记录新婚夫妇登记结婚的美好历程,也能够给前往观礼亲友们新的生活体验。 这样的空间型式,给予婚姻登记处缺乏的神圣感和文化性,同时也为城市创造一个留存永久记忆的场所,改善了市民对无新意的政府机构空间的刻版印象,拉近对政府机构的距离。(资料整理者:胡彦綦)
深圳世界之窗是一座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深圳湾畔,由香港中旅集团和华侨城集团共同投资建设,1994年6月18日开园。以弘扬世界文化为宗旨,把世界奇观、历史遗迹、古今名胜、民间歌舞表演汇集一园,是深圳最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深圳市2004年“最具影响力品牌”、深圳市十大历史性建筑、“最能代表深圳的名片”功勋奖。
深圳世界之窗文化旅游景区,占地48万平方米。集世界奇观、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民间歌舞于一园,再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世界广场、世界雕塑园、巴黎之春购物街和侏罗纪天地共同构成千姿万态、美妙绝伦,让人惊叹的人造主题公园。世界之窗景区按五大洲划分,与世界广场、世界雕塑园、国际街、侏罗纪天地共同构成千姿万态、美妙绝仑、让人惊叹的人造主题公园。公园中的各个景点,都按不同比例自由仿建,精巧别致,维妙维肖。世界之窗的一个个景点都是一首首凝固的交响诗,那些异彩纷呈的民俗表演则是一幅幅活泼生动的风情画。
世界之窗的广告语是“您给我一天,我给您一个世界”,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世界之窗曾满足了内地游客对国外建筑与景观的向往和好奇。(资料整理者:郝爽)
香蜜湖美食街,位于深圳市福田区西部,邻近福田中心区,地处深南大道北侧。由曾经的香蜜湖度假村发展演替而来。香蜜湖度假村曾有很高的知名度,但目前已走向衰落。原度假村北区凭借珍贵的水景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迎来了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南区土地被餐饮业和汽车交易市场临时占用。其中餐饮业的部分即现在的香蜜湖美食街。
香蜜湖美食街及其所在的香蜜湖片区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城市更新过程中利益主体多元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亦是城市空间自发转变的重要案例。
香蜜湖食街的兴起,跟两位潮州商人有关。2006年3月,潮州商人卢陆美租下了破产关闭的香蜜湖度假村,开始在此兴建一条饮食街。2006年12月,另一位叫林坚斌的潮州人,将香蜜湖娱乐城地皮租了下来。第二年5月,第一家烧烤店营业。现在食街共有商户30多家,每天车流量达5000到6000车次,食客人流量约七八万,成为深圳最火爆、人流量最大的平民食街。(资料整理者:郝爽)
深圳欢乐谷是华侨城集团新一代大型主题乐园,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是一座融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中国现代主题乐园。1998年开业以来,深圳欢乐谷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00多万人次,连续四年荣膺亚太十大主题公园。
全园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共分九大主题区:西班牙广场、魔幻城堡、冒险山、欢乐时光、金矿镇、香格里拉•雪域、飓风湾、阳光海岸。加上独具特色的玛雅水公园,有100多个老少皆宜、丰富多彩的游乐项目,并定期举办欢乐表演。
深圳欢乐谷多年来遵循“用文化缔造欢乐、用智慧创造欢乐、用激情传递欢乐、用爱心享受欢乐”的核心理念,以“繁华都市开心地”为商业定位,从深圳一隅到走向全国,从默默无闻到蜚声亚洲,已成为欢乐谷品牌的旗舰店,欢乐谷品牌的品牌示范、管理创新、经营创优和人才培育的四大基地之一。(资料整理者:郝爽)
申报参加了07年“南山区物业管理优秀大厦”评选活动,以小组总分第一名的绝对优势成功荣获“南山区物业管理优秀大厦”称号,并被推荐作为南山区唯一行政办公大楼代表参加了“深圳市物业管理优秀项目”的评选活动,荣获了“深圳市物业管理优秀大厦”称号。(资料整理者:郝爽)
大梅沙愿望塔位于大梅沙海滨公园太阳广场东北角,紧邻大梅沙海滩及国际性港口码头,由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设计,2005年开放。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地上24层,地下一层,塔高82.66米。塔内安装有两部观光电梯,游客可通过电梯直达塔身中部的观景层和祈祷许愿层观光和许愿,同时可享受4D动感电影、塔底系列展览等服务。
愿望塔塔基部分结合地形高差设计形成半地下室,塔身部分为24层钢结构塔,顶部由点式玻璃幕墙围合而形成观光层、设备层和许愿层3层功能用房。内外筒组合,外筒最大外围尺寸是11米,内筒为边长6.6米的等边三角形。外筒和内筒结构部分各由九根300×300的方通钢柱组成(共18根)。外筒构成了塔身的主要轮廓线。内筒安排了两步景观式升降电梯。立面造型上,通过外围钢柱构件本身的组合和构成,在塔的顶部形成了三个尖拱券,形成塔身优美而丰富的轮廓线。
在平面设计中,选择了等边三角形的塔身平面形式,通过外筒与内筒的组合,使平面像一朵盛放的鲜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大梅沙愿望塔是深圳东部黄金海岸线上一个全新的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景点,也是“黄金海岸愿望2000”环境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资料整理者:郝爽)
深圳大学图书馆位于深圳大学中心广场的南北主轴线的最高点上,占地3200㎡,建筑面积约为2.3万㎡,共7层,可容纳100万册藏书,1985年破土兴建,18个月即交付使用。主持规划和设计深大校园的罗征启和梁鸿文夫妇,特别将全校地段的中心留给了这座图书馆。
竖向线条的外观与两侧的办公楼、教学楼的水平横线条形成对比,给人向上、挺拔、凝重的现代感。二层以下进行了美化处理:颜色凝重的十六根双层八角立柱、贯穿东西两侧的水平连廊、面向广场悬挑的大平台、柱廊内两座半圆形楼梯等等,与整栋建筑冷白色的外墙虚实对比,使整个图书馆建筑造型轻快明朗,又不失端庄高雅,富有时代风采。
在深大建校初期,又处于最高的一块坡地上,体量最大,高度最高,吞吐人流最多。“大学的心脏是图书馆,而不是行政办公楼”,这种“去行政化”的思想比南科大早了近30年。(资料整理者:徐静)
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学院教学楼位于深圳大学校园北门西侧,北侧距深南大道约50米。教学楼占地约2600㎡,建筑面积为9200㎡,由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建成于2003年,曾获2004年中国建筑艺术奖、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二等奖、广东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以“超验”的空间精神营造如密斯及路易康建筑空间中的纯粹与静谧。建筑为方盒子建筑,设计者合理组织,运用体块穿插,营造适宜南方气候的灰空间。而玻璃幕和飘架是现代建筑常见的处理形式,但是一面弧墙去除了立面的呆板。外墙运用近似和对比的手法,玻璃幕和清水墙面积比例组合恰到好处。
建筑空间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域,科研办公、设计院区、教学及公共活动、实验区。设计师意图将“教”与“学”、“系”与“院”、建筑与景观、校园与城市的关系用空间的形式表述。“教学”、“教研”、“设计院”对应着三个明确的建筑体量,它们在平面及空间上形成了互为构成关系的体量组合。三个体量之间以敞廊、桥、平台相连,形成三个互相贯通的室外空间。这些院子、平台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向外部开敞,从外可“看穿”内部,而外围景观也总是叠加到内部的景框中。建筑的形体形成了风的通道,东南风从架空层引进群体内部,较好地处理通风、遮阳的要求。
教学楼采用建筑系与设计院结合设计的理念,是国内最早的与建筑设计院相互支持、有分有合、统筹兼顾的单位。(资料整理者:徐静)
深圳新世纪广场(原侨光广场)位于深南东路和文锦路交界的西南侧。建筑占地约5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由东西两座塔楼组成,高180米,共46层,为大型综合性超高层建筑。由新世纪建设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该工程于1993年开工,中间几开几停,直到1998年9月主体才封顶,2000年竣工。
建筑设计采用了双塔造型。在总体风格协调的基础上,顶部进行了大胆变化——东塔是三段逐步向上内收。顶部设有直升机停机坪。西塔则是逐步向上内收到顶,呈现单向尖顶。两塔既有反差又相互协调。外饰面采用铝板和美国厂生产24K纯金镀膜中空玻璃相间的金黄色隐框复合幕墙,勾勒出各自的体形。裙楼以花岗石饰面(磨光板和火烧板相间).与玻璃幕墙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
设计意在突出简洁与时代感,凸显城市广场的个性。
新世纪广场因历史原因,10多年来一直未投入使用,处于烂尾状态。因其金色的建筑外观多被称为“金色大楼”,又被称为“双子塔”楼。(资料整理者:徐静)
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原名深圳亚洲大酒店),位于建设路火车站东侧,毗邻罗湖口岸、火车站。酒店占地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3万平方米,共38层,开业于1992年9月。 整个建筑的造型简洁新颖。建筑平面为Y型平面,使得平面布置方正灵活,使用方便。建筑的主体为白色陪蓝色的玻璃,裙房采用黑色大理石贴面,色彩纯净明快。
2002年被亚洲酒店网评为中国最佳酒店第11名以及2004年被亚洲著名财经杂志《Asia Money》读者投票评为深圳最好的酒店。(资料整理者:徐静)
罗湖口岸联检大楼位于罗湖区深圳河北岸,占地约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共11层,高30米。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同香港合和中国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合作改建深圳火车站,这项工程包括兴建罗湖口岸联检大楼,1985年4月竣工。2005年被评选为 “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
罗湖口岸联检大楼是一座外形仿北京天安门城楼,红墙黄瓦,富有民族特色和传统的大楼。
罗湖口岸由一座双层人行桥和一座铁路桥连接深港两地,是深圳最早的口岸,也是我国最早实行联检的口岸。罗湖口岸联检大楼发挥着重要的窗口作用,被视为“南国第一门”。(资料整理者:徐静)
这栋纯写字楼(甲级)位于南山区正风路与艺园路交界处。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接近4.5万平方米,高度63m,竣工于2009年。
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三层,地上二十一层。主体框架、抗震墙及核心筒均为抗震二级。全玻璃幕墙构建隔热、隔音屏障的效果,室内采光充足,光反射率低,冬暖夏凉,环保节能。(资料整理者:唐珊)
这栋大楼位于南山区南山大道南航办公基地院内,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投资建设,是南航飞行员培训、生活与办公的场所。大厦2009年竣工,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高90米,共30层。(资料整理者:唐珊)
南岗商务大厦位于蛇口、赤湾、妈湾三大港区陆路交通交汇处。西接沿江高速公路,东接深港西部通道,由深圳市南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2003年竣工。 大厦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共21层。在此大厦办公企业多为贸易、投资、电子类行业。
电梯内空间超高,简约装饰艺术化。
是前海片区最早的写字楼项目,曾是“前海八大备受关注的写字楼”之一。(资料整理者:唐珊)
留学生创业大厦位于深圳湾畔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南区,占地近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9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于2000年10月设立,由市人事局、高新办、龙岗区政府和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联合投资兴办,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留学生管理”,这种模式在全国尚属首创。(资料整理者:唐珊)
富春东方大厦位于中心区车公庙商圈,紧靠深南大道,占地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共27层,高93米,于2008年竣工。由富春东方地产开发,2007年由万科收购,是一座环保智能5A级写字楼。 (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位于深南大道华侨城路段,是由华侨城创造性地将建设主题公园的文化包装手法移植到酒店领域,以主题概念模式投资建设的白金五星级品牌酒店,由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2006年开业,由洲际酒店集团管理。
酒店毗邻锦绣中华、世界之窗,占地面积约6.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8万平方米。采用“W”形平面,坐北朝南布局,主体建筑地上六层,并利用地形设计成半地下层和地下层,客房主要布置在2-6层。设计将原酒店主题外墙立面完好保存下来,与新建门厅构成前台的等候休息,大堂入口处有一艘实物大小的西班牙仿真木船。
将酒店历史外观与新外貌、新内容完美衔接和过渡, 在保护文脉的基础上,打造以西班牙醉人风情为主题的豪华酒店。
华强城洲际大酒店是由1982年建造的深圳湾大酒店改建。酒店的标志性木船是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SANTAMA号帆船仿制。(资料整理者:唐珊)
COCO Park紧邻国际会展中心,于2009年对外开放。其形象标识由设计界“教父”之称的知名华人设计大师陈幼坚为其设计,COCO的C是Creative,创意的意思,而O是代表Original,原创的。项目从规划、设计、推广到管理,整个团队可谓明星云集,如香港启胜管理公司、美国尔本建筑师事务所、贝尔高林、伍兹贝格、GRAPHIA等。
基地现状为矩形,由四条主干道合围而成,以圆形建筑为焦点,分别在四个方位设置了四个出入口。总建筑面积8.5万m2,共五层,含地下二层,地上三层,其中有1/4的面积被设计为休闲空间。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构造,是中国首家“内街”式购物中心,有12条折叠式内街,6000m2的下沉式露天广场,8大自然光中庭,100m空中天桥。COCO Park还是深圳首家引入景观环境设计的商业项目。
COCO Park是一个既具创意,又是原创的新概念。Park即公园,给人一种悠闲、享受生活的亲切感觉,旨在打造公园版情景式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内部交通组织不够严谨,出入口太多且易形成断头路,车位相对较少,停车通道不够便利。(资料整理者:唐珊)
华夏艺术中心位于深圳湾畔,是华侨城集团公司属下以弘扬华夏文明,沟通海内外文化交流,提高社区人口素质,发挥艺术教育功能为宗旨的多功能、综合性文化实体。由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曾获全国第六届优秀建筑设计金奖,是深圳不可多得的文化景观。
中心主楼建筑面积13070平方米,以开敞式的艺术广场作为交通集散和建筑物空间组织的枢纽。艺术广场为开口宽度60米的顶部覆以巨大网架的灰空间,开口两侧的建筑沿45度角向中央伸展。建筑高度与两侧已有办公楼取得一致,红色凹凸面砖墙体与带玻璃顶的空间网架互相穿插。这栋建筑物前后通畅、开敞,充分体现出文化建筑所应有的市民性、开放性和南方建筑的特色,也体现出现代主义建筑所具有的抽象性和力量。
华夏艺术中心的设计充分考虑地区的气候特色,设计成开放的公共空间,引导并鼓励公众的参与。开放性的空间设计获得了崭新的建筑形象,既现代前卫,又充满传统地域特色。
广场的一半是玻璃覆盖,而另一半的三角形却是露天的,这里面隐藏了中国传统的阴阳关系。(资料整理者:唐珊)
罗湖商务中心大厦是罗湖区委、区政府发展物业经济打造的一项精品工程,与周边的新世纪广场西楼和新世纪广场东楼,共同构成“金色罗湖”标志性建筑群。
大厦以商务办公为主要功能,同时配套有酒店式公寓、会议中心、商业等。建筑面积8.6万m2,以金色砖、麻石砖和金色玻璃帷幕覆面,颜色运用统一。其5层裙楼上建有一栋228米高层大楼,顶部为圆柱形塔顶,塔顶周边建有柱状结构环覆,营造金碧辉煌的气派。(资料整理者:唐珊)
怡泰大厦位于罗湖东门中路与文锦中路交汇处,大厦占地面积约4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共40层,是深圳市公路局所属物业,由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是一栋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楼宇。(资料整理者:唐珊)
彭年广场地处罗湖商业区,毗邻蔡屋围金融圈,由彭年实业公司投资、深圳华森设计顾问公司设计,于2003年竣工。建筑占地约4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楼高222米,共57层。建成时为深圳十大高楼之一,曾获“建筑师杯”中青年建筑师优秀设计奖。
大厦主要功能为五星级酒店、高级写字楼及旅游观光,以余氏酒店为中心,由4栋高层建筑组成。建筑群组功能复杂,建筑设计分区合理。大厦还拥有全市最高的旋转餐厅和观光塔。
2002年,大厦的创建人、拥有该广场全部产权的业主余彭年决定将整幢大厦经营所得的纯利润永久地捐献给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资料整理者:唐珊)
金融中心大厦位于蛇口黄金商业地段太子路,1986年由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房地产公司与香港南洋财务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建设,楼高20层,是当时南山区最早最高的现代化办公大厦。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115平方米。(资料整理者:唐珊)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山南油营销中心曾名“深大电话公司南油机楼”,位于南山区创业路,占地约1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共18层,建成于1992年。(资料整理者:唐珊)
迈瑞研发大厦位于南山区科技园内,占地约2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竣工于2003年。建筑是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深圳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高新科技建筑,获深圳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建筑类公共建筑二等奖。(资料整理者:唐珊)
佳宁娜友谊广场位于罗湖中心商业区人民南路,是由香港佳宁娜集团与深圳天龙开发公司合资兴建,刘克良、赵永丰和王虹共同设计的一栋综合性商住大厦。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建筑用地1.42万平方米,地上32层。
广场从深圳火车站及口岸北望,其位置首当其冲。通过台阶跌落的形式,与北面的“发展中心”及西南斜对的“新都酒店”在里面构图上相呼应。塔楼造型也采取了低姿态的手法,建筑高度离主干道越近则越低,在繁华的闹市区取得众多可供室外活动的屋顶平台。
裙房外饰面为银灰色铝合金挂板与绿色镜面玻璃,呈水平带状曲面;塔楼外饰面为灰白色砖墙,呈节节向上螺旋状。两者对比鲜明,充满活力。
方案从设计布局出发,采取谦让、后退之势,陪衬城市中心主体建筑,争当最佳配角。建筑立面则是将虚实融合,造就丰富生动的独特形象。
深圳市建设局于1991年10月组织方案投标,中标方案设计人为刘克良、赵永丰、 王虹。(资料整理者:唐珊)
明华国际会议中心基地位于蛇口半山高级别墅区,毗邻蛇口码头,会议中心由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共24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于1991年竣工。建筑按国家旅游总局星级涉外酒店标准设计建造,曾获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1999)。
其外造型具海船之神韵,与自然景色相互交融。总体布局以太阳广场为视觉中心,背靠龟山,面向大海,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并与先期落成的明华中心形成高低错落之势,新旧建筑融为一体。
大厦由高级写字楼和酒店式公寓两栋塔楼组成,底部裙楼设餐厅、商业及娱乐设施,是一个集住、食、商、娱于一体的多功能智慧型大厦群。(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业中心大厦地处罗湖区的金融中心蔡屋围,与地王商业中心南北呼应,是由深业中心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的5A智能化高级写字楼。曾获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1999)。大厦总用地面积5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高142米,33层,建成于1997年。
其标准层平面由双核心筒形成哑铃形,通过第六层盒第二十八层的两次结构转换又形成火箭形的剖面,豁朗的中央景观大厅直贯六层。首层采用错半层处理,使南北两大入口形成立交,人流清晰,管理简便。屋顶采用暴露的锥形网架,建造了独特的屋顶多功能厅。
深圳证券交易所入驻其中,决定其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资料整理者:唐珊)
高新科技产业园C-1综合服务楼位于深圳市南山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的中部,占地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万平米,共5层,高24米。这栋综合楼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院设计,1999年竣工,曾获北京市优秀工程一等奖(2000年)。
主体建筑由对比强烈而和谐统一的体块组合而成,主入口设置错落有致的台阶,标志塔造型突出,立面肌理刻画使用高级大颗粒喷涂,玻璃幕墙上立梃加装饰条亦为初次使用。
设计者依据高科技设计理念,充分考虑该建筑对体型层次多、变化多的要求,细部设计精致,景观环境与众不同。
建筑因包括餐饮、展览、会议、办公等多种服务功能使其成为该区域的中心建筑。(资料整理者:唐珊)
信息枢纽大厦位于福田中心区益田路,是集信息枢纽和邮政金融为一体的高科技专业型建筑群。该工程由深圳市电信局投资兴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设计,竣工于2002年,建成时为全国高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电信建筑。
大厦总建筑面积17.3万平米,地下部分为3层地下室,地上部分由主、附塔楼及8层裙楼组成超高层建筑。主塔楼48层(不包括屋面),建筑高度为219米,加上桅杆高度为240米。外墙为玻璃幕墙。
整体布局上重视城市环境空间的文脉构架,以空间、阳光、绿化构成建筑群的主旋律;采用新技术和构造工艺,追求电讯建筑自身的个性与变化,展现21世纪的文明与技术。
1994年市国土局就该项目举办四家甲级设计院参加投标竞赛。该建筑曾获深圳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广东省第十二次优秀工程设计评选二等奖。(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圳电视中心坐落于福田区北区的西南角,位于深南大道上,建筑占地约7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主楼高124米,建成于2003年,是一座用于电视演播、制作兼对外电视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建筑。建筑由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工程总造价7.6亿元,于2004年一次性通过竣工验收,获得2006年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建筑由28层高的主楼和6层高的多功能演播厅裙楼组成,主楼的形状象征一台电视摄像机,方正厚实的北半部是“机身”,通体透明呈透镜状的南半部是“镜头”;主楼南半部外墙全部由透明玻璃组成,象征着电视是一种开放的、透明的、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的媒体;三层弧线形裙楼,呈向外传输的电磁波的形状,象征着这里是通过电波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地方。
建筑建立时,根据民防办要求需建五级人防,设于地下二层,平战结合。平时为汽车停车库,战时为人员掩蔽所。(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圳万科建筑研究中心位于梅林工业区,北临梅林路,是深圳万科地产提供的一个现代住宅实验研究的基地。总建筑面积约6200平方米,建筑物总高度约15米,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2002年竣工,曾获2002年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
建筑为一个56米×56米的方形建筑,外立面及室内都以清水混凝土结构为表现主题,无外加多余装饰,配以点式玻璃幕墙。其中东部为单层空间(局部有夹层),用于住宅的制造及展示,西部为四层空间,用于建筑构件、建筑材料的制造及研究,并进行各种工艺实验及检测,局部地下室为设备机房。
这是一座以“空”为设想的新奇建筑,空间单纯透明,形体简洁有力。设计师采用不硬性划分空间的方法,办公、展示和研究部分功能互相渗透,象征着万科的“透明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大厦是大梅沙万科中心建成之前万科集团在深圳的办公地点,其便利的地理位置至今为大梅沙的员工们所留恋。(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港产学研基地立足于深港湾区,地处南山高新区南区,建筑占地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建成于2001年。由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携手于1999年8月在深圳市高新技术区共同创建的合作机构。
大楼东座为5层高的倒螺旋造型教学大楼,西座为9层的方形产研大楼,由架起半地下室及空中连廊连为一体。通过倒螺旋玻璃造型和方正实体造型对比,形成整体建筑标志性形体特色。
设计方力图在有限的高度内进行精心的竖向设计,为公共区带来最大的开放度和通透性。
基地是一个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官、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实体,也是目前高新区科研教育和孵化基地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曾获得广东省第十二次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深圳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和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资料整理者:唐珊)
赛维纳酒店位于宝安区观澜街道观澜高尔夫球场,占地约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共9层,为深圳市观澜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推出的高尔夫物业,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陈世民设计。
采取递进式建筑方式,以环境为本,注重室内景观和采光。整个赛维纳仅有9层546套经典单位,独立坐落于2个球场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低密度。特别是9组连排的空间布局,梯形上升的敞开露台以及围合式中庭花园等建筑特色,使每一户都享有180度、全无阻拦的球场风景,处处体现了建筑和环境的融合共生。
建筑引入用于星级酒店的递进式建筑,并强调建筑和环境融合共生。被称为观澜湖的私家“游艇”。(资料整理者:唐珊)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城市设计处开展“趣城”课题,通过一系列与深圳本土城市发展、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的课题,来优化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城市品位、城市文明和城市竞争力等,注重环境营造向环境营造与品质提升并重转变,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城市建筑的人性化设计与艺术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