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招募

【香蜜湖】志愿者调研日记
2012年7月25日 18:53本篇为设计中心发起的香蜜湖食坊临时建筑研究课题计划中的志愿者调研成果。志愿者先后对香蜜湖的湖边滨水环境和美食街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红荔大道北侧的香蜜湖水岸线存在亲水性低和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停运的娱乐设施造成空间闲置、沿湖的围墙使人们进入不便。对美食街的调研发现这片由商铺自发形成的空间巧妙地适应了商家各自的用地需要,形成了独特的趣味,但这种非正式空间的卫生状况还有待改进。

【香蜜湖】香蜜湖食坊自发生长建筑调查相关借鉴案例
2012年7月13日 10:07本篇整理了一些与自发生长建筑有关的调研文本,包括台北、香港、东京、北京等国内外多个大城市的建筑案例,启发我们在非正式空间常受诟病的管理逻辑和视觉效果的弊病之外,从生存秩序、尺度理性等角度理解它们的形成和形态之合理,希望能对香蜜湖食坊自发生长建筑的调查提供借鉴。

【为设计而设计Ⅳ】工作坊头脑风暴成果
2012年7月03日 01:31于6月21日开展的“为设计而设计”Ⅳ——设计中心新办公活动空间设计公共工作坊,吸引了18名参与者,有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橱窗设计师,品牌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虚拟图书馆发起者,玻璃等技术专家,对新空间提出各自的想法建议,后期形成3个想法概念。

【新羌调研】媒体报道:走进新羌———一个深圳边缘社区规划转型的观察
2012年6月19日 00:27或许是地缘关系,新羌似乎游离于深圳30 年的爆炸式发展之外,各种变化相对缓慢得多,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及1/3 低保户的高比例,充分显现了它的贫困与落后。
从规划角度而言,新羌的困境还不仅如此。首先是土地状况的复杂性,非收地范围、已赔付地块、未做方案地皮、已公示未签地块、有争议地块、已补偿地上附着物的土地、基本农田, 等等, 权属及用途极其复杂; 更重要的是,社区几乎90%的土地都被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以内,这便意味着,大多数的土地无法进行建设活动,发展空间有限。

【为设计而设计Ⅳ】 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新办公活动空间设计计划书
2012年5月31日 04:02设计中心新办公活动空间将是深圳未来5-10年设计与促进的基地和平台,也是设计师常来喝茶、聊天、交流、辩论的场所。 为了你今后过来不至于横挑毛病竖挑刺,也为了贯彻设计中心将设计开放参与的一贯主张,并将设计中心新空间建设成为推广进步设计理念的样板间和展示场,请不要错过为设计中心设计新办公活动场所农园路15号“香榭茗苑”转角小楼的空间设计和命名活动——这也是设计中心继去年LOGO及临时办公空间设计征集活动“为设计而设计”的第四集。

【深圳湾科技生态城】深圳湾科技生态城—高密度开发的实践案例
2012年5月30日 17:28设计中心受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委托,与深圳市建科院合作,制定了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的城市设计方案。通过案例分析和公开的工作坊,设计中心最终采用了多层城市的概念。多层城市的内容包括:街巷广场层、网络花园层、空中庭院层等三重的公共、半公共空间。在高密度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创造了宜人空间与绿地。最终通过绘制空间控制图,指导了下一步的建筑设计竞赛。

【城市雕塑】深圳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修编
2012年5月30日 17:22城市雕塑已是一个陈旧的概念,它向公共艺术概念的转换,意味着雕塑-公共艺术的发展已经不是单靠艺术家和有关部门拍板决定,而是要依靠公众积极参与,媒体介入,政治家,地方政府观念的改变来完成。

【深圳湾科技生态城】深圳湾科技生态城城市设计成果
2012年5月29日 07:49设计中心受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委托,与深圳市建科院合作,制定了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的城市设计方案。方案最终采用多充城市设计的方法,由三重的公共、半公共空间组成,包括:街巷广场层、网络花园层、空中庭院层。这一方案立足于深圳可建设用地资源稀缺且分布零散的现状,尝试解决深圳以及中国大型城市开发想解决的问题,包括土地浪费,缺少人性化尺度空间,交通堵塞,缺少便于自行车,人行等绿色交通的空间。我们希望这个项目可以作为中国其他大型城市开发的经典案例。

【新羌调研】深圳边缘村庄走访笔记
2012年5月25日 11:29为提升社区用地潜能,让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促进社区和谐,深圳市规土委今年的社区规划师工作基调确定为“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升空间质量和发展质量”,光明新区新羌社区(原为国营华侨农场)作为深圳城市快速发展中边缘社区发展不平衡的典型案例吸引了关注。3月9日,规土委副总规划师黄伟文在设计中心同事小马、光明管理局陈长的陪同下,前往当地进行调研。设计中心计划持续跟进新羌社区,努力搭建一个合作平台,组织不同领域的学者、社会人士来观察新羌发展,寻找策略,为地区发展提供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