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5
10172人阅读
本届大运会昨日顺利闭幕,火炬塔将会作为大运遗产永久保留,成为深圳又一个标志性城市景观。8月18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率市规划国土委、市建筑工务署、城管局、华润公司、设计单位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到火炬塔现场,研究火炬塔纪念广场的设计方案、建设等问题。经过各单位通力合作,5天紧张的设计工作和设计思路火花碰撞,共形成4个方案。
8月23日,经过市领导和相关主管单位的意见,将4个方案精简为2个概念方案,设计单位再次进行修改深化,今天呈现给公众并征求意见。
设计在遵循融合深圳湾体育中心管理使用、深圳湾公园游赏组织的前提下,体现大运精神、展示大运精彩、传承大运文明的原则下,设计主题为:深圳新标志——一个时代的记忆,具体通过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延续火炬塔“书” 概念,应用生态技术,昭示深圳作为“知识城市”和 “科技之城” 的成长足迹;打造深港共生守望的灯塔,书写深圳海洋文化的包容和“志愿之城”的大气。
下面具体呈现二个方案思路:
理念解析: “蝶变”:寓意深圳三十年的美丽蜕变,以及未来三十年新的创新和新的开拓,必将迎来新的腾飞和“华丽转身”;也代表着年轻人追求幸福生活和浪漫情感的理想,同时,蝶之彩与大运五彩暗合,也代表了多元文化的和谐与交融。以聚落组合形态延伸大运UU联合、融合、聚合等概念,寓意青春和多元的文化,又孕育着新的希望,象征一个个“新茧”在萌发,代表美好的未来。
设计说明: 考虑到深圳湾体育中心管理使用需求,青春大道不应再与“海之门”的中央部分衔接,而需与“春茧”的两翼相连。同时,在火炬塔东侧也不应再用青春大道包围,影响视线通透性,故青春大道无法按原址重建,而应向海面打开。设计方案中新的青春大道自然形成双曲线的蝶形平面,延续 “春茧”从现代的城市景观过渡到优美的海滨自然境域,升华“春茧”的“化茧成蝶”的华丽转身的景观寓意。以蝶的翅膀为形态的生态廊道,连接深圳湾体育场停车场地及平台与纪念广场,让周边的资源有效地整合。
火炬塔纪念广场以“新茧”的形态延伸到海滨,利用自然地形以“折面”的构成要素,将自然地形和广场巧妙结合和过渡,软质和硬质景观完美过渡,呼应“春茧”的建筑表皮形态向地面延展为大地景观,并与蝴蝶翅膀上的华丽纹样暗合。“新茧”场地聚落状形态象征不同青春个体组合,与“欢乐的U”多个彩色圆点的组合方式不谋而合,延伸大运UU联合、融合、聚合等概念,象征着自由的精神,代表着青春和多元的文化。
场地上的不同竖向不同倾斜度的的场地可进行多种自发的青春活动,人们在这进行弹唱健身交友休闲等。与“书山”火炬塔的所提的多元文化暗合;同时,利用场地不同基面可镌刻反映大运文化的文字和图案。为取得良好的观赏视线,在海滨一侧形成月牙形入海平台,平台的单元形体和大运UU呼应,,并逐步向海滨延伸,形成绿岛、礁石以及红树林斑块,在大海和星火的映衬下 ,寓意着美好的未来,也寓意着人们因大运会而来,将深圳的城市文化和大运的精神传播到五湖四海。。。。。。
考虑到火炬塔位置离人行道过近,位置局促,不利于拍照和观赏,改造起来对公园原有规划建设和安全管理运营影响较大,火炬塔原有位置固化之后也限制了深圳湾体育中心海之门对景及运营表演的灵活性与可能性,本方案考虑结合15岸线休闲带原规划设计布置在南侧小山顶旁的一个圆形广场,将临时设计的火炬塔迁移至这一小高地广场,永久安置这也符合中国传统造塔的选址原则:置于高处,宜于远眺和聚集,避免封堵建筑入口前端。
本案由“桥、“塔”“和“接力未来”三个部分组成: 1. “桥” 考虑到在“春茧”以北、滨海大道以南,在沙河西路上已建一地下人行通道,故本方案在“春茧”的东南角以直线形人行天桥与火炬塔大运纪念主广场相连,命名为“踏浪桥”,与“海之门”景观意向统一,又成为了连接“春茧”、火炬塔和深圳湾三者之间的纽带。桥两翼金属钢架起伏变化,既可遮阳,应对亚热带炎热气候,寓意深圳不断开拓之路。
2. “塔” 火炬塔移位后在高地形成大运纪念主广场。在这里,有有深圳文化历史的图文,使人们能看到深圳的过去、现在及未来。从申办第26届大学生运动会的那一天开始,太多的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是响应了本届大运精神绿色出行的人们,他们是用文明礼貌弘扬中华美德的深圳市民,他们是在烈日炎炎下依然热情的志愿者……他们如同像素一样构成了一幅靓丽的照片。 因为:像素是图像的最小单位-------大运会由无数个最小个体组成 图像是最原始状态------------虽然大运会结束,而这正是深圳新的起点。 图像是最美好的记忆--------大运会的精彩片段将一直影响我们。
3.“接力未来” 当市民从大运火炬塔的旧址通过绿道走向新址的时候,不仅能感受最初的精彩,也能在迁址后的火炬塔广场眺望大运场所及深圳湾的全景。在“青春接力道”旁有许多不同形态的火炬手雕塑,当市民走上“接力道”上时,似乎将人们带到了火炬传递的现场,他们一棒接一棒,满怀激情地向火炬塔奔跑着,展现火炬手阳光、青春、欢快、自信、热烈的精神面貌。市民不仅能与雕塑互动拍照留恋,同时把充满活力的体育精神和青春力量带到在深圳这片热土中,也以此表达人们祈望世界和平、彼此和谐相处的共同愿望,将深圳的城市文化和大运的精神不断传播到四面八方。 在原火炬塔的旧址,以大运会开幕式@形舞台-----旋转“海之心”为构思原型,一设计@”形舞台和运动员群雕,表达对本次大运会上运动员的出色表现的敬意。从@”形舞台正中,伸出一个平台,一直向海面延伸,寓意深圳以大运会为新的起点,在新时代将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 绿色技术应用 废旧材料再利用
■ “青春大道”材料再利用;
■ “U站”再利用,成为公园的服务小站点;
■ 铺装材料运用废弃建材再生铺置,如:再生透水砖 再生能源利用
■太阳能、风能灯具 生态种植技术
■ 耐踏草坪
■ 本土植物品种 透水材料应用
■透水地坪
■雨水收集等
小结: 火炬塔纪念广场是事关深圳的又一标志性景观,是深圳人自己的广场,因此需要充分吸纳和发挥所有深圳人的聪明和智慧,现将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公示,广泛征集大家的宝贵意见,群策群力,让全社会来共同参与这一项目的设计、建设等工作,打造一个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标志性城市景观。
市民意见和建议反馈请于9月10日前书面电邮或传真到以下地址:(请注明“火炬纪念广场意见”并留下您的姓名与联系电话):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官方网站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官方网站 深圳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网站 http://www.szdesigncenter.org
联系人:
钟剑凌 13928486666 83949495
传真: 83949018 南方都市报官方网站 深圳晶报官方网站
北林苑联系方式: 北林苑设计院官方网站 http://www.blysz.com email:blysz@qq.com
锁秀:13723421837 83556926
李鑫:13926589439 83556926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本届大运会顺利闭幕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携市规划国土委、市建筑工务署、城管局、华润公司、设计单位等部门和单位启动火炬塔纪念广场概念方案设计项目。经过各单位通力合作和细致评估,现将最终确定的2个概念方案呈现给公众并征求意见,2个方案的思路分别为“蝶 变:‘春茧’→ ‘蝶变’”、“青春的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