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生活



20190912174019建筑小旅 3

打开文化机构的社会维度

2019年9月12日 15:54

文化地标所能赋予城市生活的,不仅来自其建筑的吸引力,更在于持续的运营与不断优化的服务。

20190428143712微信图片 20190428143553

小旅回顾 | 梅丽小学腾挪学校

2019年4月28日 15:20

项目团队在活动现场为观众讲解了腾挪校舍的设计、腾挪幕后的故事、轻量建筑的实践,进而延伸至更多建筑学相关话题的探讨。

6 副本

庞伟:人的公园和公园里的人

2018年9月20日 21:04

我们这代中国人,有属于自己的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环境审美语言吗?

21 5

蒲公英吹过来——深圳的艺术土壤如何接住?

2018年9月20日 20:56

“不管是在艺术群落、机构还是组织里,我们的态度都可以祈祷改变的作用,每个人在潮流里都有可为之处。”

10 副本 1

李宝章:那些让我流连忘返的城市公共空间

2018年9月20日 20:45

公共空间必须是多元的,其中承载着非常多的生活、社会与文化功能。公共空间的另外一个属性是它的包容性。也就是说这样的空间必须符合最脆弱、最弱势的那个群体的需求。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所谓的强势群体设计只不过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我们每个人在幼年、老年、生病与残疾的时候就都是弱势群体。所以,为弱势群体设计的公共空间就是为所有人设计的“全生命周期视野下善意友好的”社区空间。

70

游牧和定居:深圳艺术村极简史

2018年9月20日 20:35

深圳不需要艺术家吗?

16 2

大芬小旅 | 42亿的文化产业之路

2018年9月20日 20:21

“艺术与市场在这里对接,才华与财富在这里转换。”

16 3

梧桐山小旅 | 沈丕基:这里没有艺术——还是有的

2018年9月20日 20:04

先有艺术家,再有艺术村。

13 副本 副本 1

公园里看雕塑展:你不能说“我的感受比你的高级”

2018年9月20日 20:07

深圳公共雕塑展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雕塑展,它在展出的空间、作品的形态,组织的方式,公众活动的设计,都已经不再是用“雕塑”的概念所可以概括的了。不同于雕塑家独立的创作, 公共艺术本身强调的是地域性和开放性, 针对城市、 社区的历史、环境、需求,强调公众的参与,公共艺术从一开始就把公众的参与和互动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正因为这些作品与人们习惯了的城市雕塑不那么一样,所以,它也预示着一种改变的开始。 ——摘自深圳雕塑院《第四届深圳公共雕塑展作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