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3
9569人阅读
以下课题为整理主办方与城市管理机构的需求后产生,仅供参考,最终课题由各团队调研及讨论后自行决定。
一、城市交通
2014年底深圳宣布汽车限牌引起热议。如何减少汽车拥有特别是汽车使用?让人出行前能对驾车、公交、地势、汽车、走路各种出行方式的时间、金钱、健康、环境效益有个准确的数据比较以做出最优选择。
城市道路网络布局错综复杂,步行、自行车出行经常走入“死胡同”。如何为绿色出行导航?整合深圳的人行步道、绿道、滨海漫步道、登山道和自行车道等,制作绿色出行交互地图。
作为上班族最头疼的是挤交通和没时间锻炼,城市需要健康出行,则兼顾健身和移动的交通工具,摄像一种可将健身能量转化为动能而在城市轨道网上运行的箱子,不运动而依靠电能移动则需要收费。
【深圳市交委交通规划中心】电子商务越来越发达的21世纪,快递已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穿梭于城市各个巷道的快递员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快递员工作中时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送货时快件被盗,快递员的交通安全问题、送快递时对他人工作的干扰等。建议提出合理方案,保障快递员工作中临时停车时快件的安全问题,合理规范快递员交通工具的选择,管理,降低安全隐患。
【深圳市交委交通规划中心】电动车价格亲民,不需人力驱动,方便且环保,深受市民喜爱。但电动车的使用给城市管理带来较大难题:电动车车速可轻易达到40km/h以上,不适宜与自行车/步行者处于同一空间,而行驶于机动车道上将会有更大的风险。另,地面交通方式的复杂化不仅会增加交通管理难度,也会使安全事故的发生机会大大增加。建议:确定合理的电动车的使用、管理方式,让市民在享受电动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使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深圳或中国城市的垃圾剧增日益成为严重环境负担,如何重复利用废品以减少垃圾产生?一般纸质和塑料包装废品能否在办公室/家庭粉碎加工成3D打印材料?
深圳日均生活垃圾产量已经达到1.78万吨,对城市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威胁。如何做到垃圾减量,分类回收?智能垃圾桶,自动识别家庭垃圾属性,处理餐厨垃圾生成可以再利用的肥料,其他垃圾分类后按类别分开处理。
三、城市数据 外来务工在城市中的迁移过程可以提供城市对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的了解,利用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对特定人群的生活模式进行科学的分析。基于前期对岗厦城中村为案例的外来务工迁移调研报告,开发易携带式数据收集软件,争对性搜集和跟踪人群的日常行为及对迁移中决定性的影响。
深圳植物品种繁多,许多都没有挂牌,市民难以辨识,如何快速识别植物?整合深圳所有常见植物,制成数据库,通过植物器官(花、茎、叶)等图片与数据库对比,实现精确的植物辨识。
【深圳市交委交通规划中心】政府的政策制定及交通规划中往往需要用到众多的信息作为决策基础,交通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量大、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往往通过短时期内的专门调查工作得到的数据并不如人意。建议从硬件设施及系统建设方面制定一个长期、持久并标准的交通基础信息采集机制。如通过鼓励机动车辆加装定位及空气检测装置,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市的机动车运行情况及交通尾气排放情况。
深圳房屋中介垄断房源信息,租房信息空缺,中介掌握房源,市民依赖中介,中介可以被取代吗?开发房屋信息公开交易平台。
城市需要创新的公共艺术,为城市设计新媒体艺术、互动装置元素。
规划、房地产展示行业使用大量不能重复的沙盘模型,需要一种及时修改和能重复使用的沙盘模型,一种像素化并可改变像素高度的三维物质模型?
【深圳市交委交通规划中心】深圳市近期推出了路内停车收费调节方案,将以更加严格经济杠杆手段对全市的交通运行进行调控。路内停车位的使用涉及到停车位使用情况检测、使用时间计算机收费等问题。建议推出合理的路内停车位收费管理方案,方便市民更好地使用相关设施。改善停车位使用的消息通知、付费等体验。
2015年元旦前夕上海外滩由于人多造成踩踏36死事故,城市人流密集地区需要预警工具保证公共安全,任何一人周边10米范围内人数超过一定密度(1.3人/㎡),其手机会自动向主任和警察报警。
2015年1月2日哈尔滨仓库大火5名年轻消防队员死亡。现有城市消防制度、技术和工具亟待改进。如何今早监控到起火/猫眼点并最快速度加以扑灭?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痴呆患者比率上涨的趋势下,老人在家时摔倒需要及时救护,心智退化在外易走失的问题会越来越多。需要快速有效、极易操作的双向求助系统。连接老年人、家人、邻居的求助及警报终端装置和系统。
果蔬表面的农药残留致病、致癌,而目前食品监督力度不到位。是否可以自行监测果蔬毒素指标?对果蔬皮的表面扫描/采样,识别有毒成分的指标,判别是否可以食用,如果可以食用,要给出清洗方法的指示。
Global Urban Datafest是一个多国家、多城市同时进行的创意活动,本届的主题为“智慧城市”。在两天的时间内,由创客、城市研究者、数据分析师、编程/开源硬件爱好者等组成团队,联手解决城市问题。城市设计促进中心通过访问市民、城管和交通管理部门整理出一系列“深圳需求”,参与团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问题解决,或带来新的城市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