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促专栏

写出城市野生的力量——读《深圳城市读本:中心区变形记》所想到的
2019年5月24日 14:22《中心区变形记》遇见一位曾在中心区奔跑调研的社会学者是怎样的奇遇? 严丽君博士为明白深港跨境生活何以可能,曾持续一年半频繁往返于深港两地。在初期四处游荡,寻觅无门时候,深圳图书馆以“宽大的书桌几乎随时、无条件地接纳我这位时常沮丧的田野工作者”,让她的田野生活从此有了“定海神针”。书中作者们竟然就叙述着她的这个经历,让她意外找到共鸣,如她所言“这座城市曾经实实在在地寄托过我这位异乡人试图闯进新世界时所经历的彷徨、孤独、迷茫、暗喜、兴奋、甜蜜乃至心碎。” 在本文,你将看到在严丽君博士的审视之中,借以本书所看到的“野生”深圳,在城市发展一直被“规划失灵”所困扰的全球背景下,人来人往的深圳究竟以什么样的看不到的力量,始终保持着旺盛生命力?

深圳青年联合写作,再看我们的城市起点——《中心区变形记》新鲜上市
2018年12月11日 16:21灯光秀现场原本是一片农田?福田中心区居然藏有野餐的好去处?市民中心的“鸟腿”里面装了什么?兴融二号路上为什么“埋葬”着几辆汽车?时隔30年,12位青年作者用一场城市漫游回看当代深圳造城起点,探寻福田中心区变形记。

城市的升格:当深圳成为旅行城市
2018年11月14日 11:27我们大可不必为深圳没有太多景点感到困惑,首先我们得学习与这座城市独特的生活经验共处,或者说能辨认出它的独特经验是什么——然后你才能知道它“值得感受”的是什么。

适合深圳的可持续社区模型倡议书 0.0版
2018年9月19日 13:51通过工作坊的形式,活动邀请了各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关心可持续发展的伙伴,共同就适合于深圳本地可持续社区的社会创新模型进行探讨和设计。

奢侈不再是这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关于深圳湾区西部岸线景观的评论和思考
2018年9月17日 16:19“三十年的地产先导的城市发展模式,也训练了设计师的思维,我们的设计师的出发点往往是“消费”导向的,而不是问题导向的,这也让中国的设计师越来越像是营销策划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工程师。”

再议华强北步行街的改造——一个命题下的两个项目
2018年9月17日 16:16真正促使糟糕的公共项目建成的原因,是参与项目的各方和权力机构无法达成良好的共识和协调机制。一个活跃的大深圳已经高速建成,现在该走到面对更新和提升的阶段了。

建立公共项目设计质量管控机制,规避最丑建筑
2018年9月17日 16:162017年被确定为深圳的“城市质量提升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体现深圳“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设计质量。而目前政府投资项目设计质量存在很多问题,促进中心受市工务署委托,对如何提升政府公共项目设计质量管控流程提出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