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不要因为工作接触到的项目与所学的不同,就把之前学到的东西都抛诸脑后,要通过实践的经验来验证理念的可行性,不断摸索更加适用于本土的方法。”
让社区不仅有方案的实施,还有和家长、小朋友们一起留下的有趣的社区印记和回忆~附立新社区各地块改造进度展示。
人类学家的印度观察笔记,关于全球化和本土、科学话语和传统文化复兴,以及城中村存在的根源。
在满足居民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如何将建筑师的创意和开放的设计理念、美学认知带到社区?在建筑的范畴里社区问题能解决到什么地步?
星期六工房分享了社区微更新里一个团队从调研到落地的精细工作,以及他们对立新社区生活的所有观察、感知、投入和热情。
小美赛第二期希望充分发挥立新社区较为成熟的居民议事会机制优势,在竞赛过程中学习和探索一种新的工作方式。
小美赛第一期竞赛收到了19组选手共38个方案,提交的方案中研究和分析了城中村中拥挤的、“脏乱差”的、但又异常丰富的公共空间,为改善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创新的想法。竞赛评审会选出的13个入围方案均在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中展示。一同展出的还有“做课:跟UABB进村做点儿什么!——南头古城居民需求调研及创新实践课程”中的8个项目。欢迎到现场观看展览!
通过工作坊的形式,活动邀请了各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关心可持续发展的伙伴,共同就适合于深圳本地可持续社区的社会创新模型进行探讨和设计。
“三十年的地产先导的城市发展模式,也训练了设计师的思维,我们的设计师的出发点往往是“消费”导向的,而不是问题导向的,这也让中国的设计师越来越像是营销策划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工程师。”
历时半年,采用开放工作方式,过程公开、透明、及时沟通和反馈。
序言:忙季
“人民的建筑:谢英俊建筑师专题演讲”在图书馆举办
看社区群众的大学校园规划如何完爆全场?
工业化住宅与设计的结合
深圳市设计大学畅想
深圳市城市促进中心
官方微信公众号,扫码关注
返回顶部