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以下简称“设计中心”)受龙岗规划管理局的委托,组织召开了龙岗规划展厅前期策划研讨会,参会专家围绕如何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规划馆展开讨论,为龙岗规划展览馆未来的运营出谋划策。
成功的展览源于成功的策划
据介绍,2011年4月,“三馆一城” 概念设计国际咨询由荷兰麦肯诺Francine Houben中标,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项目包含6000平方米的城市规划展厅。龙岗规划管理局从2012年就开始就规划展厅空间分布、内容策划及运营方式等咨询业内机构,并对深圳、香港、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规划展览馆做了现场调研。建造展览馆是一个具有专业技术性的工程,需综合多门专业,如展览策划、展厅设计、建筑空间改造、展示设备等方面内容,而展览策划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成功的展览源于成功的策划。因此,应充分调研,听取专家经验和建议,做好前期尽心策划,为后期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龙岗规划管理局副局长黄德福表示,龙岗规划展厅计划在2017年完成,深圳作为沿海前沿城市,展览馆应体验创新、国际化视野的优势和传统。龙岗规划馆的主题可以是“印象龙岗”,以过去、现在、未来的脉络梳理龙岗的城市发展。
反思:规划馆为何缺乏活力?
2000年建成的上海规划馆是规划展馆“故事的开端”,全国第一个建成的规划馆诚然是各个地区参考学习的对象。建筑本身引用很多隐喻——立面按照中国的古城门,悬挑的大屋顶暗示上海的市花白玉兰,镂空的部分也表示建筑与天地人合一。十年之后,2010年,全国涌现出300余家总规模超600亿的规划馆。而另一方面,因为专业性太强、配套缺乏,各地规划馆建成后却鲜有人参观。那么,是时候反思这些规划馆是否物有所值。 结合国内的一些实例,设计中心总监刘磊提出:是什么原因让文化场馆无法保持活力?对此,他提出了六个应当反思的问题:什么才是规划馆合理的组建机制和流程?是否应在运营模式加入研究团队?如何包装内容与市民产生更多关系?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模式是否值得借鉴?规划馆如何成为社区的文化发生地?龙岗6000平米的规划馆该如何定位、运营和管理?
未来规划馆要服务公众
朱荣远提出展览馆应与社区相结合的方式,他认为以这种方式来做文章的话,过去很松散的状态有可能在未来共同努力下形成若干个社区共建共享的氛围,和传统自上而下的规划方式有所不同,而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诉求和自上而下的秩序,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也可能不太一样。规划馆应当吸引公众参与,为此,规划馆也可以命名为“议事厅”等,用平民化的语言来鼓励市民走入规划馆,辩论会、信息沟通可以在这里发生。规划部门可以及时吸取市民的意见,规划师也可以应用于专业实践中。
冯原指出,规划馆是一个“中国特色”,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中国高速城市化的过程,二是中国特有的政治机制,规划是自上而下的政治运作,而规划馆把城市发展作为政绩向上展示。鉴于现在规划馆存在的“瘫痪”状态,在规划馆从正面转向负面的节点上,龙岗规划馆必须要在这个节点上进行创新,由此出发做非常大胆的设想和定位。如果不能打破传统的模式,反思或者回顾就没有意义了。 今天的规划馆做给谁看?冯原认为,无非三个层面,上层层面、专业层面和非专业层面(市民层面)。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或者创新的规划应该把普通市民作为一个主要参观对象,包括外来观看者(游客)和本地观看者(居民),前者关注龙岗的形象,后者关注与己相关。换位思考,展示的内容将和过去大不相同。
作为城市监控中心和“百家讲坛”的规划馆
张宇星认为,展览馆的形式是一个落后的形式,全球的各种馆都面临生存困难、缺乏活力的问题。规划馆本身就要务实,现有规划馆是对规划的错误理解,规划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一个真正的城市规划应该是活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虚幻的东西,规划馆应该把真实的城市展现出来,比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物流方向等。除此之外,张宇星认为,规划馆里面所有体系都应该是互动的,增加教育性和体验性。同时,举办市民自主的规划论坛,收集市民意见,比如辩论龙岗未来的发展。商业活动可以后置,规划馆的品牌成功后,商业公司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后期运营的压力也会得到缓解。
规划馆应提供当代审美
史建提出,国内规划馆的通病,是“一次性的,只能看一次”,因为不值得再看。规划馆的问题,不是建筑上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展览的问题,其实还是体制的问题,用最新的瓶子装最烂的酒。同时,结合个人生活和工作的经验,他也提出,规划馆往往展示未来,是不是也要提供人们看现实的方式,而且对现实有一个全新的从当代意义上审美的方式。
帮助公众理解城市
唐克扬结合自己做美术馆、博物馆的经历,表示规划馆既要务虚,又要务实。但是作为一个场馆很难过于接近民众,也不适合与民众协商讨论,并非不尊重民众。对于规划馆的软件和硬件的问题,最主要的软件应该是学科本身的建设,这个问题本来该由建筑学院来完成。现在的软件是搞双年展等品牌活动,但是在他看来,有更值得打造的软件是要人们理解关于城市的基本问题,如果观众不能理解就无法对话。他认为,与其说让大家百花齐放、增加互动,不如就做一些最基本的事情。“这就好像一本书不是靠老百姓一拍脑袋就可以写出来的,而是靠一个人十年、二十年写出来的。”
借鉴已有经验
杨勇举出几个国内获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并予以分析,他认为,龙岗规划展厅的改变可以借鉴这些已有经验,从运营的角度,有些案例已经提供了很好的盈利模式。人们为何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看你的展览,这是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尝试专业的规划、延展的艺术、人文的讨论,以及针对区域特点的碰撞,一定不能忽视年轻和活跃的群体,因为他们可以培养更多的观众。
关礼贇表示,以前的展览馆是从中标、实施到运营的模式,展馆内容多而满,拿正在运行的广州项目为例,现在的项目前期已经出现后期运营与前期策划相结合参与前期的工作开展。对于龙岗规划馆展览的内容、运营模式和后期管理,他认为第一步是要挖掘当地的特色,第二步是展馆的定位。而运营模式其实和定位有关,如果定位为上层或者专业,可能政府方面需要承担运营;如果是下层,普通受众的参观就会对运营造成很大负担,这在前期就要考虑采取一些商业模式。
期待不一样的龙岗规划馆
龙岗规划管理局局长冯江总结表示,在策划过程中,他们也认为龙岗规划馆的布展内容、布展方式应该与传统有所区别。龙岗规划馆不能是领导来视察、检查工作的时候开,而更多是为龙岗人民对本区有更深的了解,对龙岗的未来出力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