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生活

李宝章:那些让我流连忘返的城市公共空间
2018年9月20日 20:45公共空间必须是多元的,其中承载着非常多的生活、社会与文化功能。公共空间的另外一个属性是它的包容性。也就是说这样的空间必须符合最脆弱、最弱势的那个群体的需求。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所谓的强势群体设计只不过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我们每个人在幼年、老年、生病与残疾的时候就都是弱势群体。所以,为弱势群体设计的公共空间就是为所有人设计的“全生命周期视野下善意友好的”社区空间。

公园里看雕塑展:你不能说“我的感受比你的高级”
2018年9月20日 20:07深圳公共雕塑展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雕塑展,它在展出的空间、作品的形态,组织的方式,公众活动的设计,都已经不再是用“雕塑”的概念所可以概括的了。不同于雕塑家独立的创作, 公共艺术本身强调的是地域性和开放性, 针对城市、 社区的历史、环境、需求,强调公众的参与,公共艺术从一开始就把公众的参与和互动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正因为这些作品与人们习惯了的城市雕塑不那么一样,所以,它也预示着一种改变的开始。 ——摘自深圳雕塑院《第四届深圳公共雕塑展作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